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初三

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初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人生這首曲子,依然有許多八度等待着我們,然而每一次的努力嘗試,一定會離成功近一點。下面是關於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歡迎參考。

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初三

篇一: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顆星星暫且可稱爲“夢想”。

而我的那顆,從我很小的時候起,就在心裏時明時暗地閃耀着。

我想成爲龍應臺那樣的人。想像她一樣有文采,給人精神上的享受;想像她一樣溫暖,有振奮人心的力量;想像她一樣充滿正能量,並能將這種能量不斷提升與釋放……

不止一次,爲了她,我努力嘗試過。

我第一次在報刊上發自己的文章是六年級。那是一篇讀龍應臺寫給她兒子的信的讀後感,媽媽幫我發給了一家青年刊物,並印成了鉛字。那一晚我激動地難以入眠,彷彿伸手,就能觸碰到曾遠在天邊的那顆星星。

我受到了激勵,也有了些傲氣,可沒有終止過寫作,與其說是寫作,不如說是我心中傲氣的釋放與表現。我將那些寫滿了字的稿紙給媽媽,或給他人看,換來的卻是他們一次次的皺眉和搖頭。

原本看似觸手可及的星星,在一步步地與我遠離。

傲氣在一點點地消卻,我開始一點點地反思。我想我這輩子可能都成不了龍應臺那樣的人。隨着初中的作業一天天地增加,我讀課外書的時間也大大減少。眼看八年級地快過去時,我鼓起勇氣,又交了一篇作文給媽媽。

媽媽把這篇我精心修改的文章,給了一個文學工作室,幾星期後,我在微信上看到了。當晚也和六年級的那晚一樣激動得難以入眠,可又比當時多了一個令我深思的道理——“星星”不是那麼好摘的。

我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可能這條路再怎麼走,也夠不着我的那顆星星。

小時候,很喜歡姜子牙的故事。他八十歲時登朝上任了宰相。在我眼裏,他雖年歲已高,可他摘到了自己的“星星”。

我也不知道我五十歲、六十歲還是八十歲,才能摘到“星星”。但我知道,不管怎樣,都要無數次儘可能地嘗試。嘗試着去觸碰那顆“星星”。

當你嘗試着去摘星星時,不一定會成功,但一定會有很多驚喜等着你!

 篇二: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

小學時就聽過的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據說當年愛迪生髮明電燈的過程嘗試了六千多種材料,這還不包括每種材料做的反覆試驗。最初聽老師講這個故事,並沒有什麼感覺。只是覺得這個叫愛迪生的人有些傻氣。直到很多年後,我也開始沾染上這種傻氣,並以此爲榮。

我曾是個不知“困難”爲何物的人,從小到大,似乎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輕易完成。直到去年暑假,我學鋼琴的慘痛經歷,才讓我明白,原來很多事情是那麼艱難,甚至多次努力嘗試都很難有所改變的。

自從去年暑假在小娟家裏聽她彈奏了一曲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我就像着了魔,哭着喊着要買鋼琴,學鋼琴。因爲母親不同意,不給予任何經濟支持。我下了狠心“一擲千金”,把自己積攢的壓歲錢全拿了出來,在淘寶上買了臺二手鋼琴,並去報了個暑期鋼琴班。

我是那麼的自信,以我的聰明才智,學會彈鋼琴絕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小菜一碟。滿懷熱情地去上鋼琴課了,可到下課時,我卻倍受打擊,像一隻泄了氣的皮球。因爲當老師介紹完一些基本樂理知識後,就開始教授《湯普森現代鋼琴教程》的第一課,那是一段只有兩個樂句的小片段。但是,卻要雙手彈奏。當老師示範結束,我把雙手放在黑白琴鍵上時,完全傻眼了。因爲這兩隻手完全不聽從我的使喚,僵硬而不協調。不是彈錯音,就是節奏不穩。原本清麗明快的小曲,在我這裏卻成了混亂不堪,不能入耳的噪音。我要急哭了,這是我完全始料未及的事。

回到家中,我把自己關進房裏,對着鋼琴,又彈了起來。各種錯音此起彼伏不斷涌現,我的腳都坐麻了,手也徹底僵硬了,可是沒有一點長進。原來學琴那麼難,我向老師求助,想有經驗的同學求助。他們告訴我的都是一句話:“彆着急,耐心點,多練習就好。”

在之後的一年多裏,我的自信受到了無數次打擊。雖然現在還會不停地彈錯音,還在節奏旋律上出錯誤。但我也學有小成,可以彈奏一些簡單的小曲子,如愛爾蘭民歌《很久以前》。

但最令我感動的是自己面對困難,沒有放棄。可能我在音樂上沒有什麼天賦,學很多年也彈不了李斯特肖邦的曲子。可想到,我曾經自己每天練琴四個小時以上,想到面對自己自尊心的崩潰,我沒有放棄,想到我可以在錯誤中不斷嘗試,堅持不懈。我爲自己的成長感動。

孔子說:“譬如爲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看來這世上有些傻氣的不只愛迪生,這孔老夫子也是個不論結果,努力嘗試的人。我爲自己也沾染上這種傻氣而驕傲。因爲,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

 篇三: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

天空的顏色半白半藍,淺灰的雲朵隨風快速地移動。陽光掩在雲間,吝嗇它用之不竭的溫度。我在這高高的天穹下,一個人在跑道上艱難前行。

那是運動會前的第一次嘗試。

“女子四百米缺人呢……”爲人數不夠而發愁的體育委員將懇切的目光轉向我。“Z,你可以上嗎?”

“從來沒參加過個人項目,就算去了也是倒數吧,一定很丟臉。”“但是空置名額更是丟了班級的臉面啊。”我心裏左右爲難,一時拿不定主意。

“嘗試一下吧,就算沒成功——努力嘗試一下吧。”一個聲音響起,似乎是體育委員的,似乎是我的,又似乎是來自遠方人羣的。

於是,那天的體育課,我獨自前往環形跑道。那是一個風很大的秋日,天空的顏色半白半藍,淺灰的雲朵隨風快速地移動。陽光掩在雲間,吝嗇它用之不竭的溫度。“應付般地嘗試一下就好。”我邁開腳步狂奔,在這高高的天穹下,頂着風。

可事與願違,長時間的不活動令我在半程就忍受不住心口的疼痛與呼吸的困難,癱軟着坐在了地上。望着那未完成的半圈,一股羞惱之感升騰起來。半途而廢,這樣的錯誤,難道可以允許?即使是嘗試,難道可以隨便應付過去?我爲原來的想法而慚愧。風中的我突然樹立了極爲堅定的信念——要風雨無阻地嘗試。

第二天,爲了避免原來的情況,一開始我跑得很慢,一圈下來倒沒有太過疲勞。接着,第二圈,第三圈……在高高的天穹下,只有我小小的一人,在傻傻地嘗試——但是很堅定。

從此,我每天都在努力彌補第一天的慚愧,每天都在努力嘗試着讓自己在那深紅的跑道上灑下無畏的汗水。踏上那跑道已經是習以爲常的事,且令我樂在其中;計時器上1分40秒的成績,也常令我歡呼雀躍。這已是第幾次嘗試了呢?記不清了。我在天穹下笑着奔跑。

運動會也在不久之後如約而至,那天的天空,還是那麼半白半藍,淺灰的雲朵隨風快速地移動。陽光掩在雲間,而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它灑下了零星的溫暖。

那是一次自由的奔跑,我記得。——成績是1分21秒,我記得。

但記憶中,更清晰的是那未完成的半圈,是一個女孩每天在長長的征途上灑下汗水,是她誠惶誠恐的嘗試和信念堅定的努力。不止一次。

努力着,嘗試着,每一次都應該如此。無需介意天空的顏色是否讓人心曠神怡,無需介意風是否逆向而行。至少這一次,可以努力嘗試。

我在高高的天穹下笑着,真切的感受到了陽光灑下的熾熱的溫度。我相信,未來還有許許多多次的挑戰,但是我都會用嘗試的方法,努力着,完成他們。

是的,遠不止這一次。

篇四: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

我喜歡彈琴,覺得人生也是一隻曲子,精彩與否,不在於長短。彈這首曲子,無需如何流暢,無需如何琴技高超,只需鼓足勇氣,努力嘗試着彈奏好下一個音符。

和許多從4歲開始彈琴的小孩不一樣的是,我是自己想去學琴的。從小聽着莫扎特長大的我,對古典音樂有着特殊的情懷。然而學琴之路並不那麼一帆風順,當我漸漸彈到高難度的級別時,一個可怕的問題開始困擾我。

我有先天性的大拇指腱鞘炎,還好不是很嚴重,只是沒辦法把大拇指伸得很直。當我開始漸漸彈有八度的曲子時,無論我如何努力嘗試,我都無法跨到那看似近在咫尺的琴鍵。在那些令人絕望的晚上,我總是一吃完飯就趴在琴邊,又短又小的手指使勁地一下,又一下,努力夠到另一邊,那些音符彷彿是那樣的苦澀。初夏的晚風從窗子輕輕徐來,卻沒能帶給我焦躁的心一絲清涼,汗水依舊沁滿了我的額頭,隨着委屈的淚水,輕輕地淌下臉頰……

在四年級時,我終於放棄了彈琴。其實我並不甘心,然而我已盡力,不止一次地努力嘗試跨越不可逾越的深谷。我只是在靜靜地等待,等待慢慢長大的我手指也跟着長長。歲月就這樣在不知多少個沒有琴聲的夜晚中悄然流逝……

轉眼間,我已上了初中,再次下定決心重拾鋼琴,準備去考七級。在一個無風的夜晚,久違的琴聲又響了起來,落滿灰塵的譜架上,彷彿第一次有了生機,有了動人的旋律。然而考級曲目的第一條,便幾乎全是八度。我努力忘卻兒時的陰影,想方設法努力嘗試不帶雜音地跨八度。這個夜晚沒有風,我趴在琴邊,深吸一口氣開始跨八度,開始跨越那道不可逾越的深谷。汗水沁滿了我的額頭,悄然淌過我的臉頰。然而我早已不是那個稚氣未脫的孩童了,在沒有什麼委屈的淚水。我不停地彈着,彈着,忘卻了時間,忘卻了這是我的第幾次嘗試,我只知道要向前看,不能停下,也絕不能回頭……

我仍記得我是那樣平靜地走進考場,又走出來。我的大拇指還微微得有些疼,然而我的心裏已經開滿了花朵,彷彿剛剛彈得一遍是我有史以來最好的。過去半年的努力彷彿只是彈指一揮間,在沒有雜音的八度聲中過去了。那些音符不再是苦澀的了,它們染上了成功的甜蜜。我從未如此燦爛地笑着,儘管我知道有千千萬萬的人彈得比我好,但成功對於我而言,在此刻已經綻放了,這綻放背後的如何痛苦的蓄勢待發,仍記憶猶新,化作回憶,埋進我的心底。

我終究還是跨越了那條似乎不可能逾越的深谷。人生這首曲子,依然有許多八度等待着我,然而每一次的努力嘗試,一定會離成功近一點。如果連嘗試都放棄了,那這首曲子連精彩的可能性也沒有了;如果不止一次地努力嘗試,盡力而爲,就算最終無法鑄就完美,也必定收穫精彩!

  篇五: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作文600字

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去追尋我想要的自由。

以前,我對於自由的理解十分單純。我以爲自由就是拋棄作業、拋棄工作、拋棄家庭、遠離人煙、拋棄一切,像塞林格筆下的霍爾頓,站在幻想中的麥田裏,什麼也不做,當達到真的“自由”,我便也達到了真的“快樂”。

帶着這樣的信念,我渴望遵循自己的想法做事,卻總覺得生活處處受限。“爲什麼?難道古往今來自由只存在於烏托邦嗎?”我常常感到困惑,可我也是一個固執的人,我不願意隨便地改變我的看法,哪怕它是錯誤的。於是也常常感到痛苦。

我努力嘗試着我的追求,反抗一切我不願意的,與父母朋友爭吵。“你太自私了,你被慣壞了!”他們這樣說。但那時,我並不服氣。

一天自修,我正打算安靜地看會書,忽然後排的男孩子們開始大笑、大鬧。我的心中充滿怒氣。“他們就這麼放肆,絲毫不顧別人嗎。”我心裏想。忽然,我又想到,我一直以來,不也是像他們一樣,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嗎?

漸漸的,沒有誰給過我“自由”,也沒有誰教過我什麼,可是,隨着知識的積累,我開始瞭解,崇尚自由的法國人就算是在追求自由革命中也是強調法律和理性的。自由啊,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自由與不自由只是在你個人的感受中存在。

人是羣居動物,爲了讓世界更有序,我們人類才制定出規則,而真正的我努力嘗試得到的自由,實質也是受限的。但是生活就是這樣才從史前的蠻夷變的逐漸美好起來,我們每個人都在戴着腳銬跳舞,但當你掌握好鏈條的長度,你也可以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現在,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嘗試去了解鏈條的長度,世界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