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有關初三感悟作文合集6篇

有關初三感悟作文合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5K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感悟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初三感悟作文合集6篇

初三感悟作文 篇1

大自然以最獨特的手法,裝點了我們美妙的生活,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心靈的美麗。

當晨曦的第一縷金光撒向大地,走在陽光燦爛的小路上,不經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頭滑落,伴隨着幾片落葉,飄飄揚揚地落在地上,微風輕輕吹拂,將它們帶到了那遙遠的天邊……

當我們駐足芳林,耳邊總響起婉轉動聽的聲聲鳥語、陣陣歌聲。藍天上飛翔的鳥兒,展翅翱翔的雄鷹。它們都用自己最親切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用最柔美的歌聲表達對大自然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生命,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園。

當憩於靜靜的小池邊,遙望遠處那密密的竹林,實在是綠得可愛,一條幽幽的小徑直通遠方。低頭傾聽橋下的流水聲,淅瀝淅瀝地歡快而平靜地流淌,彷彿在與大自然愉快地私語,傾吐自己的心思與喜悅。

在瑟瑟的秋風中,落葉順着秋風飄到了地上。從相伴了一生的指頭上悄悄地落下來。它沒有一絲埋怨因爲她的一生都奉

獻給了人類。冬天,爲了大樹的休息生養,它依然犧牲自己,不向大樹爭養分,不給母親添煩惱,斷然從樹上落下來,悄然離去,回到了哺育、撫養它的土壤中,化做養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獻給了大地。

當我們身臨浩瀚無垠的大海面前時,聽着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氣息,體會大海的那種種與世無爭、平靜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寬廣的胸懷,包容萬物的情懷。它對待世界萬物是最公平的。

當我們身處一瀉千里的長江,和那奔流不息的母親河黃河。看見它們那黃色的血脈,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和那博大的胸懷,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爲它感到驕傲,它象徵着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

當我們站在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時,當我們站在雄偉的長城腳下時,當我們站在神祕的西藏布搭拉宮時。我們都會驚歎祖國的建築是如此輝煌壯觀,祖國的文化是如此燦爛!

大自然是如此神祕!

大自然的美,在與每一滴水,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塊石頭。感悟它那微弱而堅強美麗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與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換。

朋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們投入它寬廣的懷抱,全身心地領悟。領悟它內在的那獨特的美,領悟人生,領悟哲理。那樣我們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美麗的心,純潔的心。那樣我們會很幸福地聆聽大自然的聲 !

初三感悟作文 篇2

高高翹起的蓮花碧綠青翠,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陽光下散開的玫瑰色花兒光彩奪目,久看後有淡淡喜悅從心底漫溢擴散。這時候湊近了去,能看見蓮葉上有水珠閃閃發光,生命動感在一閃一閃中充分顯現,總讓人以爲陽光是彎曲與抖動的。

我真心地喜歡蓮花。在我學過的不多的詩詞中,蓮花一直是被作者們讚美的對象。這與我在現實中看到的蓮花以及它們所帶給我的印象基本一致:美好,恬淡,優雅。

“出淤泥而不染”是寓意最深最能概括蓮花品質的一句讚譽。我幾乎覺得這句話就等同於蓮花,等同於一個無可辯駁的常理。但有次我看到被牧童採摘並扔到泥水裏的綠色蓮葉與新鮮蓮花,並驚訝於它們被淤泥所弄得骯髒不堪入目時,突然覺得這句話並不那麼符合邏輯了。

出淤泥而不染突然間不再成立。

而我此前一直不由自主地認爲,蓮花不染淤泥是因爲蓮花的葉片太光滑,正如我看到水珠在蓮葉上不留痕跡,宛若玻璃珠乾脆利落地滾動奔跑,葉片上卻沒有劃痕和溼跡,完全不同於水在其他某些材質上流淌過後留下痕跡那樣。於是乎,聽到這句“出淤泥而不染”時,我以爲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材質所致。正是這種印象的果斷嫁接,讓我以爲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天生屬性,是一種不需質疑的常理。

事實上,所有草木都是從黑暗、稠粘、不乾淨的泥土裏冒出來的,都和蓮花一樣“出泥土而不染”。它們在冒出來後葉子與花果都乾乾淨淨,色澤純淨,都能夠稱得上品質高潔。但我們卻很少如此讚譽它們。把這樣的讚譽等同於那些樹幹粗獷、枝葉平淡樸實的植物如柏樹、苦楝樹、白楊樹,的確有違揹我們對不美的事物的想象。正如我們很難把一個面相醜陋兇狠聲音粗獷的粗漢子和一個老好人聯繫起來。而出淤泥而不染與荷花相聯繫就太符合我們對美好事物的定義。

縱然不能將出淤泥而不染是蓮花的品質的說法視作以貌取物,但至少我們忽略了外界客觀條件對蓮花的品質的重要影響。蓮花不是突然從泥水裏冒出來的,而是一點點生長,即使身上有了淤泥和髒水,天空落下的雨水也會幫助它們一點點沖洗掉。對事物或人的認識,如果都只是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簡單概括,很容易把真實的因素忽略掉。這恰恰是我們所缺少的慎重和理智。

初三感悟作文 篇3

操場,男生們在藍球場上揮灑着汗水,草地上三三兩兩的女生正在聊着天,分離收穫友誼的喜悅;課堂上同學們發表着各具特色的觀點。看,在我們固執的眼中,分明有屬於我們的青春在躍動。哦,清鮮的薄荷味正如我的初三。

初三感悟作文 篇4

一歲——

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就這樣降生到了這片土地上。

春日結束後的第一聲蟬鳴,迎接着夏天的到來,樹木染上翠竹,暖陽換上了豔紅的新裝。依偎着母親,晃動着小手,第一次睜開眼睛看世界,哇!這就是世界,想着表達,卻又不知如何表達,只能嘟噥着小嘴,與世無爭地躺在母親的懷裏睡覺了。

三歲——

開始在哭聲中學會了喊着媽媽,開始藉着媽媽的手走起路來,開始跌倒後一遍遍地爬起來,但是卻離不開媽媽。畢竟還是無知,畢竟還是無畏,開始對周圍的一切事物感到好奇,敢和陌生人打交道了;敢蹲下身子撫摸小狗了;敢提起小腳踩小昆蟲了……

六歲——

悄悄靠近窗戶,晨讀聲聲入耳,莘莘學子不畏清晨的涼意,如飢似渴地吮吸着甘霖。雖然也不知道在念着什麼,看些什麼,可是,卻可以感受到無窮的活力。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在陌生的地方待上半天,實在忍不住了,哇哇大哭,父母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就在學校陪着他上了一天的課。即使多麼乏味,即使放棄了工作,他們也甘之如飴。

十二歲——

翻開最愛的詩集,指染書香,漫步於校園,操場上正演出着一場精彩無比的籃球賽,男生們變着招想吸引女生們的目光,他們矯健的身姿,散發着朝陽般的活力,女生們則是幾個或一羣圍在一起嬉戲,或歡笑、或尖叫,也許青春就是要這樣充滿活力。每一個求知求學的人,盡情翱翔在知識的天空,我相信他們身上一定會閃耀出我要的光——智慧之光。

初三感悟作文 篇5

如果有人問我“生活”是什麼?我可能會說生活就是一幅漫長的畫卷,裏面的每一筆都是一個奇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無論是醫生、教師還是詩人,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對待生活。這樣,對生活的態度便成了過好生活的關鍵。

首先,要端正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懂得爲家庭付出。但是,生活中總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只要以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來對待,我相信任何的不愉快都會被化解。

我國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便是其中的一個典例。在貧窮飢餓的戰亂年代,她和她的丈夫在外漂泊的時候,她的丈夫不幸離她而去,她悲痛欲絕,整天以淚洗面。清晨她連頭髮也顧不得梳,只是在窗外呆呆的看着,看到花兒從枝幹上落下便唉聲嘆氣,回想起以前和丈夫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淚兒又禁不住再次落下。

我相信任何一位女性也會像她那樣,但與衆不同的是,在傷心沒多久之後她卻端正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用樂觀、向上來對待生活,這時,我想她的內心也將忘掉憂愁。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在生活中也一樣,你對生活的態度越端正,相應的你的生活質量也會進一步提高。

生活中的應是美好的、獨一無二的,你對這個家庭付出的越多,生活就會回報的越多。

生活像一幅畫卷,而我覺得生活態度更像一支畫筆,你的每一筆都會把畫卷裝飾得十分精彩,讓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初三感悟作文 篇6

我家房子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臥室旁一間狹長而明亮的書房,這便是我的蝸居。書房裏有五個大書架,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塗上清漆的實木做成的書架,充滿着樹木的自然氣息。買書是一種樂趣,而看書更是一種樂趣。

我喜歡看書。在我的閒暇時間,我翻閱着自己所珍愛的書葉,開始一次次令人振奮的文化之旅。每一排文字,每一行詩句,在我冥想的溪流中流淌,給我的旅途留下深深的印跡。

每一天的清晨都清新怡人,令我頭腦清醒,這是令我思考人生,生怕虛度光陰的時刻。我把無數的清晨獻給了書籍,並樂此不疲。在我的生活中,閱讀成了富有詩意的樂事。一位哲人說過,“你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也許在別處就可以找到。”我覺得這話不錯,因爲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體驗。一縷陽光透過窗戶在書葉上移行,能令我興奮不已,我甚至認爲自己是在梭羅那瓦爾登式的小屋裏,苦磨心智。

蝸居在書房裏,我撫摩着散發出人生智慧的書葉,咀嚼着精緻的文字,就像觀察樹木抽芽,凝視它們的葉片像一團綠霧舒展一樣,我倍感欣喜。如果功課繁忙,我則在晚上就寢前進行閱讀,半個小時就能極大地滿足我的渴求,每晚如此。家門前的河畔上,夜裏偶爾路過的行人,望着窗戶透出的亮光,也許會以爲是黎明前的晨星,那樣的遙遠,琢磨不定。

時間緩緩向前推移,不知過了多久,也許只是短短兩年的時光。一個春日的清晨,我和窗邊的一盆蘭花同時甦醒,一如往常翻閱着書卷。忽然我的頭腦裏響起細微的聲音,輕柔得像音樂。我仔細聆聽,生怕有什麼東西會滲入我的思想。過去我曾體驗過,一個可怕的神話傳說,不經意溜進我的頭腦,使我精疲力竭,難以入眠,後來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擺脫。我呼吸着蘭花散發出的淡淡的香氣,但仍不知那樂音的來源。我閉目沉思,突然感覺出那是來自書籍的聲音,是心靈的共同語言。我嘗試着聆聽,和它們進行優雅而無聲的交談。

除了閱讀和寫作,我幾乎沒有別的消遣。就像音樂與美酒讓希臘沉醉一樣,我沉浸於書籍史詩般的壯闊中。打開窗戶,狹長的書房溢滿清新的空氣,我如癡如醉地啃食人間的精神食糧。簡樸的生活使我可以輕易得到快樂:一間遮陽避暑的屋子,幾本書,比華而不實,具有精心雕繪的藝術風格的高大建築,更能令明智的屋主賞心悅目。歷史所留給後人的,深邃的智慧總比羅馬雄偉的廢墟多。

有時,我也到街上散步,常去的是書店和圖書館。我感覺到,現在想得到一本有價值的書越發困難了。不得不承認,儘管市面上的書籍種類浩繁,年輕作者的觀點大膽獨特,深受讀者的關注,可思想和藝術價值並不高。停留在趣味上的閱讀是膚淺的,真希望能常見到像《文字生涯》這樣富有啓發的書。

書房裏的書架底格,保存着父親的讀書筆記,寫得滿滿的幾本黑皮本,吸引了我的注意。本子上大多寫着父親的讀書感受,和一些從書裏摘錄的句子。從這些本子裏,我瞭解到了許多我喜愛的作家。

在浩瀚的文化旅途中跋涉,我幻想到達了湖泊,森林和廣袤的平原。在豐饒的土地上,人們向下挖掘,或尋找到一股清泉,一道礦脈,或幸運地發現一片新的精神領域。一串歡笑,一聲嘆息,無不來自心靈深處;幾許欣喜,多少愁思,靜靜地從筆尖淌出,躍然紙上。

沿着書中前人開闢的路徑,什麼時候,我希望自己的書也能擺放在書架上,傳播出持久的樂音,在人們的思想上燃起一團團明豔的光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