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借鑑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借鑑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魯濱遜漂流記》描述探險家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船隻失事,流落到一個杳無人煙的荒島長達28年時間,完全與世隔絕的故事。小編與讀者分享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

  我從小就想去歷險,希望能像徐霞客那樣遊歷天下,可至今未能如願。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小說,剛翻開書,我就被書中的情節深深的吸引住了,彷彿我就是魯濱遜。

  生活富裕的魯濱遜從小就想當一名水手,雖然父母百般阻撓,他還是揹着他們,和朋友踏上了航海的旅程。在他數次航海曆程中,多次遭遇到風浪、暴雨、海盜的襲擊,最後他被巨浪拋在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獨自一人生活了二十八年。在這二十八年當中,他靠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飢餓、寒冷、孤獨、恐懼等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獲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這時,我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少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遇到困難就退縮,好像父母欠我們似地。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不但不能害怕困難,而且還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凡事都要對自己說:我能行!信心最重要的。蝴蝶若不經過一場痛苦的蛻變,怎麼會體驗到在花叢中飛舞的快樂呢?

  小雞雛若不經住破殼而出的磨練,怎麼會見到美好的世界呢?我們也一樣,不要以遇到困難就哭爹喊娘,告天求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實力去戰勝困難。

  其實,生活就像描出的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靜,夏天的急躁,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完全取決於作畫的人對生活的態度。如果人人都像魯濱遜那樣敢於挑戰自我,敢於拼搏,這樣,我們的生活就很精彩。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2

  今天,媽媽檢我買了一本《魯濱遜漂流記》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講述一位英國人,名叫魯濱遜,他在家中就能享受優裕生活的,他有一個理想就是要出海,所以不聽父母的勸告,出海遠洋,出海後,他刻服種種困難,終於又回到祖國。

  當他再次行海的時候,他們又遇見了猛烈的颶風,一連幾天,他們一共有十四個人,其中有一個患熱病死了,還有二個人被海浪捲走,剩下的十一個人都上了小艇,結果小艇被大浪給打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活了下來,但是他沒有衣服可換,也沒有任何充飢止渴的東西,身邊除了一把小刀,一個菸斗和一匣菸葉,別的什麼也沒有,天黑了,他還擔心會有猛獸和野人的襲擊,而他沒因此放棄生活,而是用自己的雙手,智慧和恿氣解決了一個又一的問題,他一個人在荒島生活了二十七年,在這二十七年中,他自己制了許多的生活工具。當他苦悶的時候,他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把當前的好處和壞處加以比較,並把自己的幸與不幸,有利與不利排列出來,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重新振做起來,還在這麼堅苦的情況下每天堅持寫日記,而我媽媽追着我讓我寫日記,我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顯的垂頭喪氣,以後,我一定要向魯濱遜學習。

  當重返故鄉面對三百多隻狼的時候,非常鎮定,不拿着槍亂打,而是按照順序一排一排的打,如果是我,我就會亂打,不過我也會用火把它們嚇走,所以我做什麼事都要冷靜,也要有個計劃,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3

  魯濱遜出身在英國的一箇中介級家庭中,他不願享受富裕、安樂的生活,私自離開家去航海冒險。一次在海上遇難,他獨自漂流到一個無人島上。開始很悲觀,後來爲了生存,他從船上找來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島上,他種植穀物,馴養山羊,取得足夠的食物。很多年後,他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他成了魯濱遜最忠實的朋友和僕人。在島上生活了28年後,他們搭乘一條路經荒島的英國船回到了英國。

  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的故事之後,我真的被它所震撼了。我有很多方面的感受。這本《魯濱遜漂流記》的著作是被譽爲"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迪福在59歲時創作的。主人公魯濱遜懷着雲遊四海的高遠志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的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在島上生活了28年,沒有人的陪伴,可是他獲救後卻絲毫沒有改變他作爲一個文明人的生活習慣,他不像其他遇難者那樣喪失了語言,喪失了生活習性,甚至喪失了作爲一個人的基本的條件,他不但成功的作爲了一個人,而且還是一個文明人!爲什麼會這樣呢?只有一個原因——信念!他來到荒島上,當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後,首先做的,就是去記錄日期,他要的是,既然活,就要活得明白!當然,既然活,就要活得充實,好好活!於是他不斷地自己去努力,從船上找來生活的基本物品,船上沒有的也自己想辦法去製造!這也是他沒有喪失文明的一個重要原因。隨後,魯濱孫還自己寫日記給自己看!這樣他不至於忘記語言,而且,自己和自己說話,也是爲了可以撫慰 自己孤獨的心靈吧!這是他活下去,作爲一個文明人信念的一方面。

  曾有人說過,“作爲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去生存。”魯濱孫並未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生活着。但這些瑣碎的細節卻又是魯濱孫同困境對抗的過程,而這些困境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體會到的:黑暗,飢餓,恐懼,孤獨。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在海上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爲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爲我沒那個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的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爲我沒有那種膽量。魯濱遜這些獨立生存的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就是從平時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向魯濱遜學習,靠自己的誠實、善良、勞動、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

  魯濱孫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的信心、他的毅力以及他的堅強!他是一個戰勝命運的人,堅強可以戰勝世界任何一座高峯,人活着就是要和命運挑戰!從古到今凡成大事者都同魯濱孫一樣,如果當初魯濱孫沒有信心他一定不會活下去,離開荒島。只要有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要尋找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相信自己就是唯一倖存者,使自己有信心活下去。嘗試拼博,不管結果如何,過程總是美麗的,人生在於奮鬥。無論是誰,都是有過困難的!所以需要有樂觀的精神去迎接每一次挑戰,用自己的毅力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去戰勝困難!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