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華】六年級包糉子作文集錦八篇

【精華】六年級包糉子作文集錦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六年級包糉子作文集錦八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星期六下午,陽光明媚,小羅來找我玩耍。可我們一時間竟然怎麼也想不到該玩點什麼。猶豫不決的時候,我突然腦子裏一亮,對了,不如我們就用乾枯的樹葉包“糉子”吧!

我們很快來到了家門口的幾棵大樹下,首先進行分工,由小羅負責摘樹葉,而我則負責摘一些“糉子”裏面包的東西。開始包“糉子”了,因爲小羅不會,所以由我來教她。我們好像就是一面鏡子,動作一模一樣,我先拿一片樹葉,往裏面放一些小花、小草,然後把樹葉輕輕地折一下,樹葉很快就變成了正方形。再用剪刀的一頭把樹葉扎一個小洞,把葉柄放進小洞裏,像縫衣服一樣,之後再從下面拿出來,小心翼翼地往上面倒一些亮亮的粉,樹葉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小羅看見我的“糉子”做好了,非常羨慕,便用她那可愛的眼神看着我,我自豪地對小羅說:“來,我教你吧!”經過我的不斷努力,終於把小羅教會了。看着小羅滿臉微笑欣賞着自己的勞動成果,無比的高興的樣子,我自己心裏也像吃了蜜一樣的甜。

之後,我們又做了十幾個,做的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精緻。我們這也算是在幫助那棵大樹了吧!既幫助大樹把枯葉除去,又給自己增加了很多樂趣,這可真是無比神奇的樹葉啊!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今天,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日記,我苦思冥想,怎麼想也想不起來該寫什麼。媽媽見我愁眉苦臉的樣子,便提議讓我跟奶奶學包糉子,我開心地答應了。

我先來到洗手間,把手洗乾淨。接着,我對奶奶撒嬌說:“好奶奶,我想學包糉子。你就教教我吧。”剛開始奶奶有些猶豫,但經不住我的“甜言蜜語”,最終還是答應了。

於是我認真地向奶奶學起了包糉子。我們把糉葉捲成了一個“漏斗”,然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裝進了“漏斗”。接着,利用多餘的糉葉在“漏斗”上捲了一個桶狀,繼續裝米,並用一根筷子把米壓緊。最後,再用糉葉把上面的米蓋了起來,用線一捆。最後大功告成,我的第一個糉子“橫空出世”了。

爲了學會包糉子,我失敗了一次又一次,花了將近十分鐘才用一片糉葉包出了一個與衆不同的糉子。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灰太狼,他爲了捉羊,失敗了那麼多次幾乎沒有一次成功,但他都沒放棄。我就碰到這麼一點小小的失敗有算得了什麼呢?

雖然在包糉子的過程中,我感覺很累,但看到我的“作品”完成,我又是那麼的開心。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更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要來臨了,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我高興極了,因爲很快就可以吃外婆包的糉子,外婆包的糉子非常好吃。甘香可口,放到嘴裏馬上就融化了。每年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都要包好幾大鍋糉子給我們吃,雖然外婆包糉子很辛苦,但是看到我們吃糉子時開心的樣子,辛苦也就抵銷了。

今天,是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爸爸,一起回到外婆家。我來到外婆家第一件事,問:“外婆,糉子包好了嗎?”外婆回答道∶“還沒有,纔剛剛開始包,要等到今天晚上纔有糉子吃?我說:“外婆,我來幫你吧?”外婆說:“好,反正多一個人多一個幫手,你也來包吧!”

開始看外婆包糉子的?r候,我就發現糉子的形狀很與衆不同,也不是方方的,也不是圓圓的。我又發現,糉子的形狀有點象圓錐,我就問外婆:“外婆,爲什麼糉子要包成這樣子?”外婆說:“這樣包的好處是能夠不讓材料“露餡”。

我一開始包的糉子,全部都是“露餡”的。接着,包的全都是“醜小鴨”。最後,我包的糉子終於變成了“白天鵝”。從“露餡”進化成“醜小鴨”,再從“醜小鴨”進化成“白天鵝”。這可真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幸好一開始我沒有放棄,要不然,我也不會有“白天鵝”這麼好的成果。

外婆把糉子放入鍋裏,煮了十個小時,終於把香噴噴的糉子端到桌上。晚上,我們大家團聚在一條小溪旁,一邊吃糉子一邊談論人生。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付出會有收穫,我還總結出一條公式:收穫=堅持+努力+付出。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端午節,我期望的.日子,因爲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糉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很不一樣。清晨起,梳洗完畢後,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着的並不是豐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問奶奶:“奶奶,今天誰來家裏做客呀?還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怎麼不做飯,就吃這些葉子嗎?”“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麼忘了?”“走吧!全家總動員!”“幹什麼去?”“包糉子!”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糉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麼做只好不會裝會。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奶奶的眼睛,“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我聽懂了,便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小糉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看的還是味道好。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沒一會,它們被奶奶送入了蒸籠裏。

“哇!真好吃!”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真開心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家鄉人包糉子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簡單,其中,又有多少汗水和智慧凝結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必須去包糉子,對農村人來說,這可是大事。

一大早,忙着去摘糉葉。父親說:“摘糉葉可講究了,要選又寬又厚的,這樣就不怕破了,要是你用大的,一煮就破。因爲葉大的很薄,容易破。”大家摘的可利索,不一會就提來一大籃子糉葉。

別以爲摘完了糉葉就沒事,還有一件大事在等着你,那就是調糯米。首先把洗好的糯米加些鹼,再和了,鹼要合適,等糯米全變黃了再加餡。父親放了些切好了的瘦肉加進去弄均勻,這就調好了糯米。也可以拿紅豆當餡。

一切準備停當,現在得包糉子了,父親拿起了三片糉葉,一大二小,還有一片尖朝上,一片尖朝下。擺放好糉葉後,捲成尖筒,手握牢,勺了幾勺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壓緊,又勺了一勺糯米,留了2釐米深。父親把它包好,用繩子紮緊,這便做好了一個小巧的糉子。父親告訴我:有功夫的人還能把糉子包成“尖牛角”“圓皮球”等等。父親叫我把糉子的葉尖剪掉怕煮的時候尖頭把其它糉子扎破。

端午節來臨了,大傢伙忙着煮糉子,大街小巷上處處飄着糉子的香味。

香噴噴的糉子端上桌來了,我們幾個小孩爭先恐後,生怕被別人搶去,拿了糉子就開吃。“哎呦,哎呦,真燙!”我把糉子放到了桌上,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吃起來,覺得異常的香。

吃到的一個糉子包含着多少智慧和汗水啊!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6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民族節日,在那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糉子等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包糉子、吃糉子。

我的母親在端午節之前就把糉葉買回來了。並在頭天晚上,把江米、花生米、棗、等各種東西準備好了,又把買回來的棕葉在鍋裏煮了一會,糉葉的清香漫漫的從鍋裏散發出來,那淡淡的清香跑進了我的鼻子裏,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馬上就要開始包糉子了,我興奮不已。只見我的母親先拿一張糉葉,然後再捲成像喇叭似得桶,再在“喇叭”裏裝上準備好的江米、花生米、棗等各種東西把它緊緊地包成一個三角形,再用一根線綁起來。我很好奇,也想試一下,我的母親同意了,我就學着我的母親的樣子做。可我沒注意到,在我的母親綁“喇叭桶”時沒有透一點點縫,可我透了一個大大的縫,當我已經用線綁好之後,才發現裏面的食物都從那個大縫逃走了我氣憤憤地說:“這是怎麼回事?”我的母親耐心的給我講,我聽取了我的母親的勸告,又做了一次,然後用線綁起來,包的是妖不是妖,是鬼不是鬼。

煮完了,我把鍋蓋一掀開,一股清香味跑了出來,又忽然很驚訝,我發現我包的糉子裏面的食物溢了出來,想一個爆炸三角。我又難過又快樂,因爲我既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還嚐到了自己包的糉子。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7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爲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糉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與衆不同。

早上起來,梳洗完畢後,餓得飢腸轆轆的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着的並不是豐盛的早餐,而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氣勢洶洶地問奶奶:“奶奶,今天誰來家裏做客呀?還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怎麼不做飯,難道就吃這些葉子”“傻丫頭,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麼忘了?”“走吧!傻丫頭,全家總動員!”“幹什麼去?”“包糉子唄!”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糉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麼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着頭皮去蠻幹。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奶奶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雖然聽得迷迷糊糊的,但還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糉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糉子。”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奶奶送入了蒸籠裏。

“哇!好香啊!”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有一番滋味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8

今天,媽媽從冰箱裏拿出了昨天在奶奶家打得糉葉,說要包糉子給我吃。我一聽,高興極了,連忙說:“媽媽,我也和你學包糉子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先把糉葉放到鍋裏煮上,就開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大棗、還有花生米。媽媽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裏泡了起來。不一會兒,糉葉就煮好了,媽媽又用清水把糉葉洗了一遍,也放到清水裏泡了起來,看着煮好的糉葉,我不禁好奇的問:“媽媽,糉葉爲什麼要煮一下呢?”媽媽說:“煮了糉葉會軟一點,包起來不容易破,要好包一些。”原來是爲了包糉子的時候好包,我還以爲是要用熟的糉葉呢。我又幫媽媽拿來了綁糉葉的勒草,就開始包糉子了。

媽媽先把四、五片糉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接着再把它拿在手裏,捲成圓錐狀,再向裏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餘下的糉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出來了。接着,還要用勒草把糉子緊緊地綁住,如果綁不緊,放在鍋裏煮的時候米就會溢出來的。

我看媽媽包得挺簡單的,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動起手來。誰知,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糉葉沒有疊好,就是裝的米多了包不上口。這才知道,看花容易繡花難,我連忙虛心地向媽媽請教起來。經過了媽媽的悉心指導,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看着我包的那幾個奇形怪狀的糉子,我和媽媽都大笑起來。但我的心裏挺高興的,因爲這是我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它的味道一定是非常鮮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