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9篇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合9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除夕一過,便到了大年初一。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這一天是要祭祖的。

大年初一,全市的人都在忙着祭祖的事宜。我們家也陷入了忙碌之中。媽媽將米飯煮成三成熟,堆到了兩個碗裏,再一扣,米飯便高高的隆了起來。而姐姐和爸爸合力將桌子搬到了門口,然後將一張紅紙放在桌子前,用燭臺壓好。而我正和媽媽一起準備祭品。我拿起個一個碗,在底部鋪着沙糖桔。沒一會兒,碗底便鋪滿了。到了最關鍵的地方了,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沙糖桔堆在碗上。我的心就像被跟繩子綁住一樣,被緊緊的勒住,喘不過氣來。

很快,橘子就和米飯一樣,高高的隆起了。媽媽也將豆腐、米糕和年糕放在了盤子裏。燭臺上也插上了蠟燭,香爐上也插上了三根香。一家人又忙了許久,木桌上才擺滿了祭品:年糕、豆腐、茶水、米糕、橘子……如果出去逛一圈,家家都是這副光景,而且上午時,還不能吃葷食,只能吃素食。

到了下午一兩點鐘,家家掛起祖宗的畫像,然後就開始放鞭炮。全村鞭炮聲不斷,香的煙從家家的門中飄出。媽媽將豬肉、魚、雞蛋等肉食裝進木籃裏,放到桌上。也是從下午開始,就可以吃葷食了。

就這樣,一直襬到大年初三,桌子上的一切才全部撤下。聽爸爸說祭祖是爲了祈求祖宗的保佑,也是爲了讓人們不忘根本。從很久以前便一直傳下來,直到現在都在繼續。

我們家鄉的祭祖別具特色,同時寓意美好,我爲這習俗感到驕傲。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過年包糉子,是我的老家紹興的一個風俗習慣。

年前的兩、三天,家中的老老少少要提前準備糉葉、糯米、去集市上買肉、蜜棗和纏糉子的繩,等這些都備齊了,大家聚到一桌,開始包糉子。

臘月28晚上,吃過飯,奶奶轉身從廚房拿出糉葉、糯米……我躍躍欲試,心想:這一次我可要大顯身手了!看奶奶先將糉葉捲成漏斗狀,加一小把糯米,夾兩塊香噴噴的肉或蜜棗,再加上一小把糯米,壓實,然後用多出的糉葉封口,繞糉子一圈,最終用線纏住,打一個漂亮的結,一個糉子就如魔術般出此刻奶奶的手裏了。看奶奶的動作,流暢得似行雲流水,我的心開始癢癢了,在自我的許多次懇求下,奶奶最終同意讓我包一回糉子了。我開始卷糉葉了,這厭惡的葉子就是不聽我指揮,彈開了好幾次,氣得我把糉葉捲成一個圓筒,當望遠鏡玩兒。不知捲了多少次,糉葉才服服帖帖地在我的手上成了漏斗狀,接下來,放糯米、肉,我做得都很順心順手,可是一根繩子又難住了我,拿到一頭,另一頭又掉了、鬆了。奶奶笑咪咪的走到我跟前說“來,奶奶教你,繩子一頭用手拿住,另一頭用牙咬住,還有一隻手扶住糉子,繞兩圈,然後打個結,就大功告成了!慢慢來,心不要急……”我很快就學會了,照葫蘆畫瓢,做出了一個至少能站穩的糉子。

那個晚上,我家包的糉子奇形怪狀,有歪了一個角的,也有連站都站不穩的。第二天,天還矇矇亮,一股糉香把我從睡夢中叫醒了,我立馬從牀上爬起來,衝進廚房,奶奶已經在煮糉子了,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心想快點吃到,奶奶說“快了,快了!再等5分鐘就熟了。”

等到一開鍋,我就是第一個品嚐者,嗯,還是原先的味道,只是,只是這次的糉子似乎比以往的更香了!因爲這是自我親手包的,所以是最香的糉子!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迎來了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是爲紀念屈原所設。這一天主要的活動有吃糉子、賽龍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媽媽會很忙,因爲我們要包糉子。首先,媽媽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綠豆洗乾淨,糯米調好味,五花肉醃製好,比把它切成一塊塊。媽媽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對我說:“兒子,咱們一起包糉子吧!”我看着這一片片綠色的糉子葉,再想想糉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發起愁來,問媽媽:“該怎樣包啊?”媽媽見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範來:“首先把兩塊糉子葉疊成一個類似圓錐的物體,然後把糯米、綠豆和五花肉放進去,再用一塊糉子葉封好底面,用草繩把它捆紮緊,不把它綁緊煮熟後就不好吃了。”媽媽示範完後,我就嘗試着包了起來。一開始時並不太順利,不是漏了東西沒放進去,就是綁得不夠緊。後來在媽媽的逐一糾正後,一切變得順利了。

包好後,就要開始煮了。看着這些剛下鍋的糉子,我以爲十幾分鍾後便可以吃了。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這些糉子起碼也要四——五小時後才能吃。”聽了媽媽的話,我似乎有些失望,但還是忍住了喉嚨裏的饞蟲。等呀等,終於煮好了。我望着這些又大又飽滿的糉子,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開始吃了起來。吃着自己動手包的糉子,心中感到無比激動。

家鄉的習俗多得數不清,但無論什麼節日或習慣,我都會開開心心地過,開開心心地做。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的地方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購年貨、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想知道嗎?那就往下看吧!

春節前的幾天需購買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衣服、食品、煙花爆竹等。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過年時的早上,我和媽媽就要開始包餃子啦!聽說,過年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包餃子還要講究技巧。第一步先將小麪條充分揉好,搓成長條;第二步,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對均勻的小塊兒,然後再在上面撒麪粉,之後再用手掌心垂直摁下。最後用小擀麪杖擀成圓圓的麪皮;第三步放適量的肉餡,將餃子皮對摺,縫隙要掐好。餃子就包好啦!

中午時就可以貼春聯了,貼春聯,不僅是爲了營造出新喜氣,祥和的氣氛,更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晚上,媽媽會將早上包好的餃子一股腦兒的倒進剛燒好的開水裏,瞧這些可愛的小餃子在開水中沸騰,心中一股暖流由然而生。如果喜歡醋,可以跟醋沾着吃。最後,一鍋香氣四溢的餃子就出鍋了。等我盛出一碗,伴着香氣大口大口地吃。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傳說,怪獸“年”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年”飽了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從此就有了拜年的習俗,年初一就開始大家就互相拜年問好祝福,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再與親戚們吃一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情感。

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地域文化。無不展示出民族特色。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春節是在農曆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麪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着香燭,供陳湯糰、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一聲聲的敲着,瀰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一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一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一些鞭炮到門口去放,一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一次祖宗,但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一人拿一杯酒,往鐵盆裏,倒嘴裏還要說一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裏祭拜一下祖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雖普天同慶,可各地的風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們的春節可有趣了!

春節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家裏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異鄉,也會趕回來,好聚一場。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臉上綻開了打心眼裏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離不開鞭炮,在天剛朦朦朧朧透出一點光亮時,鞭炮聲就已經響徹天空。它成了人們大年初一起牀的鬧鐘。看向窗外,家家戶戶的燈都陸陸續續亮起來,穿新衣,戴新帽,雙手拱起敬菩薩。之後便是全家總動員,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綠油油的餡料,包在一起,下鍋。當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時,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湯圓就出鍋了。願新的一年裏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太陽升起,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大地時,人們更加忙碌起來。人們在家裏紛紛熱情迎接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小孩子們總是不約而同地排成一個小隊,挨個兒去拜年,回來時總是收穫滿滿,衣兜裏被揣滿了各種各樣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雖遠,可情誼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縱使開幾十分鐘的車,也要去會友拜年。到了下午,電影院便成了人流衆多之處,春節檔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帶來歡樂。夜幕降臨之時,更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個個拿出最大最好的煙花,一時間,煙花勝過了月光,在那一刻爲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繁花。

春節就這樣短暫而快樂地度過,成爲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成爲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節有着許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節,都會吃糉子、插艾草。

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先到街上去買糯米、豬肉、糉葉、大棗……先將豬肉用醬油和鹽醃製好,再煮熟,再將糯米進行同步操作,之後,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豬肉塊放進去,然後加上一顆大棗,把糉子用絲線纏繞,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門前,在我很小的時候是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讓插艾草的這家人百毒不侵,我聽了覺得很新奇。

端午節到了,還在牀上的我就能聞到樓下的糉子的陣陣清香,我趕忙洗漱完走到樓下,大鍋上熱氣騰騰,白煙嫋嫋,綠油油的糉子映入我的眼簾,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稱讚,我急忙撥開糉葉,軟軟的糯米便透了出來,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邊的糯米十分鮮甜,我終於意識到了,肉旁邊的糯米就是這個糉子的好吃的所在,這糯米進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細細品嚐着這一口,彷彿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戰亂時期,想到了那個時候的人們一點糧食都吃不到的樣子,這糉子的味道好像有點悽慘而悲涼,我又想到趙國戰敗,屈原那痛苦的樣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時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我家祖祖輩輩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鄉。上海的春節,也更讓人難忘。而我最愛的,還是那甜甜的湯糰。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齊包湯糰,看春晚。糯米粉是現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湯糰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讓人不禁想起了那圓溜溜的湯糰,在沸水裏翻滾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閃閃發亮。而那雪白中,又隱隱約約透出一絲絲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顏色,甜甜膩膩的感覺,似已在嘴裏化開,給人無限的幸福感,這是讓幾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個動盪的年代,包湯糰,吃湯糰,簡直就是無上快樂。新年來臨,家裏拿出一年來辛苦勞動而得的糯米,用一個巨大的石磨來磨糯米粉。磨的時候,全家上下都在幫忙。力氣大的大人們汗流浹背地使勁磨,而小孩們幹不了重活,就負責把糯米倒入磨盤。糯米通常都有好幾袋,還特別的重。但孩子們卻依舊不厭其煩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認真地往磨盤裏倒,想必是那一個個小小的,甜甜的湯糰給了他們驚人的力氣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餡料。湯糰的餡通常爲黑洋酥和豆沙兩種。不過家裏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餡。拿一隻小臼,盛上滿滿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極粗的小槌不停地搗,很快就能將其變成一碗黑糊糊。爲了讓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爲了讓它有黏性,就放入豬油。想來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現在的我並不能體驗這樣的活動。

準備好了湯糰皮和餡料,便要開始包湯糰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狀,用筷子夾起一個搓好的“小煤球”,輕輕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個小球,一個湯糰就完成了。孩子們前兩步都做得很順利,但到了封口搓圓時,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細不一的長條,有人捏成了橢圓,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處裂開,餡全部漏了出來,便前功盡棄,只好重新來過。但誰也沒有哭鬧,反而笑聲連連。最後,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滿意的湯糰。那小小的,滑滑的一個,放在手上舒服極了。

儘管如今在這個快節奏的大都市裏,已難找到當年全家包湯糰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個上海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幅祥和的畫面,因爲那一個個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湯糰,背後不僅蘊含着人們對家鄉的情意,還有那最真摯的願望——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做過年,還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也有獨特的風俗,就拿來過年來說吧!

對聯

過年時每家每戶門前都要貼紅彤彤的對聯,對聯又叫春聯,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家家門前貼上對聯後年味濃濃,喜氣洋洋,追天對量的時間是不同的,我的家鄉貼對聯在早晨,一大早起來我就急匆匆穿上衣服。挑揀春聯:年豐人壽千家樂,鶯歌燕舞萬里春。我先把膠粘在對聯上,再貼在門上。節日的氛圍立刻有了,貼對聯的寓意是祈求人們在新的年裏,人們過着快快樂樂的日子。

放炮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晚上我們在外面放炮。說起放炮就要從傳說說起,每當大年30的時候年獸出來吃人,雖然他是年獸,但是他也有怕的東西呀。比如紅色的對聯和紅色的鞭炮,年獸的嘴很大很大,就像個黑洞,身上黑黑的所以當代人就把竹子燒得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就會把年獸給嚇跑,所以過年就要放炮。

30晚上時針指到12點,一瞬間噼裏啪啦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起來,家家戶戶都開始放鞭炮了,天空出現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桃花……五彩繽紛的煙花,把天空裝扮的真美麗呀!

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她,我不禁爲中國傳統文化魅力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