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集合15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集合15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

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關於除夕有這麼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歲末它就會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年”最怕聲響和紅光。於是到了那天,大家就點燃鞭炮,門上貼上了春聯,把年給嚇跑了。這就是過年的來歷。

我是上海人,記憶中每到春節的時候,大街上行人開始了,大人們都張羅着買年貨,我和妹妹就負責貼福字,寫春聯。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圍着圓桌開開心心地吃起了團圓飯。滿滿一大桌的美味佳餚,有讓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雞,有香噴噴的紅燒肉,還有我愛吃的桂花糖藕,最饞人的是桌子中間滾燙的“全家福”,其實“全家福”就是一個大砂鍋,裏面有蛋餃、肉片、冬筍。魚丸、薰魚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們把菜吃得乾乾淨淨,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裝,已經圓溜溜了還在大快朵頤。我們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飯,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們小孩子還能拿到壓歲錢。這些就是我記憶中過年的樣子。

過年除了吃團圓飯,各地過年時還有一些不同的習俗,北方人過年要吃餃子,廣東人過年要說‘恭喜發財’,南方人過年吃年糕,那我們就吃湯圓啦!

奶奶教我們包湯圓,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從瓶子裏挖出一點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來,搓圓,一個可愛又小巧的小湯圓就做好啦!於是,我們也開始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們包的湯圓簡直不忍直視。奶奶就輕聲指導我們:“這裏芝麻少放一點。這裏皮子包緊一點。”吃着我們自己親手包的湯圓,心裏像被灌了蜜一樣甜。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在很多地區都已經不過這個節日了,只有在南方纔能隱隱約約看到它的影子。在很久以前,上巳節的時候,人們會結伴去水邊沐浴,還會去郊外春遊,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爲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據說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而且這一天還得吃薺菜煮蛋,這味菜營養價值極高,美味可口。在疫情間我也總算是再一次回味了這薺菜煮蛋的味道。

三月三那天早上,媽媽正在用碗泡着四個雞蛋,見我來了,趕忙招呼我:“可可,你幫我把那個芹菜的腦葉給摘掉,等下要吃薺菜煮蛋。”

我聽完媽媽的話,感覺我正頂着一串問號。薺菜是什麼?我們爲什麼要吃薺菜煮蛋?不是平時吃煮蛋都是吃紅棗煮蛋的嗎?今天是個什麼日子啊?

我沒再多想,幫媽媽摘完菜,又洗了洗,便看見媽媽把薺菜放到鍋子裏去煮,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水也越來越調皮,調皮的都冒泡了。可憐的薺菜也變得黃黃的,原先的綠皮膚都套在水身上了,鍋中飄出一種濃濃的薺菜味,飄走了的那是薺菜的魂魄。

折騰了好一會兒,湯汁同沒了殼的雞蛋泡在一起,再加上那紅彤彤的棗兒,那樣子,看起來十分和諧,好可愛的樣子。

等早餐端上桌,都快上課了,看來是沒法好好享用了,接着我就是一頓猛吃,真是有一股好新穎的味道,後來上完課,問了媽媽,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我們家鄉的風俗。

“三月三,薺菜勝過靈丹。”這薺菜據說還能治頭痛,不知道我這頭痛的毛病是否能治好呢?現在大家都快把這上巳節給忘了,真希望這個節日能永遠的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

元宵被稱爲“小年”,也是一年當中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成都會有哪些風俗呢?

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湯圓,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得起來包湯圓。包湯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頭一天就得把皮兒給和好,只需要用開水把糯米粉衝好,慢慢搓成團狀,留着第二天包湯圓用。第二天一早外婆會把芝麻和黃糖放到一個石頭做的容器裏使勁捶打,直到它們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餡兒就做好了。這時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竈前包湯圓,首先在搓好的皮團上揪下一小塊,按成皮餅,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餡兒放到皮兒上,再包裹起來,一定要包緊,不然等會兒就會煮爛。

湯圓在鍋裏煮,我們在外面等。湯圓一出鍋,我們眼睛都掉到裏面去了,吞下嘴裏的口水,拿起勺子就開始吃湯圓。小孩子都狼吞虎嚥得吃,掙着搶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們都會細嚼慢嚥地吃,覺得好不容易過個元宵,吃個湯圓,就要細細品味。

吃完湯圓,大人們去聊天,小孩們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動。

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會掛起花燈,有紅的、黃的、綠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花型的。大人們都會牽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燈、打燈謎。聽說猜出最難的燈謎,就回得到一碗免費的湯圓,這可吸引了許多大人紛紛上去破解這個“難題”。小孩們則會去製作他們自己的小花燈,帶回家做紀念。還會有小孩去找老師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滿歡笑聲、說笑聲,好不熱鬧。平時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這個元宵節所有的樂趣都放到這個晚上了。如果自己願意的話還可以去祈個福,祈求自己這一年平安健康、多財多福。

元宵過完,也就證明年也過完了。大家就會去工作、上學。像這樣的熱鬧,又要再等上一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的地方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購年貨、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想知道嗎?那就往下看吧!

春節前的幾天需購買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衣服、食品、煙花爆竹等。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過年時的早上,我和媽媽就要開始包餃子啦!聽說,過年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包餃子還要講究技巧。第一步先將小麪條充分揉好,搓成長條;第二步,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對均勻的小塊兒,然後再在上面撒麪粉,之後再用手掌心垂直摁下。最後用小擀麪杖擀成圓圓的麪皮;第三步放適量的肉餡,將餃子皮對摺,縫隙要掐好。餃子就包好啦!

中午時就可以貼春聯了,貼春聯,不僅是爲了營造出新喜氣,祥和的氣氛,更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晚上,媽媽會將早上包好的餃子一股腦兒的倒進剛燒好的開水裏,瞧這些可愛的小餃子在開水中沸騰,心中一股暖流由然而生。如果喜歡醋,可以跟醋沾着吃。最後,一鍋香氣四溢的餃子就出鍋了。等我盛出一碗,伴着香氣大口大口地吃。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傳說,怪獸“年”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上,"年”飽了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從此就有了拜年的習俗,年初一就開始大家就互相拜年問好祝福,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再與親戚們吃一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情感。

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地域文化。無不展示出民族特色。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

俗話說“十里不一樣風,百里不一樣俗”,我的家在被譽爲“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春節來講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含義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期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中一年級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孩子守歲,則是爲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中一年級初中二年級滿街走。”

大年初中一年級凌晨5、六點的時候,大家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大家便動身去上墳,拿着冥幣、黃紙,還有鞭炮。大家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中一年級,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含義是今年不可以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性一般會攜帶一羣孩子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性們則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小孩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困難呢,由於這是孩子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新年歡慶而熱鬧的氛圍。

一個一般平凡的風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部分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部分結晶需要大家繼承與保護。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裏,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裏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着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爲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爲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羣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裏不停說着“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着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7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雖普天同慶,可各地的風俗略有不同。我是榆林人,有趣的榆林春節容我與你道來。

榆林人的春節,過年前的一個月就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鬧秧歌、轉九曲、觀燈、放花纔算基本結束。榆林人講究過富年,對於年貨的準備極爲重視,臘月裏踏進集市會看到一派熱鬧非凡的紅火景象。

臘月二十三的時候,榆林人要送竈王爺上天。農村有一些地方會吃上一頓豬肉燴粉撈飯,還有一些地方吃上一頓雜麪,燃放煙花爆竹,送竈王爺和竈王奶奶。

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忙前忙後做年茶飯。年前幾乎家家做油饃饃。油饃饃是用水兌上軟米浸泡一夜後撈出來,再在碾子上碾成面,再兌水揉成團,發酵一夜,然後做成環狀,在油鍋上炸熟即可食用了。

油饃饃講究小巧玲瓏,顏色金黃,味道鮮美,醇香可口。

榆林人臘月也要蒸白饃饃。白饃饃上還要點上可食用的紅紅綠綠,圖個好吉利。

我們榆林人過春節準備的特色美食還有“拼三鮮”,這可是一道大菜,它烹製繁雜,用料衆多,有紅燒豬肉,炸丸子,炸佛手,炸酥肉,煮羊肉、雞肉,涮片粉,蒸酥肉,水丸子,做出來後那真是稠稀相間,色香味俱全,誘人的味道讓人直流口水。

榆林過年美食豐富,文化娛樂活動也不少。在我們名滿天下的老街有多種文化娛樂活動,萬佛樓、鐘樓、鼓樓的樓臺上有陝北民歌、戲曲、說書表演,街道上張燈結綵,各路秧歌表演熱鬧非凡,到處歡聲笑語。

榆林的春節,真是豐富多彩,歡迎遠方的朋友來榆林過大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年的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家人們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其樂融融,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

除夕這天,一到晚上,家裏的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起來了。有人在放鞭炮。從小年臘月二十五起,鞭炮聲日月不絕,沒有間斷過。屋子裏,奶奶和四媽、母親一起趕做年夜飯,廚房裏面瀰漫着酒肉的香味,勾魂攝魄,引人心絃。小弟弟向真喜得快要發瘋了。他自己一個人不斷地進進出出廚房,想看個究竟,卻總是被奶奶和四媽一起攆出了廚房。爸爸、伯伯們、叔叔和哥哥與姐夫一起在家裏大掃除,可是,他們笨手笨腳的,弄得烏煙瘴氣。

“拜年啦!”終於,孩子們開始給大人們拜年了,按照習俗,大人們早已準備好了回禮的紅包。這件事在我們孩子眼中,是一年當中最神聖的時刻,萬萬不可少的。孩子們面帶笑容,向長輩們深深地鞠躬,都要呈九十度直角了,要多恭敬有多恭敬,朗聲道一句:“拜年啦。”然後長輩們就會擠出笑容,那笑容很有幾分“慈祥”的味道,並且不知道從哪兒變出來一個“鼓鼓”的紅包,心甘情願的交遞給我們。雖然在此之前,父母一而再地,再而三地告訴了我們,不要輕易在長輩面前打開紅包,那樣並不怎麼禮貌,可還是有人一接到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紅包來一探究竟,惹得長輩們哈哈大笑。

這一天我們都穿着新衣,顯現出萬象更新的氣象。我們還一起在門上貼了一幅對聯,紅底金字,甚是好看。

在客廳裏掛上一張年畫,畫的是一個大胖小子笑呵呵地“站在地上,懷中抱着一條紅紅的大鯉魚,是爲“年年有餘”,寓意是:新的一年中我們會豐衣足食,還會留有剩餘。

我們開始吃年夜飯了,飯菜與平時不同,特別的好吃,特別的香,明吃好飯後大家夥兒就開始看春晚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和新的一年中的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9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年將至,草木紛紛凋零,窗外的柚樹早已光禿禿的,像一個孤苦老人站在那裏,好像冥想着什麼,好像在等着什麼。

此時恰逢凜冬,枯黃的樹挺立在園中,光禿禿的杆子上只有零星幾片葉子,對比着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真像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樣,然而新年常來的卻一直熱鬧,喜悅,儘管冰天雪地,大街小巷仍就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萬物都在等待它的到來,湖裏的魚,土中的蟲,空中南飛的大雁,每逢新年,小小的屋檐下一直充滿歡聲笑語,包圍着一個個溫馨和睦的家。

寒冬裏的新年從不缺席,清晨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早餐鋪。最多,也最實惠的是羊肉湯,家家食肆都賣。羊肉湯色香味俱全,品嚐時須先喝湯再吃肉,味道甚好。抄手比羊肉湯略貴,是極美味的,薄薄的一層餃子皮裏包着鮮嫩肥美的肉丸,滑,嫩,鮮,香,非常不錯吃。如果再在鮮湯里加上一勺辣椒油,一捆細粉絲,一把白芝麻,入口便會叫你張目結舌:這東西竟這麼美味!

論新年,最讓人心動還是晚上放煙花的時刻,烏黑的天空中,絢麗多彩的煙花與黑暗中的明星在對話,五顏六色的大球重疊在一塊,五彩斑斕,閃閃發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過了一會兒,又變成了顆顆寶石鑲嵌在夜幕中,最後,日漸變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墜落下來,漂亮極了。

老家的新年還有着一個老北京的風俗。院子裏灑滿了芝麻秸兒,大家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響,這叫“踩歲”,鬧得筋疲力盡,睡前給大人請安,這是“辭歲”;大大家就要拿出錢給大家,這是“壓歲”。

我想念家鄉的新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0

我的家鄉位於安徽省西北部的一個小城市渦陽。它也被稱爲“老子之鄉,道德之鄉”。這裏有淳樸的民俗,人們熱情好客,熱愛生活,所以風俗也豐富多彩。其中有一個傳統節日 2月2日。

2月2日,龍擡頭據說在農曆二月初二左右,24節氣喚醒了昆蟲。過了一個冬天,龍在2月2日被春雷驚醒,因此它也被稱爲“春節”或“端午節”;2月2日,龍擡頭,天子下凡,牧師趕牛這意味着從今天起,我們將告別農閒,開始工作。我們在這一天祈求龍的祝福,期待着一年中的好天氣。你在這一天吃的東西與龍有關:吃年糕被稱爲吃龍鱗、吃餛飩、吃龍眼、吃麪條、吃龍鬚、吃米飯、吃龍和龍。此外,你還可以吃油炸粉、油炸豆等以圖好運,在這一天,人們早上起牀後會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你會怎麼做。”;2月2日,龍擡頭看,龍不擡頭看,我擡頭看還有一句諺語2月2日,當龍擡頭時,每個孩子都會剃頭髮;因此,爲了給孩子帶來好運,父母也有成功的願望。所以,今天帶孩子們去理髮。理髮店門口排着長隊,理髮師們忙得沒時間吃飯。

在我的家鄉,有給男孩留辮子的習俗。當然,我選擇在這一天剃辮子。舉行盛大宴會並邀請客人。這個男孩應該盤腿坐在八仙桌上。有幾個人拿着它。嗩吶手在前面吹啊吹,帶路。他將在村外的小橋或小河上舉行剃鬚儀式。

剃辮子師傅應該用說唱和唱一首祝福歌,祈禱孩子能過上安全的生活,並在長大後被列入黃金名單。此外,要想知道孩子有多少個叔叔,把辮子分成幾股,每個叔叔一股。當叔叔得到他的頭髮時,他應該給孩子一個紅包。然後用紅紙包幾縷頭髮,綁在鴨子的腿上或鯉魚的背鰭上,然後把它們放到河裏。人們會爭先恐後地抓鴨子或鯉魚。這也將儀式推向了高潮。

此外,在2月2日,農村地區有一種“圍倉庫”的習俗,即在房屋前後圍上大大小小的灰色圓圈,希望今年有個豐收。

我們的家鄉有很強的民俗特色,需要我們的傳承和保護。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1

我的家鄉在新州,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那非春節不可啦!

春節是新年的開頭,寓意新的一年到了,要說春節的來歷啊!哪來頭可不小呢!春節是從歷年流傳下來的,直到現在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呢!

我們這裏的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四過完小年就開始了,當然那都是節前的彩排。最熱鬧最隆重的是年三十那天,那天才是真正的過年,那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己,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晚上必定要吃我們新州的`元寶餃子。餃子寓意着招財進寶。我家餃子餡是多種多樣的,有白菜餡、豬肉餡、韭菜雞蛋餡、香菇餡等等。餐桌上,弟妹嚷嚷着:“再給我一盤,再給我一盤,我還沒有吃飽!”

到了晚上外面噼裏啪啦的響,家家都在放鞭炮,我們家也不例外。爺爺和爸爸從屋裏拿出長長的紅紅的大鞭炮,邊拖邊擺放着。點火!爺爺和爸爸趕緊跑回屋裏來,火沿着火線慢慢的延伸到鞭炮。猛然間外面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響個不停。接下來就是放煙花了,一點火,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轟”的一聲,一束煙花飛上了天空,緊接着,更多的煙花飛了出來,隨着噼噼啪啪放鞭炮似的響聲,煙花綻開了,不一會兒,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各種顏色的煙花縱橫交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你瞧,圓形的、流星形的、瀑布型的、花型的……五花八門的煙花在天空爭先恐後地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它們有的像上翻,好像嬌媚的牽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絢麗的菊花……我還饒有興趣的爲每一組煙花取了名字,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滿天繁星、百花齊放,再加上黑天空的襯托,顯得煙花像是天上的仙女,好一幅壯麗的景象!

吃餃子、放鞭炮是我印象最深的節日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裏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爲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着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着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後,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峯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麼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嚥的吃着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後,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鬆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裏搓麻將,有的在廳裏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後,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後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後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着,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後倒計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爲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着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裏發生了多麼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3

“三月三,廟會場,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鄉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我跟着爺爺參加了這個盛會。

來到廟會現場,但見人山人海,來來往往,年輕的姑娘三五成羣,年邁的老人拄着柺杖,小娃娃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擀麪、雜醬麪、油潑面、擔擔麪、刀削麪、陽春麪……”街道兩邊,一家家商販一邊嫺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藝,一邊聲嘶力竭地叫喊着。爺爺緊緊拉着我的手,向廟會的中心走去。

一路上,除了吃喝,玩樂的東西也應有盡有。泥塑哨子各種各樣,讓人愛不釋手;手工編織的竹籃小巧精緻,讓人依依不捨;小猴拉車和變魔術的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上了點歲數的嬸嬸、阿姨們,忙不迭地挑選花布和毛線;套圈兒的攤位前,擠滿了想試試手氣的孩子們,看,有的孩子看上了一盒彈珠,有的孩子喜歡漂亮的發 卡,有的瞄準了小手 槍……

“西山王母開盛會,擺下蟠桃請衆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獨沒請孫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麪人,他嘴裏說着,手上不停地捏着,這次捏的是“孫悟空偷蟠桃”。只見老人拿了一些粉紅色麪糰,一捏、一搓、一壓、一挑,一個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來,他拿起一塊五彩的麪糰,壓扁,做成了一條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塊,用手搓來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後,他拿起身邊的小人,給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個抱着大蟠桃的孫悟空活靈活現地出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爺爺二話不說,掏錢買下了它。

我舉着這個麪人兒,跟着爺爺循着喧天的鑼鼓聲,來到了大戲臺。戲臺上的演員穿着色彩鮮豔的戲服,濃妝重彩,咿咿呀呀地唱着。可是,我聽不懂他們唱了些什麼,硬拽着爺爺走開了。

傍晚時分,我跟爺爺離開了廟會現場。然而,那琳琅滿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盪雲霄的笑聲……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沒有散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4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意味着新年的開始。人民爲了歡度春節,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如放鞭炮、包餃子、守歲等,形式多種多樣。而我要介紹的是貼春聯。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又稱“門對”、“對聯”、“春貼”。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述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當在自己家門口貼春聯時,就意味着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春節爲什麼要貼春聯呢?這是因爲可以壓邪。我通過查資料得知,關於春聯還有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呢!

據說在東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樹,在桃樹的東北方有一座鬼門,門裏的妖魔鬼怪會跑到人間玩耍。桃樹下有兩個神將,分別叫神荼和鬱壘。他們負責把守鬼門關。如果善良的鬼想出來就放他們過關;如果惡鬼想去禍害人間,他們就把惡鬼抓起來。老百姓們都怕惡鬼來自己家搗亂,因此人們就在桃木上面寫上兩個神將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震懾那些鬼怪。後來,人們覺得在桃木上寫春聯有點複雜,於是就改成在紙上寫吉利語用來驅邪。

我家也有年年貼春聯的習俗。如果親自寫一副春聯,那就更好了。除夕的早上,我們一家人就準備好了筆、墨、紙、硯,開始寫春聯。我早就想好了要寫的內容,拿起毛筆在紅紙上寫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的首秀春聯出爐啦。字的筆畫雖然有些稚嫩,但紅彤彤的顏色和大大的福字都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家家各有各的韻味,也各有各的希望。我們家自己寫春聯獨一無二,爲春節增添了歡樂、祥和的氛圍。

通過貼春聯這個習俗,我知道了春聯是一種人們對生活願景的美好寄託,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傳承。我喜歡寫春聯,喜歡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5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陽新縣,這裏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裏過年的風俗習慣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節日,雖然全國人民都過着同一個節日,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這裏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

冬至開始大寒之前,人們把紅薯從地裏挖回來,然後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乾乾淨淨,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再然後就用罈子或乾淨的袋子裝好準備過年用。

下雪了,人們被困在家裏不能出去幹活,就在家裏製作又香又軟的年糕。製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製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嚐年糕時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裏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然後放進模具裏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後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裏蒸熟。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讓人看着就喜歡,聞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滿嘴的年味。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爲奶奶說這是用來招待來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們又將五穀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戶都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東西就都準備妥當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