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精選-崑曲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精選-崑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導語: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爲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爲唱說語言。下面是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歡迎參考。

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精選-崑曲

  篇一: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我想重溫你,貼近你的靈魂,聆聽你的吟唱。

--題記

初一暑假,因爲有你陪伴,炎熱的夏日不再那麼難熬;而今年冬天,同樣因爲與你同行,我覺得不那麼寒冷--崑曲啊,願你永遠伴我前行!

崑曲啊,我最欣賞你的夢幻。

崑曲大師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是你最亮眼的風景。

猶記得杜麗娘因爲一場冗長深遠的夢而邁出香閨,漫步園中,欣賞春色如許。

“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如此美景卻入不了杜麗娘的閨心,只因她爲尋不到情郎而抑鬱良久。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杜麗娘苦苦追尋,卻怎麼也尋不到她的美夢,最終在梅樹下香消玉殞。

一個溫婉哀怨的女子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我見猶憐。

《牡丹亭》中的句句唱詞皆擊中人心,那句“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讓我揪心,那句“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讓我喟嘆……至於情節,無論是書生柳夢梅“拾畫”、“叫畫”,還是兩人雙宿雙飛,都令我無比動容。

拋開《牡丹亭》,《南柯記》與《邯鄲記》是兩曲人生大夢,《紫釵記》是一曲癡纏之夢,其中李益與霍小玉的曲折愛情發人深思……崑曲的剛勁與柔美在“玉茗堂四夢”中結合得恰到好處。

崑曲啊,我記得你的悲壯。

《單刀會》中關羽的縷縷寂寥猶徘徊在心間,《桃花扇》中李香君“奴已把得必死心,唱不盡鵑血滿懷”的誓言仍迴盪在耳側,死守揚州的史可法英勇就義時的神情仍依稀呈現在眼前……他們的一言一行,我都回味無窮。

崑曲啊,我記得你的深情。

在《玉簪記》中,書生潘必正與尼姑陳妙常在幾番試探與表白後,終於衝破道規,修成正果--這正應了于丹的一句話: “若不是至情至性,又怎會一往情深呢?”

崑曲啊,我還記得你的蒼涼。

這蒼涼蘊含了多少無奈與悲壯啊--在李開先的《寶劍記》中,林沖火燒草料場那一幕,他不得不放下“實指望封侯萬里班超”的雄心,“生逼做叛國紅巾”;在《長生殿》中,唐明皇被逼賜死楊貴妃,無助又深情……

崑曲啊,你唱遍了世間美景,灑盡了英雄熱淚,吟詠了曠世愛情……

我念你如初,永記你的美好!

  篇二: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戲劇對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可以說,我從小就與戲劇結下了緣。聽媽媽說,她特別愛看戲,懷我的時候,凡是戲,媽媽每場都必看。那天,媽媽爲了歡慶我的到來,便特地學了一首戲曲唱給我聽,做爲我來到人間的第一首搖籃曲。

我滿兩歲的時候剛會走路,就回模仿一些演員們走路,還不停的咿咿呀呀地亂唱。牀——是我的舞臺,芭芘娃娃——是我的話筒。

後來,我慢慢長大,媽媽見我那麼熱愛戲劇,便讓我正式的去學習崑劇。

我的師傅是楊師傅,她的年齡50左右,她可是一個老手了。當我剛走進她的練習室時,看到了許多的大人們在學一些基本功,個個都學得汗流得溼了背。這時的我心裏不停的想:“哇噻!我不是學得要了命!”

我是學大小姐的這一行,每天都得學一些手勢2至3小時,學步行1至2小時,至於練聲那可不的了了,是練到你練不下去爲止。

學戲裏頭數我最小。每次師傅的學生趁師傅不在,就會哄我開心,目的就是讓我這個小師傅教他們一些基本功。

六七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熟練了這些基本功,開始適應崑劇界的生活。楊師傅每天都會讓我劈腿、壓腿、立起來、連翻跟斗。每次,我一偷懶,所受的=得懲罰沒能人體會到。

暑去寒來,幾年後,我就可以很輕鬆的劈腿、下腿……其它基本功的動作更是不在話下。

在以後的生活裏,我要是回到家,媽媽都會讓我跟她講今天所學的並表演個她看,看看我的成果。有一次,我表演給媽媽看,因爲說我演得很棒,便在我演到一半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身爲在場的我,很嚴肅的告戒了“觀衆”看我表演的規則。一、不許說話。二、不許看到一半離場。三、不許站起來。四、不許晚入場……其實這些規則都是師傅定的。

現在,我雖然不在師傅的教學下學戲,但我還是在家裏自己學。這不,現在有了一首新曲《牡丹亭》,我爲了學下它,這期間,要不是忘詞就是跑調,有時侯甚至對自己很失望想放棄,但媽媽卻堅持不讓我放棄,還一直告訴有關“梅蘭芳”同志的故事……

我的藝術——崑劇,它造就了我。

  篇三:初一介紹中國戲曲作文——崑曲

崑曲可謂是我們蘇州的一大特色。而該曲發源於14、15世紀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爲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爲唱說語言。

很高興,學校最近組織了同學們去欣賞崑曲。且不說小學裏曾不止一次地去細細品味,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便逐漸自然而然地浮現在眼前。的確,能夠觀看崑曲現場演出,心裏着實興奮好奇。隨着悠揚的笛聲,一個個嫋娜的身影娉婷而至,彷彿從畫中走來,歌喉婉轉,舞姿曼妙,一顰一笑[注: 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楚楚動人,多場戲下來我就宛如做了一個華麗的夢,當然,可能也是因爲“外行看熱鬧”的緣故吧。接下來,就來說一說我這個外行人看過熱鬧之後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記憶猶新[注: 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象剛纔發生的一樣。]便是《牡丹亭》。因爲之前瞭解過,所以便更認真地聆聽着。那委婉的唱詞,婀娜的身段,無一不讓人沉醉在崑曲的韻味之中。“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着湖山石邊,和你把領釦兒鬆,衣帶寬,袖梢兒搵着牙兒沾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單是看詞,便生動、委婉地展現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夢眉對杜麗娘的深深愛慕。細細去品味這個角色,慢慢的,我被裏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來的便是打戲——三岔口,雖然

沒有唸白和唱詞,只有震耳欲聾[注: 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的鑼聲鼓聲,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戲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動作、靈動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崑曲各個方面的藝術。博得了滿堂彩的好評!

由此得知,崑曲的韻味並非一般人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用心去聆聽,去品味。《牡丹亭》那刻苦銘心的愛情,以及《三岔口》那矯健的身姿,不是用一句句富有作者心血的唱詞,就是用演員們深厚的演技所一一表現出來的。所以,讓我們共同用心去感悟崑曲的奧妙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