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三年級端午節精選作文:我愛端午節【8篇】

三年級端午節精選作文:我愛端午節【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導語: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愛端午節,愛中國的傳統文化。下面是作文“我愛端午節”,歡迎大家的閱讀。

三年級端午節精選作文:我愛端午節【8篇】

 【篇一:我愛端午節】

啊!又到了端午節,可以包糉子和吃糉子啦!

端午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便忙着包糉子。你看我們家也忙開了。媽媽先把荷葉紮成把,再放入鍋裏,往鍋裏倒水,讓荷葉浸泡在裏面。煮熟後把荷葉擰乾了放入涼水中。接着她又再去淘糯米。糯米淘好了再洗紅棗、拌肉餡。一會兒工夫,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淨的紅棗、拌好的肉餡圍着幾張小凳依次排開。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挑出幾片又長又寬的荷葉,並排放好,再把荷葉圈成圓錐形,拿起一顆紅棗放在中間,放上米,再加上紅棗加上米……然後把荷葉的“尾巴”繞在糉子身上,再用牙齒咬着繩子,在糉子身上繞了兩圈,用食指打成一個結,一個圓錐形的糉子包成了。

忙乎了半天,奶奶把所有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三四十分鐘。隨後,剝開墨綠色的糯葉,只見潔白的米團裏彷彿鑲嵌着幾顆深紅色的瑪瑙。糉子的味道美極了,咬一口餡子,甜而不膩。

我愛端午節,更愛端午節濃濃的棕香。

 【篇二: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就習俗,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不少的傳說。嘴著名的就是紀念中國歷史偉大的詩人屈原。

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帶了端午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糉子。糉子的形狀有三角形,四角維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糉子裏面的陷也有很多種, 有豆沙·黴乾菜肉·芹菜肉·還有紅棗的,味道非常好。一株香時間糉子出鍋了,外婆把糉子端了過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先把外面的繩子解開,再把糉葉剝掉,啊!真香,我吃了一個還想吃第2個,可惜我的肚子已經裝不下了。

啊!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節。

  【篇三:我愛端午節】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爲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棕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我最喜歡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篇四:我愛端午節】

每當端午節那天,家家都會包糉子,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就經常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我們先把糯米泡好,再買來長長的糉葉,把泡好的米和棗放在糉葉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個好看的糉子就誕生了。

然後,姑奶把糉子放在鍋裏煮,我就在旁邊焦急地等待着。一會兒,糉子出鍋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從鍋裏拿出來,解開繩子,剝開糉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香糯可口,非常好吃。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傳統民俗。我還了解到,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賽龍舟、飲雄黃酒、戴香包、懸艾草、掛鐘馗等習俗。還有一首關於端午節民俗的小詩:“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詳細描寫了端午節的民俗風情。 我真喜歡端午節。

  【篇五:我愛端午節】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重午節。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是用糯米、大棗和糉葉做成的。現在的糉子種類有很多,有蜜棗的、有豆沙的、有巧克力的還有肉餡的,可好吃了。

有人還把糉子作爲禮品送給別人。端午節前後很多人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草、菖蒲,說是爲了辟邪,人們還把精心準備的香囊給小孩子帶上,也是爲了辟邪、驅病,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過端午節最熱鬧的就屬賽龍舟了,據說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賽龍舟時,有一個人坐在船頭擊鼓加油,其他的人都排在兩邊用力划槳,他們團結一心,你爭我趕奪第一,非常精彩!端午節的內容豐富多彩,我愛端午節!

 【篇六: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喜歡端午節,因爲我喜歡吃糉子,在大街上遠遠就傳來一股濃濃的糉香。

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賽龍舟,並且還會吃糉子,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着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五日”……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帶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裏團聚,一起吃糉子,在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前年,奶奶還在家裏自己做糉子,我在旁邊看着,聞着極香的糯米味、攪拌着盤裏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美味的糉子,奶奶說:“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會吧!”我聽了一臉不高興,吃不到了,“好了之後,先給你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大聲叫喊:“賣糉子了,一元一個,絕對是純手工,”我就吵着讓奶奶給我買,奶奶沒辦法,只好給我買我拿着糉子十分高興,不知怎麼,長大之後一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麼幼稚吵着讓媽媽給我買。

我只是認爲,糉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徵,認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說起賽龍舟我是很在行的,賽龍舟在我國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據說端午節是爲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說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節日,裏面蘊含着中華文化,讓我們一起繼承中華傳統,讓中華文化永遠發揚光大。

 【篇七:我愛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起牀了。因爲夥伴們跟我約好,要好好的玩個痛快。電話鈴響了,夥伴們叫我來了。

我拿起滑板飛快的下了樓,果然他們也都帶着滑板。我們一起來到了鳳凰廣場的假山上,玩起了“卡丁車”的遊戲。我們分別都坐在自己的滑板上,從山頂向下滑,富有挑戰性,特別刺激,特別是我們這些淘氣包給這種“卡丁車”也添加了“攻擊”和“防禦的技巧”,那種現代化的攻擊措施的確是很有創意的,所以我覺得特別有趣!

中午,我們回到家,媽媽已經做好了糉子,並且說要好好的過一個端午節。我最喜歡吃糯米紅棗餡兒的糉子,我一口氣吃了六個。香甜可口的糉子讓我回味無窮!

吃完糉子,媽媽告訴我,過端午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古代時人們把做好的糉子扔進了汨羅江中,是爲了避免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所以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了今天。

我愛端午節。

 【篇八:我愛端午節】

我最喜歡過端午節了。那天,可以吃糉子,香香甜甜的糉子令人回味無窮,還可以戴香囊,色彩鮮豔的香囊讓人愛不釋手。每到端午節,我就會唱起媽媽教我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奶奶永遠是那老觀點,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你還小,要戴長命縷。”說完,便拿出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編成的絲帶系在我的手腕上。我一看見紅色,高興的又蹦又跳。爺爺拿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五種植物插在門窗上,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就去問爺爺,爺爺和藹的告訴我:“孩子,這叫‘五端",插在門上面可以保平安。”

我告訴你們,我還有我自己編寫的童謠《五月五》:楚國屈原是詩人,忠誠報國反被饞。秦滅楚後投汨羅,後人紛紛把他攢。五月初五端午節,灑掃庭院掛香艾。吃過糉子龍舟賽,雄黃酒飲除病害。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防止毒蟲或毒蟲滋生。我愛端午節,因爲它既非常喜慶,又充滿了神祕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