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三年級風俗作文彙總8篇

三年級風俗作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風俗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風俗作文彙總8篇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1

今年,我渡過了一次特別的中秋節,這個中秋節沒有大魚大肉,但是讓我記憶深刻。往年中秋節,都是一大堆人一起吃飯,但今年中秋節,外婆約我們一起包包子,過了一個簡單快樂的中秋節。那天下午在我們回家之前,外婆已經事先把肉餡和麪團都準備好了,我們回家時,只見到一個巨大的麪糰放在桌上,外婆告訴我們,這是酵母在麪糰上發揮作用,使得它比原來大了好幾倍。

看到巨大的麪糰,我們都躍躍欲試,我、外公、外婆和姨媽都動手包包子。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經驗,都把麪皮弄得很厚,餡也用得很少,第一籠出來的包子明顯就皮多餡少。後來,我們越做越熟練,包子包得越來越好,後面出籠的包子個個都是皮薄肉多的、好吃的大包子。我們每人包的包子都不一樣,外公包的包子全部都是頂上露出一個大洞的,別人對他提出意見的'時候,他還一本正經地說如果包子味道不夠,可以從洞裏邊放點醬油呢! 我和姨媽都沒有像他那樣包包子,我們把我們的包子包得嚴嚴實實的,一個洞都沒有,因爲我們知道,如果包子露出洞的話,水汽也會進到包子裏邊,這樣的包子就不好吃了。

我們包了很多很多包子以後,肉餡全部用完了,外婆也蒸了好多好多籠包子,但是還剩下好多面粉啊,拿來做什麼呢?我們最後決定用來做臘腸卷,臘腸油油的,把麪皮也弄得都是油。臘腸卷是這樣做的——先拿起一根臘腸,放在麪皮上,然後捲起來就可以了,步驟雖然簡單,可是要做好並不容易。我們捲了又卷,不知不覺中,臘腸也用完了,但是還是剩下好多面粉。

於是,我們就用面做饅頭。我們吃過的饅頭有好多種,這次我們做的是方形的小饅頭,做這種饅頭很容易,只需要把麪糰搓成條狀,然後再切成一塊快的就行了。我有我自己的主意,我做所有在場的人都不會做的動物饅頭,這是姑姑以前教會我的。我先做刺蝟饅頭,首先,把一塊小小的麪糰揉成水滴形狀,然後用剪刀在它的身體上剪出好多好多“刺”來;兔子饅頭也跟刺蝟饅頭差不多,也是先把麪糰弄成水滴形狀,唯一不同的是不剪好多“刺”,只把耳朵剪出來就行了,在做兔子饅頭的時候,我還給它加了四條腿。最後蒸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說它像豬,我們都管它叫小豬饅頭。

我們一邊做,外婆一邊蒸,一籠籠的包子、臘腸卷和饅頭都在不斷出爐,我們也在不斷地吃,這個晚餐就是一頓包子大餐,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但我們覺得自己做的包子實在是太好吃了,這個中秋節真特別。

晚上回家的時候,天上的月亮特別的圓,吃得飽飽的我,我覺得白白的月亮真像一隻圓圓的漂亮大包子啊。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2

我的老家在上虞,最有年味的還要數做年糕

想做出美味的年糕最重要的材料當然是大米,糯米,高粱,玉米等等。米的質量要好,互相的比例也很重要。

開始做年糕了,只見外婆把米倒進磨粉機裏,經過兩次滾壓,米變成了很細的粉。然後把粉倒進蒸籠裏去蒸,把粉蒸熟,變成了糕花,把蒸好的糕花放到搗臼裏搗,最後再放在桌子上用手工做成各種各樣的年糕,有的像魚,象徵“年年有餘”;有的像笑臉,表示“開開心心”。材料不一樣,做出的年糕顏色也不一樣。這就成了平時我們所吃到的年糕。我這次親自看到大人做年糕,我也特別開心。吃上一塊自己做的年糕,香噴噴的',軟軟的,感覺特別好吃。

現在,雖然年糕已不再是過年特有的食品,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從人們過年喜歡自己動手做年糕,人人喜氣洋洋的神情中可以看出,我國城鄉處處洋溢着人樂年豐的祥和氣氛。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3

每年春節,人們都會按照歷代風俗舉行一系列的活動。

開油鍋與蒸年糕

到了快過年時,我們都要開油鍋與蒸年糕。開油鍋要炸角仔、蛋散、煎堆等其他食品。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洗邋遢”是一句廣東話。意思是說年二十八這天要把家打掃的乾乾淨淨,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吃團年飯

吃團年飯是在年三十,一家老到少要聚在一起吃飯。團年飯中,菜式要有魚,還一定要有剩餘,用來表達年年有餘的意思。

拜年

拜年是在年初一到年十五進行的,從年初一開始,小朋友就會到長輩家拜年,對老人說:“身體健康,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說:“工作順利,步步高昇。”對生意人說:“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對結婚而未生子的人說:“早生貴子,身體健康。”等許多。長輩就會把利是錢分發給很多小朋友。小朋友拿到利是錢就可壓歲,不怕妖魔鬼怪,因爲壓歲的“歲”與“祟”皆音,驅走妖魔鬼怪。

拜完年後,春節活動就算結束了,等待我們的是元宵活動了。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4

“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

隨着“噼裏啪啦”的爆竹聲,我們興高采烈地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過春節,也就是過年。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

從我記事兒開始,在除夕的晚上,爸爸會在我們家門上,貼上紅色的`、非常喜慶的春聯。母親會給我們做一大桌子可口飯菜,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吃着、看着、說着、笑着、高興着,時不時還會對節目或者演員品頭論足一下。一直到很晚很晚,直到我瞌睡的熬不住了,在母親的再三催促下,我纔回去睡覺。爸爸母親他們到凌晨纔回睡覺,人們稱之爲“守歲”。

大年初一早晨,母親給我穿上顏色鮮豔的新衣服,全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回奶奶家,給奶奶爺爺拜年。每年春節,我們一家、姑姑一家和大伯一家,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奶奶家,一起過一個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新年!進門先是給奶奶爺爺、姑姑姑父、大伯大媽等長輩磕頭拜年,他們會高興地給我發壓歲錢。

我特別喜歡過春節。因爲,這幾天我不用寫作業,不用彈琴,什麼事都不用幹,可以完完全全地放鬆,就只剩下開心地玩兒了。不管去哪一個親戚家拜年,都可以得到紅包,還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零食,再餐上一頓豐盛的美味佳餚。真可謂是美哉!美哉!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春節的習俗。總之,一個春節下來,我的肚子圓了,腰包鼓了,人也玩兒“瘋”了。啊!真“爽”!過年真好,過年真幸福!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是洛陽,那裏有許多習俗,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祭奠死去的親人,但這裏有一個習俗由來已久——那就是貼對聯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因爲它象徵着團圓,有一個傳說說道:春節時,有一個名叫年的怪獸來搶東西,但有一個老爺爺知道,年怕紅色的東西,於是,每逢春節,我們便在門口貼紅色的對聯,穿紅色的衣服,放鞭炮,以防年來侵襲。

20xx年的時候,我就和家人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那天晚上,媽媽,姑姑煮餃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門口貼對聯,我雙手緊握對聯,妹妹拿着膠水,爸爸帶着我們來到了門口。爸爸喊:“膠水!”妹妹趕緊遞上去,他又喊:“對聯!”我抽了一張給他,只見他一手拿膠水,一手拿對聯,把膠水往對聯上一擠,“啪”的一聲,拍上門框,又照葫蘆畫瓢,將另一張也拍了上去。然後,甩着大手進去了,邊走邊喊:“貼——好——了——!”聽爸爸這麼一喊,大家都跑來看,可在“欣賞”了爸爸的.“作品”後,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後,媽媽告訴他:“你貼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問:“怎麼貼反了?”“對聯分上下聯和橫批兩部分,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橫批貼中間,你看你是不是貼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趕緊揭下來,重新貼,之後我們一起吃餃子,看電視,一個美好而又甜蜜的春節就這樣過去了。

這一次過春節,我不僅知道了對聯應該怎麼貼,還領略了中國傳統的源遠流長,連貼一張小小的對聯也有講究。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6

俗話說的好:“中國文化,博大精神”!確實然而這樣的。從中國的傳統節日裏就能夠看出那種精神!

“春節”然而每年都會過的節日,也然而大家喜歡過的節日。因爲每年春節大家都會聚集在一齊,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年夜飯。這隻然而其中的一部分,晚上還有更好的春節晚會。

春節也然而有許多習俗的,下方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幾種。

第一種:貼春聯。這然而春節必定要做的事。春聯由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組成,對聯上、下字數相同,橫批均爲四個字。如果你的'腦袋夠豐富,自我也能夠創造噢!

第二種:貼福字。這就然而個十分搞笑的字。一般貼福字都然而正這貼,而許多家都然而倒這貼,據說那裏隱藏的意思然而“福倒了(福到了)”就這樣,它也然而重要的環節。

第三種,也然而最重要的一種:吃餃子。這就然而全家人都喜歡的事,光包餃子可不行,還要在餃子裏放入特殊的東西,例如:硬幣、花生、棗等。每種食材都蘊含不一樣的意思,也讓家人在吃餃子的時候分享自我的喜悅!

“春節”的習俗還有好多,我就介紹到那裏,期望大家馬到成功、心想事成!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7

今年的正月初一,爸爸母親帶着我去上虞鄉下看望舅公公,舅婆婆和小外公他們。母親告訴我,今天去上虞,不光要去看母親的長輩們,還要去祖宗墳上祭拜,這是上虞這邊的習俗。我擡頭對母親說:“清明節也是祭拜祖宗的.日子。”“是的,你說的太對了!”

我們一行幾個人來到了一座小山山腳下,找到了母親的爺爺奶奶的墳頭,母親從袋子裏拿出幾根香,用火把它點上,母親對着祖宗墳頭拜了三拜,然後把香插到了墓碑前,母親向我招了招手:“樂樂,你也來祭拜下吧!這裏住着母親的爺爺奶奶,你要叫他們”太爺爺“”太奶奶“! ”我學着母親的樣子,低頭鞠躬!祭拜完,爸爸拿出一個大鞭炮,我看了,馬上對爸爸說,“爸爸,等我走遠了,你再點吧,這聲音太響了,我有點怕。”母親和我快速的走開,後面嗶哩啪啦的響了起來。

這讓我明白了,過年不光是吃好,玩好,還要記得懷念親人!

三年級風俗作文 篇8

春節傳說之三: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風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風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風慣。

守歲風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