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通用12篇)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通用12篇)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1

大家都一定很喜歡七夕節吧!這天是牛郎織女相遇的一天。這一天,婦女爲七夕夜面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現在受西方國家影響,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爲中國情人節,男女雙方會互贈禮物,或外出約會。

這兒還有一個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哩,是牛郎織女:

傳說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裏有一個小夥子,父母都死了,只好跟着哥哥嫂子過日子,嫂子這個人心腸狠毒,經常欺負他,逼他幹很多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有十頭牛時再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着九頭牛出了村。

牛郎趕着牛進了山,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該怎麼換取來一頭牛。這時,一位老人出現在他面前,問他爲何傷心。牛郎把一切都告訴了他。得到牛郎的回答後,老人笑笑:“在伏牛山裏有一隻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病好了後,你就可能牽牛回家了。”

牛郎來到伏牛山,找呀找,終於找到了那隻老牛。他見老牛病的厲害,給老牛打來一捆乾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才擡起頭告訴他:“自己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犯了天規被貶下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傷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救了他。因此,牛郎趕着十頭牛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一天,天上的仙女下來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仙女織女,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生活得很幸福。王母娘娘知道了,立馬下令抓回織女……

大家都喜歡春節吧!一定!春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放鞭炮,小朋友可最喜歡了!

這是關於春節的傳說:

從前,有一種怪獸叫年獸,專門吃人。不但人們怕,飛禽走獸都很怕。因此,人們決心除死它。每當它來的時候,人們就放鞭炮、貼春聯……年獸嚇得再也不敢來了。

我寫的故事有趣吧!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個清明節,按照習俗,我們今早該去山上掃墓。

吃過早飯,背上鋤頭等一些工具,就和家人們上山掃墓去。

剛剛從家走時,我是熱血沸騰。可到了山腳,就已氣喘吁吁了。把鋤頭“扔”給媽媽,脫下外套,十分堅難得爬着山——其實這座山很矮。此時,早晨那溫暖的太陽已變得毒辣。

終於到了山頂。穿過羊腸小道,就能來到墓地,可我在要穿過墓地時,被某種不知名的草給割傷了,流出鮮紅的血。就因爲這點小傷,本該幹活的我被媽媽二話不說地拉到一棵大樹下,清理了塊空地,然後讓我坐下。

看看爸爸、媽媽、奶奶正灑着汗水地幹活,在看看樹下閒着沒事幹的我(我也想幫啊,可媽媽不讓),真是鮮明的對比呀。

終於,墓四周的野草都割完了。奶奶從籃子中拿出供品、紙錢、打火機、蠟燭,開始拜拜起來。

我拿出看家本領,跑到奶奶那幫忙。奶奶在墓碑前、土地公那和鄰居那擺上供品,插上蠟燭叫我去燒紙錢。煙把我薰得直咳嗽,於是我蹲在煙的反方向,拿了個樹枝,去挑紙錢,生怕哪沒燒到。

又過了會兒,奶奶將鞭炮放完了,收好了供品,準備回家。

臨走前,我還特地把灰堆裏的火星踩滅,吹滅蠟燭,去追已經走到前面的家人……

又過了一個清明,期待下一個。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3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那是可以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如,划龍舟、包糉子、喝雄黃酒、點硃砂。

去年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來到汨羅江邊,人還不多,我迅速找了個位子坐下。不一會兒,人們說三五成羣地來到了江邊。

比賽開始了,來自浙江的龍舟飛速地向前劃去。一陣風吹來,浙江龍舟減速了,另一艘龍舟超過了他們。浙江隊員重新振作起來反超之後,得到了第一名。比賽結束後,他們唱起了《招魂曲》:

大夫大夫啊,聽我說喲,嘿嗬!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雲萬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關八級,東不可往啊,東有旋流無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財狼狐狸,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北不可遊啊,北有冰雪蓋地,唯願我大夫,快快回故里……

聽完這首《招魂曲》,手錶裏傳來媽媽的聲音:“快回家包糉子。”

我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學會了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圓錐體狀,再往糉葉裏放上糯米,然後用線捆起來,就做好了。媽媽把糉子放進大蒸鍋裏蒸了起來。一陣香味飄了出來,啊!原來是糉子蒸好了。我抓起一個就開吃,外婆拿來一盒白糖,在我的糉子上撒了一些白糖,我咬了一口——真香!

就在這時,爸爸在一旁給我講了一個端午節的神話傳說故事《白蛇傳》。很久很久以前,白蛇修煉成仙。後來她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白娘子,她愛上了善良的許仙。端午節時,他們在一起喝了雄黃酒,白娘子現出了白蛇的原形,嚇死了許仙。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可以看龍舟比賽,可以吃到糉子,還可以聽到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4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是忙的團團轉,因爲春節的習俗很多,要準備的東西一樣都不能少。

先來說說煙花吧,春節必不可少的,聽大人們說,過年的時候放炮,不僅是爲了好看,更主要的是去掉一年的晦氣,希望我們下一年有個好的開端,呵呵,我似懂非懂。

我們家早早就買來了這些東西,有長有短、有方有圓,看着那堆紅似火的鞭炮,真是惹人喜愛,禁不住就想伸手拿。一旁的母親趕緊提醒我:這東西可不是鬧着玩的啊,都是易燃物品,裏面全是炸藥,占上火就會爆炸,小孩子可不敢隨便拿着玩,大人放炮的時候你們在旁邊看着就行了。

可是母親我太想玩了,你就讓我玩一次嘛,或者給我一個小點的。

你這孩子,哪有女孩像你這樣愛玩炮呀,這樣吧,給你一盒“煙花棒”,用打火機點着,它就會呲出“點點星光”,你可以兩隻手拿兩個,來回轉圈,可漂亮了,這個是比較安全的,要不你試一下。

好啊好啊,我歡呼着照着母親的話做去了,還真是的,呲出的火星果然像天空一閃一閃的星星,好美!

放炮還有一個講究,就是時間問題:你平時不管什麼時候放都無所謂,但到了大年三十中午、晚上(也就是我們的除夕之夜)吃飯之前,還有天不亮起牀之後(我們通俗的說法就是起五更)是必須要放炮的,而且家家比誰的響亮,那可是很有面子的哦。

其實放炮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由其是小孩,總是想盡各種辦法,比如把炮放到一個破碗下面,或者放到小水溝裏,看炮把碗炸多高,看炮濺起的水花,都是挺有趣的事。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春節,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母親。

我看見母親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爲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母親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不同顏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何必呢?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6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初一爲春節,俗稱過年。而春節的習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現在許多國家也有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貼對聯、福字、吃餃子等比較廣泛。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並沿用至今,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還在屋門上、牆壁上、窗戶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到了”。“福”字還有各種圖案的,有壽星、壽桃、金童玉女、財神等。

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爲“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總之,春節的習俗有很多,隨着時代的變化,有了新的形式,但是更主要的是春節期間一家人能夠其樂融融的聚在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秉承併發揚。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7

隨着現在網絡的普及,現在的微商,網購等購物方式越來越流行。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而有很過網店看中商機,在節日裏搞各種促銷活動,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然而很多的.節日習俗漸漸的被大家忽略了。

春節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了。但關於春節的習俗有很多都被大家忽略了。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可以從農曆臘月二十三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春節有很多習俗和講究。從臘月二十三就要開始忙了。要打掃房子,要把房子從裏到外打掃的乾乾淨淨,迎接新年的到來。還要準備年貨,貼春聯,剪窗花,貼福字等等。大年三十的那一晚也是最重要的一晚。那天晚上大家要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年夜飯也有很多講究,北方和南方的年夜飯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也是由於飲食飲食習慣的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讓在外奔波的家人能在這個時候團聚在一起,大家一起過年。吃完飯,大家要一起看春晚,包餃子,放鞭炮,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睡覺的時候,大人會把錢放在小孩的枕頭底下,這叫做壓歲錢。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吃完餃子要去給親戚朋友拜年。過年的氣氛一直會持續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晚上還可以去看花燈。

所以說春節不僅僅是個節日,更似一種情懷,它使在家的人團聚完滿;使在外的遊子心念故鄉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春節都不應該失去他本身的魅力,它不是一種爲了過節而存在的一個節日,它是經過悠久的流傳,刻苦的沉澱,一直散發着屬於它的魅力。可以說它是默默無聞,但卻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我們中國人的節日,有理由讓我們將它繼續傳承。更有理由讓它傳揚光大!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8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

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出國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爲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9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午節。“段”與“早”同義。又稱“小五”。五月是“正午”。而且因爲中午是“陽辰”,所以五也稱“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五也叫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名稱,如:夏節、玉蘭節、少女節、天中節、地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看着奶奶,我覺得簡單的餃子幫不了我這個天才。我不學會了解自己。誰知道,當我真正去包的時候,我明白做糉子是一門手藝,要把它包得漂亮結實不容易。

第四天下午,我跟着媽媽學做糉子。媽媽拿了一塊糉子,用手一捲,糉葉就變成了空心的圓錐形。跟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片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是卷得不好,上下捲起來還是直筒。我看到了媽媽,指了指周圍。“左手捏住糉葉的一個角,右手卷起糉葉的另一個角,底部收緊,頂部放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捲起了糉葉。

接着,媽媽將筷子插入空心的錐形糉葉中,用勺子舀一些糯米,然後用筷子搖晃均勻,直到糯米被裹緊。我也把筷子插在糉葉裏,放好的糯米。但是晃動筷子的時候,要麼是糉葉斷了,要麼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筷子的時候,輕一點,把糉子捏緊。你看——”媽媽一邊說一邊說。示範,我在聽和學習。哈哈!我包的糉子有點像。

最後一道工序是繫繩子。只見媽媽用雙手捏着糉葉,將繩子在糉子尖角上纏了兩圈。繩子繫好後,就裹上了一個漂亮的糉子。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糉子,開心極了。通過這次製作糉子,我學到了一個道理:要學一門手藝,就必須真誠、細心、持之以恆。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10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灑雄黃酒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在門前掛草藥,身上塗藥酒的呢?

沒錯,的確,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要說起來這端午節,還得從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說起。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上大夫屈原上諫楚王,提出富國之計,可楚王不僅不聽,還將其流放。結果屈原悲憤交加,傷心欲絕,抱一塊石頭,帶着自己的憤憤不平,帶着他的高遠志向,一起永沉淚羅江底。

屈原死後,人們爲紀念他,爲了使他的屍首不被魚蝦吞食,人們便做了糉子,來餵魚蝦。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糉子的習慣。這天,滿街都有一股糉葉的清香。要說這做糉子,先得把糉葉洗淨,用糉葉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從鍋裏散發出的誘人香味,不禁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着,想着早點煮熟。終於,冒着熱氣的糉子上來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那兒一起吃,其樂融融。夾起一塊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膩。讓我忍不住想把整個糉子吞下去。雖然家附近幾乎天天都有糉子賣,但今天的糉子彷彿有股節日特有的,濃濃的氣息。

吃完糉子,大人們便忙着去灑雄黃酒,據說可以驅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這天,滿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還會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大大的“王”字,象徵生龍活虎、虎虎生威。

灑完雄黃酒,大人們便在兩邊大門上掛菖蒲等中草藥,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驅趕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掛完後,還要在孩子身上塗藥酒,可保以年不生瘡。塗藥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轉眼間,這年的端午就要過完了,但是,端午給我留下的痕跡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又開始期待來年的端午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11

今年春節中,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三頓”。

第一頓:拜菩薩。臘月二十七晚上,我在奶奶家見到了“第一頓”。吃飯前,我發現桌上的菜和平常大不一樣,桌上放着一大塊肉,一大條魚,還有一隻留着幾根尾羽的大公雞?我感到很奇怪,就問:“爸爸,今天是什麼日子,爲什麼菜都是整個兒的?”爸爸說:“今天要拜菩薩,爲了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尊敬,所以菜要整個兒的。”我說:“哦,奶奶是希望菩薩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平安、快樂!是嗎?”爸爸笑着點了點頭。

第二頓:老祖宗“回來”了。今天傍晚,奶奶先在桌上擺上了菜,飯,酒、水果,然後點上蠟燭,還燒了香。奶奶在擺碗筷的時候,我發現了有一雙筷子是擺在左邊的,這到底是爲什麼呢?我去問爸爸。爸爸說:“因爲你的外曾祖父是左撇子,所以這雙筷子要放在左邊。”

之後,奶奶在桌子旁邊放了兩個桶,把西屋裏的兩個麻袋拎在了旁邊,裏面都是用黃紙做的元寶。只見奶奶點起一張紅紙燒了起來,隨後把一個個元寶放進去燒。燒的元寶,有大有小。聽奶奶說元寶是給老祖宗們在天堂用的。小元寶呢,是他們的零花錢,大元寶呢,讓他們先收起來,用完了小元寶,再用大的去換。

第三頓:外公外婆來了。今天是大年二十九,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外公外婆也來了,他們的到來給過年增添了一份濃濃的喜慶之意。奶奶因爲外婆來了,把菜做得更好吃了;媽媽因爲外公外婆來了,手腳更加勤快了;我因爲外公外婆來了,更懂禮貌了。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我又長大了一歲,這年夜飯裏飽含着親人之間濃濃的情誼和快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作文 篇12

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糉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很多年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糉。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着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係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

貼符。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乾二淨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裏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裏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糉子卻不能忘記。

糉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糉葉摺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糉子,小米包的蜜棗糉子,還有江米包的什麼糉子。

煮糉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糉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

馬上,這些噴香的糉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裏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後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糉子的。

街上賣的糉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麼糉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糉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