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赤壁一輪月的散文

赤壁一輪月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不敢去黃岡赤壁,一直心中忐忑,怕去了,和蘇軾筆下風景殊異,大是失望。可是不去,又彷彿欠着一筆債,一筆文化的債。

赤壁一輪月的散文

黃岡赤壁,永遠是讀書人心中的千千結,怎麼解也解不開。

今年春季,去了黃岡,拜訪一位友人,更主要的是了卻心中一樁夙願:觀賞赤壁——看現在的,也看九百年前的;看今人的,也看古人的。有人說,“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遊”。黃岡赤壁,無論有沒有周郎一把火,三國那片煙,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爲,它必將不朽,因爲在九百多年前的一個月夜,在“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晚上,一個人,大宋朝的一個謫客,長衣大袖,飄然而來。

那時,黃岡赤壁,註定會翰墨流香。

那夜,黃岡赤壁,註定會珠璣昭日月。

因爲,它以它的雄奇,它的巉巖峭壁,它的隨風流逝的史事,和一個大師心中的巨濤駭浪產生了撞擊,碰撞出如山的激情。那激情排空而來,呼嘯而去,最後凝成一線,注入那支如椽大筆,化爲一首詞,化爲兩篇賦。這,是文學史上的盛事;這,更是五千年文明的一件盛事。

就此一點,黃岡赤壁就是一輪月,文學史上的一輪明月。

遊黃岡赤壁,應在“七月既望”,因爲,那時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一派嫺靜美好。當然,也可以在十月,看赤壁“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時,一二友人,相攜而來,指點山水,傾聽簫音,更有一種懷古之感。黃岡赤壁,是一處懷古的好地方

可惜,我們來時,不是那時,而是煙花三月。

三月的赤壁,沒有蘇軾筆下的清寒,也沒有那種“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雄渾。水很清很靜,汪汪一脈,如女子的眼波,一閃一閃的。水的那邊,就是赤壁,並不高峻,也不驚險,可是山岩如血,如夕陽潑灑,如丹砂塗抹,一片赤色。一片刀槍叩擊聲,一片金鐵交鳴聲,頓時灌滿雙耳。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子,也是豪傑之一。

山,有武赤壁,有文赤壁;人,有武豪傑,也有文豪傑。武豪傑,如韓信、周瑜,長劍所指千人皆廢,叱吒風雲,“檣櫓灰飛煙滅”。而文豪傑,泰山崩潰,面不改色;刀刃相向,不會低頭,用蘇子的話說,“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他說的是張良,又何嘗說的不是自己?功名利祿難奪其志,關押打擊難改其心,放逐排擠難毀其節。

在文壇,蘇軾頂天立地,給歷代文人豎起一尊楷模。

赤壁的.春天,山青得讓人心醉。那綠葉,那青藤,那竹葉,彷彿吸盡天地靈氣,吸盡日月精髓,綠得能冒汁兒,映綠人的眉眼。鳥兒的鳴叫,在綠蔭中傳來,在繁華里零落,一聲又一聲,押着韻,帶着平仄,珠圓玉韻,落地生香。

我們靜靜地走着,腳步聲很輕很輕。

一路行來,進了大門,二賦堂、留仙閣、坡仙亭,亭臺樓閣,一片古樸,一片厚重,一片莊嚴。這兒,簡直是一片文章的山水,一片詩詞的園林,一片書法的天地。人,此時不是置身於山水,而是在文學的殿堂徜徉,在文學史中穿行。

歷史,如此眷顧黃岡赤壁。

黃岡赤壁,又是如此重視那次機遇。

這是一種天緣巧合,造就了這處歷史文化勝境。

在廣場的竹林邊,我們看到他,黃岡赤壁之魂——蘇軾。他站在那兒,峨冠博帶,衣衫隨風,揹負雙手,一派飄逸,一派閒散,一派瀟灑。九百多年了,他仍立在赤壁之上,笑對春風明月,笑看潮起潮落,笑望如畫江山。

青山如昔日,樓閣仍風雨。

站在蘇子雕塑前,我們徘徊往復,難以自已。

真應當感謝黃岡,感謝赤壁這片山水,在大宋朝萬水千山都容不下文化的時候,在大宋朝舉國上下都容不下那位絕世天才的時候。是黃岡,用赤壁這方水土,收容下一個從烏臺監獄走來的犯人,安慰着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從而,也誕生了宋朝最優美的文章,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篇章。

蘇軾,是人中明月。

黃岡赤壁,則是中國文化的一輪皓皓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