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歲月物語的散文

歲月物語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其一:我缺你一個解釋

歲月物語的散文

給學生講課文《窮人》(列夫·托爾斯泰著),說到桑娜夫婦拼命幹一天活只能勉強填飽肚子的時候,一學生說這是假的,不可能有的事情!我隨口撂一句話給他:“你是‘一碗飯吃大的’,懂得什麼?”

“一碗飯吃大的!”我爲自己突然冒出這麼一句感到吃驚,這可是我的母親常對我說的一句話!這位學生此時也是用吃驚的眼神看着我,似乎在等待一個解釋。我急忙解釋道:“就是,就是在那時候,在舊社會,反正是沒有飯吃……”我一時語塞,語無倫次——我該怎麼說呢,這麼一句大白話,我卻解釋不下去,懊惱極了。

小時候,我們這些“半樁子,飯倉子”幾乎要靠“飯桶”來喂,才能長長的人,“一碗飯”能“吃大”?簡直是神話,肯定也是假的,不可能有的事情!但是,母親的解釋總是恰如其分,恰如其時——當我們幹活耍滑偷懶時,當我們浪費糧食時,當我們頓頓都想吃好吃的時,母親就看着我們嘆息,唉!一碗飯吃大的人,哪兒懂得糧食的精貴……

一碗飯吃大的!母親說,就是用“飯”喂大的,用頓頓碗碗飯飯“吃”大的。這種“頓頓碗碗飯飯”是用真材實料的糧食顆粒做成的,不是用榆樹皮製成的“涼粉”,不是用黃豆糠、紅薯藤、包穀殼摻草木灰加工成的“飯糰子”,也不是從山洞裏挖出來的白得像麥麪粉一樣的“觀音土”。

聽得我目瞪口呆,這些喂牲口的東西,人也能吃?泥巴,人也能吃?

能吃啊!母親低聲嘆息,彷彿是用手牽着我,帶到了五六十年代,那種“餓”得刻骨銘心的歲月的毛邊之上。

母親繼續講,在那災荒年,榆樹的花葉皮都拿來吃,好吃又耐吃的`還算是榆樹皮,把它切碎以後再用“石磨”碾細,然後燒開水煮成“涼粉”,吃的時候千萬要涼冷了再吃,不然的話,一碗粘乎乎滑溜溜咬不斷的“涼粉”,一不小心就一股腦兒進了肚子,能燙死人啊!你的嬸母奶就是這麼燙死的。像那用豆殼做成的“飯糰子”,鹼得很,你的天鬥二爺的肚子就是被它鹼了個大窟窿的。還有“觀音土”,吃它就是哄騙一下餓得貼在後背心上的肚子,好多人得了“絞腸痧”死了……

聽得我驚恐萬狀!

我單知道,父輩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綠豆年年綠,黃豆年年黃,五穀雜糧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其實我哪裏知道,在這維繫生存飽含指望的土地上,浸泡了父輩們多少汗水和淚水!我單知道,黃豆能打出細膩的豆腐,黃豆能長出白胖的豆芽,黃豆能曬出醬香濃郁的醬豆,人只要勤快,千萬不要“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就能弄來糧食填飽肚子,其實我哪裏知道,“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豆黃種麥,麥黃種豆”的其間,飽含了多少天災人禍,多少血色輪迴和涅槃……

當我們曾經與充滿血性的歲月毛邊擦肩而過,再與洋溢着幸福的歲月河流結伴而行之時,應該慶幸,慶幸之餘還應該銘記些什麼吧——“一碗飯吃大的”後生們?

小朋友,我缺你一個解釋,現在我把我的母親的解釋再解釋給你,也不知解釋明白了沒有?

其二:我聽懂了一回鳥語

公冶長善聽鳥語,這次我也聽懂了一回鳥語。

家訪往回走時,我們突發奇想,不走來時路,準備從眼前這一條峽谷穿越回去——走山路只需記住住所在哪一條山嶺的走勢上,無論走山脊,抱山腳,還是穿峽谷向着住所方向回家都不會錯,即使在中途分不清方向了也不要緊,水溝就是嚮導,有水流就有道路,這是一個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同學告訴我的。我信了這個理兒,膽子越發大了,要翻越這道不知有沒有路的山谷。

剛靠近谷口就被一羣羣不知名的山雀吵鬧得耳根子發麻,越靠近,它們就越吵得厲害,一會兒在我們的頭頂上盤旋,一會兒又落在藤蔓纏繞的樹梢上,鳴叫聲顯得格外嚴厲而焦躁,好像在警告着什麼。

谷口幾乎被藤蔓和樹木密封,幾根茶杯粗的藤子吸住我們的眼球,它們先從地面上匍匐前進,抓住一棵大樹後突然來一個旱地拔蔥,躥上樹幹,爬上樹梢,把一棵棵樹捆綁了個結結實實。循藤仰望,一羣雀子“譁——”飛離,絆掉一些東西下來,以爲是鳥屎,躲避不及,一些個毛茸茸的東西砸在我們的頭上臉上,彎腰撿起一個,才知是野生獼猴桃。樹上地下仔細一看,野果子還真不少。於是撿起,剝皮,吞食——經霜的獼猴桃,稀滑湯軟,酸甜爽口。地上落的果實大部分被鳥兒嘗過了,嫌髒,忍不住覬覦纏繞在樹上藤蔓上掛的。樹太高,便抱住樹搖,樹紋絲不動,真正體驗了一把蚍蜉撼樹的滋味。無奈之下便重操起小時候的手藝,脫掉皮鞋,在手掌上吐口唾沫,向樹上爬去。至半腰,一羣一羣的鳥雀在我周圍上下翻飛盤旋,翅膀與空氣摩擦虎虎生風,且發出刺耳的叫聲,不知是鳥兒的口水或是它的糞便灑在我的臉上。我很生氣,喘着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向那些鳥兒吼叫了幾聲。鳥兒們緊跟我的吼聲之後齊聲向我壓來,我再發出獅子吼,鳥聲形成一股聲浪撲面而來。這時鳥兒們錯落地立在樹梢上對我聲討,我像一個潑婦似的抱着樹腰對罵。我口乾舌燥,手腳麻木,根本不是鳥的對手。

不跟鳥一般見識,心裏邊思忖邊伸手去摘果實。伸手鳥齊鳴,縮手鳥不語,如此者再三,心甚奇之。猛然醒悟,我似乎明白了鳥語之意——它是在警告抑或是哀求我不要爭搶它們過冬的糧食。

羞愧把我從樹上打下來。

看了看樹上的糧食,很輕柔地說了幾句鳥語便招呼同行者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