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當逃避現實成爲習慣,我們的出路在哪裏散文

當逃避現實成爲習慣,我們的出路在哪裏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要說國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逃避現實,而不敢面向現實去想辦法,解決遇到的難題。在一定意義可以說,中國的歷史就是逃避現實的歷史。有戰亂——逃。有瘟疫——逃。有饑荒——逃。有麻煩——逃。上學難——逃。就業難——逃。環境污染——逃。北方有難,則南逃,南方有難,則北逃。八國聯軍打進來了——逃。日本打進來還是——逃。中國怎是一個“逃”字了得。聽中國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沒辦法,我們沒辦法,算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國人爲什麼喜歡逃避現實?

當逃避現實成爲習慣,我們的出路在哪裏散文

其實,千年裏最大的逃避,就是中國儒家文化設想的大同世界,那是中國人最理想的逃避去處。在哪裏呢?在五千多年之前的堯、舜、禹時代,或者夏、商、周的“三代”,孔子對這個三代作了十分美好的描繪。他說:“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論語·衛靈公》)一切好的東西都是過去的。他憑空想出舜時代治理得如何如何好,那時的社會又是怎樣怎樣美好。孔子說:“無爲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爲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對於最美好社會的描述是這樣的:“顏淵問爲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衛靈公》)

就是說曆法要夏朝的,車馬要殷朝的,服裝要周朝的,音樂要古代的韶樂,其他流行音樂,如鄭國的音樂只是淫聲x浪語,要禁絕,那些能言善辯的人要疏遠,因爲太危險。

既然越是古代越好,越是現實的越壞,當然,孔子發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這樣的感嘆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孔子還說過:“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段話令人十分不解。如果一個人真的“篤信好愛,守死善道”,那他應該留下來,想辦法解決眼下的危局纔是,可是孔子所謂的“守死善道”卻只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危險的'地方不要去,動亂的國家不要居住。天下太平的時候,就出現弄個官,天下不太平的時候,就隱居躲藏起來。這種聖人之言毒害中國人二千多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遇事逃避的民族心理與人格特徵。在人際關係上也是如此逃避着。

比如,寒山問曰:“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就是中國人特別欣賞的學會逃避的智慧。

中國人遇事動輒喜歡逃避現實,是因爲中國有這樣的逃避現實的文化,而且逃亡的方向是古代,越古越好。這真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死結,因爲,宇宙法則,人類社會,時光無法倒流。更要命的是,古代因時代久遠,究竟怎樣完全任憑人們去想像。只要在現實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把過去設想得越來越完美。把過去設想得越完美,對現實就越不滿意。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通過對比鄰居,對比他國,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那麼還可以參照他們的標準,對自己作出改進,而且還可以通過實地參觀,考察與訪問,取得學習的經驗,從而對現實作出改進,比如日本人的明治維新就是這樣,一旦認定自己遠不如歐美國家,就由政府派出年輕的精英去實地考察。可是,如果認定越是古代的,就是越是完好的,那麼,怎麼能夠完成時空穿越,跑到堯、舜、禹時代,跑到夏、商、周時代去參觀、訪問、考察學習?

這種慾求不滿,導致孔子在生在世的時候,就一直生活在抱怨之中。他對現實不滿意,就說:“道不行,乘浮桴於海”。開了中國人逃避現實的先河。中國人在二千多年時間裏,一直喜歡抱怨,是典型的怨毒文化。從“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再到“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一直是牢騷滿腹,卻又無可奈何。因爲,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遠古,可是時光無法倒流,所以,中國人數千年來,就只有這樣一直抱怨下去。

孔子自己的一生抱怨無數,卻一直沒有想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當別人說現實不好,應該怎樣辦的時候,他開出的藥方就是三代之好,周公之美。可是連周公都離孔子時代500多年了,那時沒有留下什麼文字,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影像資料,究竟周公怎樣怎樣好,完全任憑孔子去想像,去打扮。今天還有多少儒生在做孔子式的讓時光倒流的怨婦工作?他們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把一個遠古的中國打扮得美妙無比,以古毀今,整天抱怨着,卻面對現實無動於衷。

一個永遠活在過去的民族是不會有生命活力的,也是不會有出路的。

也許是物極必反,由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無比留戀的古時大同世界,一下就跳躍到了萬年之後的共產主義世界。也是一樣的美好,甚至更美好,可惜就是不在現實中。這其實也是中國人逃避現實的一種心理。既然遠古的古代我們無法去,那麼,我們展望未來總是可以吧。但是,這個未來不會是明天,而是萬年之後的共產主義,在這之前,我們要像愚公一樣,把自己的子子孫孫犧牲掉。因此,一段時間裏,我們這個民族就流行起這樣的口號來了:“我爲革命獻青春,獻完青春,獻子孫。”“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爲了遙遠而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我們現在就吃苦,就自虐,就胡作非爲,踐踏人性。我們這個民族裏的文化,有對遠古社會的迷信,有對遙遠未來的迷信,就是不願意面對現實,從現實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去思考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中國人面對現實,有一整套的逃避辦法。儒家企圖讓時光倒流,道家則逃隱於山林,佛家則寄希望於來世投胎。沒有一種文化是用於解決現實問題的。隱居逃避現實的文化十分發達。小隱隱於林,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總之,用林語堂先生的話說,就是學會做一個縮頭烏龜。我們常常津津樂道類似於竹林七賢的人物故事,其實只不過是小烏龜羨慕老烏龜甲殼的厚實而已。回想自己30年前高考的煎熬、摧殘之下的痛苦,我想30年之後應該可以改善吧。沒想高考制度對人身心的摧殘,並沒有因爲大學擴招,求學門路大大拓寬而得到絲毫的改善,相反,升學率的競爭,變本加厲,只不過是由原因的升學率變成了今天的北大清華率。如果,人的思想觀念沒有真正發生改變,你不要指望現實社會會有什麼改變。一個好的東西,等是永遠等不來的。中國人千年難題,千年痛苦,靠等待能夠改變嗎?

中國人要學會正視現實,從現實出發,堅忍不拔,一步一步地去解決問題,改善我們的現實生活,在自己有生之年,就爲後代做出一個好的榜樣來,努力追求有尊嚴的幸福生活。把每一天都當成自己的最後一天來珍惜。永遠活在當下,永遠追求更好。承認人是生活在現實中的,無論怎樣糟糕,仍然有可以改進的空間;承認人有更好的夢想,永遠可以追求更好;承認人必須按照良好社會的方式追求幸福,人生的幸福在社會中實現;承認人永遠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只要努力了,今天可以比昨天好,明天又可以比今天好。今天不過是昨天的思想的產物。承認那個更有效的解決辦法永遠存在,只要我們永不放棄,改變從腳下開始,從點滴開始,從自我開始。

這個世界因我而溫暖,這個世界因我而改變,這個世界因我的思考而增加了思想的力量,這個世界因我的生活改變而得到了哪怕是一點點細微的改變。

來一趟這個世界真的不容易,爲什麼要逃避呢?喬布斯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就是改變它。“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衆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讚美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譭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爲他們改變了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裏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爲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爲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

讓我們國人學會過一種面對現實去改變而不是整天只會抱怨的幸福生活。要知道遇到問題,去主動改變而不是逃避,纔是人生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