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江南印象保國寺的散文

江南印象保國寺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江南印象:保國寺(七篇)

江南印象保國寺的散文

【源遠流長】

保國寺棲居於本市的靈山,靈山二字甚合我意,待遊覽完保國寺全貌,回過頭來再看靈山二字,直叫我覺得,這地方非這二字不可,一個靈字說盡了這一切的內雅外秀,且這二字起於一千九百年之前,不禁讚歎古人之靈慧,這名字於保國寺內外景秀的相輔相成,更是如有棋必有盤,有箏必有弦一般甚配。

原來保國寺始建於一千九百多前,彼時東漢時期正二品驃騎將軍張意隱居於此,死後,宅舍改建爲寺廟,初起名爲靈山寺。後歷經七百餘年,至唐朝武宗時,因政治原因被皇帝下詔拆毀,又經三十餘年,唐朝僖宗年間方纔又予以重建,賜名保國寺。一千多年的鼎盛與衰落,又從只柱不存到如今矗立不倒,實在是路途坎坷,感覺着它靈魂中的傷痛,不禁深深喜愛的同時也深深憐惜。它於現今還存在,不知是經過多少風霜雨雪,多少經年戰亂,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走到了我的眼前。

且莫談昔日保國寺的起起落落,能保存至今,也是因爲世間降生的緣分與傳奇,上天賦予它的,不止是昔時的那些傳奇,它還將永遠的傳奇下去。

譬如於今日,又多了我和好友這兩個極致喜歡它的人,帶着一顆傾慕的心,用仰望的雙眼,及一支欲讀懂它的筆,來將它小心翼翼的解讀。雖然也許不能將它的內外雅秀一一詮釋,就算只做它一個仰慕者,也是它存活至今的又一個緣分。

驅車到達保國寺門口處,下了車,頓覺一股清雅無聲無息的襲來,如若是廈天,這清雅及這自然的微風,便賽過空調冷氣數倍。聞着空氣中若有若無的古樹清香,深吸幾口,不自禁讓臉頰泛起了來自心靈的微笑。

【秋牡丹之山茶花

天氣怡然,正是遊園賞景的時光,走進大門,一條較寬的石階呈橢圓形向左邊彎去,直飛入盡頭,隱影不見。高根鞋碎碎的踏在石階上,細緻而閒靜的聲音與右邊周圍的叢林回映着,彷彿到了家鄉的林蔭小徑。

除了高根鞋的細碎,聆神聽時,還有另一種脆而清的聲音,那是從四面八方飄散開來的音樂,清雅有致,聽不出來是什麼曲子,只覺得箏悠悠,琴顫顫,絃聲動,十分舒適。

一路隨了這音樂向前行去,一側頭,看見了左邊一排嫣紅與濃綠,無比驚豔,居然是山茶花,中國及世界著名的“秋牡丹”居然在這裏與我不期而遇。它們尚未長大,株株嬌小玲瓏,輕伏在一邊,形姿優美,葉子深綠而有光澤,每一株上只孕育出兩三朵嫣紅的花,如奇葩一樣繽紛美麗,怪不得多個省市將它喻爲其主,風采不輸國花牡丹,然正好它還有一個別號叫“秋牡丹”,可見其姿態美至極致。逐彎下腰去,將相機測其焦距,取其光線,攝下一張張“奇葩朵朵秋牡丹”來。

【攬翠】

再往前行,右邊的叢林愈來愈密,不禁覺得自己回到了青山綠水之中去了,這樣的冬天,與盛夏相比,也不差多少。便是用鏡頭隨取一處,也是絕色美景圖了。感嘆之餘,好友早已知曉我心事般將這初冬勝夏的叢林攝入鏡頭。

遠處一塊佇立的長石吸引了我的視線,逐走上去看個究竟。原來此長石乃爲“引子”,長石正中雕刻“攬翠”二字,再用硃紅大漆深描入字中,古色古香又醒目,這二字將遊者目光引入旁邊的一個景緻,只見竹簾似的一道寬拱門,門頂門框均垂滿濃綠,從拱門看進去,裏面翠草芳菲,不見蒼勁的大樹,卻是滿地綠蔭,無窮無盡,如庭園苑落一般清新雅緻。這番景象,叫我腦海中輕躍出一個詞來——“櫳翠庵”。那是妙玉小姑的修行之處,雖然她的櫳翠庵多了一道圍牆,將“檻內人”與“檻外人”隔斷在這圍牆處,但我想此處之攬翠與妙玉小姑的“檻內”相比,不差多少。有了這一道竹拱門簾,恰有借彼而秀此之意,而又有誰知,妙玉小姑的檻內與攬翠的檻內不是藉此而喻彼呢?

嗯,我且莫去管它,是與不是,唯心而已。我還是賞保國寺中其他景緻去吧。

【靈龍泉】

前方嵌入土壁中的一塊大石上,同樣用朱漆大描的“聽瀑”二字叫我的目光與耳朵聆起神來,只是許久,也未聽到水聲,不明所以,於是順着聽瀑二字的指引向右邊看去,只見右邊不遠處一面石壁,石壁上方同樣的硃紅大字刻有三個,書雲“靈龍泉”者,石壁下方正中鑿一道圓形拱道,拱下流水隱然,流入面前的泉中,待泉中水滿,便流入正前方的巨石雕刻的古龍頭嘴內,從龍嘴內千瀉而下,落入下面的澗溪,遠處聽着,果然是“聽瀑”二字最最恰當妥貼。原來此處是保國寺另一景緻“靈龍泉”,果然如其名,靈潤有致,飄灑自如。

只可惜現在是冬天,並無活水水源,泉中水流幾乎是隱而不見,平靜中沒有了衝力,故有瀑布而無“聽瀑”了,若是盛夏,天水活躍,萬物盛長,水流千里,衝擊有力,這靈龍泉生命也跟着激涌興旺,從龍嘴中噴涌而出的泉水,飛入澗溪之下,轟然而響,再遠的地方亦能聽到聲音,這“聽瀑”二字便能生生說活這一切了。更有旁邊巨石上硃紅大字詩二句,“憑何處以顯靈兮,化東海水永不息” ,給靈龍泉添韻不少。

【東來第一山】

隨着月牙狀的彎彎石階向上而行,雙腿已有乏意,不禁悔矣,不該穿高根鞋遊寺。正嘆息着,擡頭看見了一道典雅的硃紅大門,及棱角有致的`黑色瓦頂,下邊是白色大牆,硃紅大門正中上面五個金色大字“東來第一山”,兩邊石獅昂首而立,氣勢磅礴,尊貴有儀。

我雀躍了,既然已快到大殿,那麼離得不遠,必有憩息的地方。於是快步向前,直奔入東來第一山之門。

眼前一亮,真是一個休閒憩息的好地方。只是寬闊的平地,擺着十幾套長而大的實木淡粉色桌椅,每一套足可坐上十多個人而不顯擁擠。此時正有個別遊客在長椅上歇息,悠閒而恬靜。

我與好友亦談笑着落坐,放下手袋及相機,放下今日遊園的激情,更放下昔時往日的人生負累,只想着此刻清閒的落坐,伴着周圍千年的古樹,亙古不變的自然,歇去一切的算計與累乏,將一顆心平靜到能聽見周圍樹葉的輕響與自己的心跳。

提出早備好的水果置於桌上,閒逸的剝着果皮,放入口中細嚼,清涼又解渴,閉了雙眼,感覺周圍清靜的一切,此刻與世事無關,與人生負擔無關,更與歲月無關,只有這鳥輕鳴,葉輕響,細落有致。泛起微笑,只覺得,人生若能常如此,足矣。

【曠古鐘音】

正憩息着,傳來一聲攝人心魄的鐘聲,接着又是一聲,直震懾得人心跳加劇,如着了魔一般,頓時不知動彈。

我好奇之極,只想去鍾音的源處探個究竟,逐與好友收拾妥當往鐘樓前進。隨山路到盡頭,見到一座樓宇詳靜的矗立着,門前坐一老者,於是向前便老者,鐘樓怎麼上去?

老者笑着回答,往那邊進去,是樂器演示廳,穿過樂器演示廳,往左邊走,到盡頭,上三樓就是鐘樓了。

謝過老者,便朝樓內走去。一進門,便覺得,果然不愧爲古代樂器演示廳,裏面各式各樣的古曲樂器,琴瑟鐘鼓,更有數百年前的編鐘與編磬,共有幾十鍾之多,極具傳奇,正前方左邊有一架古箏,嫺靜而立,直看得我心癢難撓,逐向前當自己是一文人雅士,勾抹挑彈一番,曲不成曲,調不成調,然內心卻十分怡然,十分怡然。

穿過演示廳,走出去,果然一條細細的走道,往右行數十米到盡頭,是一條細細的樓道,想起那曠古鐘音,不由心生嚮往與傾慕。上了樓去,在高高的閣樓上,見着了那個清朝時代的銅鐘,據介紹,此鍾一點五噸,即是三千多斤重,難怪鐘聲是如此的沉寂穩重與悠揚。

買了票,走向閣樓去,站在銅鐘面前,自己的身體不及銅鐘的五分之一大,心生敬仰之餘又有點不敢直視,直覺得自己渺小到塵埃中去了。小心翼翼的拿起鍾杵,卻不敢敲下去,我內心是有點害怕這個聲音的,它的勾魂攝魄,如同敲在我的靈魂上,像要淅瀝出血來,然而還不能止,還要將靈魂敲碎了,然後極至安靜的時候,才能讓靈魂再次復活,而得到內心永遠不起波漣的安寧。我告訴自己,靜下心來,靜下心來……放下身邊一切的負擔。

許久,覺得自己果然心態平和了,於是緩緩將鍾杵拉至最後,大力對着銅鐘撞去,“轟”然一聲響,即使我此刻心靜如止,但仍然被這個聲音震得心跳加速,覺得直接震得心臟裏去,連心臟也在微微的顫慄着。閉了眼睛穩了穩心緒,果然不再害怕,只覺得,此刻這保國寺裏所有的遊客都在聽着這曠古的鐘聲,而這鐘聲卻自我手中傳出,真是一個傳奇,於我自己的一個傳奇,內心竟帶着些些得意,彷彿成了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者卡西莫多,敲醒着世人,而獨醉了自己。

【無樑殿】

不得不提的絕妙聖殿——無樑殿,走將進去,大殿面積不是太大,但仍然有寬廣曠古之感,殿內並不像平常大殿那樣五彩繽紛,而是無其他擺設,兩邊大柱着硃紅大漆,呈西瓜棱圓狀,初時並未注意,因上前手撫,方感覺形狀並非園形。恰聽好友說,這西瓜棱園狀大柱是由虛實相間而成的,中間一棵主圓木,外面分八方,其間四方實木圓柱,間錯着是虛的,再用朱漆均勻塗抹,使外表看上去虛實無甚差別,只用手指輕輕敲擊,由聲音才能辨出哪一面是實,哪一面是虛來。

正中大殿上方果然殿如其名,並無大梁,只見前槽天花板上三個園形且樣式奇特的構造,我從未見過,正十分不解,好友發現了右側的自助式電腦。裏面對大殿的構造介紹十分詳細。原來在那前槽天花板上安置的是三個由許多實木雕琢而成結合的鏤空藻井,雕琢的斗栱結構複雜,並巧妙的銜接在一起,不用一枚釘子,但整座大殿卻穩巧有致,有很好的防風抗震能力,歎爲觀止。

聽完,禁不住暗暗稱奇,數百年前的古人編制的《營造法式》,堪稱絕妙,便於今日,也不一定有如此能者能編制出如此精湛的建築結構與樣式設計來。

游完這一切,內心十分的感慨,保國寺,這一個千年古寺,凝聚了許多古賢聖者,承載了千年的歷史與傳奇,更是昔時風雲變幻,改朝換代,變遷的鑑定。那些沉痛,那些歷史,讓人感慨,讓人嗟嘆,還有這留存着的不言不語卻又飽含着千言萬語的古寺,是讓人永遠的敬仰與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