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那季節裏開落的小城歲月抒情散文

那季節裏開落的小城歲月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週末金華培訓回來,從又溼又冷,到秋陽熹微,整個心身都不禁舒朗起來。這是南方小城的好處,冬天不至於太冷,夏天不至於太熱。性格鮮明的北方人,並不喜歡這種氣候,以爲似溫吞水,不夠痛快。像現在已近十一月末,北方的銀杏早已驚豔,這裏還剛剛有些綠中泛黃。更不必說楓葉了,一點轉紅的跡象也沒有。但住慣了的市民,跟人說起,總帶着幾分自豪:“我們家鄉的氣候,最是舒服了”!。有時候出差一趟,急急想着回來,不是嫌太冷,就是太熱。看來小城的氣候,把我們都慣壞了。不過這樣的氣候,也滋養了小城人。小城人大多面和性善,一般不會爲小事與他人爭執,治安也是出奇的好。

那季節裏開落的小城歲月抒情散文

惟一的憒憾是冬天,若是遇上連日陰雨的,那個心境便不免煩鬱起來。好在這樣的日子並不多。一般最冷的只有一個月左右,之前是無限長的秋天,之後是無限長的春天,剩下不多的便分給夏天了。但即便寒冷的冬天,亦有可圈可點之處。足夠冷的話,會下點薄雪,給遠近的山尖戴上一頂白帽。再大些的話,可能山腰,或是近山的人家屋檐上,都蓋上了一層雪氈。那時,小城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從家裏跑出去,顧不上寒冷,捏雪球、打雪仗,大驚小怪地歡呼。喜歡攝影的人,早早候到山裏去。有一年下雪,去雁蕩山森林公園,鮮有人跡的石板路,不時有碎雪從高聳的杉樹上,簌簌飄落。碧藍的湖面上,升騰着煙霧。是難忘的經歷。

往往春節前後,天氣便開始轉暖。記得有一年正月初四,在老家宴客,僅穿着薄薄的羊毛裙,坐在陽光豐沛的院子裏,只覺得躁熱。然而天氣轉暖的節奏,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波三折。暖了幾日,又開始冷起來,剛冷沒幾日,又升溫似陽春三月,直令人銷魂不已。大街上的着裝,也是五花八門。有怕冷仍裹着羽絨大衣的老年人,也有短袖加外套的年輕人。“三八亂穿衣”,說的便是三月與八月的小城。

而漸漸地,各種各樣的花訊便來了。先是梅嶴的梅花來報春了,玉蘭等不及綠葉長成便站上枝頭,它的白瓷杯滿斟着春天的美酒。然後江沿的李花開了,便傾城去看李花。今年去遲了,只看到冷雨落花,在溝渠裏婉轉。接下去,是桃花、紫葉李花、迎春花、油菜花、櫻花、梨花、杜鵑、茶花、月季……報紙上日日有花訊,一會兒是城東的鬱金香開了,一會兒是城南的杜鵑紅了。愛花者忙得不亦樂乎!這幾年小城新添了不少花節,政府還組織了專門的開節儀式,引來遊人如織。今年三月去方江嶼看桃花,近百畝的桃林,可謂盛況空前。我們在那裏留下了歡笑和友誼。白箬嶴的梨花雖然驚豔,但風雨無情,那千枝堆雪的風采,不是年年都能遇上。看來,花與人一般,也是需要緣分的。油菜花則到處都是,田邊路頭,黃燦燦地搖擺着春風。不過最美的是城郊,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毯似地鋪展着,彷彿一直要開到天上去。最愛四月桐花,掉落於山階的靜美,令人不忍卒踏。

不僅是這些名上花冊的,對於那些根本不起眼的小花、野花,小城人亦不減熱情。鄉間最常見的,是春耕前,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紫雲英。綠莖杆上,舉着紫色的小花,漫山遍野地開着。來賞花的人,競相到花叢中去拍照,直把花踐踏了好些。

就在四處追趕花朵的腳步時,天氣亦不覺熱起來了。該把長長短短的花裙子翻出來了,但是不急,保不定它就會殺個回馬槍。而江南獨特的梅雨季,也姍姍來了。此時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最適合在臨窗的小軒坐了,端一杯雨前龍井,發一通千古閒愁了。這是小文藝的消春方式。農人們則在田間,頭戴箬笠,出沒於綿綿細雨中。此情此景,停留在南宋時期家鄉詩人翁卷的'詩作中,至今栩栩如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除了花,春天小城最可看的,當屬遍佈大街小巷的香樟樹。香樟是一種奇特的樹,它也落葉,卻只在春天落,其它三季都是華枝滿樹,鬱鬱蔥蔥的。冬末春初,舊葉開始變紅轉黃,同時新葉開始發芽。新與舊的交替,並行不悖,委實令人稱奇。新葉的嫩綠可人,舊葉的滄桑優雅,這一切附生於那黝黑遒勁的樹幹,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彷彿一位歷經歲月的老人,眼神中依然保持着孩童般的純真與清澈。小城的香樟大多年歲悠長,枝葉繁茂,道路兩旁呈合冠之勢,就像綠色的拱門。走在這樣的拱門下,再差的心情也會變得舒朗起來。當三月,細雨迷濛,葉子被洗得鋥亮,淡淡地蒙上了一層霧氣,整個小城氤氳在夢一般的氛圍裏。春天的香樟,在我眼裏代表着一種完滿,它們總令我想起弘一法師的偈語: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如果要將偈語中的“華枝”具體成一棵樹,那麼這棵樹無疑是香樟了。

然而嬌氣的小城人,總愛把料峭的春當成冬,等醒悟過來,夏天已在門口候着。雖說是夏天,最熱的,也不過十天半個月。城東的海灣不時吹來解暑的風,有時午後來一場大暴雨,便一掃熱浪。所以夜晚常常是涼爽怡人的。人們紛紛聚合到公園裏,愛熱鬧的就去跳個廣場舞什麼的,愛清靜的便在水岸邊坐了,看明月冉冉穿行在夜空,或水面。清少納言說夏夜是極好的,誠然。

秋天與夏天的界限是極模糊的。有時夜間走在路上,一股風吹來,裸露的手臂,感覺到些微不一樣的涼意,才驚覺,是不是秋來了。然而夏並不甘心就此離開,往往會與秋纏鬥數月。它們較量的結果,最明顯的體現便是桂花。小城除了香樟,次之的便是桂樹。大街上、公園裏、單位、民居,凡有院落的房子,沒有不種上桂樹的。不過最多的,還是在城東的東皋山上。除了價格合適、好成活,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它那馥郁的香氣。桂花喜寒,當夏佔上風時,它便沉睡不開。冷空氣來了,它便欣欣然打開自己。除了月桂,金桂銀桂丹桂一般要開三茬。這每年沒有固定的時間,取決於天氣的寒冷程度。所以每年臨近國慶的時候,我便祈禱着來一場冷空氣纔好。不過我最記掛的,還是山上的桂花,因山上人少,怕桂花被人冷落。

秋高氣爽,最宜登山。小城東、西面各有一座山,名東皋、西象。山上各有一塔,名東塔、西塔,遙遙相望。去的最多的是東皋山,就在家門附近,客廳的大環窗正對着此山,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山腰蔥籠的綠。東皋山後是九牛山,那是小城最高的地方。最高點的岩石尖突起,似鷹頭,當地人稱“老鷹嘴”。從鷹頭往左右側,山勢呈起伏之態,綿延數十里,似巨鷹展翅欲飛。以此觀之,則鷹翅所囊括的,竟是整個小城了。若有一日此鷹似莊子的鵬,“怒而飛”,則小城也會伏其背上而行了。這幾年山上修葺一新,步道井然,樹木繁茂,登山者日衆。每至高處遠望,小城置身於一個三面環山一面環海的大漏斗中,東邊大片灘塗的延展處,海天舒闊。能見度好的話,還可以看到船隻上的桅杆。一次抵達山頂時,正是夕陽欲下,萬丈光芒從厚厚的雲層傾灑而出,小城沐浴其下,如同一個安睡的無知小孩,被神靈庇佑着。山上植被豐富,常綠喬木與落木喬木交相輝映,以松樹、桂樹爲最多,楓樹、梅樹、桐樹、柿樹亦頗有可觀。最喜秋日,丹桂金桂盈枝,芬芳滿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