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精選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中秋節對每個人來說都有着不一樣的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描寫中秋節的散文以供大家閱讀。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精選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一)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在吟誦無數寄託相思、抒發感悟的詠月名作時,我們心中那股相思、團圓之情便愈加濃烈。

古往今來,中秋節就是中華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只要是箇中國人,就註定了八月十五,舉頭望月與天涯共此時。當人們和家團聚,賞月、遊湖之時就賦予了中秋節這樣的意義,把人間溫情與風物美景聯繫起來,讓人們感受到和家團員的溫馨、幸福與快樂,同時帶給離鄉背井的遊子以濃濃的鄉愁。

記得在《東京夢華筆》中曾描繪出“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聖曉”的熱鬧景象,這正是古人嚮往團圓、慶團圓的形象體現,對於現在的我們過中秋可謂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選擇放煙火,朗朗月下,火樹銀花,普天同慶;可以選擇遊公園,桂花飄香,月色纏繞於那暗香浮動的枝頭,在腳下灑落點點銀光;可以選擇江邊漫步,明月當空,江風清洌,煙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銀螺般給人清新之感,或者乾脆呆在家裏,在輕柔的音樂裏,吃幾樣精細菜餚,嚐點月餅,憑盒賞月,月光傾城的榮美必將充溢你的胸懷,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明月照千里”的廣博至美,於是月光又賜予人們一份思索:遠寄鄉思!不論遠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親思鄉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藉着月心之橋將祈禱傳遞到遠方的家中,願親人更好,家鄉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時,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讀出遠方的牽掛與問候。

談到這裏,還不得不提一提久負盛名的中秋月餅。東坡曾讚歎道“小餅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現如今的月餅更是琳琅滿目,花式齊全,但不論如何翻新,不變的是它圓圓滿滿的外形,象徵着家庭溫馨和美,家人團圓共聚,所以說呀,大家可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枚枚朋餅,它不僅僅凝聚着製作人的心血與汗水,更是古往今來華夏兒女渴望人月共團圓,天人和諧的縮影,同時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

有人說思念像中秋的滿月,牽掛似漫天的繁星,在這歡樂的節日到來之前,我願藉着柔柔的風,譜上長長的祝福,讓它輕輕飄進所有人的心中!最後祝願全校師生中秋佳節和家團圓,幸福美滿。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二)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我們一家和芊芊姐姐一家相約去體育公園賞月。公園裏來了很多賞月的人們,有的搭起帳篷,有的席地而坐,湖邊,草地上,到處都是。公園裏瀰漫着濃郁的桂香,到處盪漾着人們的笑聲,中秋之月,我們期待着。

來到離湖不遠的地方,我們找到一塊滿意的草地,把帳篷搭好,大人們坐在墊子上聊天,我和芊芊姐姐去湖邊散步,沿着湖邊慢慢地走着,天漸漸暗了下來,走着走着,突然,芊芊姐姐手指遠處天地相接的地方,“快看”!在天地相連的地方,一輪巨大的蛋黃色的月亮露出了半個臉,天空大幕開啓,很短的時間,月亮就從地上跳到了天幕上,蛋黃色,無光,無比的大,讓我們欣喜若狂。不一會兒,一輪皎潔的明月就掛在了遠處的樹梢上,月亮向上一竄一竄的,像邁着輕盈的腳步。過了一會兒,便騰躍到更高的空中了。擡頭望去,在天空大舞臺上,彩雲是燦爛的背景,星星是舞伴,它們簇擁着這位出色的舞蹈家,盡情地變換着舞姿,月兒似銀鏡般光彩奪目,月光如流水般清澈,月光撒到湖水上,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面波光粼粼,不由得讓人想起許多文人墨客有關月亮的詩句:李白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多美妙的意境呀!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也是在寫這中秋之月嗎?只有這中秋之月,纔有這般迷人的魅力,才能這般令人陶醉!

環顧四周,遠處的紫金山,近處高低不齊的樹和小山丘,都沉醉在朦朧的一片夜色之中,月亮把銀色的光芒傾瀉在大地上,給遠處的樹木蒙上了一層白紗,彷彿仙境。我們擡頭仔細端詳月亮,上面還有一塊黑影呢?那可能就是嫦娥吧!旁邊那一小塊黑影,應該就是玉兔啦!我真想和她們會會面,可惜那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月光似水,月色如華。中秋之月,帶給我們無限遐想,帶給我們詩情畫意的美好意境,帶給我們光明、團圓的歡樂!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三)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節日。有那熱鬧的春節有那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那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徵全家團圓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於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作爲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農曆八月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穫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每當中秋之夜人們一邊欣賞玉盤般皎潔的明月一邊吃月餅、水果家家戶戶都洋溢着豐收的喜悅。據說這月餅還有一段非凡的來歷了:

月餅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爲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爲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在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的習慣還有賞月背詩的習俗。當人們吃過晚飯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陽臺上熱熱鬧鬧的享受天倫欣賞着皎潔的明月隨後背誦帶月的詩歌一派人間聖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絕唱。

難忘中秋!中秋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