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

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明月如鏡,照見昨天,也照見今天、明天。小編整理了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

  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一:

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轉眼間又是一年仲秋時。農曆八月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八月十五爲中秋節。中秋節舉行各樣儀式祭月、拜月、賞月多是朱門府第的事。鄉下人只知道年好過,月好過,日子不好過。

日子跨過農曆八月之後,打下的麥子已經篩選、晾曬多遍,乾乾淨淨地裝進了瓦甕。稻田四周也撤好了排水溝,豆子、玉米其他秋作物,也翻鋤了最後一遍不再需要其他侍奉。白日裏各家的大人照例扛了鋤頭下地,但到田邊、地頭,一串一串的稻穗沉甸甸地垂掛着、整塊整塊的豆子已經連成一片、玉米地也成了密不透風的圍牆,總是讓人不忍挨碰他,也無法挨碰他。只有扛了鋤頭東轉轉西悠悠,見着有歪倒的玉米扶一扶,有熟了的北瓜、葫蘆摘幾個這時,勞作一夏、一秋的人們的心底,開始像眼前的天空慢慢地寬展起來。

八月十五到了,眼見着新的稻米就要下來了,家庭主婦也不徵求當家的同意,將米缸搬出來掃底下鍋。下到菜園地裏拽兩顆青蘿蔔洗了,連葉子帶蘿蔔一同切了做上一頓美美的涳乾飯(蒸鹹米飯。大米下鍋煮八成熟撈出涳幹水分,蘿蔔絲、乾菜等襯菜粗略抄拌後墊底,倒入煮過、涳乾的大米稍蒸,而後揭蓋攪拌即成)。飯時門前的捶布石四周,就有了一碗碗熱騰騰的鹹乾飯,捶布石中間擱着大半碗白亮亮的蒜汁。當家的收工進門看到了不怪也不問,一家老少圍了捶布石便興高采烈起來,溫馨與幸福寫上了每個人的臉。

傍晚時分,往昔暴虐異常的老日頭溫順地留下了西山。家庭主婦早早地把在坡邊地頭摘回的北瓜、葫蘆,洗涮了或切片或剁絲,加上鹹鹽及剁碎了的花椒葉,用水拌了做成餅狀,鐵鍋內抹上少許大油,煎炕成一個個焦黃的瓜陀。等到幹活的收工回來,連同早就涼在盆子裏的稀飯端上院子當中、一搖三晃的木桌上。不用燈不用亮兒,一家人聚在月光下興高采烈地用起了晚餐。每個人的頭頂都懸掛着一輪明月,皓月當空,月色如畫。許是司空見慣了,也許是過於勞累,每個人都是端起碗就吃,吃得狼吞虎嚥。拜月、賞月之事壓根都不曾想起,只是因了那少有的餅子才說嗯,好吃,瓜陀好吃!

直到吃過飯把飯碗推向一邊,仰起頭來方纔看到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往日滿天的繁星可能是因爲過節都放了假,只有玉盤樣的明月一個兒當職。那明月不招搖也不沉默,一直一動不動地、安詳地照看着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有喜的送上些許喜慶,有憂者給以些許撫慰,不偏不倚。

大人們不在意地望了一會兒天空和天空中懸掛着的那一輪明月,並沒有發表什麼慷慨,只是仰着臉或低着頭掐算當年的收成。算着算着就說先把東頭小塊地的穀子割了吧,好早點吃上新米!

村頭,一望無際的天空下,孩童們正奶聲奶氣唱着久遠的的兒歌:勾,勾,勾月亮,月亮勾得亮堂堂。搭,搭,搭戲臺,問問戲子來不來,今兒個不來明兒個來,戲子來了有酒喝,戲子來了好吃菜奶奶也或母親把吃奶的.也或咿呀學語的嬰兒攬在懷裏,開始哼唱那老掉牙的着搖籃曲:月奶奶,黃巴巴,爹織布,娘紡花,呼啦呼啦呼啦啦。娃子哭着要吃媽(奶),剋吃剋吃兩嘴巴。娃哭哩,哄不下,買個燒餅哄娃娃。爹一口,娘一口,咬住娃娃哩手指頭。爹卜拉(揉摸),娘卜拉,卜拉哩娃娃笑哈哈

那時的那裏沒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也沒有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有的只是秋寒暖乍,有的只是天高雲淡和沉寂、空曠,萬籟俱靜的漫漫長夜!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二:

冷月當空,夜如白晝。燈火闌珊處,一家人談笑而坐,分食月餅。看看自己,卻隻身一人待在家裏。熒幕上閃動着的人影,無不流露處歡欣、喜悅。

沙發上的手機開始振動,有些無力地接起電話,還未出聲聽筒那邊響起了毫無生機的聲音:“兒子?今晚爸爸媽媽在公司開會,你自己在家玩吧!”冰冷的聲音讓我徹底失望。呵,看來又要過一個人的中秋節了。

中秋,一家團圓,圍桌相談,徹夜歡悅。如今,我卻單獨一人,對月長嘆。思鄉的情懷隨着月亮的皎潔愈發明顯。

終於,撥通了那久違的電話,“喂?是外婆嗎?中秋節快樂!”話罷,聽筒那邊傳來了略顯滄桑又不失清新的聲音,“快樂呀!孫啊!”一口未褪的鄉音,好似一股暖流直觸動我的心坎。以往的事情愈漸清晰。

小時候,中秋月圓,把酒言歡。外婆雙手扶着着一根木樁,我扶着石臼,上下來回捶打着石臼裏的糯米。香,隨着冉冉升起的氤氳,籠罩着我們,沁人心脾。晚飯上,糯米被心靈手巧的外婆做成了一道酥脆的好菜——餈粑。一家人圍桌而坐,談笑風生,外公在飯桌上就按耐不住吟起了杜少陵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月亮散出的光,也因家人團聚而盡顯溫暖。 吃完晚飯,大夥搬出椅子,搖着蒲扇,用淳樸的鄉音彼此交談,

無形之間,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嬉笑之間,舉頭望月,明月燦星,無不絢爛。現在偶爾想起,擡頭見到的也只是羣星隱蔽,皓月蒙塵的籠罩着黑的天幕。那種原始,原始的人,原始的天,原始的星月,早已不復存在。外公的詩癮又犯了,對月誦詩:“月好風清,漸有中秋意。……急管繁弦,共慶人間瑞。滿酌玉杯縈舞袂。南春祝壽千千歲”隨後,外婆也跟着唱起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玉兔銀蟾休道遠,不識喜人情切,小小的院子裏都充滿了溫馨。

窗外的月以上南梢,聽筒那邊響起了煙花綻放的聲音,腦海中浮現出萬束煙花齊盛開的景象,外婆說很美,隱隱約約,又聽到外公在對月訴情。荏苒冬春謝,寒暑東流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一輪玉盤從未改,但蟾宮下的人已變,中秋的味道也逐漸在改變,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外婆,菜涼了!我也餓了,你去吃吧!”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聊了兩個多小時了。“孫啊,那你就去吃飯吧,拜拜啊!”等到了那親切的鄉音消失在聽筒中時,我才依依不捨地放下了電話。 拆開早已放在桌上許久的月餅,點一盞香茗,奏一曲陽春,對月訴情,把酒言歡。又是一年中秋時,隻身一人,我過得很好。

  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三:

月圓是中秋節的象徵。可今年的月亮,卻被一層厚厚的烏雲遮住了。連日的陰雨也沒有因中秋這個特殊的日子而停下,薄薄細雨籠罩了天空,似乎連月亮都在爲那些無法團圓的人哭泣。褪不去的陰霾讓中秋的憂思更加沉重。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我求學在外,沒有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不僅是我,許多在外打工的人,在他鄉求學的人,只能通過電話,網絡來傳遞對家人的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是每個人心情的真實寫照。

然而,這是小家,是一個人的思念。不能回家的我不禁想到了“遊子”臺灣,那個至今未歸的“遊子”臺灣。六十多年了,臺灣依舊漂泊在外,沒能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不知道它是否像我一樣的思念故鄉,思念親人。兩岸本是同根同祖,血脈相連,卻因爲一些原因不能團聚。隨着時代的發展,香港迴歸,澳門迴歸,祖國現在等待的是臺灣,是她刁蠻任性不肯聽話的小女兒。好在“三通”已經實現,統一已經不遠。我希望有一天,兩岸人民可以親切的握手,肩並肩站在一起,響亮而驕傲的喊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又是一年團圓時,卻總有人不能享受團圓的喜悅。利比亞的動亂還在持續,雖然卡扎菲已經下臺,但反對派與其鬥爭還沒有結束。連續的戰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許多青年被迫參軍,也許一去就不返。更有無數的人顛沛流離,家破人亡。沒有空閒停下來賞一賞月,沒有閒暇坐下來,吃一塊月餅,逃難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月雖圓,人卻分散,無法與家人歡度中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縱然身在外,心卻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只引用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一句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表達我對那些分離的人們的祝福之情,希望來年月圓之時,他們可以與親人共同賞月,沒有煩惱,沒有優思。

  又是一年中秋時精美散文四:

又是一年中秋時,大街小巷,商場裏促銷的廣告繽紛滿目,時刻提醒着我們這是個團聚的節日。此時此刻,我們煤礦工人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在百米井下,一線工人正緊張有序地檢修着現代化的採煤設備;在地面,煤炭銷售人員用心服務着每個客戶和川流不息的車輛,註定他們要度過一個“不一樣”的中秋佳節。

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裏,把千家萬戶的團圓和歡喜交織在一起,中秋節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裏傳頌着。對於煤礦工作者來說,帶着採煤的使命、肩負着服務社會的重擔,他們與親人分離兩地,雖然心中也有遺憾,但更多的是滿滿的責任感 。因爲他們的付出,讓無數家庭歡度佳節,保障了千萬個企業的正常運行。他們用行動,用實際,展現了新時期煤礦人的風采和精神風貌。他們用堅守,踐行着“回報社會、服務客戶”的精神。

假如沒有他們的堅守,一個個用煤客戶,一輛輛來自千里之外的運煤車,他們又將何去何從?堅守,他們更多的是盡職盡責,充分體現了“辛苦我一個,幸福千萬家”的奉獻精神。他們100%站在公司和客戶的角度出發,在略有回暖的煤市中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爲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在這濃濃的氛圍中,他們看着那遺忘已久的月亮,利用下班時間,手機微信視頻和家人“團圓”,正所謂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

“正因爲我們在繁忙的節假日期間保障客戶的正常拉運,從而換來的是廣大客戶朋友們對公司品牌的認可,也必然會增強我們服務好廣大客戶拉運的信念和堅持,想客戶之所想、急司機之所急,最大限度地爲用煤客戶提供最到位、最滿意、最熱情的服務,永遠是新時期煤礦人所追求的服務方向。”紅柳林公司銷售人員小孫說道。

放棄假日,堅守責任,爲千千萬萬堅守在中秋節工作崗位上的勞動者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