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牛歌散文隨筆

牛歌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牛歌,用我們蘇北的方言叫“打來來”,就是趕牛人的勞動號子。

牛歌散文隨筆

牛歌,沒有固定的旋律,而在我小時候聽起來,卻有着相似的意境;牛歌,沒有固定的歌詞,一般都用鄉言俚語,卻能抒發喜怒哀樂各種情懷。無須伴奏,不需要舞臺,趕牛人情動處,就是牛歌迸發時。牛歌也有低迴婉約的時候,但更多的是高亢悠遠,其“主旋律”是淡淡的悲涼。

在過去,趕牛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辛勤勞作卻衣食無着。每到五更,別人正在“最好睡”時候,他們就要牽牛下地,而且大多數時候要到遠離人煙的曠野,心中難免不平和恐懼,便用這“來來”壯膽和排解。用現在的話來說,趕牛人與牛的關係是一個標準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但是爲了生計,趕牛人不得不用皮鞭,而他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夥伴都是最需要撫慰的,所以他就用“打來來”來愉己愉牛。同時“打來來”也是趕牛人提神醒腦的需要。有個笑話說,世界上一種人最苦,那是喝酒的,一喝腦紋一皺;一種人最快活,用牛的,一天到晚,哼歌唱曲,其樂無窮。其實這是拿趕牛人開窮心。若從源頭上說,這“來來”裏自然飽含悽楚悲涼。

當然,從音樂分類上來說,牛歌首先是歌,屬於勞動號子的範疇,具有勞動號子的所有特徵與功能。

記得小時候,每逢收稻季節,大人們把割下來的.稻子散放在打穀場上,圍成一個圓形,牛拉着一個大石滾,趕牛人鞭子一抽,“來來”一打,那牛尾巴一甩,跑的飛快。我們這裏稱這爲“打場”,就是現在說的“脫粒”。大人“打場”,我們這些小孩子就在打穀場上到處跑着捉螢火蟲玩,往往一直要到頭遍場打下來,夜深人靜的時候纔回家睡覺。

其實牛歌不好唱,那打場、耕地、耙田的速度不一樣,場合各不同,要打出合適的“來來”是很要點水平的。比如“打場”。收穫了,那可是農民們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候,牛歌高手這時就會編出一些讓人高興的歌詞,象“打場打到邊,產量過一千;打場打得快,稻穀不用曬;打場打得方,新米味道香”;再比如耕田是最苦的活,用牛人往往要哼一些節奏比較舒緩的小調,充分體現用牛人對牛的呵護之意。

而耙田時就不一樣了,準備栽秧的主家就站在田邊等着,趕牛人往往現場編出一兩句詞,讓戶主慰勞慰勞他。比如“耙田耙到邊,到頭弄根菸”,戶主馬上會心領神會地給趕牛人遞上一根香菸,那耙田隨之變得既快又好。

因爲牛歌淡淡的悲涼的屬性,它有時也會讓人受到深深的觸動。記得我12歲那年,哥哥去參軍,我特別想他,聽到那牛歌,就勾起了心中的思念之情,甚至淚流滿面!然而,雖然聽了心裏難受,而自己還是特別想聽它。——這也許就是牛歌的藝術魅力所在吧。

現在農村耕牛越來越少了,不太容易再聽到牛歌了。有時候我會想,牛歌會不會從此絕跡?每想到此,心中不免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