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香噴噴的飯包散文

香噴噴的飯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春節放假期間,大魚大肉吃膩了,孩子們想起吃飯包。下午,妻子去市場買回來了白菜葉、香蔥、苦苣、黃瓜、豆瓣醬、香菜、幹豆腐。用雞蛋炸醬,根據個人口味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雞蛋醬或肉醬,加入蔥末拌好, 再用白菜葉幹豆腐等選擇鋪開,把適量的拌飯放入其中,再放入香蔥絲、香菜段、苦苣、黃瓜條、肉絲等,然後捲成爲一個條狀,從一頭咬着吃,真是其香無比。原生態吃法,又回到了我家的餐桌上。

香噴噴的飯包散文

打飯包,是用菜葉包上米飯來吃的一種便利餐食。這種吃法在東北很普及,也是東北一大特色,大人小孩都愛吃。

飯包,追朔在明朝《酌中志飲食好尚四月》中,記載:“以各樣精肥肉、姜、蔥、蒜……拌飯,以萵苣大葉裹之,”名曰:“飯包兒”。

打飯包,也是滿族人一種傳統的餐食方式。滿語稱“乏克”。作爲特定時期滿族飲食文化,帶有北方鮮明的特徵。 據傳說,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將士追剿明軍,將士們處於捱餓狀態,危難之時,老百姓紛紛獻出家裏的剩飯,用大白菜葉,包上小蔥、大醬、香菜、辣椒等小菜,送給將士們捧着吃,既方便又快當,在軍事上贏得了時間,取得了圍殲的勝利。後來,清宮每年把農曆八月二十六日這天,作爲"乏克"節來紀念。御膳房打飯包,供皇子皇孫、嬪妃和娘娘食用,不忘祖先創業的艱難。

吃飯包,也成爲北方人的傳統。小時候是母親打飯包,精選大白菜葉,加醬料、切絲的小蔥、香菜和飯糰配料,飯包成了。母親包手把手教我兩手捧着吃,別掉米飯,別撒醬湯。吃得爽,有着那個年代最淳樸的味道。

兒子上大學的時候放假回家,妻子總是高興地給兒子打飯包吃。看着兒子吃得又香又飽的時候,總是露出甜美滿意的微笑。現在妻子打飯包教給外孫子吃法,把小外孫撐得小肚溜圓。看到這情景,我想,這也成了祖輩傳了。

打飯包的習俗,在北方民間百姓中流傳至今,帶有滿族粗獷豪放的遺風。經濟實惠,口感濃香,是純綠色食品。飯包菜飯混合,既是生菜,有綠葉素又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營養沒有破壞,又比較均衡,菜葉中的纖維素能促使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每個人喜歡什麼口味,就用什麼醬,味道絕對不同。但我認爲最講究、最純粹、最原始的還是用生醬,根據時令和個人的口味,可以隨便地添加不同的東西在裏面。清淡下飯,人人愛吃。

打飯包不僅僅是我國北方百姓的一種吃法,在國外也很受喜歡。韓國的打飯包用的是生菜葉,飯放的少,主要放一些烤肉、魚片和紫菜等,是講究營養的一種吃法。

改革開放以後,這種農家飯食悄然上了市面,蹬了大雅之堂。北方人們不光是在自家裏吃,在大街繁華的市面上,到處可以見到打飯包的鋪子。尤其是在商城裏面每個角落都有飯包鋪。這些飯包鋪,專門面爲商場裏服飾精品屋的小老闆和服務員午飯服務的。逛街買衣服的人多,活忙,中午買個飯包墊吧墊吧,既省時,又便宜,還不耽誤生意。到飯時的'時候,買飯包的人都得排隊,生意特火。如:“李三姐飯包”,“二丫飯包”,有字號名氣,各有口味特色,好吃可口。有字號名氣的飯鋪,每天都賣四大保溫桶飯,大小飯飽價格不等,有四元、五元、七元的。飯包鋪是碗大勺子有準,要幾元錢的,包幾元錢的。要啥口味的,包啥口味的。在飯包外,專門包着一個食品袋,既能拎走,有安全衛生。在人多的時候,三四個人在打飯包還供應不上。就連逛街時髦的男女小青年捨棄了吃洋餐,在飯鋪打個飯包邊吃邊逛街,讓人爽的了不得。現在打飯包不分季節,無冬歷夏,菜市場有專賣打飯包的大白菜葉。飯包也成爲四季的餐食了。打飯包,必須用大米和小米混在一起悶的二米飯;用的醬也是東北獨特味道的蔥花醬;還要摻上辣椒油、土豆泥和蔥絲香菜;在傳統的做法中又加上了炸得酥脆的土豆絲、拍碎的香辣酥和碾碎的炒花生米,吃起來更香了。我有的時候上街餓了,饞了,就買個飯飽吃。大街上的飯包鋪,也成了東北的一道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