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毛散文》高中讀後感

《三毛散文》高中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三毛散文讀後感(一)

《三毛散文》高中讀後感

上初中時,從表姐家的書架上找到三毛的這一本《稻草人手記》,我便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從打開書頁的第一頁起,笑容便一直洋溢在我的臉上,從沒消失過。我被書中那詼諧輕快的語調逗得樂出了聲。表姐在一旁子只笑罵我“書癡。

後來,又陸陸續續的讀了三毛寫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我的寶貝》、《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等等。最最鍾情感動的還是這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每當閒暇之餘,我又會翻出來細細品位一遍。每次讀《白手起家》這篇文章,我都會潸然淚下。想到三毛迫於生計,居然從看守人那裏說來幾塊棺材板做傢俱。而且還爲了防止被人偷,幾次三番還要放下手中的活計上屋頂去查看……生活可以把一個人改變得面目全非。三毛是一個何等心高氣傲的女孩。可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她也不得不向生活低頭。

看到《啞奴》這遍文章。不禁爲啞奴的悲慘命運而唏噓不已。在那個人吃人的社會裏,以強欺弱,弱肉強食。無時不在啊!她一個女孩子,人生地不熟,只有黯然神傷,力不從心。

更讓我震撼的還是那篇《哭泣的駱駝》。當看到沙伊達被那這些暴徒污辱,魯阿和沙伊達雙雙被他們擊斃時,我和三毛心中的感受是同等的悲慘,想要叫,叫不出來,想要哭,泣不成聲……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看到自己最親最近的朋友親人倍受欺凌而無能爲力,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她們從我們身邊消失。

三毛說從她第一次見到沙漠,就像見到久違的故鄉,而沙漠也像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攬三毛入懷,給予她無限的'遐想,無窮無盡的靈感。讓三毛在那裏寫下了風靡世界的文字。感謝沙漠,感謝三毛。只有沙漠才能給三毛那樣的情懷,也只有三毛那樣的奇女子在那寸草不生連喝水都成問題的惡劣環境下,才能寫出那些絕倫美奐的文字。

在祥和安逸的世界裏寫就的美好文章,當然是值得欣賞的。但是若在沙漠連洗澡都是成奢望的環境下,還要過得那麼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甚至將這珍貴的生活經歷傳遞到筆尖,展示在大家的面前。這個奇女子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生活熱情,才能駕馭得了這喜怒無常的沙漠。

三毛,我愛你!你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我的書桌上永遠都會擺放着的文集。

三毛散文讀後感(二)

我捧起了被奉爲經典的《三毛散文集》,讀過了《撒哈拉的故事》,讀過了《傾城》《鬧學記》,在一本又一本的三毛文集中,我看到了那個叛逆,愛逃學,渴望二十歲的小女孩,那個遊歷了大半個地球善談又愛交朋友的年輕女子。儘管一生短暫,儘管老早就失去愛人,但她的一生卻是無與倫比的精彩。這個女子在她兩三歲的時候就爲自己改名,初中便是一個逃學的老手,更甚再後來便早早輟學待在家裏。她說自己幹什麼是沒有目的的,她是一個隨性所至之人。但她一直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自己要得到什麼,並一直爲之而努力着。

少時的她有些叛逆,她會在中寫出自己的是成爲一個拾荒者;會在上學期間獨自一人跑到墳地裏啃書,只爲獲取片刻安寧;會看着活狗被殺死後臉上露出滿意的笑。這些是如此的離經叛道,如此的不爲世事所容。於是,她逃了。

她照着自己的願望一直成長着,後來她真成了一名拾荒者,她用撿來的“垃圾”裝扮她與愛人的窩;用棺材板做櫃子;會要來無名人刻畫的石頭當做藝術瑰寶,直到她與愛人的家成了西屬撒哈拉沙漠上最爲引人入勝的藝術殿堂。()

她還是個旅行家,是個作者,是個詩人,但不管怎樣,她都是自由的,是快樂的。

我想她的一生都是忙碌的,忙碌着讀書,旅行,寫作。回到臺灣後,她一夜一夜的寫作,休息的時間似乎只有下午六七點時與家人共享晚飯那短暫的幾刻鐘。沒有人會再說她是個不求上進的孩子了。只是她早早離世,如若她能活到白髮蒼蒼,不知這世間又會多出多少精品美文,多少令人拍手稱讚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