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秦光之光的散文隨筆

秦光之光的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清晨,在百鳥的合唱聲中醒來,時鐘還不到5點。節氣已到芒種,在市區已是高熱天氣,而這裏的早晨穿個秋衣都不多餘,好一個避暑之地。

秦光之光的散文隨筆

這裏便是秦光。秦光是山西省平順縣東寺頭鄉的一個行政村落,從縣城出發直奔東南方向,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蜿蜒而上天池嶺,忽又從嶺端盤旋而下,直至谷底,走進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走出車門,低頭看,一眼古井,水清如鏡,擡頭望,對面農戶石房山牆上工工整整寫着三個紅色行楷大字:秦光村!

據老人們講,秦光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這裏很久以前都是秦姓居住,慢慢的姓秦的都遷走了,就叫秦光了;另一種說法是,抗戰時期這裏曾經發生過一次戰役,把入侵日寇全部清光了,從此就叫成了清光村,後來由於口音之故,又演變爲秦光村。

早就聽人說,這裏風光如畫,週末朋友約起,夜宿秦光。村委樓裏的客房不涼不熱,入夜,靜得出奇,月亮像銀盤掛在天空,月光穿過樹梢透過窗戶照在牀頭,在月色的撫摸下靜靜進入夢鄉。

天剛麻麻亮,頑皮的鳥兒就不再讓你安生,在林間、在窗外、在樹枝一遍遍地呼喚你。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四面鳥語喧譁。嘰喳聲、唧啾聲、呢喃聲、呱呱聲、咕咕聲……響作一片,有的在練聲,有的在呼喚,有的在淺唱,有的在低吟,有的在對歌相約,有的在依偎相敘,有的在發號施令,有的在爭吵不休……突然間,或從腳下騰起或從頭頂掠過一隻只山雞,那彩色的鳥羽是那樣的鮮豔和美麗。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梯田裏早有勤勞的人在黨蔘地裏彎腰拔草。如今的秦光人不再秉承傳統的種植,大山再也阻不住網絡、信息、市場的衝擊,新時代的洪鐘大呂讓整個山裏沸騰,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道地藥材成爲農民新的選擇。走在田埂上,彎腰問參農,方知一畝黨蔘能產400斤,收入10000多元,比種玉米收入30多倍還要多。怪不得參農作務那樣的精細,一年要除三、四次草,還要學會黨參採收存放的技藝。

早飯一過,村裏的萬支書就來做我們的嚮導,帶我們到藏龍溝。萬支書說,來到秦光不去藏龍溝就不知秦光的畫掛在哪裏。

路上,萬支書問,早上一定是被鳥吵醒的吧?這裏飛禽多,走獸也多,山雞、山羊、山豬、野兔、貓豹子、獾等經常碰到。十幾個人,說說話話,跟着萬支書從村東的一條斜徑蜿蜒而下,在樹林灌木中穿行,忽然間豁然開朗,一片白淨的石灘盡是石板,足有籃球場大,奇形怪狀的石頭成爲石板上的花。仰望四周,絕壁千仞,山峯對峙,奇鬆倒掛,特別是南面山頭錯落有致,儼然人的手掌五指並舉,這便是藏龍溝的第一站:五指山廣場。

繼續前行,一處是酷似神龜的山頭罩在當空,一處是酷似鍘刀的.山頭巍然而立,神龜有形,口開目張,鍘刀有柄,插入山體。

再往前行,聽到了溪流聲,順聲而行,又是一番景緻,眼前溪流淙淙,陽光林中照,泉在石上流。萬支書介紹說,這裏就是九龍治水之處。所謂九龍治水是說這裏四周有九座山頭,宛如巨龍,龍頭相擁,同聚一向,似乎要碰到一起。

九龍治水之下,又是一片開闊地,足有兩個籃球場大,場上凹陷的白色岩石,形成幾十個不規則的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見底,沐浴可當池,梳妝能當鏡,休憩可當牀。萬支書說這裏就是傳說中的仙女浴池。

在谷底行走,山風鑽身,涼爽宜人,草香花香撲鼻,樹枝藤蔓纏繞。峯迴路轉,陽光照耀,熱浪撲面,又進入了另一個季節。仰望前方,萬丈高臺,一位聖人,端座之上,似沉思似仰望,居高臨下,觀望衆生,賜恩賜福,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臺。

一路東行,突然間一塊飛來石擋住了去路。好一個飛來石,誰也不知它何年何月來至何處。說它大,足有五間房子之大,說它高,足有三層樓臺之高,說它奇,還真有奇妙之處。只見它身傾體斜,全身之上,多處青苔,眼看要失去平衡,滾落它方,說是遲那是快,只見右下端又飛來兩塊小石,一塊半間房大,一塊有兩個籃球大,極巧的是籃球大的石塊兒正好卡在這一大一小兩塊巨石之間,成了飛來石的支點。同時又讓人感覺到是老子、兒子和孫子的關係,一家三代相親相依,上輩呵護,晚輩撒嬌,相擁相托,掌上明珠。

萬支書說,更好看的還在下面。這一說,更讓大家精神振奮。過了飛來石,又轉入山腳下一條小徑,順着小徑一路前行,上了半山腰,回頭一看,小徑如一條玉帶纏在山腰。再往前走,越走越窄,個個操心走路,說話的人不多了,只有萬支書和村裏的另一個嚮導不斷招呼大家注意安全。

說話間,一腳崖到了。這是通往山下的必經之路,一腳崖名副其實,只能放下一腳,站在一腳崖上,往上看絕壁千仞,往下看萬丈深淵,沒有點膽量和勇氣很難通過一腳崖。如果有恐高症、心臟病、高血壓的更不敢靠近。果然,十幾人中婦女們都放棄了,6個男人中只有兩個男人跟着嚮導踏上了一腳崖。萬支書說,在很以前從這裏走,手指得摳住背後的岩石,脊背得緊緊貼住山體,雙腳後腳跟要貼着山體橫着一步一步往前挪。現在比先前好多了,很窄的地方,村上已派人加綁了一些松柏檁條,可容一人側身通過了。在萬支書的招呼下,我們小心翼翼,屏住呼吸,總算過了一腳崖。再回望後面觀望的人,一個個彷彿掛在半山腰一般。

過了一腳崖,轉過幾道彎,就得往山下走,幾乎沒有路,萬支書憑他的經驗在前面開路,我們在後面緊緊相隨,有幾處都要等萬支書在前面先把灌木清除,才能通過。還有幾處,感覺一點路都沒有了,萬支書象變戲法似地尋到了隱蔽的陡直的臺階,說是臺階,實際了就是先人們順勢踏出的能放下腳的幾處石頭。

下到谷底,曲曲折折,山泉奔瀉,如泣如訴,如歌如舞,伴着山泉的彈奏和訴說,走石階、涉小溪、過獨木橋、鑽石頭縫,山高石大草密,光暗水阻藤纏,感覺還有幾分涼意。走出一片灌木叢中,忽然間一道光柱射來,天亮身暖氣新,擡頭看,遠處山腰間一個巨大的窟窿,好象是有神人專門用圓規比劃,精心鑿就的。讓人感覺到這裏所有的光都是從那個窟窿裏透進來的。萬支書說,那就是咱們當地戲曲《賈三元拐馬》中唱的那個窟窿山,說過了窟窿山,下山到林縣,把煤換成布,再到彰德府。彰德府就是河南安陽,翻過那山下去就是。

過窟窿山走出二里開外,又見一片開闊地,足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南北兩面懸崖,中間地面全是白色石板,西邊一處天然形成的高臺立於中央。萬支書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漢朝練兵場、點將臺。我不解地問,怎麼不是別的朝代,而是漢朝呢?萬支書說,王莽趕劉秀的故事在這裏代代相傳,最有說服力的是物證。我瞪大眼睛,還有物證?萬支書指着北山的方向說,你們看,據說北山半崖那個巖洞就是漢朝的藏兵洞。我們順着萬支書手指的方向看去,還真有一個洞口。問題是那麼高怎麼能上去呢?萬支書說,聽說過五靈脂吧,就是寒號蟲糞,是一種貴重藥材,都在那半山懸崖,要掏到這種藥材必須從高處打釺拴繩,人把繩子系在腰上,從山頂往下慢慢移動。咱村有人就進過那個洞,從洞裏撿到過箭頭,是鐵又不是純鐵,拿到市裏找專家鑑定,說是漢朝的東西,這就說明咱這個地方在漢朝就有人在此活動,說這裏是漢朝練兵場,絕非空穴來風。聽了萬支書的介紹,再看看那場地那高臺,彷彿聽到了幾千年前點將臺上鑼鼓聲中的吶喊,練兵場上金戈鐵馬的喧囂。

萬支書說,更好看的還在前面。我們緊跟着萬支書,期待着新的驚奇。果然,離練兵場半里之地就走到了溝的盡頭。無限風光在險峯。這裏兩山對峙間,如刀削斧劈般整整齊齊劈開一個巨豁,山風順着豁口撲進來,掀動人的衣帽,離豁口十多米滿是光潔的石板,山裏的泉水最後都集中於此從石板上跌下,形成一個天然巨瀑。巨瀑有多高,尚無人而知,反正泉水從山口跌下,到谷底就成了霧狀。豁口東西兩面設有天然的石板沙發、石牀、石凳,走到這裏的人都可在此小憩。

萬支書提示我們,要到豁口往下看,手裏不能拿任何物件,特別是上衣挎筆這個口袋不能裝任何東西。心不能緊張,腿不能發軟,腳下要有根,身體在保持安全平衡的前提下儘量前傾,手要牢牢摳死東面那塊岩石,才能看到下面的風景。

在萬支書的保護下,我們照着萬支書做的示範,走近一看,禁不住涼氣倒吸,萬分感嘆:往上看山峯入雲,白雲藍天,往前看雲霧飄繞,如入凌霄寶殿。往下看萬丈深淵,一路歡躍的山泉瞬間無影無聲。

萬支書說,咱們這個地方,從豁口中間分界,西面就是山西,東面就是河南,山上的山、水、林、地就是山西的,山下的河、灘、樹、洞就是河南的。下面林州的高家臺開發旅遊用的就是咱們秦光的水。

萬支書是個熱情之人、樸實之人、精明之人、勤勞之人。從藏龍溝返程的路上,順手剜了淫羊藿,說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送河南一個親戚泡酒用的,健體療效極好。他能辨別出山裏的上百種藥材,連翹、柴胡、大黃、細辛、地榆……還通曉這些藥材的主治功能。正因爲中藥材這幾年市場價格看好,萬支書帶領村民靠山吃山,調整了產業結構。

午飯的時候,萬支書給我們透露一個重大消息:長春歐亞集團已經看中了秦光,要來這裏投資開發旅遊了,前不久已經簽了50年的合同,從今年開始每年給村集體3.5萬元。說着,他指了指村委對面的一排排豁亮的兩層樓房告訴我們:秦光20xx年已退出貧困,現在沒有一戶返貧,這是我們即將入住的移民小區,可安置40戶80多口人,小區旁邊那20間是已經建成的遊客接待中心,那一大片開闊地是正在修建的文化廣場和停車場……

午後,在和我們送行的時候,萬支書接了兩個電話:一個是縣文化局組織的文藝創作採風和文化演出隊伍已向秦光進發,一個是給秦光整體規劃的專家團隊晚上將抵達秦光。

秦光,一幅宏偉的鄉村振興藍圖已經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