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鏊煎餅的散文

小鏊煎餅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忙忙碌碌準備過年的食物,我問婆婆最想吃的是什麼。婆婆說,現在條件好了,購物也很方便,交通又暢通,整天吃的和過年也差不多,整年想吃啥就有啥,過年也想不出還有啥好吃了。我說:“進咱家門這麼多年,您知道我最想吃的是什麼嗎?”我告訴她:是那年冬天公公早飯時,掀開面盆裏那熱騰騰的一摞小鏊煎餅。她說,哪有什麼好吃的?那是沒幹糧(饅頭)時不過是用玉米面小米麪攤出來的而已。我第一次給婆婆說:“娘,你知道不?我咬了第一口煎餅時,我才真的從內心覺得你們真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了,我也才真的從內心體會到咱們是一家子的親人了。”

小鏊煎餅的散文

說起來,這是我結婚第二個春節。第一個春節因爲即將分娩,預產期就在正月,所以我和老公沒有回到交通閉塞的小山村,而是就在交通便利的南宮學校裏了(我們都在那裏任教)度過了一個充滿期待的春節。那時候我們只在節假日到山村待幾天。每次公公婆婆都對我這位來自大平原的大學生兒媳婦客客氣氣的,怕我寂寞,怕我不適應,每頓飯都問我好幾遍,喜歡吃啥?口味輕重如何?放不放這菜?添不添那豆腐等等。隨遇而安適應性強的我也從沒有挑剔爲難過他們。相反,我主動跟着下地幹農活或者搶着做飯做家務。因爲我心裏想的是:一年到頭在婆家待不了幾天,幹嘛給他們添麻煩?或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呢?本身我又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倆老人拉扯大好幾個孩子,這麼多年生活上的不易我是能理解能感受到的,所以我總是微笑着和聲細語地和他們相處着。

記得那次春節前,和家裏人一起忙活了好幾天,他們總問我在老家如何過年,我說其實兩地相隔也就三四百里地,差不離,沒什麼大不一樣的。有一天串門到鄰家,看到他們手裏拿着一張巴掌大、暄騰騰的圓餅樣,並且一面黃中帶焦的食物吃,我嚐了一口類似發麪玉米餅子,但是比餅子軟、香,回家後我就說了一句,探究地問是如何做出來的。

公公婆婆耐心地一邊說一邊比劃着回答了我,還說:“咱家也有那個小鏊子,想吃咱就做點。”我說:“蒸了這麼多饅頭饃饃的,下次回家了再做吧。”他倆相視一笑,沒再說什麼。

可是,第二天早晨醒來,洗漱完畢,我來到上屋(公婆在的房間)準備坐下吃飯,公公笑眯眯地掀開放在他身旁竈臺上的一個陶瓷面盆說:“小青,你看看這個怎麼樣?嚐嚐好吃不?”我驚奇地睜大眼睛,但見在潔白的面盆裏,足足有十多張黃中帶焦的小煎餅,像個小塔摞在那裏,我驚喜地說:“啥時候做的呀?聞起來真香。”婆婆說:“你爹昨天下午就讓我發麪,然後害怕發不好,又放在咱這熱炕頭上(竈臺連着他們躺的大土炕),早早地就起來調和麪糊,在這一張一張地烙起來了了。他怕你吃着不好吃,又放進去點白糖。趁着熱乎,趕緊嚐嚐,肯定比別人家的`好吃。”我趕緊雙手接過來,咬了一大口,糯糯的、甜甜的、皮還筋道道的,感覺那是這輩子最美的食物。那時候沒有液化氣,煤炭購置也很困難,公公爹和婆婆都是用小樹枝和麥秸草做燃料,一個一把一把地往鏊子底下填充柴火,一個要一勺一勺地往鏊子上倒着玉米和小米麪糊糊,既不能太厚又不能烙焦烙糊,想想二老起個大早就爲了讓我吃上一口稀罕的小鏊煎餅,融進了滿滿愛意的煎餅能不香不好吃嗎?

所以,雖然小鏊煎餅是用微不足道的粗糧做的,但是,它那純純的餘香卻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從那時候起,我不再說“他們家”、“山裏家”而開始了“俺家”、“我們家”、“咱家”,開始真正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以至於後來公爹住院、康復時,因爲我一直跑前跑後陪着他,別人都說他好有福氣,有這麼好的一個閨女,他都自豪驕傲地說:“小青是我的兒媳婦呢,她可比我的閨女還親呢!”

公公因病離開我們十幾年了,但是,20多年前的那個清晨的小鏊煎餅散發的熱騰騰的香味,卻一直縈繞在我的心裏,就像我和婆家一家人濃濃的親情再也分不開、揮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