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沉醉在奧地利散文隨筆

沉醉在奧地利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從地圖上看,奧地利恰似橫跨在歐洲頸脖上的一把精緻小提琴。

沉醉在奧地利散文隨筆

奧地利最重要的就是音樂。

離開意大利威尼斯兩個多小時,乘着大巴翻過阿爾卑斯山一進入奧地利境內,我便開始恍然在琴絃上行走了:這把美麗絕倫的小提琴日夜不倦地優美演奏,那些如水如霧、若光若影的斑斕音符,一路隨景飄蕩,瀰漫你、浸泡你,使人癡迷、沉醉,始終處於一種輕颺的亢奮狀態。

雖然說,那些難以計數的原產於奧地利的經典音樂名曲,早就隨風飄漾到世界各地去了,他們像長了翅的精靈,在七大洲五大洋的上空撩人地旋舞,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哪個不如雷貫耳?《倫敦交響樂》、《費加羅的婚禮》、《小夜曲》、《藍的多瑙河》、《春之聲圓舞曲》,哪個音樂人不耳熟能詳?

可是,身臨大師們的故鄉,在名曲發祥地感受名曲,確實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試想,你在寬闊、清純且真真實實的藍色多瑙河畔聽激情澎湃的《藍色多瑙河》,在維也納茜西公主經常悠閒漫步的美泉宮茂密的森林中聽《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在電影《音樂之聲》實景拍攝地——小山城薩爾茨堡聽歌曲《雪絨花》、《哆唻咪》,那感覺就不一樣了:面對那種貼近大師,既熟悉親切,又新奇拘謹,每一首曲子都會讓你產生新知新悟,興奮不已,感奮不已。

其實,對奧地利的沉醉遠不在此。在維也納和薩爾茨堡的數天中,我處處感到——

音樂是奧地利無以替換的空氣。在奧地利,從早到晚,時時處處都洋溢着音樂,空氣中充滿了音符。音樂廳裏自不必說,遍佈奧地利大大小小的音樂廳和劇院無以計數,一年到頭排得滿滿當當,每天都在上演令人怦然心動的經典音樂曲目和歌舞劇。

此外,你可以到多瑙河邊去聽每日必演奏的《藍色多瑙河》、到維也納市政廳廣場看露天音樂片、歌劇或音樂會錄像,到城市公園的休閒沙龍聽露天音樂會,到薩爾茨堡欣賞那座被音樂賦予了靈性的“音樂橋”,或者隨便在遍佈城鎮的哪一座小酒店、小咖啡館坐下,也能聽到當地民歌和古典音樂的現場表演。在奧地利的每一天,我們都要“路過”許許多多的免費露天音樂會,吸納到許許多多的音樂空氣。生活在奧地利,我感到似乎血管裏都潺潺地流淌着醉人的音樂旋律。

音樂家在奧地利被至高無上地崇敬。漫步維也納市區幾乎隨處可以看見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樂家塑像;城市許多街道、公園、劇院、會議廳等都是用音樂大師的名字命名的。在世風虔誠的供奉下,大師們數百年靈魂不死,依然是那樣豐潤綽約,神采飛揚。我站在被一羣翩翩起舞的仙女環擁、披滿燦燦金光的約翰·施特勞斯塑像下,看着各種膚色的.人川流不息地向他頂禮膜拜,心中充滿無限的豔羨和憧憬。

音樂給奧地利帶來極度繁盛。一個只有800萬人口的歐洲小國,每年接待外國旅遊者達26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200億美元。雖說奧地利有許多吸引人的眼球:自然風光優美、氣候條件獨特、歷史文化豐富,但對於絕大多數遊客來說,奧地利的第一“賣點”卻絕對是音樂。

在世界各地都能欣賞音樂,爲什麼人們卻一味地要到奧地利來?因爲這裏的音樂更“正宗”,這裏的音樂更“齊全”,這裏的音樂更撩人!

一年365天,無論你什麼時候來,奧地利都有精美的音樂大餐候着你:從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第一天、在金色大廳奏響音樂會開始,緊接着是薩爾茨堡復活節藝術節、維也納新春藝術節、愛森斯特海頓節。接下來,夏、秋、冬季同樣有繁多的節日、有衆多的樂團演奏大師的名曲。因而,一年四季,世界各地的人們爲懾人心魄的音樂所誘惑,紛紛擁進奧地利,他們語言不同,卻憑藉音樂充當翻譯,走到一起,組成了奧地利城鎮的人潮如涌,車水馬龍,一派繁盛。各種膚色的人們對大師的塑像、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傾慕之情。

音樂成爲奧地利和諧社會穩固的文化基礎。很多的奧地利人每天一睜開眼,就會在第一個時間打開音箱,在音樂的伴奏下刷牙、洗臉、吃早餐,在音樂中迎接太陽升起。傍晚時分,則或是走進坐落在街道兩旁天鵝絨般草坪上的酒吧,在美妙悅耳的音樂中品嚐本地新釀的葡萄酒;或者將自己修飾一番:穿西裝、打領帶、像個紳士一般走進音樂廳。奧地利人長期被音樂滋潤,受音樂浸泡,因而難現浮躁,總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給人一種休閒、平和、知足的強烈印象。

按照《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公佈的數字,奧地利人均GDP居世界前十位,被公認爲世界上經濟最穩定、社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穩定的奧地利、安全的奧地利,音樂不可能是唯一原因,但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音樂可以讓浮躁的心平靜,深厚的音樂沉澱可以使人心靜如水。

臨離維也納的前一天晚上,在國家歌劇院觀看了一場莫扎特音樂代表作之一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坐在富麗堂皇的大廳裏,耳聞目睹這世界一流的演出,不論是恢宏壯觀的場面,攝人心魄的舞臺設計,還是演員們抑揚頓挫、流暢利落、富有張力的精湛演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最令我感動的卻是謝幕場景:在響徹全場的有節奏掌聲中,演員們全體出場謝幕,然後大幕閉合。在掌聲中,大幕再一次拉開,演員按照劇中角色分量由輕至重依次出場,觀衆卻不論角色是大是小都報以熱烈的掌聲。最後出場的是扮演費加羅和蘇珊珊的演員,此時,觀衆的掌聲達到了頂點,劇場內也沸騰到了頂點。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幕布一次次地閉合、再拉開、直到幕布不再拉開。整個謝幕的過程長達十分鐘之久,場面令人激動不已。

這是觀衆表達對音樂摯愛、對演員尊重的一種外在形式,體現了對美好的追求,對和諧的嚮往,同時也體現觀衆自身的文明、修養、格調、情趣。而這種的場景絕非是我偶然撞上的,並且它也不是僅在國家大劇院和金色大廳出現,在奧地利,大大小小的音樂廳以及露天音樂會上,天天都在上演同樣的場景。對於一個國家,這種深入骨髓的文明意味着什麼?

像空氣一樣普通,卻又像上帝一樣神聖。奧地利這把提琴上奏出的迷人音樂,真的是讓我沉醉難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