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文筆峯尋道散文隨筆

文筆峯尋道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定安境內高僅百餘米的文筆峯與水光瀲灩的南麗湖比鄰,又是道教宋白真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羽化昇仙的地方道家仙氣瀰漫,教徒雲集,遊人如織,遐邇聞名。國慶黃金週期間,秋高氣爽,我駕車來此尋道,領略了獨特的道教文化和奇特的自然風光。

文筆峯尋道散文隨筆

走進山下寬闊的廣場,只見南面橫着二三十米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浮雕牆。我仔細一數竟有九位神仙。他們個個神采飛揚,各自拿着隨身物品,如竹簫、朝笏、蓮花、蒲扇、鮮花、竹簡、拂塵、葫蘆等。他們都有自己的坐騎:藍彩和駕牛、曹國舅騎馬、何仙姑跨鹿、鐵柺李坐獅,韓相子駕麒麟、張果老騎毛驢、呂洞賓跨豹子、漢鍾離坐老虎,分別從左右兩邊面向中心。正中是乘仙鶴的老子——他的“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德經》的思想則是道教的主要教義,他被尊爲祖師爺。

浮雕的對面,雄偉壯觀的六柱五門擡樑結構大羅聖境牌坊聳立雲天。從這裏擡頭仰望文筆峯,可見滿山是紅牆、綠瓦、雕樑畫棟、色彩鮮豔的殿堂樓閣。這些建築造型高低、大小、繁簡各異,很有氣派。

穿過大羅聖境牌坊上山,正道依次有聞名海內外的玉蟾宮和南宗宗壇牌坊、瓊閬仙苑牌坊、左鐘樓、右鼓樓、一天門、二天門、玉蟾閣、南天門,最後是又陡又長的左拐右折的石階梯,直至峯頂。而正道上每大建築物廣場的兩旁,各有相向的供奉不同神仙的大殿,像財神殿、藥王殿。大建築相連接處又鋪着層層上升的石階或精心設計、細心雕刻的龍鳳、仙鶴,整條正道建築規模宏大,器宇軒昂。

正道兩側遠近的山坡上還有各自獨立的瓊臺、水榭、大廟、殿堂等建築,像觀音殿、文昌閣、元辰殿、養生堂。而引人入勝的老虎口、通天洞、聽書檯、娘子街、說經臺、曬藥臺、千年洞、洗硯池等等大景點散佈山頭各處。

行走在正道、殿堂、景點之間,耳聞陣陣悠揚的道教樂曲,你會看到衆多仙家。

峯頂巨石盤踞,樹木蔥蘢,有石階環繞、分道下山。站在峯頂下正道盡頭的小平臺上俯瞰,近處是一塊碩大盤石,像一隻石蟾雄視人間。遠處的殿堂、寶塔、牌坊、雕像、水塘、田野、綠化美化成型,逶迤山下的道路盡收眼底,氣象萬千。山下殿堂樓閣,自然與人文、宗教與哲思相互交融。觀看溝壑山形,自然造化,鬼斧神工;領會建築神韻,人文聚結,意蘊無窮。許多殿堂樓閣建築,超凡脫俗,出神入化,既保留了自然山林的`宏偉秀麗,又體現出風水寶地的絕好氣韻,可謂天造地設。

在玉蟾閣中,我看到了宋白真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金身,他端坐高臺,接受教徒的頂禮膜拜。

宋代的白玉蟾是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道學家,才華橫溢。我國廣爲流傳的《千家詩》選他的詩,《中國畫家大辭典》有他的傳,《中國美術史》載他的事蹟。他的足跡遍及南中國的山山水水,留下一千多首詩,風格多樣,有似陶淵明的灑脫,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憂愁,王維的閒適。他的《少年行》語言豪壯,氣概高昂,志向高遠,形象高大:

寸心鐵石壯,一面冰霜寒。

落筆鬼神哭,出言風雨翻。

氣呵泰山倒,眼吸滄海乾。

怒立大鵬背,醉衝九虎關。

飄然乘雲氣,俯首視世寰。

散發抱素月,天人鹹仰視。

在玉蟾宮中,我聽到了道教一首首韻律平和、古韻悠悠的美妙仙樂。又聽到道長轉述道教禮儀《西升經·在道章》中的話:“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水乾魚終。”他解釋說:道就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是不可須臾離的。人不能失去道,就像魚不能離開水一樣。道不遠人,修之則應。人能弘道,道不負人。生道合一,自然永恆。無形無象的“道”生育了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別的不說,道教既然“尊道而貴德”,特別是“貴德”,就很合我意,和諧社會,不就是要“貴德”嗎!本來不懂道教爲何物的我,似乎有了一點點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