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溫情的元宵散文隨筆

溫情的元宵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5K 次

元宵浮在碗裏,就像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裏湯圓。

溫情的元宵散文隨筆

舊時光裏,我喜歡呆在母親身邊,用豆沙白糖山楂或花生粉芝麻粉等做餡兒,把生米團捏成各種動物形狀,我在一旁亂忙,母親時而慈愛地望我一眼,誇我心靈手巧。等我的“作品”煮熟舀到碗裏,卻發現“傑作”全變了形,不倫不類,引得全家哈哈大笑。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竈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這是宋人周必大的詩《元宵煮浮圓子》,詩意表明吃元宵象徵團圓之意,元宵也稱“湯圓”。

我以爲湯圓和元宵是一回事,如同一個人,有小名和學名,只是叫法不同。朋友說,這種觀點並不完全對,差別不在味道,而在做法上。南方做的湯圓,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的`元宵,則是先在一個特大扁平籮筐內,鋪上很多白麪粉,把事先和好、凝固了的餡,切成小小的正方形的丁,然後倒進一篩內,過一遍水後,扔進籮筐內不停地搖動,丁餡就會沾上一層面粉,如此反反覆覆,直至“滾”成雪白渾圓的元宵。滾好的元宵,趁熱吃,湯餡會像灌湯包的湯汁一樣流出,很過癮,若滾得不勻,煮時會破口流餡。

記憶裏,家鄉的老人把米和糯米三七搭配,浸泡一晚。第二天一早,到鄰村的磨房,把米磨成米漿,用布袋提回來,然後再用石磨壓在上面,米漿壓幹後,放進面盆裏揉搓成長條,和餃子不一樣,不需要切,用手扭下,兩頭小中間像個大肚子,這樣好裝餡,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餡,那纔好吃。

湯圓的外皮多是糯米粉,糯米是自己家種的,泡過曬過再磨,特別有韌勁,彈而不膩,有時也用黑糯米制作,也有的在糯米中加入紫芋、綠豆、南瓜等,湯圓則呈紫色、綠色、黃色等,盛在碗中,色澤上便是一種享受。吃湯圓也有講究,一般都是吃雙不吃單。

自古,元宵節不僅是家人團圓的節日,也是有情人團聚的日子。燈火闌珊,大紅燈籠下眉目傳情,暗定情愫。一對對有情人吃湯圓看花燈,甜蜜恩愛,脣舌間美好的話語,彷彿元宵節的湯圓,晶瑩圓潤,軟嫩香滑。

人們以甜的湯圓收尾,圖的就是一個好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