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渴望愛真善美散文

渴望愛真善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愛心灑人間,真情普塵寰;善意銘肺腑,美感賦新篇。”首字聯綴爲“愛真善美”。這是我們的渴望。

渴望愛真善美散文

但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果真是這樣的嗎?我們的世界真的是如此嗎?不完全是這樣,只能說是真善美與假惡醜並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以真善美的價值觀進行正面教育,而絕不能用假惡醜的方式向人們灌輸。假惡醜只能作爲真善美的對立面而存在,在與真善美的對比中,強調正面價值。

真善美的教育,真爲基礎,善是前提,美是真與善的統一與昇華。社會是個現實,我們的教育者有責任面對現實教育引導受教育者。如果以假惡醜的方式教育人,是不現實的態度。如果我們的社會到處充斥着假惡醜,那可能就成亂世了。

人類最高的享受是心靈的享受,那麼哪些纔是心靈的享受呢?就是真善美三種價值。學問、道德、藝術無一不是心靈的活動。人如果在這三方面達到最高的境界,同時也就達到了幸福的境界。

真就是真理、真實。真理包括知識、技能等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內在規律;真實指務實、求實的精神和態度。教育的一切內容、形式和行爲,都應該體現一個真字,反映真實,表現真情,追求真理。

善就是善良善意,富有愛心、同情心等,它是一種人本主義的關懷。它包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會、善待自然。善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人格傾向。德爲善政,政在養民。因此,善應該是教育的一種人性追求和理想。

美是人們對客觀對象的一種判斷的感受,是每一個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境界。有了美,個體才顯得豐富;有了美,我們的人生纔會充滿幸福快樂;有了美,社會纔會和諧穩定,充滿友誼和關愛。人類世世代代千百萬年來所追求的,就是要發揚真善美,反對假惡醜,亦即要用真善美去戰勝假惡醜。

顧名思義,真善美教育的目的與任務,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要求真,就要打假;要求善,就要除惡;要求美,就要反醜。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真善美的人。

教人求真。早在幾十年前,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就明確地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粹。求真在明辨是非,堅持真理;真人是大公無私,爲民服務。我們應當繼承併發揚陶行知的求真教育思想,作爲真善美教育的基礎工程去抓。“教人求真”關鍵在一個“真”字上。教人做真人,就是要培養有真知識、真本領、真道德的人。追求真理,反對虛僞。“教人求真”就是引導人們追求真理,認識真理,心地誠懇,反對虛僞。陶行知自始至終都在勉勵教育人們要“追求真理,愛護真理,樹立爲真理、爲國家、爲人類服務的精神。”教人求真,求取真知。陶行知主張要用科學的精神去求學問,他最忌諱的是玄想、武斷、盡信書、盲從。他說:“我們無論研究什麼學科,總要看一個明白,想一個透徹,多發些疑問,切不可武斷盲從。”培育真人,獻身真理。陶行知把智、仁、勇作爲“真人”的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具有追求真理、爲真理獻身的大丈夫氣概,擁有廣博的真知識和爲人民大衆謀福利的真才幹。

教人求善。培根說:“我認爲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利人的品德我認爲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這種天然傾向的人,就是仁者。這是人類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如果人不具有這種品格,他就成爲一種自私的、比禽獸好不了多少的東西。我國古代自孟子提出“性善”論後,歷代不少思想家都傾向於這種觀點,即人應當不同於動物,人應當向善、爲善,也可以做到這點。陶行知認爲,善是做人的根本。求善,是人們追求人生道德之目標。求善,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他把這個修養稱爲“私德”。他認爲,公德固然重要,但私德更爲要緊。公德的形成有賴於個體私德的修爲。私德是立身之本,只有私德健全,才能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爲集體謀利。其次,還必須具有“智仁勇”。因爲“智仁勇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人認爲‘天下之達德’,今天仍不失爲完美髮展之重要指標。”智仁勇的培養目標就是“使每一個學生個性上滋潤着智慧的心,瞭解社會與大衆的熱誠,服務社會與大衆自我犧牲的精神”,使培養出來的人既有高度的`道德自覺,又有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與堅實的道德實踐品質。

教人求美。培根在《論美》篇中所寫的一些話,對於我們討論求美教育肯定是會有啓發的。他說:“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許多容顏優秀的人卻一無作爲,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我國古代就十分重視求美教育,如孔子對人、事、物的要求是,既盡善,又盡美,他似乎把美看作是人、事、物完好的最高層次。陶行知在追求至真至善的同時,絲毫也沒有放鬆對美的求索。他強調“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並指出,“‘優美和樂之感情’是‘健全人格’必須包含的一個內容。”他在《創造宣言》中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我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所以,他提倡“真善美合一”的教育,以培養“健全人格”的人。他鼓勵師生以集體的力量“運用有思考的行動”,創造健康之堡壘,創造藝術之環境,創造生活之園地,創造學術之氣候,創造真善美之人格。

總之,在真善美教育體系中,求真是基礎,求善是核心,求美是目標,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