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愛如春雨散文

愛如春雨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李老師,您可回來了,我們想死你了!”因到外地給孩子治病,我一個多月沒來上課,當我帶着一身的疲憊踏進教室時,孩子們如歡樂的小鳥急不可待地飛到我身邊,興奮地拉着我的手,歡呼雀躍的簇擁着我,他們那一雙雙稚嫩的小手攙扶着我慢慢走上講臺,幫我拉開講臺旁的椅子叫我先坐下來……這充滿了濃濃愛意的畫面,我是何等激動啊!同時,我又感覺到自己是何等的幸福!一股春潮般的暖流涌上心頭,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愛如春雨散文

這是李巧玲老師帶兒子去廣州治病回來上課後寫的博客。

是什麼讓孩子們的心都向她靠攏呢?

因爲愛,她用愛開啓了孩子們心靈的窗戶,讓孩子們也漸漸懂得了愛。

一、用愛教好每堂課

在郟縣王集鄉雨霖頭小學裏,我們見到了36歲的李巧玲,她高子不高,留着齊耳短髮,模樣文文靜靜的,特別是她的一雙眼睛清澈而明亮,說起話來慢聲細語,似一股泉水從心中緩緩而出,清新而自然,也就這樣的,她向我們展開了她教學的心扉。

1996年,從襄城師範畢業的她被分配到家鄉的王集村小學教學。說起當年的選擇,她說是隨大溜兒報的師範,隨大溜分配的工作,沒想到自己和孩子們一接觸,孩子們的天真活潑一下子就感染了自已。她也很自然地就喜歡上了這份工作。她很慶幸自己無意中走上了教師這條路。

喜歡才能愛。李巧玲把點點滴滴的愛融匯在教學中。

她在教學體會中寫道:“我若只能站在學生理解的程度上,講出他們所明白的話,卻沒有愛,我就成了嘎嘎作響的粉筆,或大吼大叫的父母。我若只有各種各樣創意的教學方法,卻沒有愛,也同樣算不得什麼。”

作爲王集鄉的新課改帶頭人,李巧玲對教學有自己的一套。

針對先學後講的課改要求,李巧玲先安排一些學習任務,然後讓學生學習教材,看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在學生學習成果的基礎上,她再補充完善攻克難點。她說:“以前一般是以教課書和老師的理解灌輸給學生,現在這樣做開發了學生的思維,不讓學生覺着學習是一種壓迫,能引起學生對文本的極大興趣,甚至會發現學生理解得的比老師還好。”有一次,她講口語交際:父母不同的愛。她給學生的任務是,從生活中找到父母表達愛的不同方式。一個學生站起來講到他幫家裏曬麥子背麥袋子的情景時,問道:“老師,我不用普通話表達行嗎?”李巧玲說:“好。”這個學生就講道:媽說,“孩兒,孩兒,你趕快放下,別使着了(累的意思)!”爸爸過來卻說,“孩兒可怪勁(厲害)了,真中!”李巧玲笑了。她說,父母的愛這個孩子表演得入木三分,她當場給予了表揚。

在李巧玲的班級裏,沒有優差生之分。在她眼裏每個學生只要進步就是“優生”。分小組時,她會給每個學生在學科成績上制定基礎分數,有的是80分,考試達到了就是“優生”;有的是50分,考試達到了也是“優生”。他們獲得的獎勵不論是物質獎勵還是分值獎勵是完全一樣的。如果哪位學生連續三四次都達到了,她就開始增加他的基礎分數,讓他向新的目標努力。如果那位學生好幾次都達不到基礎分,一旦發現他產生了沮喪情緒,她會暫時降低他的基礎分,過一階段,還會增加他的基礎分。不管班級總體怎樣,縱向比較每位學生,沒有一位不是向上的。

李巧玲這樣詮釋自己的教育理念: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她說:“當我放手給學生一片天空時,他們便綻放出一朵朵如煙花般絢麗耀眼的思維花朵。作爲教師,我心裏便滋生出一絲絲竊喜和幽幽的得意:孩子們真棒啊!”

“愛”是詮釋李巧玲對待工作態度的最好字眼。她的同事康向可說:“巧玲工作上非常認真,一絲不苟。比如我們一起設計學習任務時,遇到需要學生‘讀’的環節,她會反覆考慮到底應該‘默讀’、‘朗讀’還是‘快速瀏覽’,哪個效果會更好。”

王集鄉教育督學機構督學董國曉說:“李巧玲工作上善於鑽研、勤於總結,交給她的任務從來不推辭,而且完成得很出色。”

2009年10月,王集鄉準備在全鄉推廣“導、學、議、講、結、測”六字課堂教學模式,將第一次新模式語文教學觀摩會放在了雨霖頭小學,並把上示範課的任務交給了李巧玲。

李巧玲不辱使命,觀摩課的成功推動了“六字”課堂教學模式在全鄉的推廣,並吸引衆多外地學校前來取經。去年10月,鞏義市回郭鎮專門組織了百餘名教師到王集鄉參觀學習。

王集鄉有一個網上“課改論壇博客圈”,李巧玲在上面發表了《“六字”模式下語文課堂的學習任務設計》、《“六字”課堂模式中的情景創設》等文章,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

和李巧玲交談,她重複最多的教育理念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教育最大的祕訣就是愛”。

她的課堂,因學生的個性張揚而美麗,因教學理念的創新而精彩!

二、用愛溫暖學生心

李巧玲說:“作爲一名班主任,我不敢說我的工作經驗很豐富,但我深知,愛,是讓我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橋樑。”

一天,她在教室裏看到這樣一幕:班上有個叫張明磊的學生因爲沒交作業被小組長批評,有的同學說:“他現在是沒人管的人,所以他就不寫作業了!”同學們何以這樣說,原來這孩子失去父親,母親再婚,他得不到太多的溫暖而性格壓抑,無心學習。而此時的他更受不了同學們這異樣的目光和議論,就忍不住趴在桌上哭了起來。善良的同學安慰他,越安慰,他哭得越厲害。下課了,李巧玲對張明磊說:“你到我辦公室去一下好嗎?”張明磊悄悄地跟着李巧玲走進了辦公室,心想,這一頓批評肯定少不了,就小聲地說:“老師,我錯了!”李巧玲沒有批評他,只是看着他那身由於缺乏大人的照料而顯得髒髒的衣服,看着他滿臉發紅,說話無力的樣子,摸着他的頭,發現他額頭滾燙,便急切的問:“你生病了嗎?”張明磊不承認的搖了搖頭,李巧玲還是心疼地拉着他到醫務室看病吃藥。當燒退去後,一向“金口難開”的張明磊靦腆地笑着,聲音微弱,但語氣堅定地說:“老師,我會把作業補上的!”李巧玲望着他,微笑着說:“老師和同學們永遠都是你的朋友,希望你能振作起來,笑對每一天!”

後來,李巧玲多次到張明磊家進行家訪,勸導家人對孩子要多些關愛,又讓同學們對他更多的尊重和照顧,在這種愛的氛圍下,張明磊逐漸擺脫了父母再婚的陰影,學習上進步很快。

現在張明磊已到縣城一所中學上學了,李巧玲依然與他保持着聯繫,關注着這孩子的成長。

楊柳是一個女孩子,不小心扭傷了腳。由於父母在外打工,每天楊柳的爺爺或奶奶用三輪車把她送到學校門口,李巧玲接過來就背到二樓的教室裏,放學時再把她背到大門口。上廁所也是李巧玲揹着她。談到這件事,李巧玲說:“有一次,我發現楊柳一上午沒有去廁所,就想着這孩子怕麻煩我,故意在家少喝水。放學時,我就交代楊柳的奶奶,讓孩子在家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每到下課,我都要問一下楊柳去不去廁所。”就這樣,李巧玲背了楊柳一個多月,直到她拆去了石膏。

他叫小寧,父親癱瘓在牀,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家裏沒有經濟來源。有一次,他在週記中寫到了家庭的情況。李巧玲看到後,一面找他談心,一面到他家裏走訪,對他說:“好好學習,老師會幫你的。”

此後,每到週一,李巧玲都把小寧叫到教室外,揹着別的學生和老師給他10元錢,讓他在學校裏就餐。有一天,學校食堂負責人把吃飯剩下來的二元錢退給這小寧時,他才說;“這錢是李老師的,應該退給她。”學校這才知道,李巧玲一直偷偷地在給小寧的午餐費!

李巧玲一個月就1000多元工資,家裏很困難,她平時都捨不得給兒子零花錢。學校爲了不讓她這樣做,就免費供應小寧的午餐。”

學校免了小寧的午餐費,李巧玲沒有免去關愛學生的心。春節時,鄉教育督學機構考慮到李巧玲家庭困難,照顧她200元錢,可她轉身就把這200元困難教師救助金悄悄給了一個名叫龔香倩的女孩子。學校知道後問她爲什麼這樣做,她說:“我家困難,那個孩子的爺爺奶奶常年有病,家裏更困難,我爲啥不能這樣做呢?”

在農村小學裏,不少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長年見不到父母,缺乏親情,李巧玲就想方設法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雙休日,繁忙了一週的李巧玲應該好好的在家休息一下了,可她不。常常這時候就帶着學生們一起到縣城的廣場、青龍湖遊玩,和孩子們做遊戲、放風箏。中午就把這些孩子領到家裏給他們做好吃的,下午再一個個地送回去。

去年她被評爲全市的“最美教師”,她用獎給自己的1000元錢趁着暑假帶着班上的孩子去舞鋼市的二郎山景區玩了三天。有人說她傻,她卻說:“獎給我的錢本來就不是我的錢,是孩子們表現好纔得到的。花在他們身上我樂意!”

在李巧玲的博客中,有一篇標題爲《可愛少年》的博文裏貼着一組照片,是她那次陪孩子們遊玩時拍攝的,孩子們臉上充滿着陽光和笑意。她在下面寫道:“看看我們鄉村的孩子!很感動。作爲他們的老師,我在想:是我增益於他們,還是他們增益於我?應是後者。”

李巧玲在別的人看來可能有點傻,而做過她老師現在又是她領導的校長楊爲民卻這樣說她:這種傻似縷縷陽光溫暖了留守兒童近乎冰冷的心,才使得他們臉上笑靨如花;這種傻似一泓清泉澆灌了近乎絕望的心,讓輟學的孩子回到課堂;這種傻猶如春風細雨滋潤着孩子們的心,激起幸福的漣漪,讓他們懂得了感恩與回報。

三、用愛撐起一個家

在外人看來,李巧玲整天平平靜靜,樂樂呵呵的,好象沒有什麼煩惱似的,把一門心思都用在了學生身上。其實,李巧玲的人生並不平坦,但她用愛撫平傷痕,用瘦弱的肩挑起了家庭和事業的重擔,靠堅韌走過了一道又一道的坎。

2008年剛過春節,李巧玲7歲的兒子突然患病,右腿疼痛,行走困難。這時,她的丈夫外出打工,家裏的重擔就全落在她一個人身上,爲了給孩子看病,她把課往前趕,儘量給學生們多講課,不得已時她才請了假,一個人帶着兒子到鄭州、上海、廣東等地求醫,她沒有想到兒子的`病被診斷爲骨壞死,醫生對她說:“這種病,治癒的希望渺茫啊!”面對這樣的診斷結果,李巧玲心中說不出是多麼的痛苦:孩子這麼小,他的人生還沒有開始,沒有腿腳怎麼走未來的路啊!她不忍放棄,更不能放棄,於是,她堅持每天爲兒子中藥燻蒸、按摩,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她以母親的大愛與執着打動了醫生,醫生爲她在無望中開啓微弱又渺茫的萬分之一的可能,兒子後來在廣州暨南大學附屬醫院做了手術。

在兒子康復的日子裏,爲了不耽誤上課,也爲了方便照顧家和兒子,她與婆婆一起把家安在學校。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如今的兒子已經痊癒,像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歡快地走動了。同事們說,愛心人天不負,是李巧玲對兒子的愛心才換回來孩子美好的未來。

2010年,李巧玲的丈夫遭遇車禍,在醫院裏住了幾個月。此時的她,上要照顧老人,下要護愛孩子,還要到校講課,柔弱的肩膀又挑起了照料丈夫的重擔。她不僅在生活上給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思想上更是給了情真意切的開導和鼓勵,使心灰意冷的丈夫很快度過了人生難關。

對兒子充滿着母愛,對丈夫充滿着妻愛,李巧玲對父母、公公、公婆更是充滿着一個女兒的愛。

去年春節,一個親戚到李巧玲家看望,帶了一箱飲料。親戚走後,李巧玲發現飲料有問題,就對公公婆婆說:“扔掉算了,別喝壞肚子。”

老人節省慣了,說什麼也不同意扔掉。李巧玲怕再堅持會惹公公生氣,只好順從地放回原處。

等中午老人休息時,李巧玲跑到超市買了一箱外觀一模一樣的飲料想換一換,放下後發現親戚送來的飲料箱子在拆開看的時候弄爛了,怕老人發現她換了飲料不高興,她就把剛買來的飲料一瓶瓶裝到爛箱子裏,然後又把假飲料扔掉。

公公後來對她說:“那飲料沒問題,我喝完了也沒有拉肚子。”李巧玲聽了只是抿着嘴樂呵呵的笑。

公公問她笑什麼,她就是不吭聲。

……

平平淡淡纔是真,默默奉獻最可貴。2012年,她被評爲河南省優秀教師,2012年至2013年她連續兩年被評爲平頂山市“最美鄉村教師”、2014年她被評爲郟縣十大感動人物。面對這樣的殊榮,她只是淡淡地說,“其實,我沒有做出了什麼,只是盡我的本分罷了。”

她是那樣真誠而坦然,又是那樣的沉靜而質樸,望着這位普普通通的鄉村老師,我們想,她爲何有這樣的拳拳愛心,默默奉獻呢?打開他的博客,只見她這樣寫到:“百年後,真正有意義的,不是你住過多大的房子,開過多貴的車子,有過多少的存款,而是你影響了一個孩子的生命,世界由此而變得不一樣。教師的工作不僅是現在教學經歷體驗,它有着更美麗的期待。”

這難道就是她爲此而工作的動力和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