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通用25篇)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你知道怎麼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通用25篇)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

葫蘆蜂,是鄉下土話,其實不是蜂,而是一種飛蛾。它是鄉村、田園無數種類的飛蛾之一。

葫蘆蜂沒長嘴巴,也無牙齒;但是有眼睛,哈哈;至於有沒有鼻子耳朵眉毛臉頰,我不太清楚;我還知道,它沒有舌頭,不如我們人類眼口耳鼻舌“五官”俱全。它頭上有一根長長的圓管形細“須”伸向前方,有時收縮捲起有時伸展探出去,柔柔的顫顫的,形如一根彎彎的藤蔓或者藤蔓植物的長鬚般婀娜着、娉婷着、輕擎着,那麼飄逸瀟灑、那般典雅俊秀,像一條迷人美妙的曲線弧線。這根長鬚是它的進食吸管,長度有五六釐米左右,約是其身長的兩倍,形貌酷肖大象的鼻子。但若和大象鼻子與自身體長相比,葫蘆蜂的長鬚其實更長!長鬚吸管非常優雅漂亮,吸食花草汁液時頗有紳士風度,一邊懸停在半空飛着飄着、直升機似的,一邊把長鬚柔軟地搭在花蕊上面,長鬚尖頭插進花蕊汲取花汁,看上去像在輕輕地柔柔地撫摸或爲花朵葉瓣推拿按摩,賦予花卉花瓣以安慰、蘊藉和問候。哈哈,說到底,這根鬚原來是它的嘴巴啊!

當然,它圓滾滾的佈滿絨毛的長條身子兩邊,還得有一對翅膀,才能飛起來嘛。

葫蘆蜂喜歡吸食各種花卉的汁液或花粉,肚子肉嘟嘟的挺肥實、肉也多——此乃關鍵,是焦點、看點,鄉下人都愛逮來油炸或燒着吃。等到秋天,這些飛蛾、葫蘆蜂有時候肚子圓鼓鼓的,裏面裝滿了卵籽,吃起來更是香溢滿口、沁人心脾,香得有些“膩”人。

各種飛蛾與蝴蝶的飲食習慣和喜好,都差不多,比較相近。都以花粉、花蕊和花草汁液維生。

當隆冬逃走、或被太陽的七彩光芒融化。春天,睡了整整一個冬季之後,懶懶地睜開眼睛,身子“鼓擁”幾下,脫下厚硬髒污的棉襖棉褲,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拍掉渾身的泥塵污垢,邁步走到我們面前。春的面龐總是那麼和顏悅色清新爽朗。而天邊的那聲清脆微涼豪爽的春雷,一下子就把大地叫醒。它們挽着季節的小手,一前一後邁着方步,沒走多遠,田地便開始逐漸返青。綠芽一點點暈染,山野漸漸綠起來、慢慢上色變黃變粉變紅變紫,伴以莖枝葉的翠綠快速複製激增。田園,漸漸成了綠色的世界、紅色粉色的七彩天地。至此,大地終於鬱鬱蔥蔥青翠起來,各類花草植物姿態各異、繽紛多彩。

於是,聞着春風甜味、呼吸着花香,蝴蝶來了,飛蛾來了,天地間的昆蟲百族,一個跟一個一趟趟地接連來了,但是,注意,飛蛾這一次可不是來撲火的,而是來獻唱、唱讚美詩的,唱鄉村歌曲、唱田園牧歌的,與蜻蜓、無數的花蝴蝶一塊兒大合唱!它們三三兩兩一起蒞臨,來欣賞春天,唱響夏日。

飛蛾們白天不太怎麼行動,動也是小打小鬧,不敢敲鑼打鼓、興師動衆。也許是害怕我們吧?經常是傍晚夜裏才大舉出動,到處亂飛,且喜歡趨近光亮的地方,這一點有點像我們人類——棄暗投明:喜歡光明,厭倦黑暗。飛蛾撲火,即爲此意,或曰飛蛾喜“光”撲“亮”;不過,飛蛾撲火,可以有雙重理解,有褒義有貶義。蛾蝶們無組織無紀律,只會胡亂走動、攀爬、翻飛,天上地上遍佈各處混亂不堪,它們還成天唧唧嘀嘀、嗡嗡嚶嚶地,聽不明白說些什麼話,只知道東一頭西一頭胡竄亂跑、不懂得安安靜靜地好好過日子。

葫蘆蜂也夾雜在其中,白天和晚上,不斷在綠叢花間徜徉流連,夾帶着隨行撲打攪動空氣的嗡嗡聲。這時候已經進入夏天。那漫山遍野的綠色植被,千姿百態的枝莖綠葉,陪伴着萬紫千紅的鮮花,整個田園成了一個無比鮮豔絢麗的大花園。想想,我們人類是多麼有福氣?幾乎不必動手動腳,甚至舉手之勞也免了,便得天獨厚有這樣的天然美麗奇幻的皇家御用後花園!

嗨!大家好!各位女士先生們好!還有我!我也來了!全身心浸泡在春風溫煦花香裏,我闖過來既不想飛翔翩躚、也不會吸花蜜。哼,我來——捉你們!

村裏常有一方一片的空地、小園或菜園,村民們種着一些瓜果蔬菜。菜果外圍總是種着茭瓜、冬瓜、牛腿瓜(臘瓜);菜園外邊緣圍欄的上下內外,常常栽着一些芸豆、菜豆、葿豆和絲瓜等,它們的藤蔓和葉花常把整個菜園四圍的柵欄罩成一片片綠色瀑布,蒼翠欲滴充滿生機;關鍵在於這是個蜂(蛾)語花香的芬芳瀑布。綠牆之上,表面或上面,是一朵朵盛開的各種花兒和一串串花骨朵兒,白的、黃的、粉的、紅的、紫的、藍的、棕色等,與綠牆相映生輝。

綠色藤蔓只管鬱鬱蔥蔥一個勁藤繁葉茂。各種彩色花朵點綴其表,負責點染描繪塗脂抹粉化妝,這裏一片、那裏一溜兩行,把大街小巷打扮得十分漂亮美豔、美妙迷人!看着就稀罕;如今想想,置身旁邊與其親密接觸,用心去體味並與葉花們傾心談話交流,就倍感溫暖、由衷感動、令人着迷;此刻落筆,字詞也是溫的、熱的,帶着溫馨、浸着感動與芬芳。

白天,飛蛾、葫蘆蜂們不好捉,它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反應又敏捷,可機靈了。白天裏我輩人等甘拜下風。但是等到晚上,我就有了用武之地,蛾蝶就不是我的對手了,它們大都患有“夜盲症”。傍晚,你站在村裏一些小菜園柵欄邊,不需拼搏努力下苦功夫,只悠閒地等待便是,它們一會一個兩個不斷前來主動與你相會。從各個方向飛來,或者擦肩而過僅是過路客,然後去往各個方向。它們所居住的,是天地之間這個大大的自由動物王國。

我們則扮演成護花使者,把手伸出去藏在花朵下面,張開的拇指食指像一個天羅地網,只需適時地輕輕一捏花的管蒂部位,便可捏住葫蘆蜂插進花蕊的長鬚。這時候,它開始來回打轉盤旋,拼盡全力妄圖掙脫我們的束縛。然後,我另手展開手指在空中罩住它握住即是。至此,就算活捉了葫蘆蜂。爲了不叫它跑掉,需要馬上掐斷它的雙翅。裝進衣袋,留待回家燒着吃。它們完全搞不清楚我們的險惡毒辣和陰謀詭計,一點也看不清我們的“什麼”嘴臉。

小時候,我們心中還沒有生長出博大的主動的情和愛,只是本能天性所致的懵懵懂懂地喜歡花卉和蛾蝶。就像天然的花草葉瓣那般,既自然稚嫩,卻又美麗芬芳;是那種無知、不覺的、自然而然的芳香,是那般愚昧青澀而幼稚的青蔥清純。我們只知道葫蘆蜂好吃,葫蘆蜂香噴噴的!

在村裏的一些零散小菜園裏,隨時有可能見到來來去去的幾個葫蘆蜂。我們站在菜園條條棍棍圍成的柵欄外面,上面胡亂攀爬纏繞着成堆成團的芸豆蔓、葿豆蔓、菜豆蔓或絲瓜、牛腿瓜蔓。藤蔓上那些長長的須,探頭探腦婀娜多姿美目盼兮,邊搖曳生姿向上攀爬邊東張西望;形態各異各具姿色的曲線,十分深情柔美鮮活可愛!鮮嫩的綠藤美妙極了,藤藤蘿蘿的婀娜多姿儀態萬方,實在令人傾心鍾愛。小時候,我時常久久地細細欣賞藤蘿長鬚、令我着迷。後來曾拍攝過許多植物的藤蔓長鬚。

在藤蘿成片的綠海表面,一朵朵白色粉色紅色紫色的花朵浮在上面,像是一些綠葉植株的眼睛。夏秋的晚上,你就立在這些花卉藤蔓的旁邊,守株待兔即可。一會兒保準來一個兩個。我們邊等待還口中唸唸有詞:“葫蘆葫蘆葫蘆蜂來呀,葫蘆葫蘆葫蘆花開呀。葫蘆葫蘆葫蘆花開呀,葫蘆葫蘆葫蘆蜂來呀!”唸咒似地反覆唸叨,沒完沒了,試圖喚來葫蘆蜂。我們盡力把這句歌詞,唱成兒歌般優美動人的節奏旋律和音色效果,衷心希望它們能夠聽懂我優美的歌唱,神會我的深情厚愛柔情蜜意,然後快快樂樂、心甘情願地來投懷送抱!

晚上或者傍晚,光線雖然很弱,但蹲下身子還是能夠遠遠地看到葫蘆蜂來了,是一個小小的暗影快速飛過來。有時快得如箭矢一般。我經常蹲得很低,把它的輪廓投影到灰暗的湛藍天幕上,會看得更清楚是否我的最愛。捉葫蘆蜂要事先隱藏一下。遠遠地看見它飛來了,需矮下身子,防止葫蘆蜂發現有人而拒絕入甕。還需要根據蛾的舉止動向,隨時移動跟蹤去追隨着它的腳步。葫蘆蜂在這片彩花綠海里來回穿梭翻飛,一朵一朵地把玩品嚐,獨自癡迷陶醉其中。我可以等待在一處,扮演一根木頭樁木頭柱,坐等“兔子”,或躡手躡腳慢慢追隨葫蘆蜂的空中足跡。

我們傍晚放學以後,或在山裏摟草,在自留地、自留園幹活,有時帶燈拉夜,常常可以捏葫蘆蜂。平地上一片片各類瓜,黃瓜、茭瓜、牛腿瓜(臘瓜),我們在掩映的藤葉和花朵裏面蹲下,守株待兔。不能去追趕,你追得上它麼?它有雙翼啊!你呢?耐心等待便是,它們遲早總會過來自投羅網。那句名家名言說得多好:對於善於等待的人,一切都會及時來到!

有時正在田裏幹活,突然有葫蘆蜂嗡嗡地從身邊唰一下飛過遠去了,就像一架微型戰鬥機低空急驟地俯衝而過;其實這是一輛過路車,它不停站!抑或,闖到身邊的瓜花上博採。我們馬上輕輕放下農具,不可弄出聲響,要十分友善非常友好彬彬有禮地慢慢靠近,不要打擾正在花卉上方吸納花蕊花汁的葫蘆蜂,打攪他人就餐者,是很不禮貌的行爲。一手徐緩伸到花的下方,不可過分攪動空氣!兩個手指捏住花的管蒂部,即可夾住葫蘆蜂的吸管,再用另手收下已經無法脫身的葫蘆蜂。嗯,不錯,你猜對了,擒拿完成。

事實上,白天也常有各種蛾蝶、葫蘆蜂前來造訪,或者路過,不管在山裏、自留園還是村街上。只是,這般的陽光燦爛時分、光天化日之下,我們有那麼一點點不好意思,不便於下手。其實也很難得手!況且在蛾蝶看來,這種行爲似乎也不太優雅尊貴不夠光明磊落,與我們美麗的心靈也不算十分協調統一。咱們生而爲人,要厚道要堂堂正正,不能叫人家蛾蝶看不起咱!

一言以蔽之:田園山野,就是我們童年的天賜樂園;村裏村外的藤藤蘿蘿和花花草草,全是我們兒時的甜蜜夢幻;葫蘆蜂,則是我們一飽口福舌尖生津的甜香回憶!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2

在老家莊河,九月九這天家家有吃餄餎叉子的習俗。

在我的記憶深處,最有印象的是村子裏的女人們用木板釘做的插子,擦出來的餄餎叉子。色澤黃澄澄的,麪筋大,富有彈性。口感滑溜,新鮮的苞米香。

家裏到現在還健在的一把插子,出自我有名的木匠姥爺做的,一點不曾破損。只是插子用鐵焊的四方插面出現了鏽跡,紅松木質堅固,加之母親經常擦拭,看起來正當壯年的樣子。

小時候,日子過的緊巴巴。但逢年過節,父母極爲講究重視當地風土人情。

九月九吃餄餎叉子,母親提前掰了院壩上零碎種的苞米,剝了粒,盛在竹筐裏掛在屋檐底曬幾個爆日頭。上磨盤碾成面兒,再過兩遍細羅篩。

纔出的苞米細面和了水,捏一點酵母。麪糰粘稠,聞一下,滿滿地青苞米味兒。

先和好的麪糰擱在盆醒着,鐵鍋生着火,火苗不能太旺。溫吞吞的即可,母親一般是白菜打滷子。

蔥爆鍋,油要猛一圈,較平時多放油。湯麪廣一些,不然叉子落進去容易粘連,不清澈。

母親常常是一邊燒着高粱秸稈,一邊彎着腰擦餄餎叉子。

綠白黃相間的鍋面,噗嗤噗嗤沸騰着。餄餎叉子隨着豆粒大的插眼,咕咚咕咚落入湯裏,每根叉子有小手指那麼長。

九九重陽這一天,母親要請姥姥姥爺來家吃晌飯,父親不讓我們割草做家務。意味尊老愛幼,適應節日風氣。

熱乎乎一大盆餄餎叉子端在桌子中間,盤子放十幾枚紅綠辣椒,弟解了褂子鈕釦,蹲在桌子前,撒開膀子哧溜哧溜喝餄餎叉子。吃的飽嗝一串串,汗津津的。

父親給首座的姥爺姥姥盛冒尖兩海碗餄餎叉子,爲老人斟酒。其樂融融的場景,就像在面前。

眼下,菜市場,超市的攤位上長年累月擺着塑料袋裝的餄餎叉子,住進城裏的我,不僅是九九重陽吃餄餎叉子,想什麼時候吃,買來就做吃了,卻吃不出鄉下母親手工擦的餄餎叉子味兒。

又快到九九重陽了,我們一家人決定回老家過節,吃母親做的餄餎叉子,撈撈運氣。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3

在城市生活久了還是想農村生活,親切的臉和風土民情;屋前那條河、那片田,屋後那座山、那片莊稼地想着想着心都暖了!五一小長假來臨之時,我回到農村看望父母,清晨我走出村外,東邊的天空依然是滿天的雲,太陽躲在雲層後面,灑下縷縷金光,映成一片緋紅的朝霞。路面上溼漉漉的,低窪處的積水映照着灰藍的天和灰暗的雲。雨後的空氣異常清新,村莊與村莊之間,有彎彎曲曲的村道相連。陽光下,附近幾個村的村口,各自呈現出一支趕集的隊伍,身着五顏六色新穎時尚服裝的男女或騎車或坐車或步行,向附近集市上彙集,小路上流淌着歡歌笑語,這時,村道上過來一支娶親的隊伍。由農用三輪車組成的娶親車隊,披紅戴花,滿載着嫁妝,排成長長的一溜兒,既排場又熱鬧,一點兒也不比城裏人結婚的場面遜色。藍天白雲下,嗩吶聲聲,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如陽光般燦爛。

路的旁邊有整齊的蔬菜大棚。大棚裏常見的是西紅柿、茄子、南瓜,大大小小的西紅柿泛着紅暈把綠枝壓彎了腰,圓潤、飽滿的西紅柿帶着幾分如同少女般的青澀,也許中午似火的驕陽一會兒功夫就能把它們曬出誘人的紅彤彤的顏色來。茄子卻是十分低調的植物,它們的枝葉幾乎貼着黑油油的土壤生長,翠綠和淡紫色的茄子在青枝綠葉間探頭探腦,窺視着外面的世界。茄子果實累累滿枝間,它們卻總是遮遮掩掩的,不願拋頭露面,似乎在告訴人們:做人還是低調些好。

南瓜也貼着地面生長,它的藤蔓卻十分張揚地四處延伸,黃燦燦的花朵開的遍地都是;有的黃花已謝,中間長出拳頭大小的南瓜,十天半月後也許會給人們一個沉甸甸的驚喜。

走在田間小路上,深深地呼吸一口氣,散發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氣息,那纔是真正的人間天簌,原野上的微風輕輕地吹過,更是愜意,更是舒爽。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4

鄰居二春哥要蓋新房子了。從老房子上拆下來的磚頭瓦片等雜物,零零亂亂地堆滿了院子和院子後面的大街。

“二春哥,這些破東西蓋新房子還用得上嗎?”看到忙碌得汗流滿面的二春哥,我心不在焉地問了一句。

“有啥用?一點兒也用不上!前幾年那些房樑、房檁還有人要,現在給人家還嫌沉呢!”二春哥停下手裏的活計,擦了一把汗水:“現在蓋房子都是鋼筋水泥,木料都嫌不結實,沒啥用處了。”

“是啊,是啊……”我竭力掩飾着自己的孤陋寡聞。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二春哥的兩層半樓房就拔地而起了,整個框架沒有一丁點兒木頭:樓板是預製水泥板,房樑是預製水泥樑,整個房子裏裏外外都抹了一層水泥,迎臉的牆上,還貼了漂亮的瓷片。

再過三個月,二春哥的新房子乾透後開始裝修了。又遇見二春哥時,他熱情地邀我去“參觀參觀”。正在裝修的房子已經大變樣了:亮白色的不鏽鋼雙扇門熠熠生輝,推拉式鋁合金窗戶讓屋子變得很亮堂,不鏽鋼樓梯扶手光鮮無比。不過,我沒有見到那怕一片木頭。

“這房子結實着呢,沒有用石灰壘,全部都是水泥。”二春哥幸福極了:“人生在世能蓋幾次房?我估計就這一次。住上百、八十年應該沒有問題吧!”

“以前的磚木老房子還能撐幾十年呢。一定沒問題!”我附和着。

告別二春哥,我想起以前蓋房子的情境來。那時候蓋房子離不開木頭,木匠是最忙碌的了:房樑要安上叉手,叉手上面是房檁,房檁上面是椽子。門、窗也是臨時加工的。父親就是一名木匠,斧子、鑿子、鋸子、錛等各種工具一應俱全,在村子裏很“吃香”。

變化也就這麼快,眼看着那些父輩們蓋起的老式房子,一天天被新式的樓房所取代,禁不住感慨萬分。鄉村正在變成城市的模樣,也許用不了二十年,我們就難以找到“青磚碧瓦”了。放眼望去,誰還能認出哪裏是鄉村呢?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5

輕輕地,走過老家的小巷。輕風細雨,撫慰着臉頰,也撫慰着鄉愁。沒有油紙傘,也遇不上一位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但我明白,北方的巷子最能讓你走在現實,走回歷史,走向未來。有人說,江南的小巷是心靈的聖地,我說,北方的小巷是聖地的心靈。

要想體味到這種境界,還是應該走進鄉村,走進帶着雨的小巷。在這裏,你失去溫情的雙眸能變得清澈,柔和,善睞。在這裏,你沾滿塵埃的心靈能變得清新,柔軟,溫暖。

城裏,也有小巷,可惜,頭上的天是灰的,身邊的牆是灰的,腳下的路是灰的,心情自然也是灰的。即使下着雨,也是硬的。鄉村的雨巷中,綿綿的細雨在矮的牆頭上跳躍,濺開一朵花,跟牆頭上的小草嬉鬧着。然後,跳到你的腳背上,臂膊上,鼻尖上,你能聽到她們的歡快。腳下是軟軟的沙土,在細雨的滋潤下,便有了詩意,“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便是這時節的事兒吧?

有時候,不必打傘,最好是戴上一頂草帽,那種用麥秸編成的。這種草帽不像竹笠那樣堅硬,被雨水滋潤後,倒顯得柔軟。雨水打在上面,噗噗有聲,很像跟你竊竊私語。記起哪部電影裏有一首《麥秸草帽》:“媽媽,我的那頂草帽怎麼樣了?在那夏日去客裏米茲的路上,落在溪谷裏的草帽!”草帽之下,充滿了哀怨,我不太喜歡。

在我們的草帽之下,當然也有躲不過去的悲,更多的是捧在手心裏的喜。你可以呼吸着漫天的清新,你可以品嚐雨絲的甜美,聆聽絕倫的天籟。你可以駐足,可以彳亍,嘗一嘗歲月落下來的味道,凝視一下祖先離我們遠去的背影。

鄉村似乎不太在意盛世與繁華,握在手心的是一種寧靜與安詳。特別是在這有着雨的小巷,鉛華盡失,像縹緲而溫柔的夢。靜謐,從紅的房瓦上滴瀝着,滴成幽夢一簾。最好是小巷深處那像是幽夢一樣的草房上,長出了青青的。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6

秋天,天高氣爽,給五年級的學生上課,一時心血來潮,問學生,秋天是什麼顏色。大家用一種色彩,形容秋天。我自己毫不猶豫的選擇黑色,因爲秋天也常颳風、下雨,氣候異常,鄉村還經常停電,整個鄉村陷入黑暗之中,黑色代表我心中鄉村的色彩。

就同樣的問題,問學生,請他們選擇一種顏色,代表心中鄉村的顏色。學生顯得很興奮,他們的答案也五花八門,鄉村色彩明麗,五顏六色。他們有不同的選擇,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粉紅色、金色等,但沒有人選擇黑色,而我進一步讓他們說出理由。

選擇綠色的桂萍說,鄉村的一切都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山,綠色的茶園,大地都是綠的,綠色是鄉村最普遍的色彩。綠色,無疑是鄉村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綠色的鄉村。

選擇藍色的豪斌說,鄉村的天空是藍的,倒映在小溪裏的水,也是藍的,他篤定鄉村是藍色。選擇紅色的威遠答,傍晚時分,鄉村的天邊燃燒着紅霞,紅的耀眼,太陽也是紅的,他堅定相信鄉村的顏色是紅色。輪到選擇黃色的愛茹發言,她說,他每天都可以看到路旁金黃的稻穀,沉甸甸的稻穀是金黃色,土地是黃色,他的答案理所當然是黃色。

還有其他答案,或粉紅,或青紫,色彩斑斕,展現出別樣的鄉村,異樣的色彩。孩子的答案沒有錯,他們的答案夠精彩,他們的答案,不僅僅是書上的描述,也是現實中的存在,他們尋找到了,而卻被我遺忘,我只認定鄉村的顏色是黑的,那是多麼的狹隘!

鄉村五彩繽紛,並不是單一的色彩,唯一不同的是,學生的答案,充滿陽光,暖色調,給人明亮的感覺,充滿溫暖和希望,而我的答案,顯得暗淡,灰色調,是凋敝的鄉村,沒有希望的鄉村。學生代表着希望,而我充斥着失望。他們的內心明朗,而我的天空晦暗,他們的鄉村,爭奇鬥豔,而我的鄉村,色彩單一,這也應了那句,他們代表未來,而我代表過去,代表沒落。我的心是死的,他們的心是活的,他們代表着鄉村的朝氣和希望,也讓我看到了未來。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7

春暖風輕的季節,山上的桃花,熱熱鬧鬧地開了。

在故鄉,桃花被當作幸福美滿、吉祥喜慶的象徵,所以春天裏但凡拜神的日子,鄉親們都喜歡折下一兩枝桃花,點綴在供品上。

父親很喜歡桃花,記得小時候,山上桃花盛開時,他常常忙中偷閒,帶着我上山去觀賞。桃花在枝頭春意盎然,父親流連忘返其中,他是個喜歡讀書的人,那時節,我想他肯定是掉進陶淵明描繪的桃花源中去了。而我當時少不更事,不知道所謂的桃花源,心裏只想着:漂亮的桃花什麼時候才能結成桃子!

父親在桃樹下戀戀難捨,最後下山的時候,忍不住折了幾枝含苞未放的桃花,回家養在花瓶裏。我每天做完功課,都要去看看那幾枝桃花。我不止一次地問父親:桃花養在瓶裏,能養多久?父親笑着說:“你別小瞧它,它生命力可旺盛着呢。”

我怕它枯萎,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去看它好幾回。這一看就看了半個月,花兒才漸漸地凋落,桃花的花期算是長的了。

有一年春天,父親又在山上折了幾枝桃花回家,那些桃花大部分含苞未放,只有幾朵是已盛開的。父親將桃花插養在瓶子裏,我照例每天都去瞧它,當它還在山上的時候,我盼望它快結成桃子,可一旦它養在瓶裏的時候,我只盼望着它不要過早枯萎。一天,我驚覺有一朵正要凋落的花兒,竟然結出一顆小小的桃子!這太令人驚奇了,插養在瓶裏的桃花,它居然會結果!我跑到父親面前,興奮地將這奇蹟告訴他,父親解釋說:“可能是在山上的時候,已有蜜蜂爲它傳過花粉了。”

很多年過去了,我不再是當初那個黃毛小丫頭,早已離開了父親的庇護,離開了那個春天一到,山上就開滿桃花的村莊。如今的我飄泊在外,獨自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桃紅又見一年春,身在他鄉的我,格外地想念故鄉,想念我的父親,更加想念那山上開得絢爛的桃花。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8

從城市出發,隨便選擇一個方向走,逆着水流,跟着草走,一定能夠走到鄉村。也許你會說:水的源頭是山,草最茂盛的地方是山野,這麼說鄉村都在僻壤處。我和鄉村一樣,彷彿丟失了話語權,我只能陪你看鄉村,不能告訴你鄉村的地位。鄉村要爭的是生存,要爭的是竈頭有炊煙,要呵護的是根脈在延伸,至於中心還是僻壤,鄉村有着農家人一樣的情懷,一株莊稼,一棵樹,或許一條藤蘿都能佔據他一時一刻的全身心,中心在哪?就在他彎腰注目的當下處。

農家人擡起頭對你咧着嘴笑,指着田邊地頭的莊稼看看你,看看太陽,把要說的話寄託給這田邊地頭的莊稼和陽光。這沒有話語權的鄉村境界,比城裏人更智慧,足以讓你滿頭霧露,在不知不覺中,把城裏人饋贈給鄉村人的霧露尿喝多了吧!(意爲:山野人整天浸泡在霧露中沒見識。)這句話轉送給你!當然,你若收斂那種城市中心的優越感,你若能回到自然生存規則裏,就能會心地笑得與農家人一樣,甚至還能道出農家人想表達而說不出的自然大道:活得好,活得自在,活得自我,就要靠在田邊地頭。田邊地頭特別茁壯的幾株就是留種的那幾株。物性有類似,道理有相通,若說人的中心是大腦,是心臟,但供養軀體的五體六根都在身體的各個角落,傳宗接代的重要法器也不在中心。

陪你看鄉村,我不能像對待很多常客一樣,帶你看那些鄉村的符號:宗祠、水井、村弄、風水樹、水尾橋、神明殿等。這些東西你早就在我的文章中讀過,也就因爲這些,時不時被你調侃,你以爲你是誰,不就是能屙出幾句有點味的話:什麼種樹爲丁、掘井爲卯,把鄉村固定在山腰,宗祠如穴,村弄如藤,把一家一戶連在一起,村尾一橋橫亙,如村門之檻,外擋邪氣入侵,內阻祥瑞外泄,有人就有鬼,有鬼就有神,鄉村吧!神、鬼、人同居一堂。於是再讓你閱讀這些,有着冷飯餿菜之嫌,我要讓你看看鄉村的底色。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9

大大的日頭再一次漲紅着臉由山的那端慢慢下滑,伴着秋蟲的呢噥,夜幕緩緩降落,趕車歸來的農人帶着一身的清爽,看着即將收穫的果實心裏的那種愜意早已寫在臉上,吆喝牲口的聲音充滿着變調,好像夾雜着地方戲小調的味道。幾個人搭夥割了滿滿的一車草,遠遠地讓村子裏的人聽到了車聲和人的嬉笑聲。蜿蜒的小路被飄起的炊煙拉近,媳婦們忙碌的身影和飄香的飯菜充實着漢子們的心,甜甜的喜悅化作悠揚的口哨聲。

晚飯後,一輪圓月鑲嵌在不遠處的山巒樹梢,透過樹枝把一束銀色的光暖暖瀉下,整個村子就這樣被籠罩其中,一切都顯得那樣的祥和,幾隻鴨子嘎嘎的擺動着身子躲着農人的轟趕,門前的刺槐樹看着心也癢癢起來,不安分的藉着秋風起舞,那舞動的樹枝,就如同一位婀娜的小姑娘邁着輕柔的舞步,那翠綠的葉子恰如女孩的彩裙在風中飄逸。不遠處即將成熟的玉米,漲鼓着身子筆直的站立着,彷彿是正待凱旋的士兵。

男人們吃過晚飯聚在一起坐在小院門口,藉着月光甩着撲克,你玩賴,不許把J拿回去打J的,我還能把大牌打出去啊,那不虎了嗎,呵呵呵你就賴皮在大家的說笑中月光變得朦朧起來,農人們收起撲克,點燃旱菸,在吧嗒吧嗒的吞吐中談論着今年的收成。孩子們在月亮地裏相互追逐着,快看,月亮總跑在我的身後,我還能蹬着我家的長梯子摘星星呵呵小孩的話說的好可愛,但也是個小無賴,摘了星星還想要月亮。

夜幕繼續低垂,周圍的一切都模糊不清了,此時的時間概念已被忽略,偶爾的一聲幾點了,還不回家啊,再這樣明天就不讓你玩了的吆喝聲才又被重新重視起來。男人們收起菸袋,鬨笑着朝自家走去,孩子們也停止了喧鬧,一切彷彿都將進入了寧靜,就在家家亮燈的同時,秋蟬和各種昆蟲的叫聲驟然響起,那聲音此伏彼起傳的很遠,就在此時,一片葉子碰到我的頭然後滑落到地上,藉着月光我尋找着拾起,彷彿拾起一片金色的秋......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0

鄉村的女子,遊弋在田園和紅磚瓦屋之內,經營着她的家庭經營着她的夢想。她是美麗的,美麗的黑色長髮在微風中擺動,柔亮飄逸。她的膚色是健康的,白裏透紅像熟透的蘋果甜美誘人。雖然要春種秋割,雖然要經受烈日煎烤,卻並沒有讓她失去顏色,反而使皮膚更有彈性,看起來年輕緊緻。

鄉村的女子,是滿足的,滿足的呼吸着鄉村純淨的空氣。滿足的輕踩着鄉村的角角落落。在她看來揮灑汗水是一種喜悅,是一份來自於勞動的洗禮。勞動着的是快樂着的,快樂着的是幸福着的。而美好就在此時插上了翅膀,讓她越來越像一位天使。天使的翅膀是晶瑩閃亮的,因此她腳下的土地也沾染了靈氣,彷彿也在歌唱。

鄉村的女子,是生動的,生動到彷彿人間從沒有過滄海桑田,有的只是陶淵明般的明媚和滿足。生動到如同一顆充滿活力的瑩潤的嫩芽,破土而出,與每一個時間招手,與每一回洗禮握手言歡。生動到如同一隻翩翩起舞的彩蝶,在每一瓣花蕊上採集,在經過的每一寸土地傾灑芳香。

鄉村的女子,是充滿憐愛的,她憐愛的帶着她的孩子,體貼入微的關心着自己的丈夫,盡心盡意的孝順着自己的父母和丈夫的父母,在她看來家庭實際上就是一面湖水,需要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真摯的感情,湖水纔不會乾涸,纔會永遠清澈,潺潺而行。有太多事情是不應該計較的。有太多事情是應該包容的。不是嗎,水在水的裏面,是任誰也分不清分不開的。

鄉村的女子,是不乏韻味的。勤勞讓她變得寬容,理解讓她變得知性,善良讓她變得柔和細膩。她的纖纖素手可以繡出曼妙美圖,也可以繡出大千世界。她的眼睛是靈動的,她的心思是巧妙的,你可不要以爲她真的什麼也不懂啊,當心她也會把你拉入黑名單啊。

擷一朵野菊嵌於髮際,唱一首輕歌付與流雲。鄉村的女子,鄉村的女子,寫意着生活的質樸和優雅,寫意着鄉村的熱情和美麗。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1

鄉村追着季節的腳步,投入秋的懷抱。

綠的發亮的梧桐葉悄然失色,夏的炎炎烈日都沒有讓它屈服,難道它也害怕秋風的無情嗎?可能是夏的不告而別讓梧桐葉相思成疾,黯然神傷。

柳樹沐浴着嫵媚的秋陽,卻垂頭喪氣,神情沮喪。原來,好朋友蟬不知爲何突然離去,熱情奔放的歌聲好像還在耳邊環繞,而朋友卻不知哪裏去了。如果知道蟬兒是追趕着心怡的愛情走的,柳樹會不會責怪蟬重色輕友?

衣着整潔、黑禮服不離身的燕子拖家帶口,不辭辛勞南遷了。電線上少了燕子的芳蹤,聽不到了燕子的細語呢喃,多了一份孤獨、寂寞。多嘴的麻雀站在燕子厚重、溫暖的空泥巢上,自言自語:“人們常誇你勤勞、不怕苦,爲何偏偏要在豐收來臨之際舉家南遷?哦,我知道了,其實你們從千里之外來這兒,只是爲了給兒女一個優越的成長環境。真不愧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父母!”

墨綠的花生葉經受了整個夏天熾熱太陽的烘烤,陽光越強,越發青翠欲滴,容光煥發。一陣秋風襲來,水靈靈的臉上立刻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秋雨怎麼也衝不掉惱人的雀斑。逝去的青春蘊育新的生命,這生命沒有吸引人眼球的光鮮外表,卻紅衣嫩肉,飽滿充實,惹人喜愛。

稻田裏,晚稻長勢喜人,綠油油的、挨挨擠擠、和睦爲鄰。秋雨陣陣,禾苗吮吸着秋的乳汁,亭亭玉立,猶如含羞的少女;秋風習習,禾苗隨風而動,好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年。雖然青蛙不再爲禾苗的成長吶喊助威,但它毫不介意,在農民細心呵護下,依然鼓足了勁,日生夜長。站在綠意盎然的稻田邊,望着綠的流油的禾苗絲絲地拔節,農民心中豐收的夢想也在逐漸成長。

日落月升,輕柔的月光灑在錯落有致的房屋上,鄉村顯得那麼平和、安祥。房前屋後,草叢石隙,默默無聞、不願顯山露水的小歌唱家們盡情放喉,在銀色月亮的指揮下,同心協力演奏着悅耳動聽的催眠曲,鄉村就這樣枕着秋的肩膀安然入睡。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2

不刻意追求華麗的語句,只是享有那僅有平淡淳樸地把文章寫下去。

——題記

我出生在書香門第,小時候聽着童話世界裏的幸福,嘻嘻哈哈地用手指指着書上的圖畫,用力地把手垂下去。長大了,聽着淳樸鄉村裏的美麗,平淡樸素地用眼睛錄下村裏的美景,用眼睛享受其中的快樂。總喜歡細細地觀察落葉凋花,總喜歡淡淡聞嗅木椅古香,即使沒有心中的那條夕陽下的小道,也可以心馳神往地穿梭於其中。

總被早起鳥兒的歌聲吵醒,總被睜開眼睛的早晨伸腰,然後用筆抒寫着華麗的景色,就這樣子平平淡淡地開始一天的生活,即使沒有華麗多姿的舞蹈,即使沒有民風淳樸的茶館。即使沒有葉搖花香的環境,卻依舊知足地享受着風爽日暖的早晨,用筆抒寫着每一天的不平凡。

也許,我沒有才子才女的文采飛揚,也沒有他們所想的華麗詞句,儘管文字那麼的平淡,卻可以寫出真實的一面。春華秋實,激起農民心中的喜悅,一家家的“收種車”在玉米地上行駛,被捲入其中的玉米翻滾着,剩餘的就被拋出,直至落在冷酷的地上。總可以在這時候聽到家家戶戶的喜悅聲,還有祈禱聲,祈禱來年的豐收碩果累累,在這個民風淳樸的鄉村裏,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其中的甘與痛、苦與甜呢?又有多少人明白,這纔是最享受的生活呢?

在這個“大同鄉村”裏,孩子們的嬉戲玩耍,穿梭在各家的農地上。晚上,燈光霓影,千百成明,照亮了這鄉間小村。也許,這裏沒有最繁華的大街,沒有最發達的科技,但他們卻有着不一樣的快樂。寧靜的夜晚,沒有城市裏的那些喧囂、舒適、旺盛,但他們都可以過着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的生活,就如夜晚的星空,那麼明亮,亦那麼的安寧。

假如,城市代表的是追求、成功、理想、富貴。

那麼,鄉村代表的是真實、樸素、安寧、美麗。

文字亦是如此,在真實中尋找理想,在樸素中尋找追求,在安寧中尋找美麗,簡簡單單的文字,亦是快樂的。這也許就是鄉村文字,亦就是樸實的真實。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3

記得小時候,屯子前邊三奶家大門前有一間碾房,在大門西邊。老人說在東邊是白虎,西邊是青龍,白虎會傷人的。

到了臘月家家淘大黃米,做粘豆包。這個時候碾子就閒不着了,天天有人家碾黃米麪。

那時我家每年淘百十來斤米,媽媽早早起來把米放在二盆裏,盆是黃土燒的,倒上水一瓢一瓢的淘,把沙子濾出,小半天功夫米淘好了。爸爸把米用毛驢馱着拉到碾坊,媽媽拿着簸箕和篩蘿等工具,我和弟弟跟在後面,冬天的路一層積雪走在上面,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拐彎抹角十幾分鍾就到了。說是碾房其實三面是牆沒有房蓋。碾子很大也很光滑,上面一個帶框的滾子,前一天有人使過,上面還有殘面底。

爸爸套上毛驢,用媽媽做飯用的圍裙蒙上毛驢的眼睛,媽媽掃去塵土,一瓢瓢倒上米就開始碾面了。我和弟弟站在牆角的避風處看着,爸爸一邊趕毛驢一邊用剷刀翻米,毛驢圍着碾子一步一步地走着。不長時間媽媽就開始篩面了,細的篩到簸箕裏,粗的還返回碾子上。一邊壓一邊續米,我和弟弟凍得直淌鼻涕,用棉襖袖子左邊一擦右邊一擦,弟弟臉上一面一片花蝴蝶一樣,袖子上也是一面一片,已浸入布里的鼻涕已經發亮,我倆手伸進襖袖子裏,凍得直跺腳也不離去。

太陽落山了,面也碾完了。回到家和了面放在缸裏,缸放在炕頭。我和弟弟脫了襪子伸進被窩裏捂腳,襪子都是破的,弟弟的腳趾和後跟都在外面。

那時蒸豆包都在晚上,面發了一天一宿。第二天鄰居大媽也來幫忙,她年齡比媽媽大很多,穿着大襟的布衫,嘴裏叼着一尺多長的菸袋,煙荷包掛在大襟鈕釦上,邁着曾經裹過又放開的半大小腳,來到我家。

上了炕,用手把一條腿搬到另一條腿上蹁上。抽完了一袋煙,拿着菸袋往炕沿上咣咣敲了幾下,放到了一邊,也不洗手就和媽媽做起了豆包。我貼蘇葉,弟弟時不時伸出小黑手抓一把豆餡吃。爸爸一邊燒火一邊起熟了的豆包,放在黍杆簾上在外面凍上。我和弟弟沒等做完就睡覺了。

早晨醒來,天已大亮,太陽都出來了,我趴在窗臺上用舌頭舔化窗花,看見外面地下一層白雪,牆上的黍杆簾上很大一堆黃豆包,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4

“臘七臘八,醃魚醃鴨”,每年只要臘月一到,鄉村的年味就濃了,家家戶戶像趕趟兒似的,開始着手臘貨的準備了。這時,農家小院從早到晚瀰漫着松枝柴火薰臘肉的煙火味兒,行走在這樣的味道里,總讓人胸中漾起一股暖融融的情愫。

在我的記憶裏,鄉村的年是香郁的。熏製臘肉香腸、做豬血丸子、蒸甜酒、打糯米粑粑,是故鄉備年貨的重點,跨入臘月後,農家院落裏便接連不斷地聽到豬的嚎叫聲,開始殺年豬了。殺過年豬,除留下眼前要吃的外,全部醃製成臘肉。

臘肉的製作十分考究,絕不是如今城裏人亂用柴草的急薰。記得母親要醃製臘肉時,總要把屋角的大水缸洗乾淨,用毛巾擦乾缸內的水份,在缸底鋪上一層鹽,然後把粗鹽、花椒等配好的材料均勻地抹在鮮活的豬肉上,將肉裝進大缸中,蓋上蓋子,醃漬一番,幾天後取出,於寒風中晾乾,掛在火炕的橫樑上。

在落雪下雨天,一家人和三五的鄰居圍坐火坑,一邊暢談着今年的收成,一邊用橘子皮加上松柏等具有濃香的生樹枝薰臘肉,慢工細活卻又充滿韻味,等豬肉流出了油、薰上了色,便具有了臘肉的真正品質。看到黃燦燦、亮晶晶的臘肉,鄉親們便有了收穫般的滿足,孩子們便知道離過年不遠了。

母親做的臘肉質地鮮美,放得越久,色味越正。從頭年臘月,經春暖花開,盛夏酷暑,秋高氣爽,寒冬凜冽,可以一直保存到第二年臘月。每當有客人來時,母親總會切下一大塊,洗淨,切片,或燉或炒,待煮熟端上桌,吃上一口,但見膘白肉紅,食用油而不膩,軟而不綿;膘油浸入菜裏,連和菜也淡香幽幽,開胃下飯;和梅乾菜蒸製成燒白,入口即化,那種香,那種鮮,沁人心脾,全身的毛孔,淋漓痛快,沒有一處不舒坦。

隨着新年的臨近,那種對母親臘肉的思念之情也愈來愈強烈,雖然平日裏大魚大肉早已吃厭,但我一直對母親的臘肉情有獨鍾,始終認爲年飯桌上只有吃到了臘肉,才覺得是真正地過了年,當鍋裏的臘肉香氣在屋子裏一圈一圈地漾開,一切都變得溫馨可愛,年味兒也就縈繞在我們的心裏頭久久不能揮去。現在的我已拿定主意,春節期間,一定帶上家人回故鄉走走,去大快朵頤母親那手工醃製的鮮美臘肉。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5

遠處,薄霧掩遮的村莊,在深秋的綠意中,有一種閒情靜怡的韻味,無人喧譁,無人打擾,靜靜的,它就在那裏,就在我視線可及的範圍。近處,盆鉢裏栽養着不知名的植物,它們缺少了城市高樓陽臺上那些盆景的高貴,非凡脫俗的氣質,但卻不影響它們旺盛而又頑強的生命力,這是另一種生命的展示,平淡,樸實,勃勃生機。

院前,瘋長的南瓜藤,攀爬在樹枝和水泥地面上,它們前進的路線從未停止,除非季節轉換,嚴寒降臨,生命的力量有時讓人驚奇,感嘆。屋後這片空地,曾是我和兒時玩伴探索奇珍異草的地方,如今荒草叢生,雜亂無章。含羞草,莫玉樹,何首烏藤。它們都已成了我久遠的記憶。

青瓦染墨綠,紅門退朱顏!吾家喜聯變蒼白?深鎖木門已多年。時光流逝,舊顏不在。

老屋旁,那棵高大的橘子樹不見了蹤影,它也沒能經受住歲月的折磨,在將與我重逢的日子提前悲傷的死去?橘子樹死去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一株茂盛的叫不名來的灌木。一個生命的離去,總會留下另一個生命延續,如我們?如今已成養魚的池塘,在雨後,渾濁,混沌,看着讓人遺憾。記憶中,童年時期的池塘,在夏日,池水碧綠,滿塘漂浮着荷葉,浮萍,展翅引頸的鴨鵝,翩飛亂舞的蝴蝶蜻蜓,遇晴便吵的薄翼知了,還有它們歇斯底里的叫聲。自留地裏的辣椒,依然無憂無慮的生長着,無論歲月如何轉換,到了這樣悠悠的季節,都會實時出現,它們的長相算不上好看,但還是保留着那種久遠的味道。毫無拘束的掛在棚架上的冬瓜,如是農家的孩子,在鄉村的的田埂上隨處都可遇見。

柚子滿山遍野都是,誰家都會有這樣幾顆柚子樹,到了成熟的季節,收穫後,或送人,或逢集時拿到集市上去賤賣。這是最近的一條能走回大道的小路,行進在其間,微風輕撫顏面,很有武俠小說中描述高人走出山谷的感覺。藤蘿漫布,綠葉飄蕩,空氣中瀰漫着清新的芳香,透過樹藤間隙,靜心就可以找回歸隱的衝動。

竹枝掩路,枯葉滿徑,走在荒草叢生小徑,回想城市生活中的繁華與浮躁,寂寞心生。這是否就是浮躁久了的城市人追求的那種靜謐生活?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6

"要致富先修路"曾是鄉村人的夢想,原本是期待城鄉來往方便省力,更多物資進出,造福鄉村,農民更可以安居樂業,而現實的結局是資源和人員都外流。蜿蜒迂迴的鄉村公路反倒成了一條條毛細吸管,把營養從鄉村吸往城市。 村莊日漸枯萎荒廢,城市急速膨脹。相比以前羊腸山道, 如今車子可以開進很小的村子,農村更適合安居了,卻也更不適合樂業了,學校沒了,姑娘小夥竟相遠走,剩下的是土地的荒蕪,族羣的分崩離析,親人的分離和留守。城市也越多了疑難雜症,華麗外衣下是病態慵腫的軀體。 不管城鄉,看起來都是外表華麗,內心荒涼。

也許,在世界生態中、我們的內心深處,城與鄉就如男人和女人,在世間本都不可缺少,也難以互相替代,本應和諧相處,如今城市喧囂浮躁,鄉村苟延殘喘,我們這代人這般半推半就地糾結在這之間只是因爲一些人爲的不平。

在國家層面,形同雞脅的新農村是否真值得花錢建設已經是疑問,更大的問題是即便值得又該如何建設?不管是人心還是政策都已把鄉村邊緣化,而城市卻被寵成了嬌娘。在這場工業文明對農耕文明的侵蝕中處於交界地帶的夾心一族難逃被耍弄的命運,想融入城市卻代價高昂,退回農村卻心有不甘。"農村沒有前途"幾乎成爲公知,如今很多人取一種折中的方式,在城裏租房打工賺錢,在農村建房養老,這種犧牲過程追求結果的模式看似一種完美的選擇,它的隱憂己在埋伏

最理想的狀態是大夥兒都在城裏安居樂業,鄉村只當渡假地,照目前形勢,這隻能是遙遠的夢。只要生活中金錢至上的觀念和社會環境不能改變,作爲凡夫俗子的我們就難戒城市煙火,即便我們如何嚮往鄉居,也僅能把它當作一種逃避現實的念想。

有時我也十分厭惡自己的那點情緒,這麼多年得着城市的種種好處卻常常說它的壞話,睡着都市嬌娘的牀卻唸叨着鄉下村姑的好,似乎不可禮遇,細想起來,也許只是因爲放不下骨子裏那點故土親情和一畝三分地的安寧,希望她不至荒廢以便爲我們這些無根的都市外漂族留條歸路。

鄉村的路,彎彎曲曲,如老父母手上的青筯,我想它本並不希望子民就這樣個個奪路而逃,背井離鄉,可她又有什麼法子讓子民們甘心在故土建設新農村呢?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7

暑假,城市裏的孩童要麼奔走在各種學習培訓班,要麼關在家裏玩電腦、看動畫片,長長的假期就這樣打發掉了。是啊,城市化的進程,讓孩子們的暑假成了難熬的“苦夏”,而像我這般的成年人則可以在記憶中品味那鄉村暑假的絲絲清爽……

我是個農村娃,深知只有辛勤勞作,纔會五穀豐登的質樸真理。爲此,兒時暑假的上午,我便會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幹一些輕微的勞動。林清玄在《放暑假》中寫道:“我們小時候一放假就要到田裏去幫忙,時常天還沒亮就跟阿公出去工作,到天黑纔回來……”與之相比,我們則要輕鬆許多,一般臨近中午時,便收工了,但勞動強度還是很大的。也許,年少的我還不知道累爲何物,端茶遞水、除草灌田,樣樣爭着幹搶着幹,其熱情和興致比夏日的氣溫還高。

吃過午飯,村裏的小夥伴們便呼朋引伴的聚在一起,變着花樣地玩耍。溝渠邊,倒映着我們捉魚戲水的身影;樹蔭下,撒下了我們嘰嘰喳喳的歡笑;竹林裏,印滿了我們嬉戲打鬧的足跡,真是玩得舒暢,耍得愉快!記得有一次,我和幾個小夥伴攀上鄰家的桔樹,摘了幾個青澀的桔子來嚐鮮。當剝去厚厚的皮,把桔瓣送進嘴時,那股酸味簡直無法形容。桔子雖酸,但暑假的日子卻是甜甜的,所以我們依然吃得有滋有味。鄰家的大人發現了,也只是啞然一笑,因爲我們這羣饞貓的臉上、身上沾滿了桔子流的黃水,回到家中肯定免不了一頓訓斥。

鄉村的暑假,我們有一項樂此不疲的活動,那就是放牛。每天下午,小夥伴們像約好了似的,一起到河灘草地放牛。騎在牛背上,或揮鞭勁舞,或齊唱牧歌,或悠閒讀書,樂趣怡然。當十幾頭牛列隊走在河灘上,那場面相當壯觀,猶如古代戰場上的方陣。神采奕奕的小夥伴們騎着威武雄壯的牛,向着那茵茵的草地進軍,向着那清涼的河水進軍,向着那幽幽的竹林進軍……夕陽西下,黃昏漸近,牧童凱旋而歸,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快樂的微笑。

夜幕降臨,月上樹梢,蟋蟀低鳴,流螢紛飛。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圍坐在大樹下乘涼閒聊,我們小孩子們則躺在草蓆上,聽着那些不知聽了多少遍的故事,在一陣陣蒲扇送來的清風中悄然入夢……

兒時的鄉村暑假生活,雖然清苦,但它卻是釋放童真的樂土。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8

微風拂過,落英繽紛,秋迤邐而來,帶着和煦的陽光和些許的傷感,駐足,遠眺。

鄉村之秋,一首童年的歌謠。清晨,雞鳴,一抹暖暖的陽光映入眼簾。望着紛飛的落木,竟不知不覺地走了出來。河畔,夢幻的柳樹令人想起康橋下那夕陽中的新娘;搖曳在秋風中的楓樹似乎在笑着訴說它童年的回憶。旁邊的柿子樹上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幾個孩子爬到樹上,伸直了手,卻怎麼也夠不着;河水裏,又有幾個孩子在那裏戲水,激起的水花驚得河裏的魚兒四處亂竄,河面上的落葉也跟着一起泛動,似乎在歡快地舞蹈。帶着點桂花香氣的空氣裏瀰漫着孩子們爽朗而又甜美的笑聲,向着遠方淡去。

鄉村之秋,一縷離人的淚,盛夏的如夢繁華已在淡淡的稻香似的感傷中凋零,人們感慨歲月無情,卻又無能去阻止。路上又冷清了,村子裏又寂寞了。偶爾的幾聲鳥鳴引人思索:爲什麼你不曾離去?彷彿昨天與今天時隔千年,而恍惚過後卻發現只是彈指之間。村上的學子整理好行囊,準備走了,漫長的暑假預示着他們將有全新的開始。他們有的要背井離鄉,離開這片他們摯愛的熱土去迎接新的挑戰。他們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孩子,童年的那些回憶會永遠珍藏,路上會像秋一樣孤獨冷落。樹沙沙地響,學子流下了淚水,臨走前,深吸了淡淡的稻香,記住了家的味道。於是,便走了,帶着牽掛與希望。

鄉村之秋,一抹夕陽的餘輝,一場秋雨洗禮之後,寒意更濃了,那些桃樹,橘樹經不起折騰,沒幾天便落光了葉。終於,天晴了。秋風拂過,地上新落的葉兒旋轉着、歡笑着,享受生命中最後的餘輝。庭院裏,坐着一對老人,青絲裏夾雜着幾根白髮,老奶奶的耳垂上還戴着金燦燦的耳環,雖然皺紋已爬上了臉龐,但可以想象多年前的青春與美貌;老爺爺口中叼着一支菸,想必年輕時也是俊朗瀟灑。他們相互依偎着,深深凝視着遠方,是望着那紅彤彤的夕陽,還是望着那羣嬉戲的孩子們,或是那些已經離去了的學子。總之,他們欣慰的笑了,笑在沉浸在桂花香氣的秋風中。

鄉村之秋,陳釀的'老酒也比不上你的香醇。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19

這幾天,氣溫在20度以上,茶葉生長的速度是突飛猛進。這不,前幾天還是一片漆黑的茶園,現在已經是一片碧綠了。害得我措手不及、手忙腳亂,巴不得自己馬上長出三頭六臂來,不,最好是,立刻變成千手觀音纔好。

茶農有三怕。一怕,採茶季節遭遇冷空氣、寒霜襲擊,使茶農們期盼了一年的豐收希望全部付之東流。二怕茶葉價格波動過大。早上還是高價格,一到下午就只能賣低價,茶農們能不心慌嗎?三怕採茶季節遭遇大雨。下雨天,茶農們不得不穿上雨衣、雨褲,由於穿着厚重,便行動緩慢,茶葉遇到水分會粘連,就會嚴重影響採茶速度。

眼看茶葉已經進入旺季,再不請人就來不及了。老公風塵僕僕趕緊到義務勞務市場,請來了兩個幫工。每天包吃包住60元,這樣的工資還真棘手呀。最要命的是,請來的幫工還從來沒有采過茶葉,看他們笨手笨腳慢吞吞的樣子,我都快急死。

以前,看着別人當老闆,好像很瀟灑、闊氣的樣子,心裏就羨慕不已。自己好不容易當了一回“老闆”,怎麼就教訓深刻、血本無歸呀,真想哭呀!

房價、物價、還有采茶工的工資是年年上漲,唯有茶農們辛勤種植的茶葉價格是是日日暴跌。這不,才幾天時間,茶葉的價格就下跌到了每斤15元了。唉,咱茶農的日子是越來越難了。

採了半個多月的茶葉,已經感到頭輕腳重,腰痠背痛、渾身無力。偶爾臨鏡一照,不覺嚇了一跳,那個臉色憔悴,黝黑的女人是誰呢?老公說:“那個黃臉婆不就是你嗎?你怎麼連自己都不認識了?我回答說:“我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呢?鏡子裏的那個人,分明就是個‘非洲難民’呀。”

古人云;‘鄉村四月閒人少。’這不,龍井茶剛下,老茶葉和白茶又接着忙開了。忙倒還無所謂,最主要的是要忙得有所值,如果勞而無功或收穫不大,那就叫瞎忙吧!

有網友向獻策買我採購茶葉,這讓我茅塞頓開。以前的我怎麼會那麼無知和盲目呢,只知道把茶葉賣到茶葉城裏的茶商們,卻從來都沒有想過,茶葉還可以賣給網友們,聽人說,還有人在網上開了茶葉店。咱女兒不是曾經在網上開過網店嗎?有時候她還會在網上購物,我也一樣可以藉助互聯網,把自己家的龍井茶,白茶葉遠銷到外地去呀!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20

進入霜降,待收割高粱立於山坡,像一位面色羞紅的新娘,彎下高挑纖細的腰身,向大地深深鞠躬,翻飛的葉片,似飄逸的婚紗,舞動着晚秋風景。玉米和晚稻己經收穫,來不及翻耕的田野上,桔杆與稻茬靜靜地站立着,回憶着流逝的季節;早播的麥子已經露出嫩嫩的芽苗,深深呼吸着陽光。大地喘了一口氣,準備進行一次短暫休整。而尋食的麻雀們十分活躍,一會從田野飛向屋檐,一會從屋檐飛向田野,讓廣袤的鄉野難以沉寂。

河岸邊,村莊旁,各種樹木經過風霜的洗禮後,開始接受着季節的檢索。柳葉與梧桐葉難支穿越仲秋的虛弱,將情懷與鉛華丟入秋水;銀杏葉用金黃的色彩,預演來年的稻熟的時光;楓林一襲火紅,向二月花殷勤追逐;香樟樹和廣玉蘭留住時光的腳步,仍神彩奕奕地堅守着綠色的風景。一陣微風吹過,丹桂的花瓣灑落一地,流芳四溢;凋謝的美人蕉和盛開的秋菊比肩而立,形成一幅色彩反差的畫面;山坡上不知名的野花肆無忌憚地開着,紫的,藍的,白的,黃的……用自已楚楚依人的身姿和時令色彩織一幀晚秋的倩影,立於時光的路口,迎接季節的更迭。

白雲藍天下,農家小院猶如一幅色彩明快的立體版畫。院內,秋菊與桑格花豔麗地開放着,使秋天小院憑添幾分春天的意境。白牆,紅瓦。屋檐下,掛着一串串紅辣椒,像新娘的蓋頭一樣耀眼顯目,一串串玉米捧,猶如一串串金鐘倒掛着,隱喻農家豐碩的收穫。院子內左側是一棵柿子樹,右邊是一棵石榴樹,黃橙橙的柿子和紅彤彤的石榴掛在枝頭,似一盞盞小燈籠,格外顯眼,小院的主人捨不得採摘它們,他要讓這些果實更加熟透一些,讓這美麗的景色駐留更長一些。院外,一株茁壯的朴樹技葉如冠,橢圓形的葉並沒有被秋天的風雨漂黃,頑強地保堅守片片墨綠,兩隻喜鵲立於新築的巢穴上,梳理着羽毛,鳥喙銜着一個沉實的秋天。

此時此景,如果你是詩人,如果你行走在鄉野的小徑上,觀賞“風輕雲淡,鴿翔藍天”爽朗秋景,便會一掃古人“秋色無近遠,出門盡寒山”那份婉約的秋涼,心靈靜化,昂揚自信。便會更深刻地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詩的超然意境,涌動如潮的詩泉。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21

鄉村的夜晚總是很美好的,那無邊的靜謐可以將你包圍,不受任何事物的擾亂。

想看星星,喜歡那一望無際的深墨藍色,總能給自己內心帶來無限遐想。

天上這麼多顆星,到底,哪一顆纔是屬於我的呢?看着那閃閃的星默默地散發出孤獨的光,卻顯得很自然與和諧。

喜歡樹林,看着那樹棵棵挺立在前方,星星投下的光芒照射着每一片樹葉。風把樹葉吹的沙沙響,樹葉兒在漆黑的夜空中竊竊私語。樹下有睡着了的小草,靜靜地,聽着他們打呼嚕。選一塊石頭,坐下吧。坐在石頭上,靜靜地聽着石頭沉穩的心跳,石頭也是有生命的吧!呼吸着空氣,嗅着風的味道。任由風兒來回擺弄,像母親的手,在溫暖中多了一絲涼意。

看那田野呀!雖說在黑夜不顯,但並不遠處的燈光,柔和的射着那一片可愛的金黃。那玉米呢,也在看着我。他們有眼睛,他們當然是有眼睛的。他們的眼睛是深桔色的,在黑夜中閃着亮光。他們淹沒在一片若隱若現的金粉裏,相互依靠着。

今晚,是有月亮的。看星空時怎麼沒發現?月亮散發出柔和的光,使你整個人都被籠罩在溫暖的月光之下,靜靜地聽着月亮與我的每一段談話。

嗅着那純淨的田野的味道,閉了眼,耳邊傳來了悅耳的叫聲,原來是蟋蟀啊!多少年,沒有聽到這可愛的小生命的叫聲了?耳朵灌滿了那音樂,不由想起幼年時和夥伴一起抓蛐蛐的情景......嘴角勾勒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

默默地坐在石頭上看着暮秋的夜,深呼着秋的氣息,心裏有點悲涼,估計。秋夜似乎比白天還漫長了。但還是盼着黑夜亮起來,給人一種心底透明的感覺。秋葉已黃,枝葉已光禿......

月亮已躲進了黑色的夜,不再有十五的團圓,離散,它能代表這一切嗎?生命如同這樣,今日團明日散。

夜還是那樣的寧靜,沒有了往日的喧譁。有些涼,颯颯的冷風,吹遠了滿地的黃葉。來的人,又走了,不留一絲痕跡......

星,依然在閃;風兒,依然在吹;蟋蟀,依然在叫。這便是他們最後的日子了吧?而我,將在這秋夜裏靜靜的等待黎明的開始......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22

最近看了一些戲曲,在管絃鑼鼓的熱情的聲音中,我彷彿回到了家鄉。哦,那鄉村的戲臺,我兒時美麗的記憶!

戲劇,是在農村的祭神的演出活動。鄉村的戲臺,沒有劇院的高貴典雅;在鄉村演出的戲劇,沒有劇院戲曲演出的溫文爾雅,滿是粗獷和喧鬧。在一個熱鬧的節日,大家要的也是一種熱鬧喜慶的氛圍,在那樣的節日裏,大家都帶有一股神氣的勁兒。家鄉出演的是潮劇,潮劇是潮汕人的,是弋陽腔演變而來的一種古老的劇種。

鄉村的戲臺是流動的。臨近祭神的日子,戲臺便搭建起來,村裏有專門的搭建戲臺的師傅,那師傅也是兼跟人搭建樓房外牆的施工支架的。一排平房後面是一片空地,算是廣場吧。戲臺,祭神臺都是搭建在這裏的。鄰近祭神的日子到了,村裏的理事會便會通知師傅來搭戲臺,戲臺是用竹竿搭成的,搭好支架後,往上面鋪一層木板,一個戲臺就搭建成了,往外拉上彩色塑料布,宛如一個大型的帳篷,承載着戲子千百年的柔媚和剛強。村裏也有砌磚頭的戲臺,雖說堅固大氣,但是我更喜歡竹子戲臺,晚上戲班演出時,戲子們在後臺化妝,從塑料布橙黃的燈光透出他們穿梭的身影,走到戲臺旁,是一股脂粉香。小時候,比較頑皮的小孩都會到還沒鋪木板的臺子間玩穿梭,盪鞦韆,我往往是很怕的,只是在旁邊看着,替他們緊張。在戲臺上走動,木板就發出咚咚的聲音,而要是在上面跳動,有竹竿“哎呀哎呀”的聲音。

我家的店鋪與戲臺背靠背,所以,小時候就常常趴在窗臺偷看戲子們裝扮化妝。那一排排的服裝,鬍子,面具,各式各樣。有時大叔化着大花臉,看見我們在那兒偷偷瞧着,還扮個猙獰的表情嚇唬我們。我們彷彿取得最佳位置,能從後臺看演員們的穿梭,自然比其他小孩多出其他的優越感。離戲臺近,自然常常跑去戲臺腳兜兜,是呀,小孩子就是很閒的。在傍晚時,有時可以看見演員半妝在排練……大炮一震,鑼鼓一響,戲子們咿咿呀呀的唱開了,爸爸媽媽也會跟着哼上幾段經典的。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家裏的戲曲氛圍很是濃厚,我們小孩是不喜歡拖拖拉拉的表達方式的,然而聽着聽着也多出許多的味道,戲曲表現人生百態,儘管劇情比較簡單。後來明白,能夠花費一個下午聽一齣戲,那是極爲悠閒和美妙的生活狀態。

哦!鄉村的戲臺!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23

離家日久,心裏難免要懷念起我日思夜想的鄉村。

鄉村的風景,彷彿一幅永不褪色的年畫,又好像一曲經久不衰的老歌,時時在我的遙望和回想中,生動着我對鄉村美好的嚮往和追憶。

我生在鄉村,長在鄉村,喝了鄉村的水,吃了鄉村的飯,做了鄉村的夢,對鄉村有着一種極爲特殊的情感。離開鄉村多年,我依然脫不了一身鄉味,渾身上下散發出鄉里人特有的氣息,就連說的話吃的菜睡的牀用的東西,以致娶進門的妻子,一律都是帶有“土”味的鄉村原裝貨。我對於鄉村的懷念,已日漸深入了我的骨髓和靈魂,就像溪水爲什麼要纏繞着大地,白雲爲什麼要依戀着藍天。鄉村的風土和人情,怕已是植入了我的身體的每一根神經,成爲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鄉村最初美好的記憶,大約始於我蹣跚學步的歲月。走過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如果先前沒有經過鄉村大地的支撐和磨練,哪有我今天的豪氣和堅強。感謝鄉村,是鄉村賦予了我靈氣和才思,才實現了一個鄉里人寫作的夢想。

幼時的我,對於鄉村的認識,僅僅是家所在地的一種很幼稚、但也很直觀的感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家,而每一個家就是匯成鄉村大合唱的音符。鄉村的天地很大,也很富有。天地日月,河流山川,人間親情,哪一樣都包含在鄉村的範圍。藍天白雲之下,我的鄉村穿着春衣夏服,披着秋裝冬襖,彈着雨琴風弦,頂着太陽月亮,踏着大地河流,沐着春風雨露,幸福、悠閒地過着充實而富有的幸福生活。這裏有雞鳴犬吠、蝶飛蜂舞,有炊煙裊裊、男耕女織,有紅花綠葉、鳥語花香,更有鄉土人情、愛意綿綿,五彩紛呈的農家生活匯成了鄉村最爲和諧的歡快樂章。

每日裏,我們就像一羣從鄉村放飛的小鳥,尋找着一天的快樂和生活。我們喜歡鄉村的河流,放學歸來,便急急同一羣小夥伴遊向了村西的一條長河。夏日的河堤,兩岸綠樹成蔭,一棵棵古樹就像撐開的一把把綠色巨傘,爲我們遮擋了熱辣辣的日光。傘下的我們,魚一樣舒服地沉在清澈的河底,享受鄉村河流帶給我們的清涼和愜意。如是遇到魚發節令,我們就會用一根手指粗細的京竹抽打跳躍水中的白魚。每次下來,總會捕獲二幾十條形如柳葉狀的魚兒,拿回家中,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老屋是鄉村祖輩的遺物。百年曆史,幾經滄桑,鄉村老屋留下了許多歷史生活的痕跡,同時也見證着鄉村的發展和變遷。但

它從不言說,只是無聲地用它的種種可資記錄的哪怕是一塊木頭、一道門板、一扇窗戶,或是一片土瓦、一盞油燈,印證着鄉村祖輩日常生活的喜怒和哀樂。

鄉村的陽光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它很大度和寬容,每天都把熱量無私地奉獻給土地和莊稼。它從不分國界和族別,也不論富有和貧窮,總是向大地慷慨地普灑着愛意和暖情。鄉村陽光有着自己鮮明的性格,活潑、剛強,熱情、大方,是鄉村的常造之客,它每天不邀而至,陪伴着鄉村的人們耕作和收穫。

鄉村風景是掛在天底下最美的田園風光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不論從哪一個角度去欣賞和品評,你都會如癡如醉,遐想聯翩。一年四季,鄉村風景都會隨着季節的變化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迷人魅力。山花紅豔的春日,鄉村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光彩四射;而綠肥紅瘦的夏日,鄉村則處處芳草萋萋,碧波盪漾,宛如鋪在大地上的一塊綠色地毯,飛翔其間的各種鳥兒和勞作其上的父老鄉親,真不知是誤入畫中,還是飛翔和生活在鄉村的真實世界。

鄉村的月亮和星星,總是高遠地綴在深邃的夜空,但它們對於鄉村的孩子,總是充滿了誘惑和神奇。每逢月圓的夜晚,聽後鄉村老人關於鄉村月亮的故事和傳說,我們都虔誠地把月光裝進心裏,然後枕着滿天的星輝和幾聲似有似無的犬吠進入鄉村的夢境,去和眨巴着眼睛的滿天星星對話和交流。

老人是鄉村的另類風景,他們三五成羣,或聚於街頭,或蹲於門口,大家有事喊在一塊,無事也攏在一起,談天說地,話古道今,或拉拉家常,或敘敘舊情,大多時候,往田裏轉轉,或向地裏走走,看看莊稼長勢,預測年歲收成。他們心裏想的肚裏裝的,不是黃金白銀、美女香車,更不是厚祿高官、榮華富貴,到了他們這把年歲,早已習慣了實實在在的鄉村生活,圖的盼的想的就只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鄉村是生長喜慶的樂土,每一天,都是黃道吉日;每一夜,都是良辰美景。白天裏,人們日出而作;星輝下,燕雀歸巢而居。這裏的人,勤勞、淳樸和善良,沒有爾虞我詐,你爭我鬥。生長鮮花美果的土地,自然不會結出狡詐和虛僞。鄉村很養人,這裏沒有高樓大廈,更無燈紅酒綠。有的只是結在樹上的鳥語,舞在村前的春風,飄在藍天的紗巾。

鄉村的莊稼是一羣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每天總得有人去看護和管理,比如爲它們鬆土、澆水、施肥、鋤草和滅害,特別是嬌小的菜類,一旦遭受烈日的暴曬,它們就會軟綿綿地把頭伏在鄉村的土地上,一副懨懨欲睡的樣子。因而鄉村的人們總會像愛護自家的孩子一樣,精心地爲它們搭架遮涼,或是挑水澆灌,讓渴傷了的莊稼實實在在地喝個夠。如果遭遇了洪澇和雪災,人們同樣會竭盡全力,爲這些鄉村田野裏的孩子排憂解難,使它們在舒適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鄉村的一口小井,早晚熱鬧了人們的生活。這裏的人們,擔水做飯,汲水洗衣,村姑的臉上時時綻放芬芳的笑意。牛從井邊過,羊往村口出,一早一晚,一出一進,鄉村牧童的吆喝聲成爲了鄉村早晚最動聽的樂曲。踩着發亮的村中石板路,鄉村父老迎着晨曦,荷鋤挑擔,把寄託和希望播撒在鄉村廣袤的田野。

鄉村的田野是農民的畫板。一年四季,他們用勤勞的雙手,以鋤作筆,精心描畫。他們把一丘丘、一塊塊、一片片的田野沃土像製作畫板一樣,先翻挖整平,然後再種以綠色蔬菜、插上青青秧苗,或播撒良種、廣植豆麥,時隔不久,鄉村田野間各種各樣的莊稼和菜類汲土地之精華,受日月之光輝,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和壯大,把鄉村田野裝點成一幅美輪美奐的富有動感的立體畫卷。阡陌縱橫的田野,分佈着炊煙裊裊的村莊,早晨一聲雞叫,鄰村遍處雞聲。鄉村簡直成了人間的世外桃源。

鄉村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和情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你一旦對她產生了感情,那麼你將被她打動和感染。在鄉村生活愈久,對鄉村癡愛愈深。我久居小城,每遇煩惱,就會想起鄉村。想起鄉村,就覺離家越近,煩惱越少。

鄉村的確很美,美得像一罈老酒,散發出醉人的醇香;美得像一首小詩,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像飄散空谷的磬音,又似沉入潭底的月光,沒有開始,更無結語。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24

秋日的午後,墨色的雲朵在空中游弋了半天,終於耐不住寂寞,幻化成細細的雨絲,不經意打溼了行人的髮梢,走在曠野的機耕道上,滿眼依然是濃郁的綠色,經受這綿綿細雨的撫摸,似乎在感受初春的氣息。我沒有緊趕慢趕去村莊的屋檐底下躲雨,我依然緩緩而行,間或佇足遠眺,我喜歡這煙霧迷夢的味道,這纔是難得的、原始的、純真的美。

路邊桃樹上的果實,在季節的輪換裏杳無蹤跡,然而在溫潤的南方氣候裏,葉子依然鮮嫩如新,沒有半點衰敗的跡象,不知名的小花沿着莖蔓,把一簇簇灌木繞上一圈又一圈,似乎成了一個綿延不絕的整體,親密而又矯情,讓你分不清,哪兒是花兒的根,哪兒是灌木的枝椏。

田野裏沒有勞作的農人,泥土裏整齊排列的禾苗,都穿着綠綠的衣裳,只有一些早熟的個體,披着鵝黃的披風在稻浪裏招搖。一羣麻雀安靜地立在半空裏的高壓線上,也許遠遠望着飽滿的稻穗,它們也在構思一個美麗的夢想。

仲秋的天有時候也象個孩子,哭鬧了半天,要媽媽買糖果,可吮吸了兩口,就悄然垂下長長的、好看的睫毛睡着了,醞釀了一個上午的雨,還沒來得及打溼行人薄薄的衣衫,就雲捲雲舒,自個兒停了下來。

久在異地的城市生活,偶爾纔回鄉,鄉村的記憶始終是一個不連續的片段,鄉村也象一個逐漸長大的孩子,給我印象深刻更多是年少時的模樣,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始終是內心最濃郁的情愫。

村口那座橋還在,只是入口出豎立了一座牌樓,就象名片,寫上了村莊的名字,並用簡略的文字,對村莊的現狀進行了介紹;橋下的水也還在流淌,只是綠綠的浮萍遮擋了整個水面,雜亂的水草在無序地張揚,一派荒蕪的景象;河岸邊的洗衣碼頭還在,只是沒有一個揮舞棒槌的婦人,唯一熱鬧的聲響,是提岸邊低矮樹叢裏雀鳥驚起時的鳴叫。階梯結構的三級洗衣臺階,都爬滿了綠油油的青苔,都裸露在水面上,隨手扔下一塊瓦片,也濺不起如花的水沫,由於常年泥沙的淤積,河牀也許淺淺的只能淹過成人的腿彎,已經不可能再成爲盛夏孩童們消暑、沐浴的樂園。

村裏的路鋪上了水泥,微雨過後,只是潮溼了灰塵,徹底告別了泥濘,比少年時憧憬的城市街道還要清爽、乾淨,然而行走期間,卻覺得少了點什麼。

轔次節比的樓房競相排列,少有的幾棟老屋掩藏其中,不留意已經看不到蹤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領農村住房風尚的青磚黛瓦、飛檐翹角的磚木平房,誰也沒想過短短二十多年後就沒落如斯。取而代之的樓房,用各色的瓷磚和琉璃瓦裝扮,富麗堂皇的迷戀你的眼睛,可無來由,我還是懷念起那久遠的、厚重的、單調的平房的顏色。

下午我哪兒都沒去,一直呆在老屋宅院裏。老屋年初拆除了,在原有的地基上,三層的樓房已經建好了毛坯。家裏的老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建造的,部分雜木的構架,已經讓白蟻噬咬的不成樣子,請專業人員灑了藥也效果不明顯。我知道母親強烈希望拆掉重建並不是主要出於安全考慮,她只是想完成父親的願望。父親過世一年半了,三年前知道自己的病情後,父親就想建一棟樓房,畢竟全村上下大多數人家都建了樓房,作爲在村裏有一定威望的父親不願甘於人後,但因爲他的身體原因,我們勸阻了父親,讓他安心養病。

我很少回家,建房子的事都是母親一個人操勞,房子按照母親的規劃也一層一層建起來了。老的院牆母親讓它保持了原貌,只是沿着院牆根種上了一溜花兒和瓜果,也許是父親過後,母親想多給院落賦予些生機,給自己多一些勞作的空間,抵擋內心對父親濃濃的思念。我叫不上名的花兒五顏六色爬滿了牆頭;形狀各異的絲瓜、南瓜綴滿了簡易的木架,木架子在風裏搖曳發出輕微的聲響,似乎是不負重荷,在不停裏喘息;酒杯大小的青皮桔子,沒有剝開,就散發出撲鼻的清香,引誘我八歲可愛女兒的哈喇水。也許是物質豐富的緣故,年幼的記憶中,我家的桔子從沒有成熟過,都早早的夭折在頑童手中,現在農家院子裏金燦燦的柿子,也似乎只是美麗的裝飾品。

母親借住在堂哥的家裏,堂哥常年在外打工,夫妻兩人一年也難得回一次家,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外地讀書,放假了也都是去嫂子姐姐家,房子一直都是空着的。

秋夜的鄉村是寂靜的,沿着那條水泥路,在這個百十戶的村莊走一遭,最響亮的聲音,是土狗衝陌生人發出不友好的吠叫,還有用心聆聽,可以聽到麻將碰撞的聲響和贏者歡暢的笑聲,孩童也都早早的關在家裏與電視爲伍。年少時,孩童村口玩耍,大人在庭院樹底下拉家常的景象再也沒用蹤影,我有些說不清這樣的變化,是進步還是倒退了。

夜靜靜的沒有聲響,我早早入睡了,夢裏看見狐狸從狗洞鑽進了老屋,撲向雞窩裏的大花雞,父親拿出手電筒直射狐狸的眼睛,小白狗衝過去和狐狸撕咬在一起……

鄉村風物之葫蘆蜂散文 篇25

鄉村的冬夜是一首粗獷、豪放的宋詞,呼嘯的北風漫卷飛舞的雪花,淒厲的寒氣浸淫着村莊的角角落落,天地間昏黃黯淡,低矮的房舍抖抖瑟瑟地站立在冰天雪地間,做着春天的美夢。

築一座泥爐,燒三五段木炭,溫一壺陳年老酒,捧讀一兩卷古書,那是鄉村冬夜的極致。然若非文人墨客,這種寧靜致遠的雅趣是斷斷享受不到的。不過,獨自享受的樂趣還是有的。仍是那座泥爐,還是那三五段木炭,隨手找一兩塊地瓜,或一小捧黃豆,再或一小把玉米粒,那香噴噴誘人的味道立馬就氤氳於整座房間。狂風也好,大雪也好,寒氣逼人也好,都抵不過這種撩人的香味。在鄉村,冬夜烤地瓜、爆玉米花或黃豆,你要是從未享受過,那真是一段缺憾的人生經歷。

一襲柔媚的春風飄過,自是冬去春來。草長鶯飛,桃紅柳綠,大地一派生機盎然。溪頭的薺菜花,用清水洗淨,熱水一過,生拌涼調,或做成精巧別緻花樣繁多的水餃,味道清新爽口,真是人間的一道美味佳餚。在北方,一場春雨,各種野菜星星點點地從甦醒的泥土中鑽出來,灰灰菜,純菜,苦苦菜,魚腥草……這些菜啊,對於吃膩了魚肉的都市人來說,簡直就是人間仙品。萌動不久的柳芽,剛剛吐須的毛毛蟲,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大衆餐桌。其實啊,鄉村的春天,春天的鄉村,就是一道清新可口的菜蔬。

轉眼麥苗飄香已過,再後來打包出穗灌漿。悄悄走近麥田,摘三五支麥穗,躲到僻靜無人處,雙手輕輕一搓,吹掉麥殼,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立馬讓你陶也醉也。別忘了注意四周,吃新麥,品香甜,只宜“偷”摘“偷”吃,否則,那樂趣情調定會大打折扣。

暑氣一到,三五場大雨驟降,鄉村的池塘就會滿滿蕩蕩,這正是魚肥蟹黃的時節。隨便走出家門,去池塘邊,水渠旁,甚或田地裏,都可以捕捉到各種類型的魚兒。草魚啊,青魚啊,鯽魚啊,鮎魚啊,鯉魚啊,泥鰍啊,大蟹啊……應有盡有,大點兒的帶回家,小一些的儘可放生。這時候的魚味道鮮美,最好的吃法並不需要太多的工序,洗淨,放入水中,加些常用的佐料即可,吃得就是那個鮮啊!其實,吃魚的味道遠不在“吃”,而在於捉的整個過程。看看清水渠內一羣兒魚朝你靠近,屏住呼吸,雙手捏緊網繩,待到全部進入,猛提網繩,七八條几乎同樣大小的魚兒盡在網中,狂跳的心全是與生俱來的驚喜。

在北國的鄉村,夏天的美味遠不止這些,各種瓜類更是讓你魂不守舍。甜瓜,菜瓜,西瓜,黃瓜,白瓜……還有更多不知名的瓜……你只需走到田間地頭,向瓜棚裏的老漢說上三言兩語,就可以親手摘上一隻瓜。比如說西瓜吧,急切地打開,紅瓤晃眼,清涼四溢,香甜濃烈。這時啊,說實話,再不吃就真有點對不住自己。看瓜的老漢看到你垂涎欲滴的模樣,定會翹起大拇指,笑哈哈把種瓜的酸甜苦辣如數家珍般向你細細道來。北方的瓜,雨水少,陽光足,味道甜美十足,這是南方的瓜所無法比擬的。鄉村的夏季,是蛙鳴蟬噪的時節,也是一道永遠也品咂不完的美餚。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最具風味的瓜果兒紛紛走進農家小園。金黃金黃的玉米成熟了,成塊成塊的地瓜從泥土裏翻出,麻麻點點的花生一串兒一串兒的排放在田間,紅豔豔的沉甸甸的高梁穗兒在風中搖曳,飽滿豐碩的豆莢兒在夕陽的照耀下閃着不定的光彩,瓜果飄香:這真是一個令人心醉的時節。在僻遠的田地間做一個土爐,從不知誰家的莊稼地間摘一把豆,偷兩塊地瓜,抱回三兩穗玉米,收攏一些乾柴,幾個小朋友圍在一起,邊看小人書邊有滋有味吃這些剛剛出爐的香脆爽口的收穫,四十歲以上的有些鄉村經歷的中年人大都有過類似的回憶。鄉村的秋天,其實啊,就是一種遙遠的夢幻,那些酸酸甜甜的回憶中總要與美味相牽相連。

春種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北方的鄉村都是美。而最美還是美在味覺,美在舌尖。那兒有訴不完的鄉韻鄉情,有品不盡的菜蔬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