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村散文(通用11篇)

鄉村散文(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那麼你真的知道要怎麼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散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村散文(通用11篇)

鄉村散文 篇1

上次回老宅子小住,準備烙韭菜盒子吃,舀來兩碗白麪攤在面板上發現一隻只蟲繭,用手捻開是白色的蟲子!婆婆在世時,家裏篩米篩面的活兒都是她來做。如今,搬到城市好幾年了,回去的次數越來越少,面羅篩子早就擱淺不用了。

從閒屋找出面羅篩子,邊框發黑了,篩子那層細密的紗布也暗黃了,一戳碎了一個窟窿。

鄰家嬸婆隔着火牆抻了一聲:“侄媳婦,用我家的面羅篩子!”

她家買的面羅篩紗布更細密,篩子剛買不久,還散發着竹子的馨香味兒,表層鋥亮。篩面的時候,輕輕一晃,麪粉雪花樣落下,面蟲黑甲殼蟲便篩在面羅裏。

嬸婆關照說,小心篩子,掉地上恐怕篩邊破損呢。

我臉像被抽了一巴掌似的,等羅好了面,還了嬸婆,轉身騎自行車去距離村子七里路的鎮子,選了一面新羅篩。

我們小時候,家裏經常推磨,磨出的苞米碴子,穀子,必然過幾遍面羅篩子。

母親很珍惜這幾面羅篩的,攏共是三隻,一隻粗麪篩子,用它過第一遍苞米碴子,這面羅篩子出的大碴子,母親隔三差五燜一鍋吃幾天,爲了讓家裏人對大碴子不膩歪,通常,母親切了削皮的紅薯肉,摻雜在大碴子飯一起燜上半天。做的紅薯大碴子飯香噴噴的。

粗麪羅篩是最辛苦的,除了篩苞米大碴子,糜子,大豆,稻米,也是它過的第一遍手,拂去上面的渣滓,沙粒,塵土。

中面羅篩的功用也很大,糧食進了倉,稻米在石碾經過幾次碾壓,有些殼兒尚未脫去,中面篩就上陣了,母親是選在黃昏的光景,廄內的驢慵懶的叫幾聲,陽光斜射進房間,母親在簸箕裏篩動中面羅,那些沒脫殼的稻米乖乖的留在篩子上,簸箕亮晶晶的泊着去殼的米兒。

母親晃動面羅篩,腰肢輕輕擺動着,啵啵啵,沙沙沙的聲音,彷彿天空飄來的微雨,每次篩面羅,我和弟弟就清楚,會有一頓香氣四溢的米飯等着一家人。

第三隻面羅篩是最細緻的篩子,紗布質量好,右眼看不出篩子眼兒,過出的苞米麪,也細膩。母親一般要把這苞米細面摻在小麥粉裏發酵蒸饅頭,蒸出來的饅頭又香又扛餓。

如今,回母親家,會看到她保存很好的三隻面羅篩子,安靜的掛在西屋的牆上。而且,每隻面羅曬子繫着一綹綢布,粗麪羅篩子是紅包的綢布,中面羅篩子是綠色的綢布,細面羅篩子是黃色的綢布,篩布儘管很久了,篩子框結實着呢。

鄉村散文 篇2

日頭還沒落山,母親就急吼吼的將雞鴨豬餵了。苞米粥和煎魚飄着香味,我和弟哪裏顧得吃,腋窩夾着小板凳,嘴裏叼着黃麪餅子,向生產隊跑去。

一路上很多人拿着板凳,有說有笑的趕往生產隊大院。

電影布已經掛上了,放映器材距離影布二十米遠。給鄉親們放電影的人姓郭,平頭,圓臉,白淨的皮膚,說話文縐縐,大家都喊他小郭。

每次來屯裏放電影,隊長田葛就安排各家各戶輪流管飯。

我最盼望小郭來家吃飯,母親炒一盤蔥花雞蛋,一碟花生米,五六枚鹹鴨蛋,一鉢子蘿蔔拔絲涼菜,米飯。

平時少見的細糧,父親會陪小郭暈一杯燒刀子酒,小孩子上不得炕,父親吩咐我們在鍋臺吃。

那一頓撐得姐弟肚子溜圓,還可以看電影呢。

不管是戰爭片農村改革開放後的故事片,我們都愛看,主要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父母親也樂顛顛的,放下鋤頭,閒了犁鏵,抽着老旱菸,嘮着幸福的嗑兒。風火火的聚攏來,電影沒開始大人們意興闌珊的討論着各家的土地情況。

母親塞給我們一人一毛錢,這一毛錢能買十塊水果糖,一隻麻花,吃着糖,嚼着麻花,跟過節似的興奮。

母親那時候年輕心野,只要聽到哪個屯子演電影,早早拾掇好家務,領着我們翻山越嶺,趟水過河追着看電影。

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電視機家庭影院走進了千家萬戶,坐在家裏手把着遙控器就能收到幾十家播放的電影電視劇,誰還惦記露天電影?

當年的小郭成了老郭,從放映員崗位退休了,他的那套放映器材陳列在鄉電影院一間小屋內。

村子偶爾演一場電影,基本是東家娶媳婦或壽宴請來的,觀衆寥寥無幾。

很懷念生產隊放映露天電影的歲月,可惜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鄉村散文 篇3

北方的火炕在壘砌時很講究,形狀基本都是四方形的,家庭人口密集的,要丈量出兩個四方形的長度。

在火炕取材上,很多人選擇土坯壘的,上邊抹幾層黃泥封實了。

土坯的質量必須過關,黃泥絕對純,無沙土摻雜。這樣的黃泥在平地很少挖掘到,要到山丘坡嶺處採集。粘性好,色澤暗黃,製造土坯的日子一般選在豔陽高照的秋季。

風抽在身上有了力度,陽光明媚。拓土坯的長方形括,棗木釘的,在我們這裏叫“括”。拓土坯需兩個人,

黃泥稀釋後,一個人扯一把鐵杴,鏟一團黃泥麻利地扣在括裏,另一位雙手將稀泥攤勻,鐵板壓實,黃泥和括一樣的高度,表面光滑細膩了,再伸手潑一點水土坯上,括慢慢提起,土坯就誕生了。

地角一定平坦,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不然土坯晾曬的時間長,容易皸裂。

在晾曬土坯的過程中,經常翻曬,避免晾不勻稱。

乾燥後的土坯散發着陽光的清香,土坯壘炕,選日頭暴曬的天氣,從我記事起,家裏壘砌火炕,父親自鄉里秤二斤燒刀子酒,一盒槽子糕,趁着黃昏叩開王伯家的木門。

王伯壘砌火炕的手藝在當地叫響,逢春秋兩季,誰家要壘砌火炕,都拎上酒和槽子糕,去請他出山。

王伯把土坯以框架結構在地表擺上,土坯之間有縫隙,中央留出兩巴掌寬通道直指煙囪。

擇十幾塊青石板鋪在通道兩旁,再剪一些陳年稻草,細細密密的爲佳攪拌在黃泥裏,堅固土坯頂面。

王伯壘砌火炕,不許他人插手。

他壘好的火炕,燒火不倒煙,炕體熱乎乎的,熱度持久。不像那些蹩腳鄉鄰壘砌的火炕,不通煙,燒了一籠籠柴禾,炕面冰涼。

問王伯怎麼不將手藝傳授給兒女侄子?他嘆了口氣,孩子們一個個燕子似的飛走了,在城市安了家,睡席夢思大牀,哪個願意在老家過活?何況壘砌火炕又賺不來錢。

小時候就貪戀下雨天,躺在火炕上,望着窗外的一川煙雨,唱着童謠:“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叫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

冬天圍在被窩裏,聽屋檐底的廣播,播講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吃母親的炒黃豆,落花生,看小人書。

屯子經常斷電,寒冬臘月日角長,母親做了飯,一家人吃了,早早鑽進被窩。母親在如豆的燈影下,給我們捉貼身內衣褲上的蝨子。

夜裏在挨着炕洞的爐子上,架一籠柴禾,烤紅薯,乾魚,土豆。姐弟倆眼巴巴等着,待母親遞來熟了的薯幹,土豆,就着乾魚吧唧吧唧吃,母親有着講不完的民間故事。只要她坐在炕上,守着針線笸籮縫縫補補,這個夜晚我們在夢裏都笑說了聲。

四年前搬到城市,睡在那張牀上烙燒餅似的難以安眠。沒有了火炕貼近心靈深處的舒適,所以,離開鄉村的人,他們的心一直在漂泊,一旦風塵僕僕回到老家,身體落在溫熱的火炕上,就連夢囈都飄着稻花香。

和愛人探討過,老了還是要回到故鄉,睡在那鋪火炕上守着一窗月光,聽着蛙聲四起的池塘,煮酒寫詩。

鄉村散文 篇4

在老家莊河,九月九這天家家有吃餄餎叉子的習俗。

在我的記憶深處,最有印象的是村子裏的女人們用木板釘做的插子,擦出來的餄餎叉子。色澤黃澄澄的,麪筋大,富有彈性。口感滑溜,新鮮的苞米香。

家裏到現在還健在的一把插子,出自我有名的木匠姥爺做的,一點不曾破損。只是插子用鐵焊的四方插面出現了鏽跡,紅松木質堅固,加之母親經常擦拭,看起來正當壯年的樣子。

小時候,日子過的緊巴巴。但逢年過節,父母極爲講究重視當地風土人情。

九月九吃餄餎叉子,母親提前掰了院壩上零碎種的苞米,剝了粒,盛在竹筐裏掛在屋檐底曬幾個爆日頭。上磨盤碾成面兒,再過兩遍細羅篩。

纔出的苞米細面和了水,捏一點酵母。麪糰粘稠,聞一下,滿滿地青苞米味兒。

先和好的麪糰擱在盆醒着,鐵鍋生着火,火苗不能太旺。溫吞吞的即可,母親一般是白菜打滷子。

蔥爆鍋,油要猛一圈,較平時多放油。湯麪廣一些,不然叉子落進去容易粘連,不清澈。

母親常常是一邊燒着高粱秸稈,一邊彎着腰擦餄餎叉子。

綠白黃相間的鍋面,噗嗤噗嗤沸騰着。餄餎叉子隨着豆粒大的插眼,咕咚咕咚落入湯裏,每根叉子有小手指那麼長。

九九重陽這一天,母親要請姥姥姥爺來家吃晌飯,父親不讓我們割草做家務。意味尊老愛幼,適應節日風氣。

熱乎乎一大盆餄餎叉子端在桌子中間,盤子放十幾枚紅綠辣椒,弟解了褂子鈕釦,蹲在桌子前,撒開膀子哧溜哧溜喝餄餎叉子。吃的飽嗝一串串,汗津津的。

父親給首座的姥爺姥姥盛冒尖兩海碗餄餎叉子,爲老人斟酒。其樂融融的場景,就像在面前。

眼下,菜市場,超市的'攤位上長年累月擺着塑料袋裝的餄餎叉子,住進城裏的我,不僅是九九重陽吃餄餎叉子,想什麼時候吃,買來就做吃了,卻吃不出鄉下母親手工擦的餄餎叉子味兒。

又快到九九重陽了,我們一家人決定回老家過節,吃母親做的餄餎叉子,撈撈運氣。

鄉村散文 篇5

今年多雨,所以植物就格外的茂盛,其實我沒有散步的習慣,只是偶爾出來走一走,這樣的結果,就是每次我都提醒自己,爲什麼不早些出來呢?這天這地這份景緻,都是如此的養眼,淳樸呢。

世上最自然的風景從來不是造出來的,我們的心很敏感,能分辨出生動和呆板,天然和製作,只是有些東西離我們越來越遠,遠的讓我們已經忘記了本來面目。如此的補救方式,就是窮盡想象去編造去再現,於是我們便擁有了一些橡皮人一樣的假花假草,手工園林,美則美矣,卻總是感覺到不太流暢,不知道是哪裏不太對勁兒。其實很簡單,一旦某些東西有了規則,就不再是本質上的原始內容了。

比如時令的鮮花,積蓄夠了營養,匠人弄巧,她給你的真顏就可以動人心絃。而常在野外的人們看到的是,那些野花野草生機勃勃的潑辣,桀驁不馴,沒有人爲的照拂,隨意陽光雨水土壤或者岩石。妖嬈盡顯的那一份真我,怎麼可能複製?

隨手摘一片樹葉,放在掌心裏感覺她的溫潤,肥厚的葉面清涼光滑,如同我們的肌膚,有時候我會羨慕這些不會說話的朋友們,在他們的世界裏,纔可能真正體驗到公平互助和諧吧。

樹葉無聲,任我輕輕地揉捏。

鄉村散文 篇6

一條鄉村公路,穿村而過,屋宇樓房都是沿街而立,稍一仔細你就會發現這樣的好處,在這些房屋的背後,就是他們賴以生活的果園田地,前門出去,鄰人街坊歡顏笑語相迎,後門打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實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人文建築模式,在一些古老的畫卷上隨處可見,街衡,市井,人羣,這之外不遠,就是無邊的田園風光。或許是實用和方便,今人延續了古人的設計,生活於斯的人從不去追究這些,在他們眼裏,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想想,也是,即便有什麼說辭,也是繼承嘛,就像人類繁衍更替,自然而然,細水長流。

如果真要找一些變化,當然也是有的,那就是如今的鄉下,隨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慢慢開始注意生活質量了。看不到多年前的草房土坯房子了,取而代之的是建設各異的瓦房小樓,通過鋁合金的窗子可以更寬闊的看看天空土地,打開雙開木門或卷閘門就能連接親朋好友,也可以看到門前的打扮,精緻的小菜園或是隨手栽在瓦盆裏的花兒草兒,當然也有樹木,桃李楊柳,杏梅桂槐,神態優美的當幾株迎客的微笑,溫暖的招呼。

慵懶閒適的走在這樣的畫板上,彷彿自己就是圖畫裏的一個人物,大袖飄飄,清風無限。

鄉村散文 篇7

公交車在鄉間的公路上顛簸着行駛着,我們歪着頭看着車窗外,頭都歪酸了還不捨得扭回來,唯恐坐過了站,一遍又一遍的提醒着乘務員,其實我也感覺到了他的煩。可還是不放心。終於看到了學校,一座矗立在空曠田野的教學樓,在藍天白雲下,在黃土地上,它那麼顯眼,那麼孤獨。

沒想到的是這所小學校園裏竟然有一片楊樹林。入秋的太陽那麼溫柔,總感覺它在怕這些楊樹冷,用一絲絲陽光織成薄紗披在她們身上,極力給這些光禿禿的楊樹提供着溫暖。沐浴在這樣和煦的陽光中,腳踩着土地上那淺淺的樹影,放眼遠望,風也清,雲也淡,感覺真的穿越了塵世的喧囂,心更寧靜了。似乎明白了古代出家之人那超凡脫俗的心。

鄉下的孩子比我想象的還要聽話,一張張灰乎乎的小臉蛋,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他們竟然和電影裏演的一樣追着看我們這些外來的人看。一連兩天上課,每節課上那個靜呀,一點雜音都沒有。缺了孩子們天生的頑皮,有的是那不屬於他們年齡的董事,真讓人有說不出的滋味······

鄉村散文 篇8

太陽漸漸落山了,鄉村又迎來了一個迷人的黃昏。凝神靜聽,時而傳來幾聲牛叫聲,時而傳來幾聲羊叫聲,那是牛羊歸圈的時候了。

太陽漸漸西沉,蔚藍的天空出現了一塊粉紅色綢緞,那是晚霞。天上的雲彩,有的像山峯,有的像馬,有的像棉堆,有鮮紅、粉紅、桔紅。形態萬千,顏色各異,好看極了。

羣山靜靜地躺着,像一隻只准備遠行的駱駝,陽光給它們塗上了一層金黃色。小河在村子西頭哼着歌,慢慢地流淌。河水很淺、很清、很亮。孩子們喜歡到河裏玩耍。水底有鵝卵石,像鴨蛋,光腳丫的孩子們踏在上面,像在跳搖擺舞。

村子裏,屋頂上藍色的炊煙,飄向天空。屋子裏飄出誘人的香味,不知道是哪一家開油鍋了。遠望去,田野裏有綠油油的玉米,還有金燦燦的向日葵、紫紅色的蕎麥,映上那金黃色的陽光,發出耀眼的光彩。

霞光漸漸消失,地裏的農民扛着鋤頭、鐵鍬,帶着一天的疲勞回來了。小山變成了烏黑,添上了神祕的色彩。小河哼着動聽的歌,流淌着。家鄉的黃昏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鄉村散文 篇9

驚蜇的春雷轟轟的喚醒了大地,花兒盛開了,鳥兒歡笑了。人們高高興興的往田野裏播種去了。

淋着春天的第一場雨,鄉村裏的瓦房上,排排的磚瓦就像閱兵典禮上陣陣的方形,隨着激仰的歌聲中向未來走去,隨着淋漓的雨聲裏向希望走去。雨一直在下,樹上的枯葉刷刷的掉落在庭院的處處角落。牆上的青苔油油的,嫩嫩的,小蚯蚓在土壤裏翻滾着,抖擻着......

門外的池塘裏,青荇連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蛙兒匍匐着,像衛兵一樣神聖的吼起響亮的歌喉,雨聲、雷聲、風聲、蛙聲、聲聲入耳。

遠處的田野裏,朦朦的霧氣中,一個個穿着雨衣的影兒正在喲嗬着農家小曲,捲起衣袖,灑着粒粒的谷種,耕耘中的場景就如墨筆在渲紙中構勒的駿馬,奔騰着......

雨緩緩的停了,天空上的黑雲移開了,透現出海水般的湛藍,明媚的陽光射入了家家戶戶的窗臺,輕輕的推開了窗門,煦麗的光芒印入了喜悅的臉龐,清新的氣息襲入了沉睡的毛囊。探出頭,七彩的綢緞橫貫着那面的水、那邊的天。

鄉村裏,小巷中,一羣羣的孩童歡快的向草地上跑去,笑着、跳着。春就這樣悄悄的在大地上撒下了道道幸福的芽,一直在成長着......

鄉村散文 篇10

記得有一年,我和哥哥姐姐去樟樹老家遊玩,那時正是秋天。

因爲我天性好動,按耐不住自己得心情,就約哥哥一起去後院,沒想到,後院竟別有一番天地,我們找到一條通向一條河得路,這條河也很美麗,清澈見地,水平如鏡,和灕江比美它一點也不遜色,太陽得餘暉灑在水上,水面泛起金光,河邊樹葉落在河上變成了一艘艘金色得小船漂向遠方,白居易的《暮江呤》寫得好: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第2天我們來到房前,金色得落葉給房頂換了一套新裝,田野裏更是一派豐收得景象:水稻猶如樂譜上得線條,一個稻穗,就是一個跳動得音符,棉花笑咧了嘴,蘋果樹上結滿了漲紅了臉得蘋果,黃澄澄得梨壓彎了枝頭,橘子上得綠葉,鄉村的秋天。象一個個小燈籠,不遠處幾位農民正在收割莊稼,臉上露出了甜甜得微笑。

夕陽收住了最後一絲餘暉,天全黑了,月光灑在了路面,寂靜統治了這片土地,只有那一輪圓月,陪着小河不知疲倦的流着,流着……

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鄉村,雖然離開了美麗的它,但它留給我的美麗印象卻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鄉村散文 篇11

只是暫別。

回憶如奔涌的洪水淹沒我心中僅剩不多的良田與沃野。鄉愁與鄉愁如兩把利劍插到我最最脆弱的神經。夜風,被施加魔法,將我麻醉,把我切割。那野外一片片零碎的燈火,正是我此刻難以排遣的狂歡後的醉酒與孤獨。

如果,比風更輕,那讓我化作空氣,比水更透明。讓一切真相接近真理,真理接近毀滅,毀滅接近新生。我只願乘坐最後的風的航班,在翅膀上仰望星空,俯攬羣山。因爲,故鄉在山上,撞響的鐘鏗鏘,跟我的幻想打上滿分。

我的愛人,像極風信子在蒲公英之後背對春天的歌唱,還有我,點綴成冊的夢幻隨清風飄到更遠,更遠的天涯是異地,異地啊,那朵結滿怨愁的花該是我在苦苦追求後放歸自然的豁達。

我比鄉村更愛鄉村,爲它把脈,治病,除害。

我比鄉村更懂鄉村,聽她心聲,掌聲,笑聲。

我比鄉村更容易想念,特別流浪在外,鄉村,是我心中最難以填補的空白,在高高的山崗上,嫦娥命懸一線,在丟失玉兔的日子裏,嫦娥被矇騙,孤獨造就惡魔,惡魔催生夢幻。

只是暫別,從一開始到最後結束。

我是有鄉村情節的人,一生一世只愛一個人: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