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是音樂瞭解我們的散文

是音樂瞭解我們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有沒有想過,爲何人們會被感動?

是音樂瞭解我們的散文

——題記

德國哲學家阿多諾在聆聽貝多芬時,有一句:

當我們自以爲與它最親的時候,它對我們說話,帶着傷心的眼神等我們回答。

爲什麼最親的對象,會傷心?

它會擔心自己不過是不相干的,別人怎麼會接納?它認定,在靠近的'路途裏,會有層層阻礙。哪怕彼此是相親的。

這些猜疑,真的就讓它卻步了。寧可停留在適當而安全的距離裏。

其實打破猜疑並不難。只要抵制懷疑和憂鬱,堅持前行。

那麼不僅是距離縮小了,連明明存在的阻礙也推排開來,爲信念讓出一條路來。

這麼感性的寫法,出自楊照《呼吸》一書。他真的在寫音樂。

作者的內心要柔軟到什麼程度,才能看萬物都帶着感情。

才從自然史中學到:生命的完善程度,要看它的情感的完美程度。

那麼現在你知道,成熟不意味着尖利無情,而是如水包容。

音樂如果有感,一定是這樣。

讓我們走到內心深處去聽音樂。

巴赫或者舒伯特,作曲的時候並不認得我們,所以並不是爲我們而寫。

但歷史的車輪轉動,時間的塵埃飄散,有條深沉的伏線。

不論在哪個時代,哪個階段,人們總會有自己最在意的人,事,物,上面寄託着莫可名狀的情感。

藉由單純的聆聽,聽那些旋律突然對我們說話,訴說的內容可能是一段往事,一段情緣,甚至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結局的故事。

在音樂面前,我們無從隱瞞。也只有從不隱瞞,它更加了解了。

不走過去,音樂就永遠是別人的。只能遠遠觀察。

體驗不到,有種語言可以用聽的;體驗不到,有種激盪就在鍵盤或琴絃。

回到題記,爲什麼人們聽音樂會被感動?

因爲音樂,幫助我們和自己內在最深刻的情感重逢。

聽者講了解音樂並不困難,難的是被音樂瞭解。

被音樂瞭解,需要敏感,需要勇氣,來構建彼此的連接。

如果喜歡,別讓音樂帶着傷心的眼神等待,而要率先伸出柔軟的觸角,與它親和,捕捉音樂散發的曼妙氣息。

向它去,不悲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