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民間有故事的散文

民間有故事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民間有故事

民間有故事的散文

馬榮憲

地方鄉俗,你說它迷信也罷,封建也罷,千百年的傳下來,在鄉野民間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傳承着,打壓或者抵制皆不能摧毀,可見它的魅力所在。

我所在的小鎮,有一個村子,叫西集前。一天,他們村的幹部,一個叫仝麗麗的婦女主任,雖然年輕,卻是村上的老幹部,和我很熟,帶着他們新上任書記的囑託來辦公室找我,讓我搜集記錄一下他們村關於石乾孃的傳說,寫一份修復建設廟宇祠堂的可行性報告。說他們村西南以前不僅有座玉皇廟,還有一座石乾孃祠堂,自古以來香火就十分的旺盛。村裏根據村民的訴求和願望,計劃在原址上把玉皇廟和石乾孃祠堂修復重建,還原往日香火旺盛的宗教習俗,以滿足當地羣衆一種樸素的訴求。

村裏的幹部們也很真誠,爲了讓我能愉快的接受這一任務,還許下承諾,要請我喝酒,可惜,我因身體原因已戒了酒,早把菸酒視作了毒物,村幹部一看這招不起作用,就又要給我稿費,說不讓我白忙活。我知道他們的心情,也知道他們要做好這件事的決心和信心,於是 ,便莞爾一笑,說,好吧,先給我開好一百萬的支票,這事我做了。他們一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不知道我要幹什麼。

那婦女主任和我相熟,就給講情,說,百兒八十的還行,你說一百萬,村裏可沒有!

從話裏可以聽出來,她那意思就是咱們這麼熟,你還要這麼多,就沒一點人情面子呀!

我怕他誤會,連忙說,開玩笑的,你怎麼給個棒槌卻當真(針)了?按照村裏的風俗,修復重建廟宇祠堂,是積德行善的事情,我樂意幫這個忙,何況我也想了解一下當地的民風民俗,只要你們給我找幾個熟悉村裏傳說的老人就行,我採訪瞭解一下。

仝麗麗一拳頭打在了我的身上,說領導也會欺負人!這麼老實個人,說的話倒把人嚇個半死!一百萬,把我給賣了也湊不齊呀!

在一個鎮上,相互之間接觸多了,玩笑開起來也就沒了個分寸。

吃了一拳,還得把活攬下,我委屈地說,你們這邦子婦女主任,整天拿我開玩笑,真會欺負老實人。

仝麗麗就耍起賴來,說,就賴上你了,俺就覺得你能幹好,纔來找你的。

是呀,信任就是個繩索,讓你自己往裏鑽。

而我,卻也願意做這樣的活,因爲自己喜歡,所以也樂意上套。

拜石乾孃這一習俗,我久有耳聞。一個地方,百姓們祈求庇護,崇拜神靈,建一座祠堂,修一座廟宇,體現了人類最原始、最樸素的一種宗教信仰,表達了人們祈望風調雨順、人口平安的願望和訴求,不僅無可厚非,並且還體現了一種人文風俗。

當下的鄉村,到處在實施鄉村旅遊工程,沒有人文景觀,沒有歷史傳承的東西,就顯得空洞和蒼白。

我所知道的這個小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小鎮上的閔家寨村就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閔子騫的老家,閔氏祠堂----篤聖祠就坐落在該村,閔子騫以孝聞名,鞭打蘆花的故事,流傳甚廣,以他的故事拍攝的《少年閔子騫》在全國放映。汪溝這個小鎮借《鞭打蘆花》的故事和“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的典故,才得以名聞天下。

西集前村的石乾孃祠堂也是遠近聞名。周圍很多同事和朋友給我提起過石乾孃。說她的靈驗,說她的香火的旺盛,說她的廟會的繁華。一直以來,我就很想去深入的瞭解一下關於石乾孃的傳說和故事。

我是個愛故事的人,聽故事、講故事、寫故事都是我喜歡做的事。小時候喜歡聽鄰居啦鄉村裏的呱,那些民間的傳說和故事,曾經陶醉了我童年的每個夜晚。

如今,有人讓我走近民間,去接觸故事,去收集整理,把非物質的東西定格下來,那也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我何樂而不爲呢!

而西集前村的婦女主任仝麗麗,也是個有故事的人。首先是這個姓,大多數人不認識,大凡第一次接觸這個字,都習慣了山東秀才念半邊的高招,喊她工主任。我第一次喊她,是查了字典之後,纔敢喊的。在認識很久,並且很熟之後,我也和她開了一次玩笑,故意喊她工主任,並把那個工字喊得特別響,而她也是個很配合你開玩笑的人,故意走到你跟前,左轉一圈身子,右轉一圈身子,在把我都轉糊塗的時候,才問我,“馬主任,你好好看看,俺是個公的還是個女的?明明是個女的,你卻喊俺工主任,真是睜着大眼說瞎話呀!”這一句話就讓我領教了她的厲害,嘴巴子不饒人呀,用叼徳一的話說就是:這個女人不尋常!

說起仝麗麗的不簡單還真有兩個故事來證明。

一個是她教子有方。她兒子李德馨,今年16歲,卻已是聞名全國,葫蘆絲演奏技藝已是相當的爐火純青,不僅省市電視臺的少兒晚會少不了他的節目,就連中央臺也經常來函邀請,李德鑫的出色表現,讓全國知名藝術家也是愛不釋手,主動收他爲關門子弟。各級晚報都對李德鑫的事蹟做了報道。而讓我震撼和欽佩的卻是仝麗麗的那種超越母愛的家教情懷,她雖然身處農村,卻把孩子對葫蘆絲的的天賦和愛好視做自己的生命,不惜傾家蕩產尋名師,買最好的葫蘆絲樂器,一次次的臨沂,一次次的濟南,不管去哪裏學習和演出,都是她陪着孩子,那份執着和無私的付出,常人真的是難以想象。一個鄉村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能有這樣的見識和境界,你不得不刮目相看。

再一個就是仝麗麗有一顆大愛之心。因爲工作緣故,我和她相互之間都加了微信,通過她的朋友圈我看到她以自己的人格爲一個與自己無親無故、身患絕症的鄉親募捐的情形。說實話,現在的募捐,遍地皆是,真的假的,難以分辨。而仝麗麗的募捐卻很有人緣,她的朋友,她的鄉鄰,不管熟悉不熟悉的,都奔着她的真誠善良和愛心,紛紛慷慨解囊,凡是捐款的,她都以截圖的方式在網上予以公開,並把所有募捐到的款項,交給那個被病魔纏身的家庭。

胸有大愛的人是值得交往的人。基於這一點,我也會把一個村幹部的囑託去努力的做好。更何況仝麗麗或許也瞅準了我喜歡蒐集民間故事的愛好,便把修復重建玉皇廟和石乾孃祠堂的可行性報告撰寫任務交給了我。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好好的去搜集整理記錄下關於西集前村口口相傳着的那些優美的民間故事了。

民間傳說是民間口頭敘事文學,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本土民間文化的精華。一些影響深遠的民間傳說常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並在流傳過程中提煉加工,故事情節既與人間現實有直接的聯繫,其發展又合乎生活的內在邏輯,使真實情景和奇情異事達到了有機的統一,既富於生活氣息,又離奇動人。(網絡詞條)

所以說,民間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口口相傳的過程中,人人都是創作者,用你的語言和理解,給故事一個美好的傳播途徑。

就在2016年麥收前的日子裏,我去了西集前村。按我的要求,村裏早就找來了兩個熟悉村裏的變遷和石乾孃玉皇廟故事的老人。我循着他們娓娓道來的故事,整理記錄下了以下的文字。

而我在這裏要記下的,就是西集前村給我講故事的這兩位老人的名字,他們一個是73歲的王孝山,一個是70歲的仝傳才。

因爲村裏有一夥熱心於鄉村民俗的倡導者,想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些傳說和故事,讓當地的人文氣息濃厚一些,給日漸壯大的鄉村旅遊增添一些民俗底蘊,而那些承載傳說和故事的祠堂和廟宇,就是最好的見證。

一直以來,在我的心底,總感覺民間的故事就在我所生活的鄉村,那麼迷人,那麼富有魅力!

201x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