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丟孩子的風箏散文

丟孩子的風箏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1.

丟孩子的風箏散文

昨天寫了一半的文章,因爲斷了思緒,本打算今天接着昨天的部分開題,可誰知昨天的開頭是,“陽春三月,陽光正好,一切正好……”。

事情總是這麼不湊巧,只好繼續留下了一半的文章,開了新的一篇。

仔細數來放在文件夾裏面一半的文章有幾十篇了,開了一個題然後思緒斷了,只好草草了事。只盼着有一天能讓他們面世,就算片段也好,好過它們就這樣躺在了那個叫作“一半”的墳墓裏面。

2.

窩在寢室裏面刷了兩天的電影,過夠了獨處的癮。

剛回家的那幾天,看見老友和親人,分外開心,每天都感覺有事情可做,有位置可窩,有人可想。

只是,我缺少了一點兒屬於我自己的,一個人的時間,哪怕一天,或者半天的,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看一部電影,然後窩在沙發上,手寫一些文字,最好能來一段音樂,這樣最好。

不可否認的是我還是很享受家人在一起的時光的,總不想它結束,留一個人到異鄉。

只是我需要一個時間,和自己交流,只有我自己。

3.

在不更文的這段時間裏面,我奇蹟的發現了一些事情,原來人真的會懶得連敲一下鍵盤的力氣都沒有。

我突然之間沒了價值觀,沒了審美,沒了朋友。

沒了喜好,沒了厭惡,沒了思想。

沒有思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讓我停止了思考,像個木偶,手被別人提着,支配着生活。

突然想到了一個詞,“thewalking dead”(行屍走肉)。

然後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住的房子倒塌了,沒有“轟轟隆隆”,沒有“歇斯底里”,就像少了支撐的三角形,一邊直接砸了過來。好在房子夠老,我沒死,就醒了。

醒了之後也並不覺得是噩夢,因爲裏面家人都沒事,只有我一個人被砸了。然後慶幸了一件事情,我還活着。

三毛在《夢裏花落知多少》裏面提到自己如何度過了沒有荷西的日子,夜晚還沒來臨就盼着它早日亮起來的心情。如果你看過她的書,你就會明白她在荷西去世後是多麼的悲哀和殘存。前後文字的對比明顯的就像黑白棋,我在書的縫隙裏悄悄寫了一句,“寫這些話的時候你是如何的悲哀啊!”

我其實不後悔什麼都不做的那些日子,甚至有些懷念。因爲生活就是生活,它平淡,乏味,卻又組成了你的每一個部分。

過去了就過去了,接受。

4.

跑步的時候看見了操場上一羣放風箏的小孩,才意識到,是到了放風箏的季節,不免停下來看了一會兒。

想起了我小時候自己沒有風箏,只好偷了老哥放那不用的,跑到小寨(我們那一個小山丘的名字)上,叫了幾個小夥伴顯擺了起來。最後由於風過大,自己過小,力氣不夠卻又硬拽,風箏跑了……當然憑我的力氣把它的線扯斷是沒什麼可能的,所以它是連着手柄一起跑的`。它跑着我在後面追,它跑着我在後面追……(題外話‘這樣寫我能寫好幾萬字的說,偷笑’)。

到最後也沒追回來,不知道被哪個同樣沒有風箏孩子撿了去。因爲自己也跑的太遠,忘了回家的路。一頓好訓之後,到現在爲止,再也沒有碰過風箏。

操場上其中一個孩子拿着畫着燕子的風箏和自己大人一起放着,一人扯線,一人放。

我一直覺得沒有斷過線的風箏就不叫放風箏。果然,盯了一會兒後,風箏線不負衆望的斷了。

本想着帶着好心幫他們把掛在電線杆上的風箏想辦法弄下來,誰知小孩兒直接說不要了,買新的去了。

留我在一個人愣在那,取或者不取都成了問題。

發現,現在小孩兒的價值觀真的和我的不一樣。物質成本的降低和家庭的富裕情況直接決定了一個人是否願意在舊事物上花時間的成本和一種叫做珍惜的心情。

最後我也走了,風箏在我今天路過的時候依然掛在那裏。

我又看了一會兒那隻“燕子”,和它相視一笑,它估計挺享受在高處的感受,而我很享受看它的感受。

丟了風箏的孩子一點兒也不考慮風箏是否還在原地,甚至會拉着朋友到這裏說,看,這是我放過的風箏。

而,丟了孩子的風箏就那樣在原地,等着別人解救它,亦或是隨風消散。

5.

丟了風箏的孩子不孤獨,那麼丟了孩子的風箏孤獨不?

呵呵……

我估計是又傻了,居然忘了,風箏不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