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形容春天的散文

形容春天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春天是一年中第一個季節,春天萬物生長,鳥語花香,春意盎然,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形容春天的散文,供大家閱讀!

形容春天的散文

  形容春天的散文1

掛在翅膀上的春天

二月盡了,春天才姍姍地來,沒有陽光的天空,氤氳着一層薄薄的霧氣,漸漸地凝結成看不見的水珠,潤溼了蓬鬆的地面。

那天早上,出門散步,無意間闖進一片田壠,那軟軟的部分,令我心下一緊,擡起的腳,竟不忍落下,感覺有種子的嫩芽在土壤裏藏着,正待悄悄地生髮。 是放風箏的時節了吧,藍天的下面,早有三兩隻紙鳶競飛,想那長長的絲線下,定是有一雙幼稚的小手,用心地牽着自己那隻心愛的風箏,高高地舉着,專心致至地把它送往天空,讓它們像美麗的小鳥一樣高高地飛翔。那一刻,眼睛就不由跟隨着那些飄飛的風箏去了,面前是他們奔跑的身影,耳邊充滿了他們歡快的笑語,望着紙鳶翩飛,一顆久違的童心被隱隱喚起—— 三月的音符,是由那些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的歡笑譜寫出來的。

“今年春早。”大人們嘴裏吐出的一個“春”字,讓孩子們聽到心裏就等不急了,還是皚皚白雪的時候,就想,春天咋還不來?柳芽兒咋還沒有破枝稍呢? 春天總是會來的,河溪裏的冰凍不是慢慢地融化了麼?天空中的風兒不是一天一天地柔和了麼?還有那掛在天上的太陽,那溫暖燦爛的霞光,是伴着清晨雄雞的第一聲啼喚豁然跳躍出來的,當它們跳躍出來,天空就那麼一下子亮了,天氣就那麼一下子暖了呢!

去年做好的那隻風箏,它還在舊屋的山牆角上掛着的吧?那隻花非花、蝴非蝶,很小的一個風箏,是我在母親的指導下做成的。母親把父親過年時候放鞭炮用的一根青青的竹杆砍下一節,削成幾根細細的竹絲,把它們曲成一個蝴蝶的形狀,用粗麻繩緊緊地纏繞起來,風箏的骨架就做好了。再比着骨架,糊上兩張廢舊的報紙,找我們小學裏教美術的劉老師畫上一隻蝴蝶輪廓,再拿出母親染繡花絲線用的五彩顏料粉,用水細細拌勻成染色水,偷來父親收藏着的毛筆蘸着,精心地沿着蝴蝶輪廓,方的、圓的線條以及中間空白處塗抹,待紙幹後,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風箏就做成了。

有時候做成的風箏並不可能飛起來,因爲許多技巧我們還不能掌握,比如平衡,因爲我們削出的竹絲就不很均勻。但它在我童年的心中,已然是最漂亮的風箏了,是最心愛的玩具。那蝴蝶的風箏,一雙五色花瓣似的翅翼上,曾經載滿了我童年的希冀和渴望。

母親永遠有耐心給我們做這做那,春天來臨的時候,風箏,泥燕兒,還有紅紙綠紙摺疊的風車,都曾經做過,它們只有在春天裏做成纔好玩,纔是有意義的。 在某一個春風暖暖,陽光和煦的天氣裏,母親教我們做這做那,爲的是我們不再淘氣,將來也能夠心靈手巧。那時的母親,也十分有興致做這做那,和我們一起玩耍,教我學畫風箏上的圖案,偶爾,還帶領我們種一院子的向日葵。後來再做風箏的時候,母親就不再請學校的劉阿姨畫蝴蝶了,她都是讓我自己畫,我們大院裏有五六個孩子,會畫蝴蝶的只有我,所以,我喜歡春天,因爲它也是讓我自豪,讓母親自豪的日子。

風箏,泥燕兒,還有紅紙綠紙摺疊的風車,一件件做好後,母親便重新捻一根粗壯的麻線,依次把它們串成一串,用一根木棍兒挑了,和一把青青的柳枝兒,松樹枝放在一起,分別插在灰黑的老屋的屋檐下,給老屋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老屋也因爲有了它們美麗起來,溫暖起來。風吹動它們,它們便如美麗的蝴蝶,在春天的門楣上旋轉、飛舞,直至一個又一個黃昏的來臨。

等到黃昏來臨,天慢慢黑下來,母親會把一盞玻璃燈的燈罩擦得錚亮,然後點燃它那如豆的燈芯,置於高高摞起的箱子上。身材高大的父親在地下走來走去,桔紅的火苗便在矮矮的屋子裏溫暖地跳舞。春天的晚上,父母親一向睡得很晚。母親則喜歡在某一個溫暖的天氣裏把頭髮剪去一點,顯得那麼精神。母親剪慣了短髮,從沒有見她長髮飄飄過。

母親在油燈下備課,父親則拿着一隻小小的鐵錘修補着什麼。燈光昏暗,母親的影子映印在牆上,我喜歡拿了母親的粉筆,去描母親映照在牆壁上的影子,隨着油燈不同的角度,母親的影子也被我畫了滿牆。我躺在牀上,躺在母親美麗的影子裏,便感覺有溫馨的氣息散發到身上,那是母愛的氣息吧,它讓我感覺非常地溫暖,我很快就睡去了,進入一個個夢見長大的夢中。

有時候,累了,奔跑了一天,晚上,母親也給我們講故事。躺在牀上,一邊安靜地聽母親講童話故事,一邊記掛着那隻美麗的風箏,它還掛在屋外的檐下呢,睡前忘記拿進屋裏了,一邊揣測,它會不會讓人偷走了?會不會被風吹破了?會不會被突然而至的春雨打溼了?直到夢眼迷離,那隻風箏還在我的夢裏飛舞着。

光陰難留,歲月匆匆流走,我們漸漸長大,父母卻漸漸老去了。

我住的地方比母親住的地方平坦,我住的地方比他們住的地方溫暖,冬天來臨的時候,我好幾次找車把母親搬到我這裏來,母親喜歡畫畫,我就租來VCD放給她看。有一次,母親看到一個風箏的畫面,母親說,什麼時候我們再做一次風箏吧。我只是笑了,在那些日子,工具沒有,心情也沒有,更不用說是動手。歲月流轉,花開花落又春,童年天真爛漫的心情可復再來?

母親喜歡出門,在我們家老覺着一個人寂寞,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找她以前的同事和朋友聊天,談談她們的畫,她們的兒女們,從母親的聊天裏我知道春天快要來了,老年大學裏的迎春畫展又要開始了。

天氣轉暖,母親便回到她的老房子裏了,她習慣了平靜,習慣了一個人有規律的生活。她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我半夜裏起來打字的行爲,每當我打文章到半夜,她有時候就一邊埋怨,一邊悄悄送給我一杯蜂蜜水。

坐在燈下聽雨的時候,才知道歲月已走過了三十幾年。童年的春天、童年的快樂,一切不復再來,總是令人懷念。踽踽獨行的日子,蕭瑟在心間愈積愈厚,因此上,每當這個時節,我喜歡到田野裏、空地裏,看不知疲倦的孩子們放風箏,讓孩子們那質樸的情態、爛漫的情趣親悅一下我的心靈,讓他們那發自心底的歡笑抹去我滿面的淪桑和倦容,只有這樣,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自由和陽光的溫暖。

美麗的春天,是掛在風箏的翅膀上的,當春風吹起的時候,就是心情飛揚的時刻。一年裏,總是有這樣的一些日子,夢見童年的風箏,它載着我心中的美麗的春天,載着我童年的快樂與歡笑,遠遠地向我飄飛着……

  形容春天的散文2

春天的腳步

踏過冬日的蕭瑟,凜冽的寒風阻擋不住春天的腳步,又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邁着輕盈的步履,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翻開春天精美的畫冊,一支絢麗的迎春花在封面上搖曳……

撩開季節的帷幕,綠葉舉着春天的徽標,簇擁着桃紅柳綠、梨白秧青,欣喜地走來了。

春的季節,陽光越長越肥,日子越釀越香,碧水越淌越長。

三山五嶺的萬紫千紅,亮出一扇風景的窗口,盛情地邀請春風豔陽訪山謁水。 春天的腳步聲,是一串串跳蕩的音符,奏響你心中求索的樂章;

春天的腳步聲,是一束束閃亮的火花,點燃你胸膛熾灼的烈焰。

春天的腳步聲,催你上路,你雙眸的茫然在曲折的路上留下呆滯的視線。回眸間,那一幀幀七彩斑斕的畫卷使你窺見新的驚奇,你凝重的目光閃爍着詩一般溫馨的愛戀。

春天的腳步聲,伴你前行,你蹣跚的步履在坎坷的路上留下徘徊的腳印。剎那間,那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昇華成鏗鏘的足音,你不屈的毅力奏響了人與自然和諧的樂章。

春天的腳步聲,不輕易變成你囊中的財富,不輕易變成你口中香醇的奶酪。然而,堅定的趕路人能真實地感受到豐厚的回報;執著的趕路人能真切地聆聽到震耳的吶喊聲,這吶喊聲便是激情的燃燒,使平庸者不再容忍昨天的俗氣,驀然間感悟人生,重塑自我。

春天的腳步聲,如同初戀情人,拉着你的手,挽着你的臂膀上路,給你坦誠入心的鼓勵,給你不斷地鞭策。

走過的路,像一塊多姿多彩的畫板,留下你奮鬥的足跡! 走過的路,似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留下你搏擊的影子! 走過的路,如一本溢滿墨香的古書,留下你品味的意韻!

春天的腳步聲,讓春風以灑脫的自由體寫綠了壯麗山河,綻芽的方言鄉音,隨着山澗的春水,送來了詩的意境。古樸的山寨生機盎然,報春的紫燕銜來顆顆殷實的種子,在屋檐下種植呢喃的情話。農夫如帆的情愫蓋過層層泥浪,連同樸實的名字撒向深沉的大地。

春天的腳步聲,在每一片綠葉上展開情節。葉子是綠色的鑰匙,那一片片泛綠的青春序言,不正是她開啓的麼?

春天的腳步聲,喚醒春風豔陽,喚來和風細雨。在廣闊的原野上,早春的景緻新鮮而純情,一片片綠葉在春風中嶄露頭角,嫩嫩的小草青翠欲滴,路旁的柳絲開始抽芽吐綠……只要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到處是撲面而來的濃濃春意。此時,內心的涌動如種子發芽的慾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躬耕於春天的土壤! 精心耕耘的人們知道,充滿希望與辛勤的一年又要開始了。他們一邊整理着農具,一邊直直腰板,一邊揉揉雙眼,心裏默默地叨唸着:真快呵,又是春天了。是的,春天的腳步聲響起來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田間地頭,那一個個勤勉的耕耘者,把希望與夢想播進春的原野,用汗水澆灌,用信念栽培。一任陽光普照,何懼風吹雨打?

聆聽春天的腳步聲,不由地涌起一份份內心的感動。讓思緒在新春清新的空氣中開懷釋放,去浸潤每一寸乾涸的土地,去舒緩每一顆煩躁的心靈。 春天的腳步聲,踏出一路風景,一路歡歌,一路吶喊,催你踏着和諧的節拍一路前行……

  形容春天的散文3

這就是春天了

黃白的太陽懶懶地從雲裏踱出來,把天空塗得一片淡青、一抹微紅、一塊煙紫,太陽本是出色的畫師,卻因爲冬睡初醒,長夢未斷,就這樣敷衍着。遠天如霧,天盡頭,誰家屋頂上撐着榆的樹冠,精雕細刻着春之天幕的花邊,又象是人間久久不落的煙花。

白楊從青白光滑的樹幹上伸出枝枝節節,衝着高天舒展腰身,極力向太陽邀寵。陽光一灑,滿樹就鼓脹了欲放的芽苞,是未吐未搖的毛毛蟲。褐色閃光的毛毛蟲來不得,它一來,春天沒法不來。

喜鵲站在最高的枝尖,隨風輕輕地搖。樹下的孩子們仰頭望着青天映襯下的楊枝喜鵲,眼睛那麼亮,笑臉那麼甜。喜鵲又張開黑白的羽翼飛過楊落到附近的果園裏。孩子們便在小路上奔跑起來,唱着他們新學來的兒歌兒。

走在街上,自行車軋過微溼的公路,前日一場春雪,美麗了小城,溼潤了久旱的大地。風再冷,也是春風。早是雨水時節了,自信走出了凜冽,再往前,是一路的陽光明媚和風細雨。街上的行人亂穿衣,怕冷的仍舊裹在棉服裏戀着冬天,時尚的早已輕裝薄履裙襬飛揚了。五顏六色的衣衫流動在大街小巷,在春水之前,涌動着快樂的樂章。

路邊的梧桐、碧桃,黃楊、女貞都沉在冬夢裏,等着春姑娘來喚醒。春姑娘不敲春雷,怯怯地遮着如花的容顏,躲在冷風之後,不肯向這裏邁步。小草象毛毛蟲一樣的性急,憋着臉也要把地皮拱起,透出一點點縫隙,向外張望。

春在哪裏?看不到它,聽不到它,只是依照慣例感受到了它。

給我一種心情,與往年一樣,與我們攜手走在柳蔭下一樣,與我們站在廣場上你遞過來小蜜桔一樣,與那日你轉回車來跟我說那七個字一樣,那麼,我就會相信,春天來了。

你笑了,笑我傻。

爲我倒一杯水,說了一句話,我想,這就是春天了,那麼暖。

  形容春天的散文4

最是一年春好處

三月的時候,朋友打來電話,說家鄉今年的桃花開得特別好,問我過得怎麼樣。我說還好,雖然錯過了賞花,不過還算幸運能欣賞到哈爾濱開春後的第一場,也是最後一場大雪……

時至五月中旬,冰城的街道總算有了些許綠色,那些在陽光下律動的生命,如同新鮮的血液,帶着燦爛的暖意注入我的身體。在度過一個漫長的寒冬之後,溫暖終於降臨在了這座北方的城市,萬物復甦,生氣盎然,明明是滿眼的早春之景,而其實,春天已經結束了許久。

突然就讓我想起了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在加足馬力,爲高考做最後的衝刺。本來應是一場緊張殘酷、生離死別的戰爭,卻在初夏氤氳的空氣中,迷迷糊糊地落下了帷幕。那一天,住校生們託着鼓鼓的蛇皮口袋,滿面榮光地走向廢品收購店,那些壓得我們整整三年喘不過氣的'課本、試卷以及參考資料,就這樣在短短几分鐘內變成了十幾二十元的零碎。當時的我看着數學書上,自己曾經邊打瞌睡邊記下的一些東倒西歪的公式,便固執地決定將所有書本都保留下來。因爲我發現每一頁都記錄着一段無法忘卻的點滴,多年之後再拿出來翻閱,還是會像昨天才經歷過的一樣,那麼歷歷在目。

吃散夥飯的那天晚上我喝得不多,但卻醉的一塌糊塗,只記得馬哥把我送回了家,酒醒的時候是凌晨一點。房間裏漆黑一片,樓下空蕩的街道隱約傳來幾聲貓叫。我慌忙掏出手機猛翻電話簿,卻不知道該打給誰,該說什麼。我呆呆地站在窗前,窗外昏暗的路燈光正照射着深邃的夜空。

後來想想,其實當時我只是希望能找誰問一問:我們真的畢業了嗎?真的就這樣,散夥了嗎?

然而直到現在我都不願相信,在一起朝夕相處三年的同窗們,就在一夜之間作鳥獸散,各自南飛了。而且這一別就是一年。

縱然明白人生中的分分合合會不計其數,然而對於離別這樣的事,我卻從未麻木。我總覺得離別就像被拋棄,像從繁華的街道突然走進清冷的小巷,像是看着所有不捨的東西都在遠去甚至毀滅。那種感覺,直到我融入新的環境之後,才慢慢消退。

一年的時間不長,但已足夠讓我這個南方孩子習慣並喜歡上北方的生活。和同寢的哥們兒一起吃飯一起去服裝城跟黑心店主討價還價,一起上的中央大街看聞名中外的冰雕,偶爾也逛逛夜市,或是拿着三國殺去隔壁“踢寢”……沒有高中時的熬夜奮戰,也沒有一張接一張鋪天蓋地的試卷。大學生活簡單而快樂,可是我還是會不斷的懷念,有時會很想聽到有人用一口流利的四川話與我討論拉登大叔的生死,也會很想吃一中校門外令人垂涎的涼麪和燒烤。每每走上天橋,看着腳下車水馬龍的景象,我的大腦都會停滯半刻鐘,然後恍惚地問自己:我怎麼就到了東北呢?

東北啊,有一望無邊的堆滿積雪的平原,有清澈得讓人感動的松花江,還有來自極北的寒風,和它吹來的彷彿永遠都不會結束的冬天。當家鄉的盛夏如期而至時,這裏卻還是一副春天與世無爭的畫面,如此祥和,如此美好。可是我知道,我從來都不屬於這裏,我遲早都會回到南方那塊炙熱的盆地,因爲那裏,有我所有的記憶。

前段時間,寢室間瘋傳起九把刀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男孩在孔明燈上寫下:沈佳儀,請和我交往。但是卻害怕女孩拒絕,而不願女孩給他答覆。孔明燈升上了天空,燈的另一面一個大大的“好”字,刺痛了眼睛。多年之後,柯景騰再次回憶起沈佳儀對他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一個大男孩突然哭的像個淚人。

所以我們也兀自明白,那個還不懂得愛,卻要拼命去愛的年紀已經漸行漸遠。現在聽見“曾經”或是“那些年”這樣的字眼,總是會在幸福滿滿的回憶中平添幾分傷感。有時候覺得一轉身還是那個熟悉的走廊,有時候一覺醒來,還以爲數學作業沒有抄完,有時候就懷念起那個曾經對“永恆”深信不疑的自己。只是現在我們都明白,一切人和事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唯一不變的,是深深的思念。

記得阿呆總說他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笑他像個憤青,然後會奇蹟般地和他一起聽節數學課;記得歡爺畢業時對我說,男兒自在四方,我點頭稱是,心裏卻五味雜沉;記得我對天殘說過,要和她一起在有空調的教室裏讀“高四”,然而我卻食言了……

時間一天變一年。生活就像天氣變換,晴時偶爾有雨,而雨後依然會放晴。春夏秋冬不斷交替之時,我們也漸漸學會了如何去愛,去珍惜。那些過往,的確回不去了,我只是在想明年春天到來的時候,應該還來得及去欣賞家鄉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吧……

  形容春天的散文5

故園春

故鄉的三月,是田園詩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獎靨迎人,在溪邊山腳,屋前籬落,濃淡得宜,疏密有致,盡你自在流連,盡情欣賞,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遠地跑到香菸繚繞的龍華寺畔,向賣花孩子手中購取,裝點風雅。

冬眠的草木好夢初醒,抽芽,生葉,嫩綠新翠,嫵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鬱鬱,少婦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妍紅,軟風裏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氣,燕子和黃鶯忘憂的歌聲,……

這大好的陽春景色*,對大地的主人卻只有一個意義:“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對鄉下人不代表詩情畫意,卻孕育着夢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嚴冬過去了。忍飢挨凍總算又捱過一年。自春祖秋,辛苦經營的糧食——那汗水淘洗出來的粒粒珍珠,讓“收租老相公”開着大船下鄉,升較斗量,滿載而去。咬緊牙齒,勒緊褲帶,度過了繳租的難關,結帳還債的年關,好容易春天姍姍地來了。

謝謝天!現在總算難得讓人緩過一口氣,脫下破棉襖,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陽下做活去。

手把鋤頭,翻泥鋤草,一鋤一個美夢,巴望來個難得的好年景。雖說慘淡的光景幾乎年不如年,春暖總會給人帶來一陣歡悅和鬆爽。

在三月裏,日子也會照例顯得好過些。“春花”起了:春筍正好上市,豌豆蠶豆開始結莢,有錢人愛的就是嘗新;收過油菜子,小麥開割也就不遠。春江水暖,鮮魚鮮蝦正在當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撈。……乾癟的口袋活絡些了,但一過春天,就得準備端陽節還債,準備租牛買肥料,在大毒日頭底下去耘田種稻。挖肉補瘡,只好顧了眼前再說。

家裏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發到壟頭坡上,帶一把小剪刀,一隻蔑青小籃子,三五結伴,坐在綠茸茸的草場上,細心地從野草中間剪薺菜、馬蘭豆、黃花麥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邊勞動,一邊唱着頑皮的歌子消遣:

薺菜馬蘭豆,姊姊嫁亨(在)後門頭;後門春破我來修,修得兩隻奶奶頭。

女孩子就唱那有情有義的山歌:

油菜開花黃似金,蘿蔔開花白如銀,草紫開花滿天星,芝麻開花九蓮燈,蠶豆開花當中一點黑良心,怪不得我家爹爹要賴婚。

故鄉有句民謠:“正月燈,二月鷂,三月上墳船裏看姣姣。”

二月正是掃墓的李節,挑野菜的孩子,遇見城市人家來上墳的,算是春天的一件大樂事,大家高高興興,一哄而上,看那些打扮得齊齊整整的哥兒姐兒奶奶太太們,擺開祭祀三牲,在鳳燈裏點起紅燭,一個個在墳前欠身下拜。要遇見新郎新娘頭年祭祖,闊人家還有樂隊吹奏.祭掃完畢。上墳人家便照例把那些“上墳果” ——發芽豆、燒餅、饅頭、甘蔗、荸薺分給看熱鬧的孩子,算是結緣施福。上墳還有放炮仗的,從天上掉到地下的炮仗頭,也有孩子們寶貝似的拾了放在籃子裏。說說笑笑,重新去挑野菜。

等得滿籃翠碧,便趕着新鮮拿到鎮上叫賣,換得一把叮噹作響的銅板,拿回家裏雲交給父母。

因爲大自然的慷慨,這時候田事雖忙,不算太緊,日子也過得比較舒心。——在我們鄉間。種田人的耐苦勝過老牛、無論你苦到什麼地步,只要有口苦飯,便已經心滿意足了。“收租老相公”的生活跟他們差得有多遠,他們永遠想不到,也不敢想。——他們認定一切都命中註定,只好送來順受,把指望託付祖宗和神靈。

在三月裏,鄉間敬神的社戲特別多。

按照歷年的例規,到時候自會有熱心的鄉人爲首,挨家着戶募錢。農民哪怕再窮,也不會吝惜這份捐獻。

演戲那天,村子裏便忙忙碌碌,熱火朝天。家家戶戶置辦酒餚香燭,乘便祭祖上墳,朝山進香。午後社戲開場,少不更事的姑娘嫂子們,便要趁這一年難得的機會,換上紅紅綠綠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預先用門板搭成的看臺上去看戲。但家裏的主人主婦,卻很少有能閒適地去看一會戲的,因爲他們得小心張羅,迎接客人光降。

鎮上的側主也許會趁掃墓的方便,把上墳船停下來看一看戲,這時候就得趕緊泡好一壺茶,送上瓜子花生,鄉間土做的黃花果糕、松花餅;傍晚時再擺開請過祖宗的酒餚,殷勤地留客款待。

夜戲開鑼,戲場上照例要比白天熱鬧得多。來看戲的,大半是附近村莊的閒人,鎮上那些米店、油燭店、雜貨店裏的夥計。看過一出開場的“奪頭”(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戲臺下去找尋一些熟識的店夥先生,熱心地拉到自己家裏,在門前早用小桌子擺好菜餚點心,剛坐下,主婦就送出大壺“三年陳”,在鑼鼓聲裏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們用最大的誠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喲,老八斤,別拉呵,背心袖子也給拉掉了!”到後卻總是大聲笑着領了情。這殷勤有點用處,端午下鄉收帳時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點小便宜。

在從前,演戲以外還有迎神賽會。

迎起會來,當然更熱鬧非凡。我們家鄉,三月裏的張神會最出名,初五初六,接連兩天的日會夜會,演戲,走浮橋,放焰火,那狂歡的景象,至今夢裏依稀。可是這種會至少有七八年煙消火滅,現在連社戲也聽說演得很少。農民的生計一年不如一年,他們雖然還信神佞佛,但也無力顧及這些了。——今年各處都在舉行“新生活運動”提燈會,起先我想,故鄉的張神會也許會藉此出迎一次罷?可是沒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廬訪問。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夢的。那些忠厚的農民,一年一年地掙扎下來,這時候又像遍野的奼紫嫣紅,編織他們可憐的美夢了。

在三月裏,他們是興奮的,樂觀的;一過了三月,他們便要在現實的災難當中,和生活作艱辛的搏鬥了。

一九三四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