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欣賞:媽媽的記事本

散文欣賞:媽媽的記事本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媽媽不識字,只認識她的名字,但不會寫。偶爾遇到和她的名字像的字,她就會讀錯,我很奇怪她咋認識,她說這個字和她的名字中的字長的像,我的天呀。媽媽說她十歲纔開始上學,只上了一年,那時正趕上姥爺去世,大姨出嫁了,媽媽便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加上兄弟姐妹多,姥姥就不允許她上學了,只能去生產隊幹活掙工分。媽媽說那時她年紀小,個子又矮,幹不了重的體力活,就在生產隊負責餵豬,每天只能掙大人一半的工分。

散文欣賞:媽媽的記事本

媽媽不識字,但從上小學開始,她每天晚上要檢查我和弟弟的作業,我倆當時還奇怪呢,她檢查啥呀,看着媽媽每次都認真的樣子,經常批評我倆誰寫的字跡不工整、潦草,哪一頁空格太多,沒有寫滿。哦原來媽媽根本不知道寫的對與錯呀,我倆掌握了這個規律,就想糊弄一下她,頭幾回雖然在媽媽那得逞了,但等老師批改完後,媽媽會檢查哪些老師打了叉號,哪些是我倆偷偷把叉號改成對號的。後來媽媽在檢查完我倆寫的工整之後,會拿上我倆的作業本,無論颳風下雨,都會走到1公里外的姑姑家,請姑父檢查我倆作業的完成情況,從此我倆再不敢糊弄母親了。

媽媽不識字,但她有自己獨特的“記事本”——在一根高粱杆上面,用小樹棍紮上眼。前面的代表月份,後面的代表日期。初見媽媽的記事本,還是很小的時候,那時只要鄰里或者親戚家有啥事,比如結婚、蓋房等等,只要媽媽知道了,都會用她的方式記錄下來。媽媽特別看重鄰里之間的相互幫襯和親戚之間的走動,尤其是對我家幫過忙的親鄰,無論自家的活有多忙多急,她都會放下,不等人家招呼就會主動上門。爸爸經常埋怨她,說她給別人家幫工比給自己家乾的還帶勁,媽媽就經常說人家幫過咱,滴水之恩呀。如今上了年紀,媽媽依然保持着這個傳統,她總說我和弟弟不在家,別人家有需要幫忙的,她和爸爸年紀大了,幹不了重的體力活,但也還是要盡一份心,出一份力,哪怕就是幫人家洗涮一下碗筷,也是一種心意。因此這個記事本就成了她的臨時賬本,記載的都是親情、鄉情,幫過人家的了,她也就自然把這個高粱杆廢棄了,永遠不會記得自己曾經的付出的多少。

媽媽還有一個永久性的記事本,用她結婚時候帶過的一個紅紅的頭巾包裹着,裏面有記載爺爺奶奶的忌日的`——白色的高粱杆,也有記載全家每個人的生日的——深紅色的。媽媽說這是她一輩子收集的情感。每逢爺爺奶奶的忌日,她都會提醒爸爸一起到老人的墳頭去祭拜一下,嘮叨幾句家常。遇到家裏人的生日,即使自己都忘記了,媽媽是從來不會忘的。尤其是我和我愛人、孩子,在外地,她都會提前一天打電話提醒,並且她在老家也會做一頓麪條,雖然我們吃不到,但她說那代表着一種祝福。媽媽尤其疼愛她的幾個孫女,孫女的生日在她腦子裏就是大事,如果我們誰提出不給孩子過的話,媽媽這一關是通不過的。

媽媽還有一個重要的記事本,就是每逢節假日,我給她說要回老家的時間之後,她都會找一根又粗又直的高粱杆,紮好我要回去的日期,用紅繩子拴好掛在日曆牌旁邊,並且囑咐爸爸要把我回去那天的日曆紙摺疊起來,以免她忘記。每天她都會嘮叨一邊我要哪天回去,遇到鄰居來串門,她也會拿出她的記事本給人家數一數天數。每次回到家,看到那根紅繩子拴好的高粱杆,看着她滿頭的白髮,日漸衰老的身體,我更加體會到“兒行千母擔憂”的涵義。

有人說母親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是呀,儘管媽媽不認識多少字,但她用心感知着世界,用行動傳遞着愛。媽媽的記事本,原始、純真、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