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探訪三疊泉散文欣賞

探訪三疊泉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人們常說,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山如人的骨骼,水就像人的血脈。說是這樣說,如若不是親見,還真的有些疑惑。

探訪三疊泉散文欣賞

廬山是江南名山,三疊泉是廬山名勝。我曾去過山東濟南,見過李清照故居旁邊的趵突泉,早已沒有了“趵突”的動作,一潭水卻看不到靈動的影子;我也去過被譽爲“天堂”的杭州,看到了西湖南岸虎跑寺中的虎跑泉,雖然不時有水涌出,但遠沒有傳說中的“清水如珠”的景象。課本中我曾學過吳伯蕭先生的難老泉,只是無緣拜會,憑想象應該是碧水長流吧。那麼,三疊泉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

未見三疊泉,心想大凡能摺疊之物皆爲有形。小時候玩四角牌,兩張紙對摺,角角相壓,疊得結結實實,摔起來得心應手。讀《陽關三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首詩,“三疊”也就是一唱三遍、一詠三嘆罷了。水無形一直在流動,流水又不能回頭,三疊泉又該如何“疊”起來呢?又是誰那麼大本事,創造了這人間奇蹟呢?

前年暑假,去了一趟江西九江,我有幸拜訪了深居廬山的三疊泉。買過票,山門大開,我們一行人走進了一條山谷。吳承恩的《西遊記》中說:“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進了山,我們就沒有再想什麼甲子不甲子、年不年的,只是很快便迷了方向,找不着“北”了。記得當時好像走的是山谷的右側,因爲“轟轟轟”的流水聲就在左側的不遠處。山石嶙峋,雜樹叢生,溝深流急,不是着意觀察,幾乎就看不到水的影子。

廬山是名山,三疊泉不應是“小家碧玉”,而該算“大家閨秀”吧,然而,其門檻似乎並不高。初走的一節路程,根本不像是登山。雖然每前行一段,都有上上下下的臺階,但臺階相對平緩,連續的數量也不多。山道彎彎曲曲,挺直的松柏好像格外地好客,緊緊地站在路的兩側,不時地與人們打着照面。賣山貨和紀念品的特別多,有架子上掛的,有杆子上挑的,還有戴在身上手裏拿着的。你不看她,她也看你;你若看她,她必定走過來和你搭訕。

我們知道進山不是捎東西的時候,有時儘管好奇,也只是看上一眼,心想還是回頭再說吧。於是大家抱定信心,一門心思地靠近三疊泉。快速地走過很長一段,身上發熱出汗了。有人已經落在了後面,我們便稍停,略微喘息一下,忍不住問問迎面歸來者,回答很簡單,“前面”或“上面”。

擡頭看看前方,道路依然蜿蜒,回頭看看後面,一羣人又追了上來,鬥志不減。彎腰緊緊鞋帶,站起抖抖衣衫,邁開腳步,繼續前行。轉過一個慢彎,好似進入了一片河灘。山谷顯得寬闊了,亂石間溪水跳動,嘩嘩作響,一改原來雄壯的進行曲而成爲了明快的音樂。天空也似乎變得高遠了。右側好似一條河堤,松柏一律集中這邊。遠處一片朦朧,模模糊糊看不太清楚。

腳下的路猶如田間的阡陌,細細的,落滿了松針和栢殼,走上去“格吧格吧”地響。幽幽的`小草探出頭來,在頑強地生長,把一片片生命的旗幟懸掛在崖壁上。我們又緊走了一陣,路明顯在擡高。我覺得我們就像當年在老家拉架子車似地弓着腰爬坡。有人已經汗涔涔的,甩掉了外套,搭在了肩上或挽在臂彎裏。幾塊小山似的大石頭迎面而來,流水聲猛地一下又變大了,像一首歌曲的結尾拔了個尖。我們都以爲三疊泉到了,一問還是先前的回答“上面”或“前面”。

探訪真的不容易,佳麗常住在深閨,高人總在隱祕之處。我們相互提攜,互相鼓勵。一行人中,有人說他從網上曾經看到過關於三疊泉發現的情況。此言一出,大家都很感興趣。那人便一邊走,一邊講了起來:“據說這三疊泉位於廬山東南的九疊谷。”大家一聽,不由地“啊”了一聲。原來如此,谷有九疊,怨不是這麼深。那人接着說:“歷史上李白曾在它的上源屏風疊隱居,南宋的朱熹曾在它的下游白鹿洞講學,咫尺之地竟然都不知有此勝境。”

有人笑着說:“那我們比李白和朱熹都幸運呀!到底是咋發現的?”那人接着說:“彆着急,聽我接着說。直到南宋紹熙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一百九十一年,一位當地砍柴的樵夫偶然間發現了它。因此有"一朝何事失扃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他話音一落,大家無不感嘆這三疊泉的難得,同時也覺得不虛此行。

說着走着,走着說着,雖然慢了些,但心情變得更加暢快,腳步也輕鬆了許多。放眼望去,忽然發現對岸的山似乎近了些。煙籠霧繞,一片蒼翠,好似一幅綠色的畫屏。腳下的路彷彿變作了石板,因地制宜,有些人工修飾的痕跡。山谷明顯地變窄了,山溝變得格外深了。山澗的綠樹只露出尖尖的頂端,遠遠望去猶如小草一般。

又往上走了不遠,只聽有人喊:“三疊泉,我來了!”我們擡頭看去,依然是鬱鬱蔥蔥的一片,不知三疊泉到底在哪裏,只見二百米外朦朦朧朧地有不少人站立。我們都知道要尋的“主人”很快就要到了,但仍不見現身。我們按捺不住興奮,緊跑了幾步。猛然間,前方對岸的山頂上一閃,彷彿是一道白光,但只是不長的一段。三疊泉就要呼之欲出了,似乎還有些羞澀,給人一種“要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

有人在歡呼雀躍了,我們登上了觀瀑臺。三疊泉終於掀開了它那神祕的面紗,像一幅巨大的美人圖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長天一空,山峯疊翠,三疊泉就像一根抖動的白色絲帶。“誰持彩練舞當空?”我們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鍾神秀”,瀑布是站立的河流,靜如畫,“三疊”又化靜爲動,推波助瀾。三疊泉"飄如雪、斷如霧、綴如流、掛如簾",它不僅是“廬山第一奇觀”,也是人世間難得的佳境。

據資料介紹:三疊泉是由大月山、五老峯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過五老峯背,經北崖懸口,注入到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上。據說三疊泉瀑布總落差達一百五十五米。一疊垂直,泉水從二十多米高的簸箕背上一頃而下;二疊宛如一張巨大的硬弓,直入潭中;三疊最爲壯觀,高達五十米,站在泉下觀望,珠濺玉碎,恰似白鷺翻飛,聽之若萬馬奔騰,聲如洪鐘。古人描繪曰:"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看着看着,我想起了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我佩服大詩人宏大的氣派和浪漫的想像,我曾覺得這首詩簡直把廬山的瀑布寫絕了。可觀看了同屬廬山瀑布的三疊泉,我不知道神來之筆的李白又該作出怎樣的詩篇。只可惜當時兩者雖然近在咫尺,但畢竟失之交臂了,這給後人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歷史多有遺憾。大自然創造了人間的神奇,然而更神奇的還需要人類自身來創造。誰來填補這項歷史遺留下來的空白,站在廬山的山頂,我想這還需要炎黃子孫。李白屬於一個偉大的時代,他創造了屬於那個時代的輝煌。如今,又一個偉大的時代到來了。時代呼喚着我們。江山如畫,我們首先要保證這如畫的江山能夠一代一代傳下去。生態文明,呵護自然,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展示才華,歌頌江山,寫出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壯麗詩篇,也是我們的責任。

面對壯觀的奇景,展開想象的翅膀,我禁不住地有了零距離感受一下的衝動。瀑布下是一潭靈動的泉水。泉水彷彿是有生命似的,在翻動,在鼓動,在轉動。九天飛灑的萬斛明珠齊聚在這裏,經陽光的折射,五光十色,瑰麗奪目。我試着下到水裏。泉水清澈見底,清涼清涼的,直入心肺,腳下滑溜溜的鵝卵石好像是在按摩。不遠處,一條暗灰色大眼睛的小魚在搖着尾巴向我游來。此時,一個年輕人正站在一塊礁石上,一個年齡稍大的站在岸邊,我們高低錯落,恰好形成“三疊”,被隨行的朋友抓拍,定格成了“三疊泉”下永久的紀念。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此處的山的確不高,我們也沒有見到“謫仙人”;這裏的水似乎也不深,我們也沒有看到騰雲駕霧的龍,只看到了一條搖頭擺尾的小魚。但這並不影響三疊泉的美名,前來觀賞者絡繹不絕。感謝山疊泉,是它讓我真實地理解了“青山綠水”“山清水秀”的含義,是它讓我見證了“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奇蹟。

當我們要和三疊泉說“再見”的時候,我環視了一週,羣山茫茫,高高低低。我又想起了蘇東坡的那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學問家說得多好啊!觀山是這樣,觀水不也是如此嗎?觀瀑臺上看到的三疊泉,在很多地方都看不到,或者說換個角度又會是另一種景象。我們看到的或許只是大山給我們呈現的一個面。

想着想着,我們一起走下山來。一路陪伴我們的,依然是嘩嘩流淌的山溪水。而這水正是從高高的山頂一跌再跌,不知經過了多少跌的三疊泉的泉水。“跌”與“疊”只是同音,意義都是人們賦予的。高處的三疊泉是一道美景,一路狂奔、一路高歌經過千“跌”萬“跌”的泉水,就流淌在我們腳下的山澗裏。我們只是聽聽聲音,很少去關注它。我們累得腿腳腰身痠疼,出了幾身臭汗,爲的就是一睹三疊泉的風采。我們到底爲了什麼?又有誰能夠回答?又有誰能夠回答得了呢?

三疊泉傾瀉而下的山溪水,也是生命之水。清風吹拂過,明月映照過,野鹿曾經飲用過。樵夫捧起過它,用它洗臉,用它洗腳,也用它解渴。是樵夫發現了他的源頭,當然三疊泉的源頭會更遠。爲什麼大詩人沒有發現,爲什麼大學問家也沒發現。我想起了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一句“且放白鹿青崖間”,三疊泉下面有一個白鹿書院,從李白的隱居到朱熹的講學,應該說社會有了大大地進步。

我們故且不說這進步,僅從“且放”二字,我們不難讀出李白的隱居是不得已,他是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處境下,才“須行即騎訪名山”的,很明顯大詩人的真情並不在名山上。當然,朱熹在不得意的時候建書院,還應該看做是一種社會活動。歷史發展到今天,人們在工作之餘,遊覽三疊泉,與當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現在人們走進山水,不但與當年的身份意義不同,而應該更加關注山水關注民生了。

記得那次去九江遊覽三疊泉,回來的時候我並沒有買什麼紀念品,但三疊泉在我心中有了一個飛昇。每每想起三疊泉,我都會思考很久、思考很多。泉,白水,自然,清潔,簡單。我最愛喝白開水。其實喝水也要思源,而源常常讓人聯想起“泉”。三疊,一個“疊”字本身就帶三個又,“三思而後行”,纔是應該的,“宜”不就是應該的意思嗎?天下之大,三疊泉是一“奇”,我愛三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