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體驗是爲了改變散文

體驗是爲了改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飢餓是無法向別人表達的痛苦,令你忍受這種痛苦的時候,也就令你想起甜蜜的以往。現在的我,只覺得蟬腹龜腸、飢焰中燒,整個身體疲軟無力,頭昏噁心,好像肌肉也在顫抖,這種感覺漸漸的蔓延開來,真是苦不可言。只有美味佳餚和紛紛揚揚的雞湯在腦海中滾動,期期艾艾的我隨着渾噩的思緒告誡着自己,這飢餓24小時的體驗,不過是某些孩子最平凡的日常。

體驗是爲了改變散文

記得杜甫在一首詩寫到:“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現在回味,似也有幾分感同身受的意境。飢餓的體驗,不由得讓我想起貧困,關注貧困。想起父親經常給我講述的他們那一代所親身感受到的飢餓經歷和“憶苦思甜”、“吃糠咽菜”的教育,想起父親從小讓我背誦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念。想起父親經常說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要消費不要浪費。”、“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等等,從小讓我有節約意識、危機意識。然而,對於我這個城市長大的90後,只把父親的教誨當成耳邊風,過時語。

現在,我和很多人一樣,認爲有錢就任性,我花父母的錢,鋪張浪費和你沒關係。但看到一則故事對我教育啓發極大:有幾個中國人到德國餐館就餐,桌上還有三分之一的菜未吃完就結賬走人,被開餐館的老闆教訓。當時幾個中國人頗不服氣:“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菜關你什麼事?”老闆打電話投訴以後,到場的德國社會保障機構工作人員居然開出了罰單。工作人員收下罰款後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錢是你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沒有理由浪費。”

的確如此,勤儉文明之風盛行於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民之福。“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沒有經歷過飢餓的人,永遠不知道飢餓的痛苦和艱難。

24小時的飢餓體驗活動,使我的心情降到了冰點,呆坐在宿舍的牀鋪裏,總以爲轉移注意力是應對眼前之急的`最優路徑。然而,飢腸轆轆、食不果腹的撞擊和喧鬧,第一次折磨的我精疲力竭。

總算熬到晚飯的時間。舍友還是那個舍友,飯!卻不像以前看着的那個飯。每一種菜香都那麼絲絲入扣的勾引我的味覺,別人咀嚼的動作也被看作狼吞虎嚥,就連平時最嫌棄的米飯被別人扔掉之時,也絕那瞬間,她在暴殄天物。想想自己以前,每次五毛的米飯我都有剩下4毛5分的水平,清理處的阿姨每次的暫停,也被我視作對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害處的無知。日子滴滴答答過着,回憶滾滿自己的空間,浪費,好像很久都沒有被我走心考慮過。我因爲這次活動,讓飢餓離我如此之近,又因爲這次活動,發現,它曾離我如此之遠——比起難受,這更是一種陌生的感覺,我以完成任務之心,懷着滿滿的自信與常識,深知可以過這一天,卻在餓意潛入胃中之時,讓悲憫充斥了心房。

? 飢餓曾經是幾代中國人記憶的傷口,有這樣記憶的人早已習慣節約。但飢餓記憶正在年輕人特別是城市年輕人中消失,我們不知道飢餓是什麼滋味、不知道貧困是怎樣悽慘。之前普拉姆斯特德唱的那句“…你有沒有餓了,它會使你保持清醒”如今也不只是旋律,還有一種渴望,我當時充飢的渴望,如今幫助他人的渴望。 ? ?

? 體驗,是爲了改變。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調查,在選取大、中、小三類城市2700臺不同規模的餐桌進行分析測算之後,全國一年僅餐飲浪費的蛋白質和脂肪就是800萬噸和300萬噸,這個數字可以養活2億人一年,這巨大的數字背後隱藏的現狀不言而喻。我們或許不能強制更多的人改變浪費的生活方式,但捐出一頓飯錢,打包一次飯菜,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節約成爲習慣、讓節約成爲生活方式、讓節約成爲工作習慣,也許能讓我們現在的1.28億貧困人口,吃的好一點呢!

體驗,是爲了改變。不經歷苦難就無法感受幸福,沒體驗貧困就難以學會節儉。海南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舉辦的“飢餓行動”活動,讓我通過自我教育、親身體驗,在“飢餓”中培養節儉美德。但人總是這樣,習慣了,自然了,就順理成章了。改變也許有點不適應,但如果一個人能夠改變自我,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改變從我開始,從現在開始,就是成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