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風門古徑探幽散文,一起來看看吧。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 篇1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時令剛立夏,雖只是夏之初,氣溫已明顯進入季節,“消暑好去處”的話題不時被我們談論着,便有朋友推薦:炮臺的“風門古徑”不失是一個好去處。風門古徑位於揭陽地都,屬桑浦山脈。

週日,風和日麗。一家人沐風而行,追隨着夏天的腳步。小車行駛在平坦的206國道上,不過半個多鐘頭,便入揭陽地都界。一塊藍底白字路標指向“風門古徑”。這是一個富於想象的景名,風之門,古之徑,一種天然古意先已佔踞了心中的好感。大凡風景勝地多依山傍水,山水靈氣相依託,相得益彰,風門古徑也不例外。

近山麓,遂見一石牌坊山門,背有八角涼亭翼然立於高處,其下流泉淙淙,形成一片小的瀑布。注入了亭下的圓形小池,水清冽見底,有三兩小孩捲了褲管,在裏頭張望着抓魚蝦。我們則穿過山門,踏上蹬道,層層遞進,直探勝景幽處。

山腰平臺,有何野雲廟,石鼓、古井、石廊、九龍柱,榕廕庇日,茗香縷縷。

前望茂林深處,有龍頸水庫,一如天池逶迤,飛鳥鑑影。行至此處,衆人已是熱汗涔涔。我們在古廟前石井邊流連,久違的石井,清冽沁心,令人心生親切感。遂上前探看,只見幽深的石井,水盈盈可作鏡,幾株藻類植物從堅硬潮溼的縫隙裏探出頭來,翠綠了一井的風光。小孩不曾打過井水,央着大人讓出球桶,“呯”的一聲扔下去,吊上來的水總未及桶的三分之一。女兒跟着打了幾次,都沒打及一半,有點氣餒。我跟女兒說,打井水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不是人人都能打滿桶,如何用索去引領桶,使桶整個汆入水中,使之翻轉過來時,滿載而上。她胡亂應着,心已跑到別的興趣去了。

古廟左側有一老榕,茂密如蓋,相傳爲民間常傳的“蚤母仙”所植,蚤母仙的故事在潮汕民間流傳甚廣,俯拾便能道出曾從老輩人口中傳將下來的一兩則故事,據說“蚤母仙”爲元末山中道人,原名何野雲,年青時習天文、地理、土木建築,後來受挫雲遊四海,浪跡江湖,除惡安良,就像人們所熟知的濟公一樣,做了不少好事,造福民間。因其身上衣服破爛邋遢,常有蚤母跳動,外人便稱其爲蚤母仙,真名反而忘了。我們幾人團坐於古廟旁邊果林下石凳上,擺茶具、煮泉水、品鳳凰山茶,神聊海侃。古廟中善男信女進進出出,虔誠地焚香細禱心內事,縷縷檀香幽香繚繞回旋,撲鼻而來。混合着頭上密匝匝的龍眼花香,分不清風從哪邊來,又到哪邊去?

小憩一番後,我們又動身往新闢的山徑直上山巔野雲巖。野雲巖藏身茂林深處,遠眺如鳥巢搭在林間綠波里,行走山徑間,聞鳥聲相啼,忽隱忽現的山光水色,偶爾在視野中露出冰山一角,讓人放飛想象。腳下的路似乎變得更加有情趣了。

山頂上石洞、石室爲至高點。然而到達至高點,反而沒有在途中的美妙感覺。人在途中,有想象、有期待、有盼頭,登山也如人生呀!站在山頭,任拂面輕風吹呀吹,或撩起披肩的長髮,或吹皺輕柔的夏衣,涼爽至極,教人浮想翩翩,若有所悟。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 篇2

一條彎彎曲曲的山徑,在山中來回地蠕動。躲藏於山中的石橋、涼亭和瀑布,都被這逶迤的山徑攪碎了應有的安謐。在萬綠之中露出斑斑靚影,猶如一張巨大的毛茸地毯,圍繞着一圈銀灰色的花框,點綴着點點絢麗的色彩。

難道,還有什麼比信步於風門古徑更富有情趣嗎?由於樹木的遮掩,廣闊的天空變成了狹窄的“一線天”。偶爾一兩隻飛鳥橫掠而過,在天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跡”。踏足於石橋之上,穿梭於林蔭小道之中,歇腿於涼亭之內,品味忘身於自然的味道。

我曾經到過冬天的.風門古徑。一片灰綠的樹木靜靜地矗立。陽光穿破雲層,把樹的輪廓倒映着。這裏是枝,那裏是杈;遊客一走過,枝杈便折斷了,但遊客剛剛走開,枝杈又生出來了。不過,那只是倒影罷了。至於瀑布,雖沒有春天像網一樣直瀉而下,但在乾燥的冬天還是給了我們滋潤之感。

最近一次到風門古徑,時值夏天。涼風習習,太陽尚未升起。周圍的岑寂,帶給我的是和以往夏季景色所不同的感覺。用光溜溜的碎石板拼湊而成的石徑,遠眺如藏族的哈達。碧綠色的草地上,一朵朵鮮花朝着天空驕傲地綻放開了花蕾。遠處的石門上,“風門古徑”四字正栩栩如生。

拾階而上,與太陽競賽,因爲遠處開始射出了紅色的光芒。我要在太陽出來之前,登到山頂,觀看旭日東昇。沿途,我奮勇向上。到達頂峯時,我大汗淋漓,但我可以以勝利者的姿態觀看日出的景色。你看,遠處的山脈橫臥朝霞之間,陽光已經迫不及待地鑽了出來,照耀在山下湖中,紅得那麼刺眼,紅得那麼鮮豔。片刻之後,太陽憋足了勁,一鼓作氣地從山谷裏蹦了出來。一瞬間,山上、山下都紅了。太陽那漲紅了的臉告訴我們新一天的開始。山頂的大榕樹,長鬚垂到了地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傘蓋,爲遊客提供綠蔭。一眼古井老實地蹲在傘蓋之下,細細地與老榕樹敘說着歷史。遠處山下小湖與山體交織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山水畫的秀麗。

風門古徑,她的古老歷史,美麗景色已經滲透我們的每一個心靈。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 篇3

揭陽風門古徑,“古徑”很好理解,何謂“風門”卻是頗爲外地人所費解,原來該古徑地處桑浦山脈南端的大尖峯與石龜峯之間的天然山谷,站在谷口,你可以感受到猛烈的風呼呼而來,也許這就是“風門”得名的由來。據地方史誌記載,古徑就隱匿在谷中的林木深處,它曾經擔任着潮州與揭陽、潮陽的交通重任,也就是說,在潮州設爲府城之後,這條路就成爲揭陽、潮陽兩地官民上府城潮州的必經之路了。

風門古徑景區位於揭陽市空港區砲臺鎮境內,在若干年前已經被列爲揭陽新八景之一。驅車沿着山坡修建起來的水泥盤山公路可以直抵谷口,下車時,迎接你的就是隨意撩撥你衣角裙裾的朔風。站在谷口高處,你可以看到兩峯之間夾着山谷,谷中爲一水庫,名曰:“南隴”。趕上汛期,南隴水庫水域開闊,煙波浩渺,鋪向遠山,與藍天融爲一體,十分壯觀。古徑便繞着水庫邊上的山脈斗折蛇行,伸延在樹林掩映的山坡上。

初夏走在小徑上,重峯疊翠,荔枝新葉婆娑,龍眼嫩芽惹眼,各種野花發而幽香;陽光還不猛烈,清風早已徐來。走累了,你可以在路邊的樹陰下歇息,一剎那白居易的“清泉石上流”就映入眼簾,無聲的泉眼從石縫裏滲出的潺潺細流讓你想掬一捧送往嘴邊,品嚐一下那割斷了人間煙火污染的清純。偶爾也有枯藤老樹,只是沒有昏鴉,有小橋流水卻無人家,有古道西風飛揚,卻沒有瘦馬斷腸人的愁苦。一不小心還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走着走着,我忽然羨慕起古人來,他們的生活是多麼愜意啊,連路也走得這麼充滿詩意。假如有錢的話,花一點銀子,僱一臺小轎,晃晃悠悠,一路傾聽鶯啼鳥鳴,與山水自然融爲一體。如今,我們只能夠用休息日,來此放鬆身心,品嚐休閒的生活滋味。

而風門古徑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那就是號稱蝨母仙的何野雲在這裏修仙,我沒有考證,峯上有個野雲巖,後來有人在附近建了廟宇。還有人在這裏修建了一堵文化牆,牆上刻着揭陽本土文化人的一些楹聯或是書法家書寫的詩詞作品。我沒有記住上面的內容是什麼,倒是同行的當地朋友背出來的一首詩引起了我的注意,隨記了下來,我沒有問及此詩爲何人所作,名爲《詠風門古徑》:“一谷蜿蜓去,雙峯傍地來。清風亦解意,長使徑門開。”詩中對風門古徑的地理形狀的概括描寫高度準確,融情入景,是地方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緣何落選?,無暇考究,還是看山去吧。

當地朋友說,風門古徑最怡人的時刻是在下午四時之後,日落之前,清風點翠怡人眼,滿目紅霞映青山。我去得不是時候,看來還要找找時間再去看看罷。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 篇4

風門古徑,慕名而來,未入古徑,一路引人注目的火焰花,如火如荼引領着我們前進。一樹樹繁華,惹得停車近前觀賞,鑲着黃色外緣的橙色花朵,細長的花徑,花形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飄動的花粉更像火藥似的飛散着,甚是美豔。

藍天白雲映襯下的火焰花,每一朵都熱烈奔放,隨風舞動婀娜多姿,如熱情的姑娘,歡迎遠方來客。這種深具南國風味的花,黃色和橙色的組合,給人朝氣蓬勃、晴朗新鮮的感覺,很有溫馨感,真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境界。

風門古徑,位於桑浦山將軍峯一尖峯與二尖峯之間的山峽,桑浦山是潮汕第一名山,而風門古徑在古代是出入桑浦山、溝通閩粵的重要通道,韓江和榕江二江環繞而過,江水依依又因“昔時同南濱海,北麓遍植桑樹”而得名。嚮往已久,乘着草長鶯飛好時節,風門古徑訪古探幽,放飛心情。

春風細,葉冒綠,柳絮輕,遠遠便望見石碑坊式的山門,古樸牌匾“風門古徑”、兩旁是“風調”與“雨順”,通過風門古徑牌坊望上去,一條石階構成的古道兩旁綠樹夾道通向幽遠。我們順着石階拾級而上,只因初春,樹木開始冒綠抽新葉,四處浮動着花草的芳香和清澈水潤的空氣,仿如隨手擰一把就能輕柔的攥出氧離子般。

在晨曦中,陽光、露珠、花草、樹木,融化了一切,生態與生命不分你我的靈動化爲一體,不時從遠空中傳來一二聲鳥鳴,在這片土地上,一切是那麼的和諧、空靈和美好。

“秋高風自疾,庭野月來幽”走過綠蔭古道,繞過亭臺樓閣、穿過奇巖怪石,領略一路無限清幽,順着石階古道,到達風格獨特的風門古廟,廟雖不大在周邊名氣卻不小,但見這裏香火興旺。古廟旁,一棵數百年的古榕樹,樹枝見證一路的風雨,多少春夏秋冬的輪迴在年輪中盤繞,小樹長成古樹,古樹上爬滿了老藤,藤蔓上長滿翠綠的葉子,老幹參天。古榕靜靜地守候着古廟,望藍天白雲縹緲,看榕樹下人來人往,時間融化了界限,把古往今來都連接在一起。

古榕樹前的仙泉井,近觀井中之水甚爲清澈,據說常年不竭、清洌甘甜。仙泉井右側是“桑浦山文化陳列館”,下方是“騰龍濺玉”大石柱,石龍栩栩如生朝着中間大龍柱,柱前托起的大石珠珠水涌現,甚爲美觀。古廟左側興建的碑廊,海內外名家墨寶琳琅滿目,爲風門古徑增添傳統又新鮮的文化氛圍。古道、古廟、老榕、清泉、碑廊、石刻、龍柱……融匯成一體,形成一處優美的自然景觀。

“雲霞映嶽見仙蹤,野嶺連天留聖蹟”到達古徑仙蹤,遙望寬廣平靜的江面,就像一條飄帶,蜿蜒奔向時光深處……一切經典且美好的事物終需經歲月的沉澱,包括古蹟。過了仙蹤牌坊,穿穴隙過石澗抵達神廟。一路向上,奇峯、怪石、異洞、清泉隨處可見,領略遊走於地道式石洞之雅趣,這裏還有很多民間傳說,古代名人墓碑,人文勝蹟薈萃。

平穩的山頂、靜寂的古徑、獨特的岩石,草木清明,真是一處悠閒的好地方。攀石壁登巖頂,眺望遠山,層層疊疊,儀態怪異的巨石更是交錯架砌蔚爲奇觀,宛如一幅美妙絕色的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