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隨筆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時令剛立夏,雖只是夏之初,氣溫已明顯進入季節,“消暑好去處”的話題不時被我們談論着,便有朋友推薦:炮臺的“風門古徑”不失是一個好去處。風門古徑位於揭陽地都,屬桑浦山脈。

風門古徑探幽散文隨筆

週日,風和日麗。一家人沐風而行,追隨着夏天的腳步。小車行駛在平坦的206國道上,不過半個多鐘頭,便入揭陽地都界。一塊藍底白字路標指向“風門古徑”。這是一個富於想象的景名,風之門,古之徑,一種天然古意先已佔踞了心中的好感。大凡風景勝地多依山傍水,山水靈氣相依託,相得益彰,風門古徑也不例外。

近山麓,遂見一石牌坊山門,背有八角涼亭翼然立於高處,其下流泉淙淙,形成一片小的瀑布。注入了亭下的圓形小池,水清冽見底,有三兩小孩捲了褲管,在裏頭張望着抓魚蝦。我們則穿過山門,踏上蹬道,層層遞進,直探勝景幽處。

山腰平臺,有何野雲廟,石鼓、古井、石廊、九龍柱,榕廕庇日,茗香縷縷。

前望茂林深處,有龍頸水庫,一如天池逶迤,飛鳥鑑影。行至此處,衆人已是熱汗涔涔。我們在古廟前石井邊流連,久違的石井,清冽沁心,令人心生親切感。遂上前探看,只見幽深的石井,水盈盈可作鏡,幾株藻類植物從堅硬潮溼的縫隙裏探出頭來,翠綠了一井的'風光。小孩不曾打過井水,央着大人讓出球桶,“呯”的一聲扔下去,吊上來的水總未及桶的三分之一。女兒跟着打了幾次,都沒打及一半,有點氣餒。我跟女兒說,打井水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不是人人都能打滿桶,如何用索去引領桶,使桶整個汆入水中,使之翻轉過來時,滿載而上。她胡亂應着,心已跑到別的興趣去了。

古廟左側有一老榕,茂密如蓋,相傳爲民間常傳的“蚤母仙”所植,蚤母仙的故事在潮汕民間流傳甚廣,俯拾便能道出曾從老輩人口中傳將下來的一兩則故事,據說“蚤母仙”爲元末山中道人,原名何野雲,年青時習天文、地理、土木建築,後來受挫雲遊四海,浪跡江湖,除惡安良,就像人們所熟知的濟公一樣,做了不少好事,造福民間。因其身上衣服破爛邋遢,常有蚤母跳動,外人便稱其爲蚤母仙,真名反而忘了。我們幾人團坐於古廟旁邊果林下石凳上,擺茶具、煮泉水、品鳳凰山茶,神聊海侃。古廟中善男信女進進出出,虔誠地焚香細禱心內事,縷縷檀香幽香繚繞回旋,撲鼻而來。混合着頭上密匝匝的龍眼花香,分不清風從哪邊來,又到哪邊去?

小憩一番後,我們又動身往新闢的山徑直上山巔野雲巖。野雲巖藏身茂林深處,遠眺如鳥巢搭在林間綠波里,行走山徑間,聞鳥聲相啼,忽隱忽現的山光水色,偶爾在視野中露出冰山一角,讓人放飛想象。腳下的路似乎變得更加有情趣了。

山頂上石洞、石室爲至高點。然而到達至高點,反而沒有在途中的美妙感覺。人在途中,有想象、有期待、有盼頭,登山也如人生呀!站在山頭,任拂面輕風吹呀吹,或撩起披肩的長髮,或吹皺輕柔的夏衣,涼爽至極,教人浮想翩翩,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