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古水溝探源散文

古水溝探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扶風縣絳帳鎮古水村北邊的莽原下有一個天然大水溝,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卻聞名遐邇。它離我們高中只有七八里路程,景緻還算不錯,就成了學生們常去的遊玩地方。我記不清高中時去過了多少次,但獨獨對最後一次記憶猶新。因爲那次,我不僅欣賞了水溝的全貌,而且探得了它的源頭。

古水溝探源散文

我同桌李保平是從外校轉來的,沒去過水溝,他聽說那裏的風景不錯,一直很想過去領略一下,只是不知具體所在,好幾次叫我帶他去。馬上快要畢業了,課業越來越緊,再不去也許就沒機會了,就在那年春天的一個下午,與他相約去了。

我們沿着學校門前的渭匯渠,一路說笑着逆流行了不到半小時,再向北走約二百米,眼前出現一個大峽谷,將東西綿延起伏的高原給切斷了。峽谷的入口處是兩方池塘:一方池塘是養魚的,水滿滿的,藍悠悠的,看不見魚兒的出沒,只是池面鱗波閃閃,遠處看去,彷彿撒滿銀片;另外一方池塘早已乾涸,有些地方露出大片的黑色淤泥,有些地方縱橫交織許多裂口,記得以前來時,這個魚塘裏的水還是滿的,還有大片的蓮葉與荷花在水中搖曳呢。保平說這就是水溝嗎?他顯然是有些失望,我說不是再往前走。

過了池塘,向北爬一個小土坡,就有一道三四米高的長滿野花野草的大土壩橫亙在眼前。登上大壩,腳下就是一片汪汪洋洋的湖泊了,一陣清風吹來,湖面蕩起了不盡的漣漪。放眼北望,只能看到左右兩個岸,卻不見水的來頭,只見一條彎彎曲曲的'綠色的帶子向峽谷深處鑽去——這便是全鎮裏有名的古水水溝了。

“這水是哪裏來的呢?”保平這麼一問,就勾起了我要去探尋水源的興趣。

我們沿着水溝西岸的山腰向北前行。腳下的羊腸小道曲曲折折、盤盤旋旋,忽上忽下似有似無。路的左邊是斷崖峭壁,右邊就是好幾米深的水溝了,稍不留神,就有跌入水溝的危險,幸好路邊生長了密密麻麻的樹木、藤蘿及野草,纔不至於讓我們寸步難行。走着走着,忽然就到了另一番天地:眼前出現了一大塊平地,是一大片蘋果樹,地頭坐落着一個很簡陋的土屋。我想這大概是誰家的蘋果園吧。立馬感到了口渴,想去討碗水喝,走上前去,見門上掛了鎖,就只好繼續行路了。雖然,沒能喝到水,我卻由此想到了詩人陶淵明,想到了他筆下的桃花源,心想:既然這個地方名叫“古水溝”,歷史肯定很早了,不知這裏是否也住過隱士,如果有,會是誰呢?

穿過了蘋果園,一個斜坡引我們鑽到峽溝裏去了。想不到本來還是很寬闊很平靜的水溝陡然就變成了一條窄窄的水流淙淙的小溪,更想不到還有幾個女人在這裏搓洗着衣服,說着閒話。問了才知道,她們是前面溝老頭村的。峽谷越來狹窄,我們就順着溪流的來嚮往向前走。不覺就到了東岸的山坡。沒走上幾步,半山坡上有一座廟,廟前有個涼亭。我們想在涼亭下歇會腳,走上前去就看見了亭裏的一口井,井口上沒有轆轤。沒有轆轤怎麼打水?掀開井蓋一看,不禁吃了一驚,想不到這半山腰上的井,水位離井口還不到半米,手輕輕一探,就摸到了那溫潤清澈的水。這回我們倆都以爲這口水井就是水溝的真正源頭了。欣喜之際,一個農民伯伯從這裏經過,說這只是一口吃水井,並非水溝的源頭。於是,我想起了一個諺語:“井水不犯河水”。

我有些氣餒,想要返程,保平卻來了勁兒,說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放棄的話就可惜了,不如再往前走着看吧。繼續前行,纔沒一會,我們就聽見了水流的響聲,下到一個小溝渠裏。就看到了一個拳頭大小的泉眼,“咕咚咕咚”地向外冒着水。走上前去,又看見草窩裏又有幾個這樣的泉眼在冒水。我想這肯定是古水水溝的源頭了。不遠處正好有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在放羊,經他證實確實就是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爲能找到水溝源頭而高興,就跪在那裏,先用雙手掬了泉水喝了一氣,接着用泉水洗了手臉,然後就把水往對方的身亡潑灑了起來……

找到水源後,我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歡樂,忘卻了時間正從我們手邊流逝,忘卻了長途跋涉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