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博爾赫斯的偶然世界散文

博爾赫斯的偶然世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博爾赫斯創造了一個奇詭的、充滿夢幻色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偶然”有時會充當主角,命運變得難以逆料,不可捉摸;精神與現實彼此交織,又互相顛覆,亦真亦幻,表現出一種殘酷的真實。人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尷尬和選擇。

博爾赫斯的偶然世界散文

一個自由思想者的《馬可福音》

博爾赫斯在這篇以《聖經。新約。馬可福音》爲題的小說中,對“福音”進行了一次顛覆。

一切都因爲那部《馬可福音》。

埃斯比諾薩是一位自由思想者;或者說他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青年似乎也不爲過;因爲他對世上的事情一貫就抱着無所謂的態度。一次他去表哥的莊園度假,被洪水所困,於是這才把他與那裏的總管古特雷一家聯繫在了一起。生活中不乏這種偶然的事件,因此纔會不斷演繹出許多關於命運的故事。不過在這裏敘述者講述的可不是埃斯比諾薩和古特雷一家與洪水搏鬥的故事,而是由《馬可福音》引發的一起荒謬的事件。

開始埃斯比諾薩覺得,古特雷一家很難溝通,“他們幾乎不開口”。他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他們的血液裏仍殘留着一些冥頑不化的東西。可是埃斯比諾薩並不知道,其實這種潛伏在人的血液裏的東西纔是最可怕的。因爲無聊,埃斯比諾薩找到一本《聖經》,把其中的《馬可福音》念給他們聽,沒想到他們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於是他覺得原來“他們的血液裏就有宗教信仰。”也許正是人血液裏的一些東西決定了“從古至今人們老是在重演兩件事:一條迷航的船在內海里尋找嚮往的島嶼,一個神在各各他給釘上十字架。”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地尋找,而結果又尋找到了什麼呢?一條迷航的船,人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古特雷一家也在尋找;埃斯比諾薩“在房間裏和走廊轉悠時,古特雷一家彷彿迷途的羔羊似的老是跟着他。他朗讀《聖經》時,注意到他們把他掉在桌上的食物碎屑小心翼翼地收集起來。”這簡直就是耶穌虔誠的門徒。然而,誰也沒想到,古特雷一家正在悄悄地醞釀着一個荒謬的“造神”計劃,而且一切正在暗中付諸實施。沒有比潛伏在血液裏的東西更冥頑不化了。對於古特雷一家來說,正是由於《馬可福音》點燃了他們血液裏的那些冥頑不化的東西。埃斯比諾薩卻被矇在鼓裏,渾然不覺,直至終了:

古特雷他們一家“三個人跟在他背後。他們在石砌地跪下,請求他祝福。接着,他們咒罵他,朝他吐唾沫,推推搡搡把他弄到後屋。姑娘直哭。埃斯比諾薩明白門外等待着他的是什麼。他們把門打開時,他看到了天空。一隻鳥叫了;他想:那是朱頂雀。工具棚不見了;他們拆下大梁釘了一個十字架。”

誰能想到,埃斯比諾這樣一位自由思想者,到頭來竟然被一種冥頑不化的東西逼到死角;而且命運居然讓他如此尷尬,而無可選擇。《馬可福音》沒有給他帶來福音(他也沒有指望得到福音),反而讓他成爲古特雷一家造神的犧牲品。

無可奈何的“尼爾森兄弟”

在《第三者》這篇小說裏,故事敘述者聲稱“我認爲這個故事是舊時代城郊平民性格的一個悲劇的縮影。”但睿智的博爾赫斯顯然不是僅此而已。

在介紹尼爾森兄弟時,博氏似乎別有用心地首先提到他們家裏的那本破舊的《聖經》,兄弟倆家徒四壁,這是他們家族絕無僅有的一本書;這連他們教區的神甫也覺得詫異。然而這彷彿暗示着這對兄弟在艱難困窘的生活中,仍然有一種潛在的精神依託;因此,他們同甘共苦,相依爲命;在當地人的眼裏兄弟倆簡直就是一個人,“你得罪其中一個就會招來兩個仇敵。”

然而,當老大克里斯蒂安把胡麗安娜帶回家同居時,從此,這個女人便使兄弟倆陷入尷尬的境地;成了他們感情的潛在危機。對此,兩人都清楚,只是心照不宣。爲了維繫兄弟情感,避免危機爆發,兄弟鬩牆;兩人都爲此作出了努力。隨之,老二愛德華多也從外面帶回一個姑娘,可是他並不喜歡“沒過幾天,又把她轟了出去。”顯然,他也喜歡上了老大的那個女人胡麗安娜,於是他陷入到深深地痛苦之中。這樣,老大隻好作出“姿態”決定讓胡麗安娜爲他們兄弟倆共有;這種無可奈何的.骯髒的苟合(儘管他們也感到丟人),似乎緩解了兄弟倆之間的感情危機。其實不然,因爲愛情是人的天性中最自私的東西,是無法調和的;一切精神和理性的東西,在她面前只能顯得蒼白無力。兄弟倆就這樣,似乎過了幾個星期相安無事的日子。可是隨後“兩人存心找茬兒,老是鬧些矛盾,表面上彷彿是爭論賣皮革,實際談的是另一回事。爭吵時,克里斯蒂安嗓門總是很高,愛德華多則一聲不吭。他們互相隱瞞,只是不自知而已。”同時,由於胡麗安娜對老二產生了無法掩飾的好感,這就使得兄弟倆的感情危機一觸即發。然而,這時理智佔了上風;於是兩人商量,決定快刀斬亂麻,賣掉胡麗安娜;重新恢復他們以前那種男子漢的生活。他們自以爲這樣就可以解除痛苦和煩惱;維繫兄弟間的情感;其實這隻能是自欺欺人罷了。而現實的情況卻是:他們仍然經不住誘惑,各自又暗中去賣掉胡麗安娜的那個妓院,找那個他們共同喜歡的那個女人;終於有一天,兄弟倆在妓院邂逅了;面對尷尬和無奈,兩人只好再把胡麗安娜從妓院贖回來。於是他們又回到以前的狀況。由於這次兄弟倆的互相的欺騙,使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到了崩潰的邊緣,“該隱的幽靈在遊蕩”也許兩人誰都不願意作出像該隱那樣的事來;然而又別無選擇,最終只能讓胡麗安娜這個不幸的女人作爲他們兄弟感情的犧牲品。老大親手殺死胡麗安娜,並與老二一起將她埋掉。難道事情就這樣了徹底結了嗎?沒有:“兄弟倆幾乎失聲痛哭,緊緊擁抱。如今又有一條紐帶把他們捆綁在一起:慘遭殺害的女人和把她從記憶中抹去的義務。”

面對現實,尼爾森兄弟雖然作過多次選擇,但最終都沒有選擇互相殘殺;這一點看起來他們似乎要比那位埃斯比諾薩幸運,因爲埃斯比諾薩畢竟沒有選擇;但他們仍然以另一種悲劇的形式收場,而這種悲劇性似乎比那種兄弟反目,拔刀相向,表現得更加深刻,更加耐人尋味。

愛情原本就是自私的,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也是人的一種無奈。它是潛伏在人的血液裏的一個冥頑不化的傢伙;正是這傢伙把尼爾森兄弟逼到死角,而不自知;也正是這傢伙,讓人類愛情的悲劇一幕又一幕;一代又一代地上演着。

永遠的《南方》

《南方》說到底還是人面對現實的選擇。這一次主人公達爾曼先後經歷了兩次生與死的選擇,而他的第二次選擇,卻使他在精神層面上得到了一次昇華。人雖然不能像貓那樣生活在永恆當中,但人可以在生活中領略瞬間的永恆;這是貓做不到的。

因爲一次偶然的事故,使達爾曼住進了醫院,;在飽受肉體和精神的痛苦折磨中,他覺得生不如死,這時候,死是他一心向往的;當時如果能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想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然而,事實上他只能對死做一次被動的選擇。

結果達爾曼終於奇蹟般地康復了;他從死神那裏又逃回到現實生活中。

現實是殘酷的、荒謬的、不可理喻的;

命運既然讓達爾曼作了一次“生不如死”的選擇,似乎冥冥之中還要讓他再做一次“死不如生”的選擇;這是在一種精神的支撐下,對死的一種主動選擇;這是一種“生”的極致。達爾曼正是爲了這種“生”寧可選擇死。

一個非常老的男人背靠櫃檯蹲在地上,像件東西似的一動不動。悠久的歲月使他抽縮,磨光了棱角,正如流水磨光的石頭或幾代人錘鍊的諺語。他黧黑、瘦小、乾癟,彷彿超越時間之外,處於永恆。

這就是達爾曼在南方的一個雜貨鋪裏見到的那個老人的形象;很顯然,老人身上集中體現了一種南方精神;或者是一種南方精神的象徵。這正如達爾曼喜歡的那本不朽的《一千零一夜》一樣;爲了這本書他幾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療養院裏出來“他帶上這本書出門就表明不幸已經勾銷,是對被挫敗的邪惡力量一次暗自得意的挑戰。”可見達爾曼是一個非常重視精神生活的人。當雜貨鋪裏的醉漢找達爾曼尋釁時,起初他並不想理睬,他於是“打開《一千零一夜》,似乎要掩蓋現實。”這是一種主動迴避,也是一種選擇,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現實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

那個長相粗魯的醉漢走到達爾曼跟前,一邊罵聲不絕,一邊掏出匕首。可是達爾曼沒有武器。命運再次將他逼到死角。這時,蹲在角落裏的那個老人,朝他仍去一把亮晃晃的匕首。達爾曼再次從他身上看到了南方精神“彷彿南方的風氣決定達爾曼應當接受挑戰。”當達爾曼從地上撿起匕首時,他立刻意識到這是怎樣的一次挑戰;對不慣於玩刀子的他來說,接受這樣的挑戰意味着他將他死於拼殺,死於械鬥;顯然,這是他對死亡的一次主動選擇。南方的精神促使他去領略那超出時間之外的——瞬間的永恆。

注:《馬可福音》、《第三者》、《南方》:《博爾赫斯小說集》(浙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