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從高處着眼,於低處行走,用心譜寫散文

從高處着眼,於低處行走,用心譜寫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讀完《百姓中國》第四期後,給我的感觸是,網站正在努力打造一份真正貼近百姓生活的刊物,詩者努力寫着貼近百姓生活的詩文。誠如古箏在詩“江南,江南”裏第一首詩歌“關於春天”裏描述的一樣:“所有的樹木,所有的青草,所有的河流/都被四月的春風染綠了。惦記江南,我知道/你把每張日曆都擠出酸酸甜甜的汁液”儘管詩歌從韻律角度講,其旋律美感還不夠,但卻足已到出江南的美,江南那片熱土上百姓所期望的所守候的期望中流露出的深切情懷。北在北城之“父親的那雙布鞋(三首)”,更是從生命的低處道出了一輩人生活歲月的艱辛與平靜,追求不在於口號,不在於多麼崇高的夢幻,而是實實在在的於平凡生活裏締造着最簡單的不平凡。而我們的詩者,能夠低下自己的幻想,低下自己的頭顱,低下自己的指尖,用心去品味生活裏最單調最普通的一刻,用心去撫摸平凡裏最不平凡的世界,其詩歌必會流出打動人心的旋律。

從高處着眼,於低處行走,用心譜寫散文

其實,百姓,平常話題,即爲最最樸實的語言所表達出來的那有着濃厚氣息的更貼近生命本質的原始狀態,因爲貼近土地的身體是最百姓的生命,那不只是勞動,也不只是底層,那是生命的蘊育之所,是良知的啓迪之門。

古有詩三百,近有詩千家,那些口口相傳的用以解除勞動之辛苦的自然天成之句,在起伏的土壤上流傳成膾炙人口的名篇,且不談執筆收集之人的功利,而其本源依舊是大地裏長出的莊稼般蔥翠之生命的本色,像野韮菜般,雖然不夠靚麗,卻充滿迷幻般的生命氣息。

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物質的豐富,精神世界也該實現向更高層次的跨越。哲學認爲,物質決定精神,在進入市場經濟跌宕起伏的時代裏,物質世界已經趨近於極大豐富的層面,而精神世界卻出現了荒蕪的景象,有時更能感覺到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微妙。回首當下詩歌現狀,難免會因一些文壇的措詞而感嘆一番,雖不是心底的語言,卻也是一種現實的反映。高高在上的是天庭,那不是百姓的尋常生活,很多人說寫一寫民生,寫一寫底層的生活現狀,似乎這就貼近了生活,貼近了大地,我個人不覺得這就是真正的貼近。詩歌從真正意義上的貼近百姓,貼近民生,貼近大地,並不是以是否書寫了民生疾苦、是否書寫了達官顯貴來區分的,而是以其表達的方式,能夠讓更多人的接受,並能直接切入口中心中,抵達到精神世界裏,才能被流傳,才能成爲真正的百姓心頭文藝。“我是覺得不論詩體如何,只要是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或是將景物鮮活的描述出來,纔是一個好的詩。”——友人新燕如是說。作爲一個經商於亂世的女子,讀過第四期《百姓中國》電子詩刊中的一些詩歌后能這樣說,也可以說是直接道出了對現在中國詩歌的一些民衆看法。

而《百姓》詩刊是依附百姓論壇爲主要選稿基地的一個電子刊物,主要刊發一些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關注民生、關注百姓的詩歌。努力在詩歌的文學性和大衆性之間尋找一個切入點,讓詩歌走進百姓,讓百姓走進詩歌。我想這個努力的方向已經開始向真正的百姓身邊靠攏,並積極地挖掘更深層次的關注於民生關注於百姓生活的詩歌樣本,尋找更直接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細細讀罷本期的詩歌,我們應該爲編輯的辛苦和作者的努力獻上深深感謝。那些細膩的觀察,放低的角度,白描般的.詞句,以及貼近大衆的生活態度都非常讓人感動。編輯備註上的按語,更是對詩歌起到了點睛的作用。作爲一個讀者,我覺得,貼近百姓貼近民生,不僅僅需要的是詩者能夠低下頭來寫他們面對的那個層面的生活,而更應該以能讓他們接受的語言進行書寫。再低的生活用純粹的文化人的概念去書寫出來,依然無法達到口口相傳的要旨,便無法起到流傳或完全的作用,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言。

縱觀今古,橫攬中外,能夠流傳廣泛的詩歌莫不是語言自然流暢,旋律優美可誦,格調質樸自然。不僅僅是歌誦生活本質的存在,更有大量浪漫主義的寫意詩歌傳於浩渺人間,其核心的原因就是這些詩歌有着極爲質樸的語言風格,容易爲人們所接受,能夠自然而然地實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口頭流傳。詩歌本來就是雅俗共賞的一門藝術,不應該只爲調侃於高閣之間,更應該流傳於世。這不是一本刊物能力所及,是需要更多的詩者在多種角度觀察體驗了這個世界之後,採用日常生活中的質樸自然的語言把物質到精神的過程進行再加工,而後以詩的形式展示在人們生活中間。

廢話就不過多地寫了。作爲一名熱愛詩歌並努力尋找更爲質樸表達的尋路者,我期望也相信,《百姓中國》詩刊以其堅持不懈的態度和一顆熱忱於平凡的心態,必將能夠從容而坦然地編織出一片結合了詩與歌的貼着地平線行走的田園,能夠締造出切實貼近百姓生活的詩歌海洋。

後記,這文爲應友之邀爲其所編輯的《百姓中國》電子詩刊所寫的一篇讀後感,鑑於內容所限,對一些詩歌平民化大衆化的想法並沒有完全展開。思考仍在繼續,詩歌依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