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鄰里之間的散文

鄰里之間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古人認爲,鄰居是六大親系之一,所以又叫做鄰親。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親戚距離遠了,也抵不上近鄰。 “豆花似解通鄰好,引蔓殷勤遠過牆”。長長的豆莢蔓上綴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它們似乎也瞭解鄰里當和睦,曲曲彎彎地爬過牆頭,好象是去慰問隔壁鄰家。

鄰里之間的散文

記得小時我們全家住在鄉下,鄉里總是以一個自然村爲羣居,還都有點沾親帶故的關係。就算有的是外來戶,住得久了,就像是一個大家族了。三五戶人家,或七八戶爲一組,房屋大都是依水而建。這樣吃水、用水就方便了。儘管一個村子可能只有一個可供浣洗的石塊,鄉親們都亦樂此不彼。把家裏的大碟小碗、衣服鞋帽都拿到河邊去清洗。鄰里聚在一邊清洗,一邊閒聊。張家長,李家短,有時就是從河邊散開的。待看到有的人家已是裊裊炊煙升起時,母親就會急忙也趕回去給我們煮飯了。

鄉里鄉親,鄰里之間,那種自然親近的關係總是讓人溫暖。當出嫁的姑娘回孃家時,自然受到鄰居的關注,當然也少不了說道,哪家姑爺有本事,誰家姑娘一回家就犒勞全家。如水的日子靜靜地在村前小河裏流淌,鄰里之間的親密也是如魚得水,誰也離不開誰。 人到難處鄰里來,東家有難,西家來幫。一家喜,全村賀。同悲共喜之間,鄰里關係自然就親密了。小時候,我經常是端着飯碗跑到鄰居家吃飯,按我母親的說法,小囡總是覺得別人家的飯好吃,別人家的菜香。也許是因爲我自小體弱多病。母親聽說穿百家衣,吃百家飯,能少生病。於是我算是在鄰里之間長大的孩子,能夠經常受到左鄰右舍的關照。

漸漸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搬進了城市,住進了樓房。鄰里之間好像因爲高樓的阻擋,越來越陌生了,就算是樓上樓下,也只是見面點頭露個笑臉,不言不語。一種很陌生的感覺,自然沒有親近的關係。若是能夠遇上素質高的鄰居,就算是自己的福氣了。“鄰居好,勝似寶”。不會因爲衣服滴水、桔子皮亂扔、地板咚咚響而羣舌。人上一百,五顏六色。自然什麼樣的人都有。明?吳承恩《西遊記》:“雲來霧去,走石飛砂,唬得我一家並左鄰右舍,俱不得安生。”我曾親眼目睹左右兩家爲一個垃圾桶的放置而由爭吵上升到辱罵,最後動起手來。大家都抱着“自掃門前雪”,自然這樣一個公共垃圾桶放置在哪個位置就大傷腦筋了。史料記載,古代有一則鄰里之間解決糾紛的`典範:兩個大戶人家因院牆鬧意見互不相讓,訴上了縣衙。其中一家有人在朝爲官,就寫信請求幫忙。數日後收到回信,信中只有四句擲地有聲的詩“千里捎書爲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有一句三字經說得好:“鄰里睦,勝金錢;萬民和,齊翩躚”。在城裏住得久了,越發地懷念鄉下的鄰里之間的那種親近。儘管社區偶爾也會開展活動,那好像自然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輕人每天都忙着上班,防盜門緊鎖,又怎麼有時間去建立鄰里之間的親密?現在就算是回到家,也是關起門來用手機聊天。鄰里之間反而越來越陌生了。

站在自家的陽臺,冬日的陽光溫暖地透過窗戶照進來,看着對面的高樓,一種淡淡的陌生的感覺油然而生,是我的思想太陳舊?還是這個世界越來越隔閡?左鄰右舍,沒有親情,沒有約定,緣分讓我們相聚在一起。或門庭相對,或牆壁相隔。沒有血緣,卻有說不盡的緣分。不是親人勝是親人,珍惜緣分,真誠待人。鄰里之間的友好關係是社會和諧環境中的一朵鮮花,這朵鮮花需要鄰里之間來呵護,才能在彼此心中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