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雨後情思散文

雨後情思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昨天開始的雨終於停了,天還是陰的,不知道雨什麼時候有興趣再下。房後水塘邊打着白傘垂釣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走了。水面也沒了漣漪,恬恬地,等着輕風颳起新的波紋。有隻小鴨子的,這回兒不知道去了哪裏。坐在窗前,望出去除了樓房,就是綠樹,就是車水馬龍的聲響,就是三五成羣的飛鳥,就是樓下一位婦人和孩子的說話—說的是什麼聽不明白。

雨後情思散文

心思就往遠處飛去,就到了老家的那個小院落裏,就看到牆上慈祥的面孔。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身在他鄉,更能感想當年少小離家對於父母和弟妹們的影響。因爲我的離開,家裏沒了勞力,父母便擔負了更多勞累,妹妹們也少了學習機會。這也是我時常覺得必須擔當對妹妹們更多義務責任的地方。聽着樓底車子路過輾起的水聲,享受着雨後清涼,更能讓我想到在家鄉,這炎熱的時節里人們怎樣坐在樹下喝着茶水搖着扇子等待太陽的墜落;想起三夏時節,父母曾經流落在土地裏的汗水;想起我們怎樣一大早就關上門窗,熬過每一個漫長的日頭……

今天又讓我想起2002年的這一天。噢,已經過去10年了!那是兒子初中畢業的假期,動員了父母加上我們三口,一起去北京旅遊。這次旅行創造了我家歷史上的數個第一:父母妻兒都是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旅遊、第一次到海邊下海、第一次登上山海關、第一次到西安看兵馬俑……上飛機的時候還在炎熱的戈壁灘上,2小時航程後已經在細雨霏霏裏到了北京,年邁的父母興致勃勃,接我們的小曹已經駕車等在門口……正是這次旅行,讓我沒有留下更多遺憾。因爲在此之後的幾年裏,父母先後辭世。我總在想,有許多事情似乎是註定了的,比如這次帶着父母的“生命”之旅,假若再有廷宕,眼望着父母離開的時候,將情何以堪!

一夜聽雨,時而也能想起詩聖,想起他的“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呵呵,他的茅可曾捲到南郊現天我呆着的地方?前幾年曾經去過杜甫草堂,看過複製的杜甫生活的環境。把情景位移到更晚的秋風8月,在雨天裏換位感受,確能感受到他飢寒窘迫下的憤怒與無奈,以及這種情狀下生髮的胸懷。成都是一個安逸的地方,但是任何安逸舒服的地方都是建立在基本生活條件滿足下的,沒了一間擋風遮雨的空間,“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狀況下,怎麼會有什麼安逸不安逸呢!換作今天,杜甫老人家當屬於連經濟適應房都住不起的人家,房不遮風,牀不暖被,怎麼可能生活得快樂!那些當年“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後裔們呢,是不是已經成爲蜀中名流,或者座上貴賓?這是極可能的。公然抱茅者也許是更貧困的孩子們,他們被父母安排了每天“抱茅”—撿柴的數量,偶爾得到一捆茅草,怎麼可能輕易放下!依照貧富換代論,這些抱茅者今天成爲人物也是可以預期的,或許他們還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早已不用“公然抱茅”的勾當。時勢轉換,人心變化,總離不開一定時代背景的。

我還是想着我的小城。那裏可無法享受這樣的豪雨。如果說這裏預報下的是中雨,連續一天多,到了戈壁灘那就一定是大雨,就會成災。雖然我們天天盼着有云來雨,但我也知道更多是癡心妄想。人是需要些癡心妄想的,這樣才能在某種環境下夢想另一種生活,日子纔不會枯燥乏味。戈壁深處降水幾十毫米蒸發幾千毫米的現實生活裏,我們忍受的乾燥、風沙、鹽鹼,一切都是那麼直接銳利,一切都是那麼直來直去,與南方的環境比對好像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裏。但就是在這樣的世界裏,人類卻在創造奇蹟。我有點兒明白這個世界的另一種平衡。跟所有事物一樣,利弊相當,得失相對。給了你這樣,抽去了你那樣。這也許就是對於我的小城的最好解釋吧。

我還是想說看見的不同。在我的小城一有雨,鳥兒們就安靜得像躲藏在天國裏去了;這裏可不一樣,雨下着,鳥兒還叫着。我才知道什麼是適應環境的能力。好比這裏的人們一樣,經常在雨裏,行走自如,該幹嘛幹嘛,可不像我們哪兒,來一場雨,人們就歡呼雀躍“老天放假了”,都靜靜地坐在屋裏炕上椅子上看着天井裏的雨,聽着從雨漏裏嘩嘩流下的水流,期待着好雨來得更多些。

因爲不同,所以相同,就是在這個雨天裏讓我得出的最終結論—無論在哪兒降落的,都是水,是這個世界上的水,是從戈壁沙漠或者海邊蒸發而來的物質,是從故鄉或者他鄉雲遊而來的一些消息。

2012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