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隔代教育是多數家庭無奈地選擇的散文

隔代教育是多數家庭無奈地選擇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妻子在學校附近開了家小玩具店。下班時間,我常去店裏幫忙,常常見到一些孩子任性地要買某種玩具,爺爺或奶奶身上沒有帶足能買此玩具的錢時,孩子不與理會,哭鬧是小事,甚者拳腳相加於長輩;有的孩子在晚上九點來鍾還來小店買零食,我問她們,這麼晚了,幹嗎一個人出來,小朋友奶聲奶氣地(有的尚且口齒不清)說,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在打麻將。肚子餓了,媽媽就給錢買零食吃;有的明明是男孩子,性格卻極具女孩化,一問方知是隨單親母親生活的孩子。

隔代教育是多數家庭無奈地選擇的散文

時代日新月異,“他鄉遇故知”已經可能沒有古人的那份激動;“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再也難以束縛青年人;“子不教,父之過”或許也要改改說詞了,很多孩子在幼小時已然不知“爸爸去哪了?”,僅僅能在過年過節時短暫相處。

交通運輸與信息服務業迅猛發展提供了便利,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爲罪魁禍首,爲消化經濟資源開發利用效益不高地區勞動力,年輕一代外出打工成爲必然趨勢。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給社會帶來了鉅額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新的詞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問題已然存在,且是一個頗具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在網上搜索“隔代教育”,發現已經有許多媒體和專家、網友在關注這一新時代的產物。我已經體察到它正在影響着青年一代的生育觀,影響社會綜合素質。社會和個人都必須順應這一難以逆轉的形勢,做好準備,積極應對,爲培養下一代,提高下一代綜合素質羣策羣力。

春節前,平常在發達地區蝸居的打工者潮水般返鄉;春節後,這些人又如候鳥般成羣結隊地外出。相聚期間,親朋好友間的客套、慶賀、置辦酒席與參加酒席佔據他們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孩子的教育難以在這期間得到彌補。他們除了給孩子買更多的玩具、給更多的零花錢外,有的連孩子撒嬌的機會都難給,更別說教育孩子了,很少有人能給孩子德、智、體、能方面的補償。教育問題自然而然還是落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長輩肩上。

所謂“隔代親”是指老年人對孫輩的寵愛,過分寵愛無疑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加之孩子的父母有不少是獨生子女,很少是超過兩孩的。祖輩應傾泄在兒女身上的愛早已轉移到孫輩身上。祖輩對孫輩的愛是無可置疑的,祖輩的文化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於最好老師這一角色、任務,祖輩中有一部分人能勝任,自然也有一部分人是難以勝任的。

日前,我因工作原因遇上一位八0後女性媒體工作人員。她說,她在南昌工作,丈夫在浙江工作,公婆在上饒農村生活,父母在吉安農村生活,結婚雖有幾年了,但一直沒想要孩子,有些害怕要孩子。“我有孩子了,我就得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好的教育條件,如果我親自帶他,就會影響工作,不親自帶他,又會覺得虧欠孩子,所以很糾結。”。因爲她既想要在工作上幹出一番成績,又不想讓孩子成爲隔代教育的人,所以遲遲沒下要孩子的決心。與這位女性相似的情況在當今青年當中絕非少數。我猜想這位女青年公婆、父母或許急盼着孫輩的到來,或許他們做好了教育孫輩的準備。我以切身體會說,我的兒子才21歲,畢業後在外地打工,工作很忙。我能夠想象等到他結婚生子後,孩子難以隨他一起過居無定所的生活。他或許也難以爲孩子成材提供必要的教育。怎麼辦?等他有孩子時,我可能就要扮演隔代教育的角色。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已暗暗下氣力努力學習英語、數理化、古現代漢語,目的是到時能輔導孫子的學習。女記者說,不是每個人都象我一樣,在即將退休的年齡還能去學習英語、古代漢語與文學寫作、數理化的,大多數的人還是缺少給孫輩良好教育能力的。我想女記者的當心並非沒有道理,象她一樣糾結的女青年也絕非少數。

隔代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已然無法迴避。只有個人與社會共同來想辦法才能解決。我盼望有很多有能力的社會工作者志願奉獻愛心,無私地爲教育孫輩出力,加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徹底解決孫輩整體教育水平問題,才能讓兒輩們放心地生育,安心地在外工作,才能讓我們的種族高素質地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