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記一條小河抒情散文

記一條小河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母親打來電話說他們又開始抽砂了,河堤已經塌進河道里了,家裏承包的護堤林也都陷進了河裏,我愣了一下,沒有說什麼,只是嘆了一口氣,心裏想到他們終究還是這樣做了。

記一條小河抒情散文

和許多的農村一樣,我的家鄉也坐落在一片青山綠水中,流經村子的小河帶走了我歡聲笑語的童年,也留給了我青春美好的記憶,許多的印象中小河就像仙子一樣的美麗,她從東南方的山谷中蜿蜒的走出來,猶如一絲綵帶系在了嶺北的小平原上,將甘甜和清涼帶到了這一方鄉土上。

潺潺的流水下是青翠碧綠的水藻,小魚小蝦就自由自在的穿行在其中,有的時候還會看到橫行的螃蟹揮舞着大鉗子肆無忌憚的驅趕着驚慌的泥鰍,而河蚌多半的時候只是靜靜地躺在河底的泥沙中懶洋洋的一動不動,那個時候還會看到鱔魚扭動着如水蛇般的細腰在河面上穿行而過只留下一道細細的波紋,還有那張着大嘴兇惡的鮎魚,白天的時候它們趴在洞穴裏睡覺,晚上則在河底的軟泥中尋找食物。總之,小河是鄉民們的瑰寶是上天最美麗的饋贈,他們把她當做女兒一般的疼愛。

春回大地的時候,小河就解凍了,堤岸上的柳樹垂下了萬千的絲絛,河灘上開滿了各色各樣的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鮮花,蝴蝶穿梭在其中翩翩起舞,薄荷散發着清新的香氣四溢在空氣中醉人心脾,不久之後就會在河牀上看到烏壓壓的一片片小蝌蚪在河水中成長起來。而夏天到來的時候,天氣也變得炎熱起來了,村裏的老人們就會搬一把躺椅來到小河邊上的護堤林中休息養神,常常是一把扇子一壺茶几個人一坐下午就過去了,而孩子們則會在不遠處的淺灘中游水沖涼。儘管是許多年過去了,可在記憶中還常常會勾起這樣的一幅畫面,小的時候每到夏天爺爺就會帶着我們幾個孩子到小河邊沖涼消暑,而他所做的只是在不遠處看着我們,小孩子們調皮,相互的嬉戲潑水打鬧,那個時候水很淺很清,就會看到許多的小魚兒圍繞在我們的腳丫邊歡暢的游來游去,以至於後來再想起此情此景時就會不經意間的浮起老子講的那句話:“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蟲毒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這個時節小河漲滿了水,秋天本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兩岸的莊稼一片豐收之象,這又不得不使我想起了那篇樸素的課文:“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飽,高粱漲紅了臉,玉米笑彎了腰。”我想這一切應該也有小河的功勞吧。再往後,過了霜降冬天就來了,潦水盡而寒潭清,一場大雪過後小河宛若一個柔媚的姑娘,沐浴在一片聖潔之中,然後安安靜靜等待下一個輪迴的開始。

直到後來…後來,我們的日子紅火了起來,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漸漸地漸漸地小河變得不再清澈了,她失去了往日應有的容顏,有人給她帶來了憂傷,他們放肆的捕獵着她的子民,把污濁的髒水倒進小河裏,還在她的河牀上採砂挖出了一個個的深坑,小河哭泣了,生活在她臂彎裏的子民們也哭泣了,春天的時候再看不到盛開的鮮花,夏天的時候也看不到嬉戲的孩子,秋天兩岸的果子也不再甘甜,而冬天也沒有了肅穆的莊嚴。

從記憶中走出來,來到當下就是去年。去年回家母親告訴我有人在村子東頭的河灣裏採沙,我問道國家不是禁止在這麼窄的河灣裏採砂嗎?母親沒有說話。我獨自一人去採砂點看了看,的確,這裏已經採出了一個近千米長百米寬的水池子了,河道也已經嚴重變形了,我問旁邊的放羊老大爺這池子有多深,他回答說最少10米,池水在風的搖動下不斷撞擊着兩岸的堤壩,層層剝離着護堤的壩泥,護堤的林木已經露出了盤結的青根,還有許多已經倒伏了下去,和老大爺交流起來,我說道這樣下去可真是不行啊,下面都淘空了一旦漲水這堤壩就會有垮塌的可能,老大爺說是啊,到時候這兩邊的田地都保不住了。

後來母親說他們原本打算在村南採砂的,只是迫於村民的壓力才選擇了較遠的村東河灣。可是現在他們終於這樣做了,不但做了而且更是變本加厲,母親在電話裏告訴我已經有村民自發組織起來抵制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爲了,甚至幾個大膽的村民以放火燒燬採沙船的方式來表達抗議了。

我想一樣是同處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爲什麼要做這樣的傻事呢?如果僅僅是爲了採砂所帶來的那點利益就可以不顧後果做傷害子孫後代的事情,那就真是太不應該了,一個原本清澈平坦的小河在她的河牀上被抽出一個近10米深的巨坑,這是一幅多麼可怕的`景象啊,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對兩岸的堤防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護堤一點點被吞噬下去,然後就是堤外的田地,一旦遇到多雨的季節,誰也不能保證堤岸還能不能保護村落的安全。

再往後,我離開家鄉開始忙碌自己的事情,再次得到關於小河的消息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母親告訴我說他們已經停止採砂了,再不允許在小河裏採砂了,這個消息對我來說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慰藉,況且我還是個懷舊和敏感的人,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年代裏,能留下一些讓人“憑弔”的東西多少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古語有言:“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這段話要表達的意思是不擇手段地破壞生物資源,就會使祥瑞動物銷聲匿跡,其實在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古人強調維護生物的生長髮育和繁殖,爲構成一個美妙的人類生存環境所必不可少。同樣的,短見的爲眼前的利益驅使而不惜毀壞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損失也是無法估量的。道家對此也有美好的說法:“至德之世,萬物羣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羣,草木遂長。故其禽獸可系羈而遊,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人類與禽獸居”。他們這種追求心靈安寧,嚮往與自然萬物和平相處的言論,真實反映了一種人類的美好理想。

可是呢,無論怎麼說,直到今天,我也已經明白了那些過去的日子是不可能再回來了,如今的小河也已經不是昨日的小河了,或許這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和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只是希望這種轉變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歡欣而不是更多的煩惱,有的時候一個人獨處時心中總會泛起百樣的惆悵,在煙霧繚繞中也會情不自禁的問自己——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