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醉憶龍門散文

醉憶龍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啊……”一曲一首經典老歌《洪湖水浪打浪》,唱出了洪湖的波瀾壯闊。

醉憶龍門散文

風兒暖暖,樹兒翠綠,江水悠悠,船兒盪漾,黃色的油菜花在綠樹叢中若隱若現,一架高鐵天橋,橫跨碧波之上,不時有銀白色的高鐵飛速而過。這裏是江南水鄉信州,千年古鎮沙溪。

都說一江春水向東流,上饒信江卻悠悠西去,融各路支流,浩浩蕩蕩匯入鄱陽湖。在信江岸邊居住多年,習慣於居高臨下,賞兩岸美景,來去匆匆,觀春潮秋汛,如今下河堤,過通道,登上前往龍門額的木船,貼着水面綠波清柔,放眼天藍水碧樹綠,忽然驚豔於上饒母親河——信江,另一種清新自然、曼妙靈動的美。

  一、捕魚爲業

龍門額是信州區沙溪鎮向陽村的一個自然村,依山傍水,龍門額人世代靠水吃水,捕魚爲業。不知當年的龍門額人是如何捕魚的,但捕魚人的苦與樂,應該都是一樣的吧。

就我所知,以前水裏捕魚的方法很多。小溪裏捕魚,可以攔個小水壩,中間留一道狹窄的出水口,然後在出水口下方放一個大竹簍,或者竹筲箕,再加些石頭壓穩就行。溪水更大一些,就鋪一塊用竹片編織而成的竹列,讓溪水嘩嘩地從上面流過。要不了多久,那些順流而下的小魚小蝦,就成了設局者的囊中之物。

夏天,男孩子們喜歡聚在河裏洗澡。只要有人起頭,他們會用花小半天時間,精心地扎一排長長的稻草把子。然後選一處水淺的河道,派幾個人從上游往下游趕魚,其他人拉住把子兩頭,齊心協力,逆水而上,把河裏的水快速地拉撲到河灘上。河水退去之後,總會有一些魚蝦,在乾涸了的鵝卵石間,無望地跳躍掙扎。

大河裏捕魚,可以撒網或放大竹籠,也可以撐竹排放鸕鶿。我外公的父親就是撐鸕鶿排的,白天黑夜,風裏雨裏,兩隻鸕鶿,一個竹排,就是一家人全部的營生。捕魚時,鸕鶿的脖子被主人扎住,叼到了魚也吞不下肚,只能乖乖地送到竹簍裏。不過每天歇工時,主人就會放開它的脖子,犒賞它幾條小魚。一個陰雨天,有隻鸕鶿從竹排上飛出去之後,不知怎麼沒有再飛回來。對於一個捕魚爲生的貧困家庭來說,一隻鸕鶿,就是半邊家當。老外公很焦急,連夜沿河邊往山裏尋找,竟從此一去無回,渺渺無蹤。大家猜測,山高崖陡,潭水無底,也許老外公是在哪個崖壁上不小心滑了腳,墜入了深潭……

靜水深流,船兒慢遊。這裏的江水有多深,我們不知道;這裏的流速有多快,我們也不知道。只知道整個河流像一塊色澤飽滿的晶瑩碧玉,慢行的船兒是賞寶人溫柔的指尖,碧水信江,天生美玉,輕輕滑過,悄然無痕。

水美自然魚肥,天道終會酬勤,信江河裏每年都要投放大量魚苗,信江兩岸成了垂釣者的天堂。釣上十來斤一條的大草魚,或者駐守半天釣到十幾二十斤魚,對於常在信江河邊來回行走的我來說,已是屢見不鮮。

  二、古樟碼頭

遠遠望見,前方岸邊,一棵巨大的古樟樹,彷彿千手觀音,伸展出高高低低無數手臂,爲大地撐起一片濃蔭。又像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站在河岸高處,迎接遠到的客人,以及滿載而歸的捕魚人。迎來送往,時光飛度,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百多年。

古樟樹下,是古老的碼頭。龍門額人藉助河邊這座岩石山的天然優勢,下江捕魚,停船上岸,端午節賽龍舟,龍門額的龍舟也從這裏下河,參加比賽。古樟樹下有一小塊平地,那是天然的交易市場,剛上岸的新鮮魚蝦,從這裏起步,最後安頓在許多香氣四溢讓人垂涎三尺的餐桌上。

想起自己小時候,魚蝦實在是難得的珍饈美味。家鄉有溪,但我們沒有捕魚工具;年紀太小,也不敢到河裏隨便折騰。只是平常日子,在田頭地尾摘釆豬草時,偶而會發現狹窄的田溝裏,有幾條走岔了水路的泥鰍,來回衝撞急速遊走,不時激起一陣水花,弄濁某塊水域。

靜靜脫掉鞋子,悄悄下到田溝,雙手抄起田泥,先把田溝兩頭堵上,然後手到擒來,把泥鰍掬入掌心,撩開豬草,放入竹籃底部。豬草已無心再採,在田水裏抹抹泥腳,套上鞋子,背起竹籃,興匆匆就往家裏趕。

媽媽從來不嫌少,哪怕我只抓到一兩條泥鰍,媽媽也會摘些薄荷辣椒韭菜蒜苗,炒上小半碗。每次我都如同盛大節日一般,吃得肚子溜圓心滿意足。這時,爸爸總愛坐在旁邊說笑話:“你這麼愛吃魚,以後把你嫁到鄱陽湖邊去!”

“鄱陽湖在哪?”我一邊狼吞虎嚥扒拉飯碗,一邊睜大眼睛好奇問答。

  三、漁趣廣場

漁趣廣場,保留着龍門額漁村歷史的記憶。那些隨意擺放大大小小的竹編魚簍,讓我倍覺親切,美好記憶,回到童年。

我家雖然不會捕魚,但魚簍是有的,因爲每年總有一兩個夜晚,整條河道燈火閃爍,那是有人在上游用生石灰或磨碎了的茶枯餅“鬧魚”。一旦有人發現河裏“鬧魚”,鄰里間就會互相敲門呼喊,然後全村的男女老少,打着手電筒,提着鬆光火,都往河邊奔去。大魚和顯明處看得到的魚,已經被“鬧魚”的人先撈了。等我們來到河邊,大人把魚簍紮在腰間,騰出雙手,拿着手電蝦網,在深水處打撈遺漏的大魚;孩子婦女老人,隨便拎個臉盆竹籃,在河邊淺水草蔓間,翻石頭,摸石縫,查漏補缺撿小魚。

有一次,大約十來歲的時候,我們六七個小女孩,邊撿魚邊往上游走。上游人少魚多,我拎的小飯盒已經裝得滿滿,撿進飯盒裏的'泥鰍,甦醒過來又從飯盒邊溜走,攔也攔不住。河面只剩我們這一羣人,但夥伴們撿得有勁,不肯回去,我也只得跟着繼續往前走。撿到山邊時,月亮忽然落下了山,周圍光線越來越暗,慌張的我們,藉着最後微弱的光影,

跑到河灘上蹲下,圍成一圈緊緊抱住。有個女伴嚇得大哭,被我們及時制止,擔心招來壞人或者山裏野獸。黑夜靜悄悄,我們豎起耳朵,仔細聆聽辨別着周圍的各種聲音。萬籟俱寂,除了我們緊張的呼吸,沒有風吹草動,只有流水湯湯的聲音。不知過了多久,天邊終於露出晨曦。再等一會,曙光初現,能朦朧看清腳下的路時,我們才鬆開彼此緊緊抱着的雙手,提着各自的戰利品,一路狂奔回家。

  四、魚躍龍門

龍門額的村口,有一口水塘,水塘中有一個雕塑——魚躍龍門。

龍門額,顧名思義,就是整座山脈像一條匍匐在信江河邊的巨龍,而漁村龍門額,就處在龍脈的關鍵位置。只要越過龍門,從此前程無量。

和古老的碼頭相匹配的,是龍門額曾經繁華的驛道和驛站。白牆黛瓦,高高的馬頭牆,安頓過多少疲憊的旅人,承接了無數希冀的遠方。如今,這個綠樹環抱的小漁村裏,乾淨整潔的柏油路邊,鮮花盛開,魚遊牆上,棟棟小樓,各具特色。龍門額的前世,在樑下屋檐,魚水相歡;龍門額的今生,是秀美鄉村,風景如畫。

我是第一次來到龍門額,爲什麼這裏處處讓我浮想聯翩,彷彿青春年少從這裏出發,歷盡世事滄桑又回到故鄉,有一種情感一直在我心頭激盪,有一種思緒始終在我心頭縈繞。

停下步,靜下心,勤自勉,細思量,莫非是,在這裏,我望見的,不只是一個美麗的小漁村,還有我童年的情愫、久違的鄉愁?

醉憶龍門,無忘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