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那些年優美散文隨筆

那些年優美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一、

那些年優美散文隨筆

我的家鄉處於湖北中部,離“火爐”武漢很近,只兩小時路程。一到夏天,氣候炎熱不遜武漢,火辣辣的驕陽似要炙幹人體內每一絲水分,連本該去熱解暑的風也不在涼爽,間雜一股熱浪。而原應響徹山野的叫蟬,在盛夏時,更是有氣無力偶爾哀鳴幾聲。

若非勞作,人們鮮少出門。

這種時令,有一種行業在鄉村卻是很流行,對它人們總是抱着期冀,滿懷歡喜。

——那便是賣冰棍。

炎夏,使人躁動,卻給小販帶來商機。小販從城裏運來大量冰棍,賣給批發市場,各大商店。但,烈日無人出行,冰棍堆積,很難售出。小販便有了主意,人不來買,那就上門賣。於是,推廣冰棍,實施散戶方策,以批發價作零售價,呼籲各村民採購,再遊走販賣。還別說,這辦法真見奇效了。

那時,經濟蕭條,生活水準不高,爲補貼家用,不僅大人採購跑買賣,還有少許無事的孩子也參與進來。我是其中之一。

那時多大年齡,已記不得清,只覺應在六七歲左右。將想法與父母說明,便懷揣家人給的兩塊本錢,提着竹籃興致昂揚趕往街上批發市場。

“一根冰棍進價一角,賣出三角。這是行情,小傢伙記住了嗎?”一位工作人員大概看我小,似不放心,怕我亂提價引起不滿,善意提醒。

“知道了,叔叔。”我回道。

然後,接住二十根冰棍,裝入籃子裏用泡沫塑料捂好,再蓋一層厚厚的溼毛巾。這措施不僅可保冰棍在高溫下,幾小時內不被融化。且,溼毛巾也可作擦汗之用。

因年齡小,販賣區域一般只在村子周邊。這樣熟悉路況,還會遇到熟人相買。採購完成,那就要開工了。臂挎竹籃,頭頂烈日,脆亮的童音在鄉村田野間便叫開了來。“賣冰棍咯,清涼可口的冰棍。”

“嘿,賣冰棍那小孩,快過來。”一位二十來歲瘦瘦身材的男子,光着臂膀在不遠處家門口,大聲招呼。

“稍等,來了。”我一轉身馬上回道。

來到近處,男子急不可耐的問:“多少錢一根,冰棍。”

“三角。”

“怎麼那麼貴。”

“這是行價。”

“好吧,給我兩根。”

“喏,給。”我應着同時手腳麻利的移開泡沫從籃裏拿出兩根冰棍,迅速蓋好毛巾後,遞給他。

男子付完錢,撕開冰棍紙,邊吃邊打量我,意外的.問道:“大熱天的,你這麼小,怎麼出來跑,不怕曬啊。”

“怕,但想着能賣東西就不怕了。”我隨手拿起毛巾擦了擦汗應道。

男子一愣,許是沒想到我這樣回他。而後說道:“真乖,那你趕快去,賣完早點回家。”

“恩,再見。”

“賣冰棍咯,清涼可口的冰棍。”響亮清脆的叫賣聲隨風傳向遠方……

這段記憶到這,已算完結。冰棍最後到底賣完沒,我已記不得清。腦海裏留存的單剩這一段,只有發展沒有高潮的碎片。有時,我在尋思爲何唯獨對它記憶猶新,隨着逐步成長,閱歷漸深,到了後來,總算給自己找到了理由。

那時,年紀小,想法簡單,只一個念頭——賣東西貼補家用。小孩的世界,本是無風無雨,天真至純,正因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裏,親手划起一絲漣漪,纔會潛意識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正是如此簡單,心底安寧如初,方能忍受烈日炙烤而無抱怨。

那份安寧,猶如一片淨土,根植心底,讓未來不躁動……

  二、

李姓村自古坐落父子山腳,聽老輩人講,此脈祖上追根尋源可推溯至唐朝。此話不假,有宗祠頂端掛着一副已模糊不清的長布畫像爲證。老人說,那是皇族始祖。

按理說,既然傳承自皇族,後代不說非富即貴,起碼也不窮困潦倒。但卻不然,畢竟已過千百年,分支無數,金山銀山也得消光。這不,到我們這代,更顯窘迫。

記得,也只八九歲時,家中缺柴火,父親決定家中成員全都上山砍柴,能挑一根就一根。除去在外讀書的大哥,我們共四人。分別爲父母親,二哥和我。

父親備好柴刀、繩索、扁擔,讓我和二哥坐板車,便拉車趕往父子山。傳說古時,一位父親與兒子在山中砍柴,兒子不慎掉入懸崖,父親立即將其拉住。不料,父親年邁體衰,無法拉回身強力壯的兒子,最後兩人雙雙墜崖。人們爲了紀念他們,改山名爲父子。

坐車上,聽父親講完故事,心底很難受。看山脈已在近前,緊忙偷偷擦下眼,收拾好情緒,拿上繩索隨父親進山。父子山不高,只八百多米。但綿延不絕,山勢陡峭險峻,林木茂盛,荊棘遍佈。故而,枯柴隨處可見,足以應付山民需求。那時雖無林業管理,但都默守先伐灌木,勿伐好樹之則。因此,除需蓄柴過冬外,平常時節,上樹砍柴的時機並不多。大抵是撿拾地面乾柴。

入山不久,父親選中一片茂密林地,離路近且勢不高。我們放下手中物事,開始撿柴之旅。我獨自一人在近處,專挑枯枝,捆綁成束,而後齊整擺在路邊。撿柴也需技巧步驟,並非見柴即拾,那樣費時耗力且效率極低。

第一步,拾前須挑地。柴多且密是首選,柴多微散是次選,柴少也散是不選。這便要考驗人的眼力與經驗。站定後,先大略掃一眼周圍林地,看清何處最適合。然後,拿上備好的繩索及柴刀到左近。這時,預備工作已算完成。

第二步,拾柴須分木色。拾柴容易,撿起捆上便行。但柴有的已枯,有的水分正盛,重量不一,燃度相異,若是不分,下山時自己怕是要遭些罪。而這,便需瞧清木頭本色。外相呈黑的木柴,腐朽乾枯,重量輕且易燃,捆綁後便於挑擔。表皮露青的木柴,水分充足,雖耐燒但重且不易燃,一般只做儲備。若只作平時柴火,黑色枯枝爲首選。

第三步,拾柴須先捆後運。乾柴多了後,用繩索捆起來。先放一邊,繼續撿拾,到差不多時,便一捆捆的來回放到徑上。不要有一捆後,就拿到徑上,再回來撿拾。這樣反覆,人容易生煩,且更耗氣力。

然後,便是擔柴下山。等父母親、哥哥都拾掇好,父母親挑大捆,我和哥哥擔小捆,緣着山徑緩緩下行回家。

這些年,辛酸苦樂皆有,迷惘過也篤定過,但每想起兒時那些事,心底便涌出純粹的淡淡幸福,無法用言語詮釋得清,卻能輕易澆滅心中燥意,不在彷徨。那種純粹絕不像如今那麼虛浮造假。

想起前路,嘴角便不自覺咧出一抹癡癡笑容,那些年,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