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餘生好長,流螢斷續光的散文

餘生好長,流螢斷續光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每篇漫漫沒有底的文章,都不知道用哪句話作引比較合適,我這樣傲墮的心性,屑於何般語氣,纔不爲失呢?索性推心置腹,泛泛而作,希望對於讀者,沒有失望了期望。

餘生好長,流螢斷續光的散文

“流螢斷續光,一明一滅一尺間,寂寞何以堪。”是我尤其喜愛的一段俳句,出自於立花北枝之筆,原意指飛影不定的螢火蟲,亦明亦滅,在黑暗中形成斷續的亮光線條,比起消失在黑夜中,這樣閃爍不定,更是令人寂寞無主。妄亂引用,要說的是,生命的存在,對於大千世界、芸芸衆生來說,就如黑暗中的流螢,在或者不在,都無多瓜葛,而撲閃發出的光亮,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憂愁。

“汝看燈燼月半沉,汝聽蛩噪院已深,風住杯傾泣未忍。”

想伴子衿身側作紅袖添香,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與心性溫潤的人,在看雲、端杯的時光裏消磨,碌碌不作爲,聊渡餘生。無關脾性卑微懦弱,我也想生得男兒身,也想打馬御街前,也想翩翩來去有滿樓紅袖招,也想詩書酒茶禮儀樂教琴棋畫,爲自己私利活,而多少年以後,虛幻的東西,如雲般遊走,再不存在。

可是,事實上呢?每個人想要得到的,和他命裏排列的,總是不盡相同,就如每個人要適用的生存原則,每個人該有的命運,這讓我想起六祖慧能與神秀的故事,南北朝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五百多弟子中,以神秀爲翹楚者,神秀極想繼承衣鉢,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爲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意爲時時刻刻照顧自己的心靈心境,通過不斷地修行,來抗拒外來的誘惑和種種邪魔。強調入世和修行,而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不大吻合。相反,作爲火頭僧的慧能,不識字,文盲,聽人說後立即反應,這不是真諦。又請人在旁邊作一畿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與禪宗頓悟的理念甚是相似,聽過弘忍講解的《金剛經》後繼承衣鉢。後創立禪宗的北宗。

按理來說,慧能這樣不識字不多聽佛經講義又不出衆的火頭僧,與錯薪翹楚的神秀相比,是沒有緣由繼承衣鉢綿延後續的,而他的慧根,偏偏生在了禪宗頓悟的理念裏。命裏不該有神秀作禪宗這件事,所以無法承繼衣鉢。這是命運。

命運原先是沒有的,是後來成長的.氛圍、所在的環境、接受的教育,都不相同,導致後來每一次面對相同選項的時候,總要做出不同的抉擇,不同的抉擇,決定他們要走不同的路,所以有了後來的命運,而命運,是任何自身努力都無法左右的。你想要得到的東西,興許和別人的看似相同,而生產時間和工序差時的不同,導致後來的成品大差不差。於是有人說,是我命不好,這種話不算差,畢竟撥浪揚帆的人不在多數。

我把筆名取作流螢,也正如我現當下的狀態,寂寞開無主,無意苦爭春,這樣一個小小的發光物,它的使命應該要給世界帶來光亮,黑暗中的光亮,直到將發光源的原料消磨殆盡。相反的是,我從來都不覺得,爲私利犧牲的勇氣應該被讚頌,身爲飛蛾,若是不敢撲火,宿命要憑什麼解脫?每個人,每件物,存在於天地蒼茫間,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歸宿。

喜文墨雜物,翻開古書是幾千年的智慧,而由此無論如何誦讀翻錄,都不生厭,伴着咿咿呀呀的曲聲,和戲臺高處拋來的水袖,伶人惹憐,琴聲悠揚入耳,茶已經完全暈好,香氣氤氳,端起茶杯,杯身鑲嵌着一朵悠悠綻放的蓮花,帶着古韻禪意,透着清雅幽韻,就如即將入口的這茶。我也知自己餘生蒼茫,鍾愛的畫眉描黛紅妝,舉棋杯盞軒窗,都只是杳杳以情深,遠觀而不可及,以斷續有光的流螢身,明亮黑夜,把發光物消磨殆盡,殘喘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