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葉知秋散文欣賞

一葉知秋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早上上班路過樓下樹蔭時,猶覺秋風颯颯,幾片落葉應風而下。一片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臉頰上,硬撅撅的,像老嫗粗糙的手掌,颳着生疼。再看地上,已鋪上薄薄的一層黃色。一絲絲涼風撲打身上,禁不住打了個寒顫,真後悔出門時沒帶上一件外衣。

一葉知秋散文欣賞

在南方,四季不太分明,不見北方那種蕭條的落葉景象,但南方這種深秋裏略帶點凋零意味的場景還是會讓人感到冷冬即將到來的恐懼。

昨天還暖陽如初的,今天就突然陰沉轉涼了,變臉一樣快,令人冷不及防。

一切還未準備好。壓在箱底的厚衣服要拿出來晾曬了,被子該入好了;原來打算添買一些衣服鞋襪的,現在也只是紙上談兵;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下家裏的兩老了,叮嚀一下要注意這種突然急轉的氣候,飲食要均衡,多喝水,充分休息好——唯恐調整不及,病倒變得無可避免。說來慚愧,人是高等智慧動物,竟連螞蟻會儲存食物過冬、候鳥懂得適應季節而遷徙這樣的生存技巧也不如。

翻看日曆,驚覺這個季節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已過,“立冬”也將幾天後悄然而至。人彷彿一下子情緒有點低落,還不知所措。日子過得太快,彈指揮間過了中秋節,又要掰着手指頭數過年了。回想年初信誓旦旦的計劃如今成了空頭支票,一事無成,挫敗感油然而生,在這個最是容易情緒化的季節裏,更添傷感了。

秋天似乎自古就是個多愁善感的季節,一定是藝術家與文人墨客們靈感源泉的聖地吧?尤其是深秋更能把“生死離別”這樣莊嚴的主題渲染得淋漓盡致與刻骨銘心。無論愛情、友情、親情還是思鄉情,都能體會特別時節裏抽絲剝繭那種痛切心扉。譚詠麟的《愛在深秋》更比張學友的《分手總要在雨天》來得哀愁、悲涼。“如果命裏早註定分手,無需爲我假意挽留”“以後讓我倚在深秋,回憶逝去的愛在心頭,回憶在記憶中的我,今天曾淚流……”,滿腔的思念、不捨、愁腸百結盡在時下,催人淚下!

同樣在深秋,夜晚幽靜的山谷中,詩人李商隱對遠方的友人抒發了深深的懷念之情。“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本來凋謝的枯荷是無可寄處的,無奈在萬物蕭條又逢飛霜的秋夜裏,也只有聽着雨水拍打幹枯的荷葉來宣泄我無盡的'懷念之情了,道盡了詩人因相隔不能重逢的無限哀思與苦悶。

王維則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發出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嘆息。“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知成了慰藉古今多少遊子思念親友的寄語。

晏幾道在《阮郎歸》裏描寫到,由重陽節的一場歌舞會聯想到遙遠的故鄉,“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在人人都“蘭佩紫,菊簪黃”的節日裏,自己卻“欲將沉醉換悲涼”。最後一句“清歌莫斷腸”硬是把詞人遠離家鄉而不能歸家的心酸與無奈思緒推至窒息的境地。

我本以爲文人筆下的“秋”都是蒼涼、壓抑的悲秋,卻偏有人要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在詩人劉禹錫的眼裏秋天竟然勝過繁花似錦的春天,多麼別緻、多麼獨具匠心的豁達情懷!或許在大多數人眼裏“秋天”並不是那麼嬌媚的,起碼在農民眼中應該是樸實無華的吧。它代表收穫、代表喜慶,實實在在的,沒有半點矯情。

可以說秋天在每人心中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她總是以多姿態呈現在你面前,豐富你的感官。而在我的心裏,她就像一個立體感十足的幽靈,盤據在我心頭,不時幻變成各種角色,觸動着心絃。化作一本書,耐人尋味;變成一首詩,意韻十足;化作一盞茶,清冽芬芳;變成一杯無糖咖啡,則苦澀難嚥。有時如老人,時而滄桑,時而悽苦,時而又和藹可親如循循善誘的長輩;有時如詩人,或浪漫,或悲壯,或慷慨激昂如奏響一曲《高山流水》;有時如女子,時而端莊秀麗,時而內斂含蓄,時而又熱情奔放如漫山遍野的楓葉,既溫文爾雅又活潑生動,既難以捉摸又真情流露,既風情萬種又清純如一。苦澀、傷感、悲涼、憂思、遲暮、悸動、失落、凝重、期待、甜蜜、喜悅……五味雜陳,百感交集,這就是秋天,這就是人生!

我鍾情於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