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最憶兩河玫瑰香散文

最憶兩河玫瑰香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一、徘徊花

最憶兩河玫瑰香散文

碗架巖瀑布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兩河口鄉馬鹿壩境內,因其形態似佛,又稱浴佛瀑布,還因一個美麗傳說,稱之爲徘徊花。

馬鹿壩地勢起伏,峯巒疊嶂,道路奇險,山高林密,終年雨量充沛,四季雲霧裊繞,人煙稀少,因而野獸成羣,時常出沒覓食,傷及生靈。相傳,馬鹿壩山裏住着一羅姓人家,房屋全部用石頭砌成,房外方圓五里修建圍牆,方與周圍野獸隔離開來,保得一家老小性命。山裏有溪流繞牆而過。羅氏有一雙貪玩女兒羅素羅顏,豆蔻年華,嬌人玉面,偶爾會偷偷跑到溪邊洗衣嬉戲。素顏姐妹暗自鐘意於獵神,獵神不知。且說獵神,是馬鹿壩有名的獵人,因其年輕睿智,身手敏捷,面對豺狼虎豹,膽大心細,手中弓弩箭無虛發,救下不少鄉鄰性命於獸口獸爪之中,故人送“獵神”稱號。

這日,山腳忽然驚呼聲四起,又有野獸出沒,獵神來不及多想,背起弓箭一路朝野獸狂追。約莫一盞茶功夫,追進山林,卻不見野獸蹤影,這可不是獵神所爲,他心想非找出野獸不可。於是便順着獸印一路跟去,不知不覺跟進一道深溝,卻斷了爪印。沿溝而上,流水潺潺,溝邊羅素羅顏正在洗衣戲水,笑聲朗朗。獵神猛地看向溝邊密林,正要提醒素顏姐妹,話還未出口,就見林中跳出一物,發出嗷嗷狂叫,張牙舞爪撲向素顏二人,順口叼起羅顏,飛一般往深山裏遁去。獵神躍身而追,連發數箭,射中野獸後腿,血染山路,追到一懸崖絕壁處。那獸見前頭無路,回望獵神,嘴中仍未放下羅顏,獵神急了,趕緊拿弓箭瞄向野獸頭部,誰知那獸猛地一竄跳下懸崖。獵神隨即開弓,射中耳門,也跟着縱身跳下。野獸腰部被大樹枝椏掛住,落不得地。獵神快落地時被樹枝彈起再而落地,已是雙腿摔斷,擡頭望見野獸鬆口,羅顏從空中飄落而下。獵神使盡全身力氣,欲伸手接住,可是事與願違,眼看着羅顏摔在自己腳下而無能爲力。羅素追趕過來時,站在崖頂,看着崖下獵神端坐,腳下羅顏已無聲息。羅素慟哭驚山,淚如洪水決堤。

從那以後,羅素常年徘徊於崖頂,長悲長泣,長歌長吟。據說羅素的眼淚最後化成瀑布,飛流而下,響徹山谷。那氣勢那響聲,令四圍飛禽走獸敬而遠之。從此,馬鹿壩再也沒有兇猛的野獸出沒,人們說是獵神在保佑鄉鄰,也有人說是素顏姐妹血淚感化上蒼,庇護一方淨土。年長月累,英雄美人化爲巨石,合爲一體,巋然壁立,儼然如佛似仙,藏於深林。再後來,馬鹿壩人祈禱風調雨順好收成,祭奠英雄獵神和素顏姐妹時,就會把祭品盛於碗中,端放於瀑布周遭巖逢中,後人就稱爲碗架巖瀑布。

今時今景,茂林深處,絕壁突兀而坐,眉目有形,左觀如佛,右觀如仙。飛瀑從山頂飄然而下,如坐佛浴瀑,似仙女梳妝。瀑腳下行,兩級小瀑布,一級酷似蓮臺,二級仿如倩女髮絲。在谷底仰望瀑布,水霧雲繞,仿如素顏翩翩起舞,美輪美奐,偶有格格笑聲,在山間徘徊不已,似夢似真,似幻似虛,因此也稱爲徘徊花,意在讚揚馬鹿壩女子溫柔、多情、美麗、專注,且不卑不亢、不嬌不揉、不離不棄的精神。

  二、離娘草

二O一二年七夕,到兩河口訪古村落,不知目的地,懵懂隨車行。

車走山路,崎嶇難行,偶爾推車過泥濘。沿着盤山公路顛簸,鄉幹部將兩河口的旅遊伴着古老傳說,一古腦兒講於我等。車內笑聲連連,窗外藍天白雲,烈照當空。急轉彎喇叭響起,驚起林間雀鳥羣飛,直向遠林。過望鄉臺,停車觀全景,滿目綠樹,無際無邊,天高雲淡,愜意之極。而後隨山路盤山而下,出山腳,路轉平。

過田埂,遠遠望見一座孤屋,近了,看見屋檐下站着一位佝僂着身子朝我們張望的老人。我頓時一驚,說了句“師傅停車”,拉下車門就跑向老人。我跑近他時,他正吃力地躬身拿揹簍,準備上山。老人是我外公,外公已不識我是誰,但是心裏明明白白,問我家裏情況,證實我是他外孫女,才激動地握我的手,久久不語。外公背陀、腳跛、右眼失明、耳背、雙手顫抖。

寒暄之後,我匆匆回車,外公一直佇望着我的背影,直到看不見車身。我在車裏,也一直瞄着外公越來越遠的身影,淚眼模糊,思緒翻飛。

外公是外鄉人,七歲隨父母逃荒,是個苦命之人,是一株真真切切的離娘草。從七歲到如今八十歲,着實經歷了風吹浪打、霜洗雪淘的悽苦,方纔長成一株草。他那一身印記,便是他磨難的證明,外公討過口,放過牛,打過鐵,狩過獵,串過鄉,叫過賣……

外公隨父母一路討口要飯,哪裏累哪裏坐,哪裏黑哪裏歇,哪裏餓昏哪裏睡。有時幾天都討不到半個紅署,有時遇着好心人又給碗茶水,保得小命。十二歲那年,外公與父母走散後,坐在山野小路上哭泣,因爲太累太餓而漸漸哭得睡去,夢裏有父母相伴,還有很多食物,米飯、菜餚、羹湯、茶水,應有盡有。

“怎麼還不醒?難不成段大土匪騙老子,弄個死人來賣給我?”

一聲怒吼,將外公從夢裏驚醒。

就這樣,外公被賣到地主家,開始學放牛放羊,曾爲了救牛而掉下山崖,留下腿傷。後來長大點,就開始學耕地犁田、栽秧打穀、挖土除草等等農活,這些都學會了,就成了地主的長工,一當長工就是十二年。

土改後,打倒地主分田地,外公因是異鄉人,沒有分到土地。後又遇餓飯,於是他又選擇了流浪,幫人打過鐵,狩過獵,還跟着人串鄉叫賣,破銅爛鐵、鍋碗瓢盆、鋪籠帳被……但凡覺得能帶走的,都挑着走鄉入戶的叫賣,希望能換口吃的。

外公串到一個叫泥河的山溝裏,因飢餓而昏倒在外婆家的菜地裏,是外婆喊來家裏人,救得外公性命。外公醒後,說起自己大致經歷,也爲了報答外婆家人的救命之恩,在得到外婆家人的同意後,決定留下來幫外婆家裏做農活。後來,外公感動於外婆是個溫情善良的女子,外婆欣賞外公是個勤勞憨厚的男子,於是喜結連理,外公有了家,那年,外公二十七歲。從此,外公停止了漂泊,甘心守着外婆,守着家,守着這個叫住泥河的溝壑。

記得十年前,打理好外婆後事,舅輩開始給外公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跟隨子女們住,方便照顧。結果外公怒火沖天,那是我看見外公第一次發怒,他一聲喝斷孩子們的爭論,怒道:“都走了,墳要長草!我哪也不去,就守着你媽!”

外婆不在的十年,外公就住在老屋,像個孩子似的背個小揹簍,一顛一跛地往山上走。不明白的人老是勸他,人老了少上山,摔了碰了沒人知道。無論別人怎麼說,只要是叫他不要上山的話,他都通通聽不見。其實,外公上山,大多數時候都是爲了看看外婆。他會懶懶地坐在地上,眯着眼,看一眼墳頭,看一眼雜亂無章的野草,然後慢悠悠地逐株撥去。外婆的墳頭,長着一株青草,那是外婆烏黑的頭髮,外公每天都要爲她梳理頭髮,發現外婆長白髮了,就適時爲她輕輕撥掉。外公邊撥邊歇邊唸叨,有時候累了,就靠在外婆的墳頭,任微風輕拂,陽光照耀,將他的唸叨全部送與外婆聽。外公唸叨着只有外婆才能聽懂的話語,念着念着會像個孩子似的哭起來,淚水會灑滿墳地,滋潤着那些雜草又重新長起來。

外公每天就這樣在外婆墳地轉悠,做着他喜歡的事,說着他喜歡的話,流着他流不完的淚。每每天晚歸家,揹簍裏要麼有幾根柴,要麼有幾把草,要麼盛着幾眶淚水,要麼裝着幾把辛酸……

外公是文盲,不懂大道理,也不懂愛情,更不懂今人在過七夕節。可是,他卻將有外婆和沒外婆的每一天,都當着七夕來乞盼,都當着寶貴的生命來安渡。

  三、刺客

初見曾義豪,是二O一一年搭他的摩托車。

那是熱浪撲鼻的七月上午,我在兩河口鄉的街旁擇蔭而行,突然一個摩托車“嗖”地一聲停在身旁,說送我去會場。車程大約五分鐘,對話廖廖數語。

“支書貴姓呢?”

“就是一農民,不貴!叫我老曾就行了,大家都管我叫大壩山來的曾街長。”

“哦,現在管街道呀?不然怎叫街長啊?”

“是啊,現在是街道支書。”

“不是說你是大壩山的支書嗎?莫非一肩挑二村啊?”

曾支書還沒回答我,便到達會場。開會時我一直在尋思,這個曾義豪,身上似乎有很多故事,且不說別的,擔兩村支書若是真的,那可是個能人,得訪訪。

會議結束,我找到曾支書,說要採訪他。他一急,說:“擺龍門陣可以,就是不能採訪,我這土兮兮的,上不得電視。”

“哈哈,那就擺龍門陣吧。”我順着答道,又問:“支書,聽說大壩山以前很窮,你不會是因爲這個原因來當街長的吧?”

“不是不是,大壩山雖然窮,但是是我的根,我還是那的支書呢,哈哈……至於到街道來,是有故事的,就像你們說的,叫愛情來着。”曾義豪靠在摩托車旁,一本正經地說着,發出爽朗的笑聲。

我被眼前這個四十多歲的支書逗樂了,這個說話不失鄉土氣也不失風趣的支書,原來是有故事的人。

曾義豪和妻子明霞是初中同學,互相傾慕。明霞的家在街道上,明父當時在紅火的供銷社上班,算吃得起飯的家庭。曾義豪是大壩山人,歌謠裏的大壩山是“好個大壩山,九十九道灣。吃的包穀米,蓋的爛棕氈。”所謂貧富懸殊,明父知道女兒的心思,也不同意這門親事,一連三次拒絕了曾家請來提親的媒人。

日子一拖再拖,眼看明父答應將明霞嫁入別家,而且婚期已經定下。這可把曾義豪急得像個熱鍋上的螞蟻,左思右想,曾義豪決定破釜沉舟,自己上門提親去。明父本是不厭曾義豪的,相反還很欣賞他聰明又能吃苦,見曾義豪自己來提親,情真意切,也就說明自己真實想法,是不想讓女兒上大壩山吃苦,除非曾義豪做倒插門女婿。曾義豪哪裏管得許多,只要同意明霞下嫁給自己,就是當牛做馬也是願意的。於是曾義豪打破了大壩山男人的規矩,成爲第一個“嫁”到兩河口鄉街道上的男人。

曾義豪自從“嫁”到街上後,因其性格直率坦誠、重情重義、樂於助人,很快得到街道鄉鄰的.喜愛,口碑很好。當曾義豪正在思考着要做點什麼的時候,打工浪潮襲來,曾義豪便隨波涌入大浪中,一去便是十幾年。

二OO八年春節,曾義豪回家過年,時逢海選。在與街坊四鄰說起外面的發展時,曾義豪無限嚮往,津津樂道,這可讓鄉鄰着急了,於是便論着何不把曾義豪選爲支書,好給大家出謀劃策,帶領羣衆謀發展路子。於是,曾義豪成了街道的支書。在他加油打氣下,街道發展勢頭一日好過一日。原本有些街鄰沒做生意的,開始學做生意;原本有些閒散資金的,開始募集資金合夥開旅社;原本街道垃圾四散的,開始有志願者清掃;原本安安靜靜的街道,開始有人在傍晚跳健身壩壩舞……原本死氣沉沉的街道,一下子被曾義豪攪熱鬧了。大家對新選出來的支書很滿意,這可讓曾義豪的“娘”家人着急了。

二OO九年底,“娘”家大壩山上來了五位兄弟,蹲曾義豪家裏就不走了。他們不爲吃不爲穿,就只爲請曾義豪回大壩山當支書,好帶領鄉親們修盤山通村路。其實曾義豪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老家的公路,尤其是當了街道支書之後,看着街道發展,卻愁思着大壩山!曾義豪見兄弟們共同來請,感動之餘,義不容辭地答應下來,徹夜長談。第二天便與大夥上山,商量盤山公路如何修一事。

曾義豪說到挖路,都不禁抹兩把淚,他說當初大夥那個苦勁,跟牲畜沒什麼區別。挖路,單是佔着田邊土角就有好多人不服,因爲好多人都把土地當命。在投工投勞上,偷奸把滑的,混日子的,馬爾虎之的,不計其數。看到這個問題,曾義豪趕緊與兄弟們商量,最後決定在羣衆中選出十個村民代表,負責每天的監工,採用“計工分”的古老方式,硬是把大壩山人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揮到極限。歷時一年零八個月,七八公里長的毛公路,像條銀蛇盤繞在大壩山上,一直從四百米山腳繞到千餘米山頂。而曾義豪呢,把打工積攢的十幾萬元全部墊支了。

路通了,怎麼發展,成了大問題,曾義豪和大夥商量數十次,都沒定下調子。

二O一一年春節,曾義豪騎摩托車回大壩山,準備將魚塘裏的魚打撈出來吃,誰知撈幾條之後,發現塘內魚兒成羣結對,蜂擁成行。這讓曾義豪吃驚了,魚塘三分地,當初投下的育苗也不多,也沒如何管理,莫非是自然環境?心裏一亮,曾義豪趕緊喊來數十個兄弟,撈魚煮魚,食魚品魚。農村的煮魚方法很簡單,也不加什麼調料,但是魚肉入口,味道醇正舒爽,最後大家一致認爲,發展冷水養魚是好路子。定下主意,曾義豪便着手謀劃,一邊向鄉里領導彙報,一邊帶領六位兄弟出去考察了。

所謂考察,就是以曾義豪爲隊長的一個七人摩托車隊,浩浩蕩蕩從兩河口的大壩山出發,途經古藺、敘永、納溪、龍馬潭、合江、瀘州等地,經過七天七夜的奔波,終於將各個地方的冷水魚養殖經驗帶回大壩山。在上級的關懷和技術支持下,大壩山冷水魚養殖首先發展起來,已從當初的幾十畝幾百畝發展到如今的全鄉一千多畝,而當初曾義豪帶領修建的毛公路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全部硬化。

今年元旦,我帶着期盼,乘上了去大壩山的車。從山腳開始,一勻的“之”字拐盤山而上。從玻璃車窗望出去,看到山下房如螞蟻,溝如銀線。越接近山頂,越是險陡,有如車行懸崖邊,好似要落下山去一般,同行好幾個女的驚呼不已。到山頂,腳踩青山,眼望綠竹,呼清新空氣,品鮮美魚宴,誰說不是人生快事?

下車,曾義豪早站在一口大魚塘旁等着呢,他穿件天藍色夾克,襯着他那中等個子,口中給大家介紹着魚苗水質池塘等等,他看上去健碩而自信,認真而熱情。

大壩山是曾義豪的根,曾義豪是大壩山的筋骨。我這樣想的時候,想到玫瑰小鎮,對啊,玫瑰其實是不嬌貴的,它的生長條件十分低,耐貧瘠,耐寒、抗旱。如果大壩山是一株玫瑰,那麼曾義豪就是玫瑰身上的銳刺,既支撐着玫瑰的枝杆,妝點着玫瑰的色彩斑斕,又是護花使者,真切切大壩山的“刺客”!

  四、紀念日

早早就計劃着結婚十週年紀念日,要去玫瑰小鎮教堂,找回十年前的感覺。

紀念日那天,我和先生徑直奔赴小鎮的教堂。

在教堂門口,居然沒有工作人員,我正疑惑着,先生已推門走進去。我也緊跟其後,沒幾步停住了,因爲角落裏坐着個人,看上去似乎很憂鬱,而且還有點面熟。

一見有人,那人站起來走向我們,掃去臉上陰霾,笑臉相迎。原來是玫瑰王秦可歌,十年前在教堂給我們主持婚禮的人!

當他得知當年玫瑰小鎮落成時,第一對在教堂舉行婚禮的人是我和先生時,不禁歡喜起來。因爲秦先生在他自己建造的教堂內,每年只爲一對新人主持婚禮,而且只爲這一天的第一對新人主持,而我們呢,是教堂建成後的第一對,也是他主持的第一對。

秦先生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十五年前因爲遊覽十丈洞瀑布,聽說少監謝安曾隱居在十丈洞二十五年,開墾種田,大爲感嘆。於是秦先生去而復返,一連十餘次,全面考察十丈洞瀑布和鄉里旅遊資源,最後將玫瑰小鎮的項目選定在十丈洞瀑布側邊,大壩山腰上。玫瑰小鎮整個建設,是集休閒、養生、度假、娛樂、購物爲一體的,以歐式建築爲主,含教堂、古城堡、英倫風情街、兒童樂園、度假公寓、莊園公寓、臨崖公寓等,最爲耀目的是千畝玫瑰園,栽種百千上萬種不同品種的玫瑰,讓小鎮一年四季花開不已,芬芳無限,因而人們都稱他爲玫瑰王。

“秦先生,感謝你!我們能在結婚十週年紀念日遇見您,我覺得這本身就是紀念!”我由衷地說道。

“其實該說感謝的是我,因爲十年前的今天,是我和妻子結婚二十週年紀念日,無奈她不在,是你們讓我實現了承諾。”秦先生慢悠悠地說道,似乎又憂鬱起來。

“什麼承諾啊?”我先生迫不及待地問。

“唉,都過去了!”秦先生一聲哀嘆,似要結束談話。

我一急,趕忙說道。

“秦先生,要不我們夫妻請您這位主婚人去風情街喝杯茶吧,您看這紀念日都是同一天,不就是緣分嗎?”我開始對他的妻子感興趣,便真誠邀請,心中禱告不要一口回絕我。

“你這丫頭說話,中聽!”秦先生揚手朝我指了一下,朗聲說。頓了下,嘆了口氣說道:“喝杯茶也好!我特意叫走工作人員,在教堂呆兩小時了,新人舊人皆不見,冥冥之中似乎就是等你們啊!”

風情街,真是一條優雅的小街,街道兩旁翠竹林立,放眼望不到盡頭,街上時有孩童嬉戲,街外時有白雲飄來。林間別致的樓宇裏時而飄出幾縷笑聲,時而露出幾張笑靨,時而輕快的樂聲悠長劃破長空,時而憂傷的琴鍵敲擊心房,時而茶室杯盞相碰,時而棋盤車馬相拼……

這是一幅不容摻雜別色別音的畫,我們默默走着,享受着這份悠然。走着走着,我突然停在街心一個叫紀念日的樓前,眼神朝紀念日三字指了指,選定茶宇。

進屋,隨轉角扶手樓梯,移步二樓,走入大廳。廳內簡裝修,古色古香,廳中鋼琴聲緲緲,桌椅旁稀落的坐着茶客,茶香隨琴聲彌入空氣,由不得你不沉醉。

臨窗而坐,可望見廳中琴臺,也可望見窗下街心,還可以望見遠山如黛。坐下,秦先生點了一杯石斛茶,我和先生各點了一杯蕎麥茶,聽見琴音化幻着《春江花月夜》。隨着琴曲,隨着茶香,隨着漫聊,我認識了真正的玫瑰王秦可歌。

秦可歌的妻子叫燦若雲,兩人是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後,秦可歌到燦若雲父親的旅遊文化公司供職,因秦可歌謙卑有態,談吐有形,很得燦總青睞。又因頭腦靈活,一點便通,所做的策劃方案基本都是全票通過,僅一年便榮升公司策劃部經理。燦總只知秦可歌是女兒的同學,於是一日回家,就當着家人的面,當衆誇秦可歌,說秦可歌是人才,是好苗子,是若雲的好同學。燦總特意將最後一句話說得很重很顯,若雲一聽父親誇秦可歌,心裏暗自高興,口裏便說還需努力還需努力。燦總一聽,這哪隻是同學關係啊,明明目標高遠嘛。便敞開心扉和女兒談,若雲見父親不反對,也就一五一十全說了。燦總父女相談甚歡,末了,燦總既憂傷又欣喜地感嘆道:“女大不中留啊,此秦可歌!”

之後,秦可歌和燦若雲順利完婚,事業上都是蒸蒸日上,小日子過得溫馨無恙。

說到這,秦先生喝了一口茶,回憶着說:“若雲在時,喜歡把‘此情可歌’在不同場景換着不同說法來說,意義也就不一樣。”

“此情可歌否?這句,是我們結婚十週年紀念日那天,她發給我的信息。”秦先生悠悠地說,陷入沉思。我望向鋼琴臺,是一位素色女子在彈奏,好似一曲《昭君怨》。

若雲是位美麗悠揚的女子,她如太陽花那樣燦爛無比,但是雷雨過處,往往笑臉向上的太陽花先被拍打下。若雲被查出癌症,是在他們結婚十五年那年。從此,秦可歌除了工作,一有空便守着若雲,看着妻子被病魔弄得兩鬢斑白、食不下咽、唸叨抱怨的樣子,秦可歌的心一下子疼了。

治着養着勸着,兩年過去。兩年裏,秦可歌已經習慣於陪若雲過各種紀念日,紀念日上,必送若雲玫瑰百合。而且秦可歌還心裏暗自發誓,二十週年時,一定要帶若雲到一個有山有水有情有意的地方,從此隱去,若妻子在,與她同憂,若妻子不在,守着孤墳獨自憂。

無論秦可歌怎麼計劃,總趕不上變化。

突一日,秦可歌正在公司忙着,手機信息提醒,是若雲發的信息:此情,過!

秦可歌明白,若雲是要勸自己放下她。於是回信息:此情可歌!不過!

足足五分鐘,若雲沒有回信息。

秦可歌馬上又發一條信息:此情可歌!!!若雲,告訴我怎麼歌?

良久,信息聲響。

若雲回的:我愛向日葵,你可知?太陽花從早到晚一生追隨太陽,我若歿了,也是從頭到尾的!

秦可歌看完,已是淚流滿面,若雲還從來沒有這麼悲傷過,即使在病中,唸叨也沒有如此悲傷。最讓秦可歌驚愕的是,結婚十七年了,他居然不知道若雲最愛向日葵!向日葵,那可是悽美之花!

秦可歌拿起手機,正準備回覆,信息又來了。

若雲信息:把我當着花,送給死神。……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勿殤!

鋼琴曲委委低訴,秦可歌講完已是淚眼漣漣,雙手緊握着手中的茶杯。

我走到琴臺,要求換曲子《紀念日》,琴師疑惑地看着我,彈起了原本不是鋼琴曲的《紀念日》……

琴聲似水珠,打在寧靜的街心,打在每一個茶杯上,打在我們三個茶客的心上。

“若雲從小喜歡水,我想,她應喜歡十丈洞那掛白練。若雲也喜歡隱世的生活,謝少監不是在此隱過二十五年嗎?我想若雲長久隱於此間——十丈瀑邊,玫瑰花叢。”秦可歌呼着茶香,靜靜地說。

琴師在專心致志地彈着,她那飄逸的長髮隨着曲調時飄時揚,時而閉目而彈,時而低頭尋思,完全和曲子合二爲一,心意相通。

告別秦可歌時,耳際還在迴盪着悠傷綿長的琴音。站在紀念日茶樓下,我再次深深地看了看紀念日三個大字,我和先生同時給玫瑰王秦可歌鞠了一躬。

後記:《說文》中:“玫,石之美者,瑰,珠圓好者”;司馬相如《子虛賦》有“其石則赤玉玫瑰”。後來玫瑰成了花名,中國人的解釋也沒有西方那般柔情萬種。由於玫瑰莖上銳刺蝟集,中國人形象地視之爲“豪者”,並以“刺客”稱之。這種對“豪者”的欣賞非常符合玫瑰本性:玫瑰並不嬌貴,對生長條件的要求十分低,耐貧瘠,耐寒、抗旱,管理也粗放。此外,因玫瑰香味芬芳,嫋嫋不絕,還得名“徘徊花”;又因每插新枝而老木易枯,若將新枝它移,則兩者皆茂,故又稱“離娘草”。無論是“刺客”還是“離娘”,玫瑰展現出一種隱藏於堅韌中的絕代風華,絕非韶華易逝的悲情貴婦之態。小文四節,意在謳歌兩河口鄉古今遍地皆玫瑰,男女皆玫瑰,願兩河玫瑰精神香飄雲天外。